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養殖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滾筒收魚裝置的卡環支撐動力傳輸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深海網箱的快速發展,網箱養殖由近海淺水海域向深水水域拓展,單個網箱養殖水體也進一步擴大,網箱養殖向大型化、深水化及規模化發展。目前國內常見的魚類起捕方式是人工起吊收魚裝置,其自動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對魚體損傷嚴重,且需要配套工作船,靈活性低。然而國外普遍使用的吸魚泵不適應國內的養殖現狀,國內深遠海域供能緊張,吸魚泵功率大,且需要配套大型工作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用于滾筒收魚裝置的支撐與動力傳輸機構,可實現滾筒的軸向旋轉,實現螺旋式滾動收魚。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滾筒收魚裝置的卡環支撐動力傳輸機構,該機構能實現大直徑軸型部件的軸向轉動,結構簡單;使用活動卡銷連接,實現卡環的不同傾斜角度,靈活性強,可用于不同的工況,實用性好。
本發明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滾筒收魚裝置的卡環支撐動力傳輸機構,包括基座、前卡環、后卡環、電機座板和左右側板,前卡環與后卡環通過左右側板、電機座板連接后固定在基座上;前卡環、后卡環上設有豎直圓環板,前卡環、后卡環的豎直圓環板上均勻設有若干用于安裝包膠軸承的活動孔,包膠軸承與豎直圓環板連接,包膠軸承在活動孔中的位置可調,后卡環的豎直圓環上還均勻分布萬向球;電機座板上安裝驅動電機。
優選地,所述前卡環、后卡環還包括兩個分別固定在豎直圓環板的外環和內環的水平圓環板,兩個水平圓環板的環形面垂直于豎直圓環板的環形面。
優選地,所述左右側板與基座之間設有活動側板,左右側板、基座及活動側板相互之間的連接點構成三角形。
優選地,所述基座上設有均勻分布的活動卡銷孔;活動側板一端與左右側板連接,另一端通過活動卡銷與基座上的活動卡銷孔連接。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機構結構簡單,在豎直圓環板上安裝使用帶螺紋的包膠軸承,可以實現滾筒等大直徑軸型部件的軸向轉動,可用于滾筒螺旋輸送式收魚裝置。
2、本發明機構操作簡單,根據不同的工作需要,調整卡環與滾筒等部件的傾斜角度。
3、本發明機構靈活性強,實用性高,可以移動到不同的工作平臺上,可在小型工作平臺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滾筒收魚裝置的卡環支撐動力傳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卡環的主視圖(未安裝滾筒等部件時的示意圖);
圖3為卡環的主視圖(安裝滾筒等部件后的示意圖);
圖4為卡環的等軸測圖:
其中,1、驅動電機;2、卡環;3、鋁型材基座;4、倒角135°的鋁型材;5、角件;6、電機座板;7、帶螺桿的萬向球;8、左右側板;9、活動側板;10、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1、活動卡銷;12、角碼;13、水平圓環板;14、豎直圓環板;15、活動卡銷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發明滾筒收魚裝置的卡環支撐動力傳輸機構,包括鋁型材基座3、倒角135°的鋁型材4、角件5、角碼12、卡環2、電機座板6、左右側板8及活動側板9,卡環2設有前后兩個,即前卡環與后卡環。前后兩個卡環固定在鋁型材基座上,鋁型材基座起穩定支撐作用,基座由各種長度的鋁型材通過角碼、角件連接固定。左右側板設有兩塊,電機座板設有上下兩塊,前后兩個卡環通過兩塊左右側板、上下兩塊電機座板連接固定。兩個卡環的圓周面上對稱安裝包膠軸承,同時后卡環上對稱安裝萬向球。
左右側板8通過螺栓與基座3連接;同時為了提高卡環2工作時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左右側板8與基座3之間設有活動側板9,左右側板、基座及活動側板相互之間的連接點構成三角形,起到三角支撐作用;基座3上設有均勻分布的活動卡銷孔15,活動側板9一端用螺栓與左右側板8連接,另一端用活動卡銷11與基座3上的活動卡銷孔15連接。調整活動側板9與不同的活動卡銷孔15連接,從而可以實現卡環2與滾動等部件的不同傾斜角度,可以用于不同的工作情況需求。
前后兩個卡環均包括豎直圓環板14與水平圓環板13,豎直圓環板14上設有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水平圓環板13起加強筋作用,一方面用于加強卡環2的穩定性和強度,一方面用于焊接左右側板8和電機座板6;水平圓環板設有兩個,分別焊接在豎直圓環板14的外環和內環,水平圓環板的環形面垂直于豎直圓環板的環形面。前后兩個卡環的豎直圓環板14上均勻設有6個活動孔用于安裝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通過螺母與豎直圓環板14連接,包膠軸承可以根據不同的工況在活動孔中調整位置。
如圖2,把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在活動孔中的位置調至最低,把滾筒等需要轉動的部件安裝在卡環2中,根據需求調整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在活動孔中的位置,使得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與滾筒等部件外壁面接觸,安裝滾筒等部件后包膠軸承10在活動孔的位置相對較高,如圖3。本實施例中,如圖4,卡環2的兩塊豎直圓環板14均勻分布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用于與滾筒等需要實現轉動的部件接觸,減小接觸部件轉動摩擦力;后卡環的豎直圓環14上還均勻分布帶螺桿的萬向球7,帶螺桿的萬向球7用于與滾筒等部件接觸,接觸時萬向球7可任意方向轉動,接觸摩擦力很小,萬向球通過螺母與豎直圓環板固定連接,起到對滾筒的限位與滾動作用。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和帶螺桿的萬向球7通過螺栓與豎直圓環板14連接。
電機座板6上安裝驅動電機1,驅動電機1為滾筒等需要轉動的部件提供驅動力。鋁型材基座3主要包括5根鋁型材,并通過角件5固定連接,鋁型材的連接處再使用6根倒角135°的鋁型材用角碼12連接,主要用于提高穩定性。
工作時,鋁型材基座3放于工作平臺上,先把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在活動孔中的位置調至最低,把滾筒等需要轉動的部件安裝在前后兩個卡環中,根據需求調整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在活動孔中的位置,使得帶螺紋的包膠軸承10與滾筒等部件外壁面接觸;再根據工作情況的需要,調整活動側板9與不同的活動卡銷孔15用活動卡銷11連接,從而可以實現卡環2與滾動等部件的不同傾斜角度,可以用于不同的工作情況需求;安裝在電機座板上6的驅動電機1,使用皮帶輪實現與滾筒等需要轉動的部件的動力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