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插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控制光纖纖芯連接器升降和移
動的插拔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網建設的飛速發展以及電力系統設備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光纖電力通 信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目前,作為光纖通信傳輸的基礎承載網絡-光纖網絡,其運行維護工作還處在原 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現場去執行跳纖操作來實現不同光纖之間的對接交 換;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換操作的繁瑣等諸多因素影響,在日常工作中這樣 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費時,因此如何實現光纖纖芯的自動對接交換即成為人們非常 關心的問題。 針對該問題,目前有技術表明可以通過將多路光纖集成在同一對接交換設備中, 通過自動控制實現光纖網絡中多路光纖的對接,進而實現多路光纖中的數據信息交換傳 輸;但是,通過控制實現光纖的自動對接必須依托于特定的對接設備,其中就涉及用于控制 光纖纖芯連接器移動和升降,以使所述光纖纖芯連接器中固定的光纖纖芯能夠完成對接的 設備,而目前的光纖傳輸網絡設備中并沒有能夠實現該功能的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插拔裝置,能夠控制光纖纖芯連接器的移動和升
降,即將固定有外部線路光纖或繩路光纖一端的光纖纖芯連接器插入到交換板上的交換孔
中或從中拔出,以實現光纖纖芯的自動對接,進而實現光纖傳輸數據的交換。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種插拔裝置,包括 橫向轉動時驅動插拔器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上下移動的第一傳動齒輪;以及套接 在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內部的插拔器; 所述插拔器下部設有用于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的夾持部以及連接所述插拔器套 接部和夾持部的連桿。 優選的,所述第一傳動齒輪上與插拔器的套接部為螺紋螺桿結構。 優選的,所述插拔裝置還包括一工作臺,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和插拔器設置于所述
工作臺的內部階梯空腔內。 優選的,所述連桿為截面為多邊形的多邊體,所述連桿穿透所述工作臺的插孔為 與所述連桿形狀吻合的多邊形。 優選的,所述插拔裝置還包括分別套設于所述第一傳動齒輪上下的用于固定所述
第一傳動齒輪的兩個軸承,所述軸承固定設置于所述工作臺的內部階梯空腔內。 優選的,所述插拔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傳動齒輪橫向轉動的驅動部,所述驅動部安裝于所述工作臺上。 優選的,所述驅動部包括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嚙合并在橫向轉動時驅動所述第 一傳動齒輪反方向橫向轉動的第二傳動齒輪;與所述第二傳動齒輪固定連接的用于傳遞動 能的動力輸出端;以及,驅動所述動力輸出端進而驅動所述第二傳動齒輪橫向轉動的電機。 由以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插拔裝置 采用傳動齒輪和插拔器套接組成的結構,利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插拔裝置的特有結構, 即利用所述第一傳動齒輪驅動所述插拔器的上下相對移動,從而能夠控制光纖纖芯連接器 的移動和升降,即將固定有外部線路光纖或繩路光纖一端的光纖纖芯連接器插入到交換板 上的交換孔中或從中拔出,進而實現待對接光纖的對接交換,操作簡單,可大大減少人工的 參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實現多路光纖的對接交換、進而實現光 纖傳輸數據的交換提供了簡易可行的基礎設備。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插拔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插拔裝置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插拔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插拔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 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插拔裝置,如圖1所示,該插拔裝置包括一第 一傳動齒輪l,在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內部套接有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同心的插拔器2, 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上與插拔器2的結合部設有內螺紋,所述插拔器2的相應部分設置有 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2的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即插拔器2的上部構成螺桿結構,所述第 一傳動齒輪1和插拔器2相配合構成螺紋螺桿結構;所述插拔器2下部設有夾持部21以及 連接所述螺桿結構和夾持部21的連桿22,所述夾持部21用于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本領 域技術人員應該很容易了解,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與所述插拔器2通過螺紋螺 桿結構連接僅僅是眾多連接方式中的一種優選情況,對于其他連接方式,只要是能夠通過 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的橫向轉動驅動所述插拔器2上下移動即可,本實施例并不對其連接 方式做具體限定;當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橫向轉動時,通過螺紋連接驅動所述插拔器2上下 移動,即所述插拔器2相對于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產生相對位移,進而夾持所述光纖纖芯連 接器上下移動,插入對接交換板的對接孔或從中拔出。 此外,在具體實施時,上述實施例中的插拔裝置還可包括一工作臺3,即本實用新 型的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插拔裝置,如圖2所示;在該插拔裝置中,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 和插拔器2設置于所述工作臺3的內部階梯空腔內;其中,優選的,所述插拔器2下部的夾 持部21的連桿22設計成具有多邊形截面的多邊體,同時在插拔器2安置的工作臺3的相應處設置的孔也具有多邊形形狀,以使得插設在工作臺3內的插拔器2不能橫向旋轉,即當 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橫向轉動并通過螺紋連接驅動所述插拔器2移動時,由于插拔器2下 部連接夾持部21的具有多邊形截面的連桿結構與所述工作臺3的相應插孔吻合,使得所述 連接夾持部21的連桿只能相對于插孔上下移動,從而限制了所述插拔器2只能上下移動, 避免了其橫向旋轉可能造成的所述夾持部21與光纖纖芯連接器的不吻合,保證了所述夾 持部21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的準確性。 為了更好的控制所述插拔器2的上下移動,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必須保證所述 第一傳動齒輪1的位置相對不變,即只有當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相對固定之后,利用其與插 拔器2的螺紋連接結構才能驅動所述插拔器2在上下方向相對移動;基于此,本實施例三提 出一種插拔裝置,其基本結構與上述各實施例中插拔裝置的基本結構相同,如圖3所示,其 不同之處在于該插拔裝置還包括分別套設于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上下的用于固定所述第 一傳動齒輪1的兩個軸承4,所述軸承4也設置于所述工作臺1的內部階梯空腔內,通過工 作臺1的空腔固定所述軸承4,進而固定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的相對位置不變;當所述第一 傳動齒輪1受外部驅動而橫向轉動時,由于兩個起固定作用的軸承4的上下固定作用,使得 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只能在原始位置繞其圓心橫向轉動,而同時由于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 與所述插拔器2通過螺紋連接,從而在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橫向轉動時,所述插拔器2在螺 紋結構的作用下只能做相對的上下移動,進而保證了該插拔裝置對光纖纖芯連接器的上下 插拔作用; 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了解,本實施例三中提及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 的軸承4僅僅是一種具體實施時的優選方式而已,并不是對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的固定部 件的具體限定,其也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其他設備,只要是能夠固定所述第一傳動齒輪l 且并不影響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的橫向轉動的部件皆可,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四也提出一種插拔裝置,該插拔裝置在具備上述實 施例中插拔裝置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還包括驅動部5,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橫向轉 動,該驅動部5安裝于所述工作臺1上;通過驅動部件5驅動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做橫向轉 動,進而利用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與所述插拔器2的螺紋連接驅動所述插拔器2做上下方 向上的相對移動,而所述插拔器2通過所述夾持部21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因而可以帶動 所述光纖纖芯連接器做升降動作,同時利用所述插拔裝置的移動也可待用所述光纖纖芯連 接器移動; 在具體實施時,所述驅動部5可以為多種結構,只要是能夠驅動所述第一傳動齒 輪1做橫向轉動即可,下面舉例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圖4所示,所述驅動部5包括電機 51和第二傳動齒輪52,所述第二傳動齒輪52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嚙合且與所述電機51 的動力輸出端53固定連接,使得所述電機51可以驅動第二傳動齒輪52做橫向旋轉,進而 驅動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做橫向轉動,本實施例中優選的所述電機51為步進電機,但并不 局限于此;在工作過程中,步進電機51自身的轉動通過動力輸出端53傳遞給所述第二傳動 齒輪52,從而帶動所述第二傳動齒輪52跟隨其一起橫向轉動,由于所述第二傳動齒輪52與 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嚙合,在所述第二傳動齒輪52橫向轉動時,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進行 與所述第二傳動齒輪52旋轉方向相反的橫向轉動,由于所述插拔器2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 1的通過螺紋螺桿結構連接,因而當所述第一傳動齒輪1在橫向轉動時,插拔器5將沿著上
5下方向移動;同時由于插拔器2的連桿22是截面為多邊形的多邊體,且在插拔器2安置的 工作臺3的相應處設置的插孔也具有多邊形形狀,因此插設在工作臺3內的插拔器2只能 做上下方向移動而不能橫向旋轉;最終,步進電機52的動力將通過幾級傳遞轉換成所述插 拔器2的上下移動。 下面舉例說明如何利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插拔裝置完成光纖的對接在實際操 作中,當需要將外部接入光纖A和光纖B進行對接交換時,首先控制插拔裝置1夾持住固定 光纖A的光纖纖芯連接器a,通過控制步進電機的轉動進而控制所述插拔裝置1的插拔器 帶動所述光纖纖芯連接器a移動目標對接位置,對于光纖B也進行同樣的控制操作,即通過 控制插拔裝置2帶動固定光纖B的光纖纖芯連接器b移動到其對接的目標位置;然后再通 過控制步進電機的轉動進而驅動所述插拔裝置的插拔器的上下移動,控制所述連接器在所 述對接目標位置插入對接孔,使得連接器a固定的光纖A與其對應的對接孔內的尾纖頭對 接、連接器b固定的光纖B與其對應的對接孔內的尾纖頭對接,從而通過尾纖的連接完成光 纖A和光纖B的對接;在對接完成后,若需要將光纖A和其他光纖進行對接,則通過控制步 進電機的轉動進而驅動所述插拔裝置的插拔器的上下移動,將所述固定光纖A的光纖纖芯 連接器a從所述對接孔內拔出,移動到下一個對接目標位置。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插拔裝置,主要是針對光纖通信網絡中方便光纖纖芯進 行對接所提出的方案,其材質可采用不銹鋼、鋁合金玻璃鋼等材料,在堅固耐用的同時也兼 顧加工的難易;此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插拔裝置適用于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的數據交 換傳輸,并且對于不同需求,可根據實際情況在對接系統中定制包含不同數量的插拔裝置, 即可根據待對接光纖路數設置不同數量的插拔裝置,本文不再贅述。 可以看出,利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插拔裝置的特有結構,即利用所述第一傳動 齒輪驅動所述插拔器的上下相對移動,從而能夠控制光纖纖芯連接器的移動和升降,即將 固定有外部線路光纖或繩路光纖一端的光纖纖芯連接器插入到交換板上的交換孔中或從 中拔出,進而實現待對接光纖的對接交換,操作簡單,可大大減少人工的參與,節省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實現多路光纖的對接交換、進而實現光纖傳輸數據的交換 提供了簡易可行的基礎設備。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 型實施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 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 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 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以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 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橫向轉動時驅動插拔器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上下移動的第一傳動齒輪;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內部的插拔器;所述插拔器下部設有用于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的夾持部以及連接所述插拔器套接部和夾持部的連桿。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傳動齒輪上與插拔器的套接部為螺紋螺桿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裝置還包括一工作臺,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和插拔器設置于所述工作臺的內部 階梯空腔內。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為截面為多邊形的多邊體,所述連桿穿透所述工作臺的插孔為與所述連桿形 狀吻合的多邊形。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裝置還包括分別套設于所述第一傳動齒輪上下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傳動齒 輪的兩個軸承,所述軸承固定設置于所述工作臺的內部階梯空腔內。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傳動齒輪橫向轉動的驅動部,所述驅動部安裝 于所述工作臺上。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包括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嚙合并在橫向轉動時驅動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反方向橫向轉動的第二傳動齒輪;與所述第二傳動齒輪固定連接的用于傳遞動能的動力輸出端;以及, 驅動所述動力輸出端進而驅動所述第二傳動齒輪橫向轉動的電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插拔裝置,包括橫向轉動時驅動插拔器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上下移動的第一傳動齒輪;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內部的插拔器;所述插拔器下部設有用于夾持光纖纖芯連接器的夾持部以及連接所述插拔器套接部和夾持部的連桿。可以看出,利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插拔裝置,能夠控制光纖纖芯連接器的移動和升降,進而實現待對接光纖的對接交換,操作簡單,可大大減少人工的參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實現多路光纖的對接交換、進而實現光纖傳輸數據的交換提供了簡易可行的基礎設備。
文檔編號G02B6/38GK201477233SQ20092016203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明者戎家銓, 范駿行 申請人:范駿行;戎家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