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應用于顯示面板中的像素電路。
背景技術:
在平面顯示技術中,顯示面板常設置有許多像素單元。像素單元經常采用薄膜晶體管做為對儲存電容和液晶電容進行充電的組件。然而,在部份環境因素,例如但不限于低溫的情形下,薄膜晶體管常常無法完全導通,造成電容充電不足的狀況。又例如在進行電磁干擾測試時,薄膜晶體管可能因此受到影響無法正常導通,亦無法對電容正常地進行充電。
因此,如何設計一個新的應用于顯示面板中的像素電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乃為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像素電路可使像素充電能力提升,避免環境因素造成充電能力不足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種像素電路,其特征在于,應用于顯示面板中。所述像素電路包含:第一開關晶體管、儲存電容、液晶電容以及第二開關晶體管。第一開關晶體管包含耦接于掃描線的第一柵極、耦接于數據線的第一源極以及第一漏極。液晶電容與儲存電容并聯耦接于第一漏極以及共同電極端。第二開關晶體管包含耦接于共同電極端的第二柵極、耦接于數據線的第二源極以及耦接于第一漏極的第二漏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其中第一開關晶體管以及第二開關晶體管分別為非晶硅薄膜晶體管、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或低溫多晶硅薄膜晶體管。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其中第一開關晶體管根據掃描線的掃描信號導通,以傳送數據線的數據信號至儲存電容及液晶電容。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其中第二開關晶體管根據共同電極端的電壓導通,以傳送數據線的數據信號至儲存電容及液晶電容。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種像素電路,其特征在于,應用于顯示面板中。所述像素電路包含:第一開關晶體管、驅動晶體管、有機發光二極管、液晶電容以及第二開關晶體管。第一開關晶體管包含耦接于掃描線的第一柵極、耦接于數據線的第一源極以及第一漏極。驅動晶體管包含耦接于第一漏極的第二柵極、耦接于驅動電壓源的第二源極以及第二漏極。有機發光二極管耦接于第二漏極以及共同電極端。儲存電容耦接于第一漏極以及共同電極端。第二開關晶體管包含耦接于共同電極端的第二柵極、耦接于數據線的第三源極以及耦接于第一漏極的第三漏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其中第一開關晶體管以及第二開關晶體管分別為非晶硅薄膜晶體管、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或低溫多晶硅薄膜晶體管。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其中第一開關晶體管根據掃描線的掃描信號導通,以傳送數據線的數據信號至儲存電容以及驅動晶體管的第二柵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其中第二開關晶體管根據共同電極端的電壓導通,以傳送數據線的數據信號至儲存電容以及驅動晶體管的第二柵極。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像素電路所設置的第二開關晶體管,根據共同電極端的電壓導通來使像素充電能力提升,避免環境因素造成充電能力不足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一種像素電路的示意圖;以及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一種像素電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一種像素電路100的電路圖。像素電路100應用于顯示面板(未繪示)中,并耦接于掃描線SL及數據線DL。
像素電路100包含:第一開關晶體管102、儲存電容Cs、液晶電容Clc以及第二開關晶體管104。于一實施例中,第一開關晶體管102以及第二開關晶體管104分別為非晶硅薄膜晶體管、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或低溫多晶硅薄膜晶體管。
第一開關晶體管102包含柵極G11、源極SD11以及漏極SD12。其中,柵極G11耦接于掃描線SL,源極SD11則耦接于數據線DL。儲存電容Cs與液晶電容Clc并聯耦接于漏極SD12以及共同電極端Vcom。其中,共同電極端Vcom具有一直存在的非零電壓。在不同的驅動模式下,共同電極端Vcom可為不變的固定電壓亦或在不同的電壓間變動。
于一實施例中,第一開關晶體管102的柵極G11接收掃描線SL而來的掃描信號SCAN,以根據掃描信號SCAN的電壓導通。于一實施例中,掃描信號SCAN來自于顯示面板中的掃描驅動器(未繪示)。
進一步地,第一開關晶體管102通過源極SD11接收數據信號DATA,并由漏極SD12傳送數據信號DATA至儲存電容Cs與液晶電容Clc。于一實施例中,數據信號DATA來自于顯示面板中的數據驅動器(未繪示)。
第二開關晶體管104包含耦接于共同電極端Vcom的柵極G21、耦接于數據線DL的源極SD21以及耦接于漏極SD12的漏極SD22。
第二開關晶體管104根據共同電極端Vcom的電壓導通,以傳送數據線DL的數據信號DATA至儲存電容Cs與液晶電容Clc。
在部份環境因素,例如但不限于低溫的情形下,第一開關晶體管102可能會無法完全導通,造成對上述的儲存電容Cs與液晶電容Clc充電不足的狀況。又例如在進行電磁干擾測試時,第一開關晶體管102可能因此受到影響無法正常導通,亦無法對儲存電容Cs與液晶電容Clc正常地進行充電。
因此,根據來自共同電極端Vcom且經常存在的電壓導通的第二開關晶體管104可輔助或是替代第一開關晶體管102,來對儲存電容Cs與液晶電容Clc進行充電,以避免上述狀況中充電不足的情形。并且,在一般運作的情形中,第二開關晶體管104亦可具有電壓預充的功能,使得第一開關晶體管102不需要很大的掃描信號SCAN電壓,即可達到對儲存電容Cs與液晶電容Clc足額的充電量。
請參照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一種像素電路200的電路圖。像素電路200應用于顯示面板(未繪示)中,并耦接于掃描線SL及數據線DL。
像素電路200包含:第一開關晶體管202、驅動晶體管204、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儲存電容Cs以及第二開關晶體管206。于一實施例中,第一開關晶體管202、驅動晶體管204以及第二開關晶體管206分別為非晶硅薄膜晶體管、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或低溫多晶硅薄膜晶體管。
第一開關晶體管202包含柵極G11、源極SD11以及漏極SD12。其中,柵極G11耦接于掃描線SL,源極SD11則耦接于數據線DL。
驅動晶體管204包含耦接于漏極SD12的柵極G21、耦接于驅動電壓源Vdd的源極SD21以及漏極SD22。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耦接于漏極SD22以及共同電極端Vcom。儲存電容Cs耦接于漏極SD12以及共同電極端Vcom。其中,共同電極端Vcom具有一直存在的非零電壓。在不同的驅動模式下,共同電極端Vcom可為不變的固定電壓亦或在不同的電壓間變動。
于一實施例中,第一開關晶體管202的柵極G11接收掃描線SL而來的掃描信號SCAN,以根據掃描信號SCAN的電壓導通。于一實施例中,掃描信號SCAN來自于顯示面板中的掃描驅動器(未繪示)。
進一步地,第一開關晶體管202通過源極SD11接收數據信號DATA,并由漏極SD12傳送數據信號DATA至儲存電容Cs與驅動晶體管204的柵極G21。于一實施例中,數據信號DATA來自于顯示面板中的數據驅動器(未繪示)。
驅動晶體管204根據數據信號DATA導通,以根據來自驅動電壓源Vdd的驅動電流Id驅動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
第二開關晶體管206包含耦接于共同電極端Vcom的柵極G31、耦接于數據線DL的源極SD31以及耦接于漏極SD12的漏極SD32。第二開關晶體管206根據共同電極端Vcom的電壓導通,以傳送數據線DL的數據信號DATA至儲存電容Cs以及驅動晶體管204的柵極G21。
在部份環境因素,例如但不限于低溫的情形下,第一開關晶體管202可能會無法完全導通,造成對上述的儲存電容Cs與以及驅動晶體管204供電不足的狀況。又例如在進行電磁干擾測試時,第一開關晶體管202可能因此受到影響無法正常導通,亦無法對儲存電容Cs以及驅動晶體管204正常地進行供應電壓。
因此,根據來自共同電極端Vcom且經常存在的電壓導通的第二開關晶體管206可輔助或是替代第一開關晶體管202,來對儲存電容Cs以及驅動晶體管204進行供電,以避免上述狀況中供電不足的情形。并且,在一般運作的情形中,第二開關晶體管206亦可具有電壓預充的功能,使得第一開關晶體管202不需要很大的掃描信號SCAN電壓,即可達到對儲存電容Cs與驅動晶體管204足額的供電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的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的內,故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