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調防下垂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空調行業已發展了很多年,其功能和結構已經非常成熟,目前市場上的空調器整體差異性不大,但一般空調外機自重較大,在進行安裝、拆卸、清洗或檢修工作時,需要人力架起空調外機后再進行,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架起空調以防止其自重下垂以便于安裝、拆卸、清洗或檢修操作的空調防下垂支撐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空調防下垂支撐裝置,它包括支撐軸和支撐桿,所述支撐軸設在空調的上底座內,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支撐軸鉸接且可容置于上底座的凹腔內,所述支撐桿另一端設有用于與墻面配合以斜向支撐空調的支撐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將空調架起后,支撐桿一端與支撐軸鉸接,執政干另一端通過支撐塊與墻面抵靠,通過支撐桿將空調支撐,以避免空調自重下垂,便于操作人員架起空調后進行安裝、拆卸、清洗或檢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支撐塊端部設有卡扣,所述空調的下底座內設有用于供卡扣扣入的扣槽,通過所述改進,支撐桿在卡扣扣入扣槽后連接下底座和上底座,增加下底座和上底座連接的可靠性,增加空調整體的穩定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種改進,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支撐軸鉸接指的是所述支撐桿一端設有用于容置支撐軸的通孔,所述通孔一側設有用于供支撐軸卡入通孔的開口,所述開口的寬度小于支撐軸的直徑,通過所述改進,支撐桿可以選裝,以豐富空調的配置,且支撐桿端部設有開口,通過支撐桿端部的應力形變將支撐軸卡入通孔中,裝配方便并且支撐桿不容易從支撐軸上脫出。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種改進,所述支撐桿位于支撐軸處的側面外凸設有凸臺,所述支撐桿徑向外凸設有用于與凸臺相抵以防止支撐桿下垂的限位筋,通過所述改進,凸臺和限位筋配合以避免輕微觸動或支撐桿自重導致支撐桿下垂引起支撐桿支撐的失效,增加支撐的可靠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種改進,所述凸臺凸起的高度為0.5mm~1mm,所述限位筋與支撐桿側面的間隙為0.05mm~0.2mm,通過所述改進,用力扳動支撐桿,即可通過凸臺或者限位筋的形變解除凸臺和限位筋的限位,操作方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種改進,所述凸臺與限位筋的外表面均為球形,通過所述改進,球形的表面便于接觸凸臺和限位筋的限位,更便于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桿支撐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支撐桿處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桿連接上底座和下底座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桿安裝位置結構示意圖。
1-支撐軸,1.1-限位筋,2-支撐桿,2.1-支撐塊,2.1.1-卡扣,2.2-開口,2.3-凸臺,2.4-通孔,3-上底座,3.1-凹腔,4-墻面,5-下底座,5.1-扣槽,6-插塊,7-插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5所示,
一種空調防下垂支撐裝置,它包括支撐軸1和支撐桿2,所述支撐軸1設在空調的上底座3內,所述支撐桿2一端與支撐軸1鉸接且可容置于上底座3的凹腔3.1內,所述支撐桿2另一端設有用于與墻面4配合以斜向支撐空調的支撐塊2.1。
其中,所述支撐塊2.1端部設有卡扣2.1.1,所述空調的下底座5內設有用于供卡扣2.1.1扣入的扣槽5.1。
其中,所述支撐桿2一端與支撐軸1鉸接指的是所述支撐桿2一端設有用于容置支撐軸1的通孔2.4,所述通孔2.4一側設有用于供支撐軸1卡入通孔2.4的開口2.2,所述開口2.2的寬度小于支撐軸1的直徑。
其中,所述支撐桿2位于支撐軸1處的側面外凸設有凸臺2.3,所述支撐桿2徑向外凸設有用于與凸臺2.3相抵以防止支撐桿2下垂的限位筋1.1。
其中,所述凸臺2.3凸起的高度為0.5mm~1mm,所述限位筋1.1與支撐桿2側面的間隙為0.05mm~0.2mm。
其中,所述凸臺2.3與限位筋1.1的外表面均為球形。
其中,下底座5通過插塊6與上底座3的插槽7配合,扣槽5.1設置在插塊6內,通過 卡扣2.1.1插入插槽5.1以連接下底座5和上底座3。
以上僅就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