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支撐式尾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支撐式尾纖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光纖交換設備中,尾纖經常被用來連接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的兩端,單純尾纖本 身較柔軟,尾纖的外套只是用來起到增加抗拉性的目的,當接入到光纖交換設備上的外部 線路光纖數目較多時,所需尾纖的數目也相應較多,在不加任何其他措施的情況下,尾纖經 常隨意彎曲,相鄰尾纖之間容易互相影響,尤其是對于有些交換板,一根尾纖只能插入到一 行或一列交換孔中,相應地,尾纖應該僅限制在該一行或一列上移動,但現有的尾纖經常隨 意彎曲,無法滿足這一要求,當一根尾纖的兩端在移動到距離較近的兩個目標交換孔時,由 于沒有任何限制尾纖的裝置,在尾纖的兩端相互靠近的同時,中間的部分會因為擠壓而隨 意彎曲,干擾相鄰尾纖。因此,如何限制尾纖只能在橫向移動而上下不能移動,從而避免多 個尾纖之間的混亂成為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支撐式尾纖裝置,能夠支撐并 限制尾纖,防止尾纖之間相互干擾。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支撐式尾纖裝置,包括一根用于容置尾纖 的托鏈和分別固定所述托鏈兩端的兩個鏈接器,其中至少一個鏈接器內設置有定位導向部 件,所述托鏈的一端從該鏈接器的外側向內彎曲固定在所述定位導向部件上,所述托鏈由 可相互旋轉地連接的鏈節組成,所述鏈節分別具有兩個下緣通過第一橫向連接件相互連接 的側板,相鄰兩個鏈節在寬度上彼此搭接并且可以相互旋轉,相鄰兩個鏈節中的一個鏈節 側板上構成搭接區的板件設置在外部,另一個鏈節側板上的構成搭接區的板件設置在內 部,在內部構成搭接區的板件上設置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和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所述直 線姿態維持擋止面用于與相鄰鏈節上的第一橫向連接件的上表面相接觸,以維持鏈節的直 線姿態,所述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用于與相鄰鏈節上的第一橫向連接件的朝向所述彎曲姿 態限制擋止面所在鏈節的側面相接觸,以限制鏈節的彎曲姿態。 優選地,上述兩個鏈接器內均設置定位導向部件,所述托鏈的兩端分別從所述兩 個鏈接器的外側向內彎曲固定在各個鏈接器內的定位導向部件上。 優選地,每個上述鏈節的側板具有向內彎曲的板件和向外彎曲的板件,所述向內 彎曲的板件構成相鄰兩個鏈節之間的搭接區內部的板件,所述向外彎曲的板件構成相鄰兩 個鏈節之間的搭接區外部的板件。 優選地,在所述鏈節側板的向內彎曲的板件的外側設置鉸接銷,在向外彎曲的板 件設置鉸接孔,相鄰兩個鏈節通過前一個鏈節上的鉸接銷和后一個鏈節上的鉸接孔的配合 實現可旋轉地連接。 優選地,在所述托鏈中至少有一個鏈節的兩個側板的上緣朝向彼此的方向各突出一個束縛部件。 優選地,在所述托鏈中至少有一個鏈節的兩個側板上緣之間通過第二橫向連接件 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式尾纖裝置能夠限制并支撐安置在其內部的尾纖, 防止多個尾纖之間相互干擾。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 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 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支撐式尾纖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一個鏈接器的右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支撐式尾纖裝置的另一種狀態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一種托鏈的示意圖; 圖5是圖4中一個鏈節的示意圖; 圖6是圖5中鏈節的主視圖; 圖7是圖5中鏈節的右視圖; 圖8是圖5中鏈節的仰視圖; 圖9是處于直線姿態的兩個相鄰鏈節的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兩個相鄰鏈節的主視圖; 圖11是處于彎曲姿態的兩個相鄰鏈節的示意圖; 圖12是圖11中兩個相鄰鏈節的主視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另一種托鏈的示意圖; 圖14是圖13中一個鏈節的示意圖; 圖15是圖14中鏈節的右視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再一種托鏈的示意圖; 圖17是圖16中一個鏈節的示意圖; 圖18是圖17中鏈節的右視圖; 圖1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種支撐式尾纖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
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
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
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
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圖l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式尾纖裝置的示意圖,如圖l所示,該支撐式尾纖裝置包括一根托鏈1和分別固定托鏈1兩端(記為la和lb)的兩個鏈接器(分別記為21 和22),每個鏈接器中都形成了左右側面貫通的空腔,圖2示出了鏈接器21的右視圖,鏈接 器21的側面形成左右側面貫通的空腔212,同理,鏈接器22的側面也形成左右側面貫通的 空腔222。托鏈l的一端la從鏈接器21的內側(即圖1中的鏈接器21的右側)穿過鏈接 器21中的空腔212,并從鏈接器21的外側(即圖1中的鏈接器21的左側)向內彎曲又插 入到鏈接器21中,固定在位于鏈接器21的空腔212中的定位導向部件211上。托鏈1的 另一端lb從鏈接器22的內側插入到空腔222中,并固定在鏈接器22中。尾纖3穿設在托 鏈1形成的內部空間中,并且尾纖3的兩端分別從托鏈1的兩端分別穿出,并插入到分別設 置在鏈接器21和22中的法蘭213和223中。圖1中鏈接器21和22相聚較遠,使得托鏈1 可以分成如圖1中所示的在上部呈直線狀態的上直線段和在鏈接器21外側的處于彎曲狀 態的彎曲段。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托鏈的作用,在鏈接器向彼此的方向相對移動時,托鏈只 能橫向移動不能上下移動,并且如圖3所示,當鏈接器相互靠近的過程中,先前處于直線段 的一部分將變成彎曲段,而在下部又出現了呈直線姿態的下直線段。在本實施例中,托鏈的 結構決定了在直線段處托鏈不能上下移動只能橫向移動,并且托鏈1的鏈節之間只能向內 彎曲一定的角度,因此在彎曲段,托鏈1可以形成穩定的結構。 在實際中,上述定位導向部件可以是導向槽等具有定位導向功能的各種部件。 下面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中支撐式尾纖裝置中的托鏈1的具體結構。 圖4示出了本實施例中一種托鏈1的立體示意圖,該托鏈1由多個可相互旋轉地 連接的鏈節10組成,并且相鄰兩個鏈節10在寬度上彼此搭接。圖5為圖4中鏈節10的立 體圖,圖6是圖5中鏈節10的主視圖,圖7是圖5中鏈節10的右視圖,圖8是圖5中鏈節 10的仰視圖。請同時參見圖5至圖8,鏈節10具有一對側板ll,該對側板11的下緣通過第 一橫向連接件12相互連接。第一橫向連接件12既充當了兩個側板11之間的連接部件,又 可以對安置在鏈節內部的尾纖進行支撐,以免向下彎曲。 側板11包括向內彎曲的板件111和向外彎曲的板件112,請同時參見圖4,相鄰兩 個鏈節10搭接在一起的時候,前一個鏈節的側板上的向外彎曲的板件112位于搭接區的外 部,后一個鏈節的側板上的向內彎曲的板件111位于搭接區的內部,即向內彎曲的板件111 構成相鄰兩個鏈節搭接區域的設置在內部的板件,向外彎曲的板件112構成相鄰兩個鏈節 搭接區域的設置在外部的板件。 在實際中,相鄰兩個鏈節之間的搭接并可旋轉地連接可以采用如下具體實現方 式在鏈節10的側板11的向內彎曲的板件111的外側設置鉸接銷113,在向外彎曲的板件 112中設置鉸接孔114,使得相鄰的兩個鏈節IO通過前一個鏈節的鉸接孔114和后一個鏈 節的鉸接銷113實現鉸接,從而達到搭接并旋轉連接的目的。 另外,為了限制托鏈1中相鄰的兩個鏈節10彼此之間不能向上旋轉并且只能在一 定的角度范圍內向下旋轉,在鏈節10的位于搭接區域內部的板件(在圖5中為側板上向內 彎曲的板件111)上設置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llla和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lllb。相鄰兩個 鏈節10中,通過后一個鏈節10的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llla和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lllb 分別與前一個鏈節10的第一橫向連接件12相接觸,可以使得該相鄰兩個鏈節10向外只能 旋轉到直線姿態,向內只能旋轉到一定的角度。 下面結合圖9到圖12詳細說明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和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的作用。 圖9和圖10分別為處于直線姿態的兩個相鄰鏈節(分別記為10a和10b)的立 體示意圖和主視圖,如圖9和IO所示,當鏈節10a和10b處于直線姿態時,后一個鏈節10b 的第一橫向連接件12的向內彎曲的板件111上的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llla與前一個鏈節 10a的第一橫向連接件12的上表面12a相接觸,由于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111a與第一橫 向連接件12的上表面12a相接觸將阻止鏈節10a和10b從直線姿態繼續相對向外轉動,所 以在圖1中托鏈1的直線段內的鏈節雖然受向下的重力作用具有向外繼續旋轉的趨勢,但 是仍然會穩定的維持在直線姿態,從而避免了安置在直線段內的鏈節中的尾纖隨意向下彎 曲。 圖11和圖12分別為處于彎曲姿態的兩個相鄰的鏈節(記為10c和10d)的立體 示意圖和主視圖。如圖11和12所示,當鏈節10c和lOd處于彎曲姿態時,后一個鏈節10d 的向內彎曲的板件111上的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111b與前一個鏈節10c的第一橫向連接 件12的朝向鏈節10d的一個側面12b相接觸,由于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111b與第一橫向 連接件12的側面12b相接觸將阻止鏈節10c和10d從圖11和圖12中所示的角度處繼續 向內相對旋轉,所以相鄰兩個鏈節只能在直線姿態到圖11和圖12中所示的角度之間相對 旋轉。這樣,處于圖1中彎折段的鏈節之間由于重力和擠壓力的作用,相鄰兩個鏈節將保持 如圖11和圖12中所示的彎折狀態,使得彎折段處的托鏈也保持狀態的穩定,從而防止安置 在此處鏈節中的尾纖隨意移動。 另夕卜,圖13示出了本實施例中另一種托鏈的立體示意圖,與圖4中所示的托鏈的 不同在于,圖13中所示的托鏈中的每個鏈節的側板的上緣朝向彼此的方向各突出一個束 縛部件。圖14為圖13中托鏈中的一個鏈節的立體示意圖,圖15為圖14中鏈節的右視圖。 如圖14和圖15所示,該鏈節與圖5中鏈節的區別僅在于,該鏈節10中兩個側板11的朝向 彼此的方向各突出一個束縛部件13,該束縛部件13位于側板11的上緣。采用圖14和圖15 中所示的鏈節構成的托鏈在其內安置尾纖后,每個鏈節上的束縛部件13可以防止尾纖從 鏈節的上部冒出,并且,由于每個鏈節的兩個束縛部件13之間優選留有空隙,這樣在安裝 尾纖時,可以從鏈節的上部將尾纖塞入其中,這與從鏈節的側面插入尾纖的結果是一樣的, 但是在鏈節已經組裝成托鏈后,利用從鏈節上方塞入尾纖顯然比從托鏈的一個側面穿設尾 纖的難度要小得多。 另夕卜,圖16示出了本實施例中另一種托鏈的立體示意圖,圖17為圖16中托鏈中 的一個鏈節的立體示意圖,圖18為圖17中鏈節的右視圖。該托鏈與圖4中的托鏈的區別 僅在于,每個鏈節的兩個側板的上緣通過第二橫向連接件連接。具體地,請參見圖17和圖 18,本鏈節與圖5中的鏈節的區別僅在于,在鏈節10的兩個側板11上緣之間設置第二橫向 連接件14,由于設置第二橫向連接件14,使得鏈節10的穩固性增加,并且第二橫向連接件 14還可以充當束縛件的作用,限制安置在鏈節內部的尾纖從鏈節的上部冒出。 實施例二 圖19示出了本實施例二提供的支撐式尾纖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9所示,該支撐式 尾纖裝置包括一根托鏈1和分別固定托鏈1兩端(記為la和lb)的兩個鏈接器(分別記 為21和23),每個鏈接器中都形成了左右側面貫通的空腔,鏈接器23與鏈接器21的結構 相同。鏈接器21的側面形成左右側面貫通的空腔212,同理,鏈接器23的側面也形成左右
6側面貫通的空腔232。托鏈l的一端la從鏈接器21的內側(即圖19中的鏈接器21的右 側)穿過鏈接器21中的空腔212,并從鏈接器21的外側(即圖19中的鏈接器21的左側) 向內彎曲又插入到鏈接器21中,固定在位于鏈接器21的空腔212中的定位導向部件211 上。托鏈1的另一端lb從鏈接器23的內側(即圖19中的鏈接器23的左側)穿過鏈接器 23中的空腔232,并從鏈接器23的外側(即圖19中的鏈接器23的右側)向內彎曲又插入 到鏈接器23中,固定在位于鏈接器23的空腔232中的定位導向部件231上。尾纖3穿設 在托鏈1形成的內部空間中,并且尾纖3的兩端分別從托鏈1的兩端穿出,并插入到分別設 置在鏈接器21和23中的法蘭213和233中。 本實施例中托鏈1的具體結構與實施例一中托鏈的具體結構相同,在此不再贅 述。 本實施例中的支撐式尾纖裝置與實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在兩個鏈接器的外側分別 各形成一個折彎段。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支撐式尾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用于容置尾纖的托鏈和分別固定所述托鏈兩端的兩個鏈接器,其中至少一個鏈接器內設置有定位導向部件,所述托鏈的一端從該鏈接器的外側向內彎曲固定在所述定位導向部件上,所述托鏈由可相互旋轉地連接的鏈節組成,所述鏈節分別具有兩個下緣通過第一橫向連接件相互連接的側板,相鄰兩個鏈節在寬度上彼此搭接并且可以相互旋轉,相鄰兩個鏈節中的一個鏈節側板上構成搭接區的板件設置在外部,另一個鏈節側板上的構成搭接區的板件設置在內部,在內部構成搭接區的板件上設置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和彎曲姿態限制姿態擋止面,所述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用于與相鄰鏈節上的第一橫向連接件的上表面相接觸,以維持鏈節的直線姿態,所述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用于與相鄰鏈節上的第一橫向連接件的朝向所述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所在鏈節的側面相接觸,以限制鏈節的彎曲姿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式尾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鏈接器內均設置定 位導向部件,所述托鏈的兩端分別從所述兩個鏈接器的外側向內彎曲固定在各個鏈接器內 的定位導向部件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撐式尾纖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鏈節的側板具有 向內彎曲的板件和向外彎曲的板件,所述向內彎曲的板件構成相鄰兩個鏈節之間的搭接區 內部的板件,所述向外彎曲的板件構成相鄰兩個鏈節之間的搭接區外部的板件。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撐式尾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鏈節側板的向內彎曲 的板件的外側設置鉸接銷,在向外彎曲的板件設置鉸接孔,相鄰兩個鏈節通過前一個鏈節 上的鉸接銷和后一個鏈節上的鉸接孔的配合實現可旋轉地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撐式尾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鏈中至少有一個鏈 節的兩個側板的上緣朝向彼此的方向各突出一個束縛部件。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撐式尾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鏈中至少有一個鏈 節的兩個側板上緣之間通過第二橫向連接件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支撐式尾纖裝置,包括一根托鏈和分別固定托鏈兩端的兩個鏈接器,其中至少一個鏈接器內設置有定位導向部件,托鏈的一端從該鏈接器的外側向內彎曲固定在所述定位導向部件上,所述托鏈由可相互旋轉地連接的鏈節組成,鏈節分別具有兩個下緣通過第一橫向連接件相互連接的側板,相鄰兩個鏈節在寬度上彼此搭接并且可以相互旋轉,在內部構成搭接區的板件上設置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和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直線姿態維持擋止面用于與相鄰鏈節上的第一橫向連接件的上表面相接觸,以維持鏈節的直線姿態,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用于與相鄰鏈節上的第一橫向連接件的朝向所述彎曲姿態限制擋止面所在鏈節的側面相接觸,以限制鏈節彎曲姿態。
文檔編號G02B6/38GK201477236SQ20092016205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明者戎家銓, 范駿行 申請人:范駿行;戎家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