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網絡培訓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網絡課程互動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的興起,傳統的教學活動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學習內容,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新的任務。
線下課堂學習作為大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一直以來存在不被重視,學生出勤率低的情況,且學習效率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網絡課程互動方法和系統,能提供在線學習平臺,不受地域的限制,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網絡課程互動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所述第一登錄請求包括第一用戶賬號和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
當驗證所述第一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一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一客戶端;
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在所述第一界面觸發的創建教室請求,所述創建教室請求包括課程名稱和教室密碼;
根據所述課程名稱和所述教室密碼創建教室,在創建完成后,發送創建完成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戶端;
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的學習資料導入請求,所述學習資料導入請求包括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
將所述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導入創建的教室。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第二客戶端發送的第二登錄請求,所述第二登錄請求包括第二用戶賬號和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
當驗證所述第二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二界面返回所述第二客戶端;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所述進入教室請求包括教室密碼;
當驗證所述教室密碼正確時,進入目標教室,并將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教室請求,所述教室請求包括目標課程名稱;
查詢與所述目標課程名稱對應的目標教室;
將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二客戶端;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作業提交請求,所述作業提交請求攜帶提交的作業;
根據所述目標教室中的學習資料對所述作業進行評分;
將所述作業的評分分數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評分分數的界面觸發的查看答案請求;
將所述作業的答案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所述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之前,還包括:
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注冊請求,所述注冊請求包括第一用戶賬號;
當驗證所述第一用戶賬號滿足預設注冊規則時,存儲所述第一用戶賬號。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網絡課程互動系統,包括:
第一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所述第一登錄請求包括第一用戶賬號和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
第一驗證模塊,用于當驗證所述第一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一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一客戶端;
教室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在所述第一界面觸發的創建教室請求,所述創建教室請求包括課程名稱和教室密碼;
創建教室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課程名稱和所述教室密碼創建教室,在創建完成后,發送創建完成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戶端;
學習資料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的學習資料導入請求,所述學習資料導入請求包括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
導入模塊,用于將所述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導入創建的教室。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系統還包括:
第二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第二客戶端發送的第二登錄請求,所述第二登錄請求包括第二用戶賬號和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
第二驗證模塊,用于當驗證所述第二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二界面返回所述第二客戶端;
第一請求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所述進入教室請求包括教室密碼;
進入教室模塊,用于當驗證所述教室密碼正確時,進入目標教室,并將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包括:
第二請求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教室請求,所述教室請求包括目標課程名稱;
目標教室模塊,用于查詢與所述目標課程名稱對應的目標教室;
第一返回模塊,用于將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二客戶端;
第三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系統還包括:
作業提交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作業提交請求,所述作業提交請求攜帶提交的作業;
評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目標教室中的學習資料對所述作業進行評分;
發送模塊,用于將所述作業的評分分數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請求答案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評分分數的界面觸發的查看答案請求;
答案發送模塊,用于將所述作業的答案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所述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之前,還包括:
注冊模塊,用于接收目標客戶端發送的注冊請求,所述注冊請求包括目標用戶賬號;
存儲模塊,用于當驗證目標用戶賬號滿足預設注冊規則時,存儲目標用戶賬號。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絡課程互動方法和系統,通過提供在線學習平臺,允許教師創建教室,并在教室中增加學習資料供學生學習,不受地域的限制,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網絡課程互動方法的步驟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網絡課程互動系統的模塊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網絡課程互動系統的模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種網絡課程互動方法的步驟示意圖,包括:
在s101中,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所述第一登錄請求包括第一用戶賬號和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
具體的,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第一登錄請求中攜帶有第一用戶的賬號和該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通常,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代表該賬號的身份,優選的,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為教師。
在s102中,當驗證所述第一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一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一客戶端;
具體的,接收到來自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后,根據預存的賬號驗證第一用戶賬號的賬號名稱和密碼,若第一登錄請求的賬號名稱和密碼與預存的賬號匹配時,則驗證成功,將與第一用戶賬號對應的第一界面返回給第一客戶端,即第一用戶賬號對應的首頁返回給第一客戶端;若第一登錄請求的賬號名稱和密碼與預存的賬號不匹配時,則驗證失敗,返回給第一客戶端登陸失敗的通知,等待沖洗發送登錄請求。
在s103中,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在所述第一界面觸發的創建教室請求,所述創建教室請求包括課程名稱和教室密碼;
具體的,登陸成功后,接收在第一界面觸發的創建教室請求,創建的教室請求中包括培訓課程的名稱和進入該教室的密碼,還可以設置教室能夠承載的最大人數。
在s104中,根據所述課程名稱和所述教室密碼創建教室,在創建完成后,發送創建完成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戶端;
在s105中,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的學習資料導入請求,所述學習資料導入請求包括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
具體的,教室創建完成后,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學習資料導入請求,學習資料導入請求包括需要導入的相關的學習資料,包括教師提前錄制的視頻,關于該課程的文檔資料和試題。
在s106中,將所述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導入創建的教室。
具體的,將教師提前錄制的視頻,關于該課程的文檔資料和試題導入到創建的教室中。
采用上述方案后,通過提供在線學習平臺,允許教師創建教室,并在教室中增加學習資料供學生學習,不受地域的限制,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該實施例還包括:
接收第二客戶端發送的第二登錄請求,所述第二登錄請求包括第二用戶賬號和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
具體的,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代表該賬號的身份,優選的,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為學生。
當驗證所述第二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二界面返回所述第二客戶端;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所述進入教室請求包括教室密碼;
具體的,第二客戶端在第一次發送進入教室請求時,并不知道進入教室的密碼,收到進入教室請求時,返回給第二客戶端進入教室的密碼,第二客戶端在第二次發送進入教室請求時,進入教室請求包括教室密碼。
當驗證所述教室密碼正確時,進入目標教室,并將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教室請求,所述教室請求包括目標課程名稱;
查詢與所述目標課程名稱對應的目標教室;
具體的,根據目標課程名稱,查詢目標課程名稱對應的目標教室,以目標課程名稱為關鍵字,查詢到的目標教室可以是一個或多個。
將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二客戶端;
具體的,將查詢到的目標教室的界面按一定的排列順序返回給第二客戶端,優選的,排列順序為橫向以圖片的形式排列,每排最多容納4個教室列表。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
具體的,接收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根據被觸發的教室,對應進入該教室。
該實施例還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作業提交請求,所述作業提交請求攜帶提交的作業;
具體的,接收第二客戶端發送的做作業請求,根據做作業請求,返回給第二客戶端相應的作業,然后接收第二客戶端在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作業提交請求,作業提交請求攜帶提交的作業。
根據所述目標教室中的學習資料對所述作業進行評分;
具體的,目標教室中的學習資料包括作業的答案,根據答案對提交上來的作業進行評分。
將所述作業的評分分數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評分分數的界面觸發的查看答案請求;
將所述作業的答案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在所述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之前,還包括:
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注冊請求,所述注冊請求包括第一用戶賬號;
當驗證所述第一用戶賬號滿足預設注冊規則時,存儲所述第一用戶賬號。
具體的,在第一用戶賬號登陸之前,首先進行注冊,注冊成功后,存儲該注冊賬號,注冊應滿足注冊規則,如不少于6位字符數,必須有英文字母大小寫和數字混合,注冊前先檢測是否被注冊過,沒有注冊過,才可以進行注冊;同時,在第二用戶賬號登陸之前,也首先進行注冊存儲。
采用上述方案后,通過提供在線學習平臺,允許教師創建教室,并在教室中增加視頻和習題供學生學習,不受地域的限制,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一種網絡課程互動系統的模塊示意圖,包括:
第一接收模塊201,用于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所述第一登錄請求包括第一用戶賬號和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
第一驗證模塊202,用于當驗證所述第一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一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一客戶端;
教室模塊20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在所述第一界面觸發的創建教室請求,所述創建教室請求包括課程名稱和教室密碼;
創建教室模塊204,用于根據所述課程名稱和所述教室密碼創建教室,在創建完成后,發送創建完成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戶端;
學習資料模塊205,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的學習資料導入請求,所述學習資料導入請求包括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
導入模塊206,用于將所述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導入創建的教室。
采用上述方案后,通過提供在線學習平臺,允許教師創建教室,并在教室中增加學習資料供學生學習,不受地域的限制,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實施例三
如圖3所示,為本發明一種網絡課程互動系統的模塊示意圖,包括:
第一接收模塊301,用于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所述第一登錄請求包括第一用戶賬號和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
第一驗證模塊302,用于當驗證所述第一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一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一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一客戶端;
教室模塊30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在所述第一界面觸發的創建教室請求,所述創建教室請求包括課程名稱和教室密碼;
創建教室模塊304,用于根據所述課程名稱和所述教室密碼創建教室,在創建完成后,發送創建完成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戶端;
學習資料模塊305,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的學習資料導入請求,所述學習資料導入請求包括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
導入模塊306,用于將所述需要導入的學習資料導入創建的教室。
還包括:
第二接收模塊307,用于接收第二客戶端發送的第二登錄請求,所述第二登錄請求包括第二用戶賬號和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
第二驗證模塊308,用于當驗證所述第二用戶賬號正確時,將與所述第二用戶賬號的屬性對應的第二界面返回所述第二客戶端;
第一請求模塊309,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所述進入教室請求包括教室密碼;
進入教室模塊310,用于當驗證所述教室密碼正確時,進入目標教室,并將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包括:
第二請求模塊31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第二界面觸發的教室請求,所述教室請求包括目標課程名稱;
目標教室模塊312,用于查詢與所述目標課程名稱對應的目標教室;
第一返回模塊313,用于將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返回給所述第二客戶端;
第三接收模塊31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進入教室請求。
還包括:
作業提交模塊315,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目標教室的界面觸發的作業提交請求,所述作業提交請求攜帶提交的作業;
評分模塊316,用于根據所述目標教室中的學習資料對所述作業進行評分;
發送模塊317,用于將所述作業的評分分數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請求答案模塊318,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客戶端在所述評分分數的界面觸發的查看答案請求;
答案發送模塊319,用于將所述作業的答案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
在所述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登錄請求之前,還包括:
注冊模塊320,用于接收目標客戶端發送的注冊請求,所述注冊請求包括目標用戶賬號;
存儲模塊321,用于當驗證目標用戶賬號滿足預設注冊規則時,存儲目標用戶賬號。
采用上述方案后,通過提供在線學習平臺,允許教師創建教室,并在教室中增加視頻和習題供學生學習,不受地域的限制,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