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虛擬現實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虛擬現實飛行模型裝置。
背景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
市面上較多較便宜的VR眼鏡是需要借助手機的,將4.7-5.7寸的手機放入VR眼鏡中,在手機中下載相應的APP(根據不同的品牌有其自主的手機軟件)便可進行使用;由于手機被置入眼鏡中使用者將無法操作手機所以必須配備一個藍牙手柄進行操作。市面上還有較貴的VR一體機使用較為方便,而且效果已經相當不錯,比如HTC Vive,HTC Vive是由HTC與Valve聯合開發的一款VR頭顯(虛擬現實頭戴式顯示器)產品,于2015年3月在MWC2015上發布,由于有Valve的SteamVR提供的技術支持,因此在Steam平臺上已經可以體驗利用Vive功能的虛擬現實游戲,2016年6月,HTC推出了面向企業用戶的Vive虛擬現實頭盔套裝—Vive BE(即商業版),即便如此,目前的虛擬現實設備體驗主要還是依靠畫面,特別是有關飛行方面的體驗,僅僅依靠畫面難以更好的達到體驗的效果,迫切需要能夠與目前虛擬現實設備一同使用的動態模型。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虛擬現實飛行模型裝置,與虛擬現實設備一同使用,可帶來更好的飛行體驗效果。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虛擬現實飛行模型裝置,包括支撐盤和旋轉盤,旋轉盤扣在支撐盤上,支撐盤上表面分別設置一圈支撐滾珠與旋轉盤內頂部壁體接觸,旋轉盤內側壁則安裝有多個與支撐盤外側壁接觸的支撐輥,支撐盤中間的凸起環貫穿旋轉盤表面的開口,并在凸起環內的開口中設置有一圈氣囊,凸起環的開口下方為位于地面內的安全坑,安全坑頂部開口上覆蓋有漏斗形的安全網,安全坑兩側的側壁內分別設置有對稱的鏈輪支架,每個鏈輪支架上分別安裝有通過升降鏈條傳動連接的兩個升降鏈輪,其中各側底部的升降鏈輪外部還設置有與其一起轉動的從動鏈輪,從動鏈輪則通過傳動鏈條與各側底部的升降電機的驅動鏈輪傳動連接,安全網下方的安全坑內水平設置的升降板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兩側的升降鏈條上,在旋轉盤的外側壁上設置一圈齒輪,使旋轉盤能在旋轉電機的帶動下在支撐盤上旋轉,旋轉盤上表面的兩端分別豎直設置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頂部推桿上固定有支撐座,各側升降油缸的兩側還分別設置上端與支撐座底部連接的導向桿,每個支撐座內分別通過兩條平行的支撐桿支撐有一個滑動塊,其中一端的滑動塊上固定有球頭座,模型艙體其中一端的球頭位于球頭座內,模型艙體的另一端與另一個滑動塊上的萬向節一端固定連接,萬向節的另一端位于滑動塊上的電機座內,并在電機座內的萬向節上焊接有翻轉齒輪盤,翻轉齒輪盤則與電機座內的翻轉電機的齒輪相嚙合,模型艙體內設置帶安全帶的座椅以及操作臺,座椅下方為虛擬現實主機,虛擬現實頭盔則通過連接線與虛擬現實主機連接,操作臺通過連接線或無線發射器與控制箱連接,控制箱頂部還設置有控制兩個升降電機轉動的控制按鈕。
本實用新型虛擬現實飛行模型裝置,人坐在模型艙體內的座椅上系好安全帶,并帶上虛擬現實頭盔,體驗者通過操作臺上的控制按鈕控制各側升降油缸的伸縮,以及控制旋轉電機、翻轉電機轉動,實現人在模型艙體內的前傾、后仰、旋轉、翻轉等動作,與虛擬現實頭盔顯示的畫面同步操作,進而可以達到更好更真實的體驗效果;模型艙體下方設置安全坑,凸起環內的開口中設置有一圈氣囊,且安全坑頂部開口上覆蓋有漏斗形的安全網,當模型艙體翻轉時,萬一安全帶斷掉,體驗者便會掉入到安全網上,氣囊以及安全網起到了良好的保護效果,體驗者掉落到安全網以后,可以通過兩個升降電機將升降板抬起,便于體驗者從安全坑內出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機座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盤 2旋轉盤 3支撐滾珠 4支撐輥 5凸起環 6氣囊 7安全坑 8安全網 9鏈輪支架 10升降鏈條 11升降鏈輪 12從動鏈輪 13升降電機 14驅動鏈輪 15升降板 16旋轉電機 17升降油缸 18支撐座 19導向桿 20支撐桿 21滑動塊 22球頭座 23模型艙體 24球頭 25萬向節 26電機座 27翻轉齒輪盤 28翻轉電機 29操作臺 30虛擬現實頭盔 31控制箱 32滑動滾珠 33潤滑珠 34海綿墊 35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虛擬現實飛行模型裝置,包括支撐盤1和旋轉盤2,旋轉盤2扣在支撐盤1上,支撐盤1上表面分別設置一圈支撐滾珠3與旋轉盤2內頂部壁體接觸,旋轉盤2內側壁則安裝有多個與支撐盤1外側壁接觸的支撐輥4,支撐盤1中間的凸起環5貫穿旋轉盤2表面的開口,并在凸起環5內的開口中設置有一圈氣囊6,凸起環5的開口下方為位于地面內的安全坑7,安全坑7頂部開口上覆蓋有漏斗形的安全網8,安全坑7兩側的側壁內分別設置有對稱的鏈輪支架9,每個鏈輪支架9上分別安裝有通過升降鏈條10傳動連接的兩個升降鏈輪11,其中各側底部的升降鏈輪11外部還設置有與其一起轉動的從動鏈輪12,從動鏈輪12則通過傳動鏈條與各側底部的升降電機13的驅動鏈輪14傳動連接,兩個升降電機13的轉動只要能夠起到抬升即可升降板15,安全網8下方的安全坑7內水平設置的升降板15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兩側的升降鏈條10上,在旋轉盤2的外側壁上設置一圈齒輪,使旋轉盤2能在旋轉電機16的帶動下在支撐盤1上旋轉,旋轉盤2上表面的兩端分別豎直設置升降油缸17,每條升降油缸17外接油路等能使其伸長收縮的外部設備,為了便于整體的轉動,升降油缸17外接油路等可以安裝在旋轉盤2上;
升降油缸17頂部推桿上固定有支撐座18,各側升降油缸17的兩側還分別設置上端與支撐座18底部連接的導向桿19,每個支撐座18內分別通過兩條平行的支撐桿20支撐有一個滑動塊21,其中一端的滑動塊21上固定有球頭座22,模型艙體23其中一端的球頭24位于球頭座22內,模型艙體23的另一端與另一個滑動塊21上的萬向節25一端固定連接,萬向節25的另一端位于滑動塊21上的電機座26內,并在電機座26內的萬向節25上焊接有翻轉齒輪盤27,翻轉齒輪盤27則與電機座26內的翻轉電機28的齒輪相嚙合,滑動塊21可在支撐座18的支撐桿20上滑動,這樣在模型艙體23其中一端被抬起或下降時滑動塊21有一定的活動范圍,便于模型艙體23的抬起或下降,模型艙體23的翻轉通過翻轉電機28驅動轉動的萬向節25實現,萬向節25是實現變角度動力傳遞的機件,用于需要改變傳動軸線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車驅動系統的萬向傳動裝置的“關節”部件,這樣即使模型艙體23的角度發生變化,在萬向節25的作用下模型艙體23仍然能夠進行翻轉;
模型艙體23內設置帶安全帶的座椅以及操作臺29,座椅下方為虛擬現實主機,虛擬現實頭盔30則通過連接線與虛擬現實主機連接,操作臺29通過連接線或無線發射器與控制箱31連接,模型艙體23內還可以設置直接供給虛擬現實主機電源的充電電池,這樣模型艙體23內的虛擬現實主機和虛擬現實頭盔30成為相對獨立的一部分,便于模型艙體23的旋轉、翻轉等動作,為了更好的操作,采用無線傳輸的方式將操作臺29上的操作指令傳遞到控制箱31,再由控制箱31將動作指令傳遞到各個油缸、電機使它們做出相應的動作,這種控制方式在玩具遙控車、無人機操作等領域應用廣泛,使用也較為成熟,因此對于電路方面不再進行贅述,控制箱31頂部還設置有控制兩個升降電機13轉動的控制按鈕,控制按鈕的設置在于,按下后能夠啟動兩個升降電機13同時帶動升降板15向上或向下運動。
為了提高滑動塊21滑動的順暢,每條所述支撐桿20下方的滑動塊21內分別嵌有多個與支撐座18接觸的滑動滾珠32,球頭座22內則在球頭24的四周內嵌有潤滑珠33,潤滑珠33同樣使球頭24在球頭座22內轉動的更順暢。
為了起到更好的防護作用,所述升降板15的上表面還設置一層海綿墊34,海綿墊34可充分吸收人掉落時受到的沖擊,萬向節25貫穿電機座26的部位套有軸承35,軸承35便于萬向節25的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時,體驗者先戴好虛擬現實頭盔30,如HTC Vive,觀看飛行視頻時,體驗者可根據虛擬現實頭盔30的畫面,操控各個油缸、電機使它們做出相應的動作,如俯沖、上升、旋轉、翻轉等動作,已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變、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