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日常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支架的相機。
背景技術:
照相機簡稱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很多可以記錄影像設備都具備照相機的特征。醫學成像設備、天文觀測設備等等。照相機是用于攝影的光學器械。被攝景物反射出的光線通過照相鏡頭(攝景物鏡)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門聚焦后,被攝景物在暗箱內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潛像,經沖洗處理(即顯影、定影)構成永久性的影像,這種技術稱為攝影術。
現有的相機均設置有支架連接口,相機與支架是分離狀態,在需要使用的時候將支架與連接,但是對于支架這種輔助攝像的器件,使用比較少,尤其是在非專業照相的使用方面,由于經常不用支架,在偶然需要用到的時候,又很難在急切間找到需要的支架,完成拍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相機與支架分開給拍攝帶來不便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帶支架的相機,包括殼體,殼體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支架;
所述殼體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凹槽,該凹槽的下端設置有轉軸,所述支架通過轉軸與殼體活動連接;
所述支架于殼體左右各設置有兩個,并且位于同側的兩個支架能夠分別向相機前后兩側偏轉,兩個支架之間設置有支撐桿;
所述支撐桿通過鑲嵌在支架上的活動軸與支架活動連接,并且支架上設置有容納支撐桿的容置槽,所述活動軸設置于容置槽的上端;
所述支撐桿上端與活動軸活動連接,下端設置有L型凹口,并且設置有殼體同側的兩個支架上的支撐桿的L型凹口吻合。
所述支架的置于凹槽外的側面的頂端設置有支撐耳,所述支撐耳是空心的,用于連接相機的掛帶。
所述支架向相機前后側偏轉的角度為20°~45°。
所述支架向相機前后側偏轉的角度為3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這種帶支架的相機,使得相機與支架本身融為一體,不會再出現相機與支架分開,在需要使用支架的時候,因為找不到支架而影響拍攝的現象,支架在不用的時候完全收入在相機內,不會影響相機的原有形象,需要使用的時候,只需要簡單操作,就可以將支架打開,支撐相機,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支撐架上設置有支撐耳,不僅可以在支架打開時更好的支撐相機,而且在不使用支架的時候能夠用來連接掛帶,這樣相機可以放方便的佩戴在胸前,方便相機的攜帶。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帶支架的相機正面示意圖。
圖2是帶支架的相機側面示意圖。
圖3是帶支架的相機支架撐開正面示意圖。
圖4是支撐桿相互吻合示意圖。
圖中:1、殼體;2、支撐耳;3、轉軸;4、凹槽;5、彈簧;6、支撐桿;7、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1:
為了解決現有相機與支架分開給拍攝帶來不便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如圖1、圖2、圖3所示的帶支架的相機,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支架7;
為了使得支架7能夠在不使用的時候能夠折疊不影響相機整體效果,在殼體1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凹槽4,該凹槽4的下端設置有轉軸3,所述支架7通過轉軸3與殼體1活動連接,這樣支架7就可以向上旋轉約180°完全收容在凹槽4內;
支架7于殼體1左右各設置有兩個,并且位于同側的兩個支架7能夠分別向相機前后兩側偏轉,兩個支架7之間設置有支撐桿6;
上述支撐桿6通過鑲嵌在支架7上的活動軸與支架7活動連接,并且支架7上設置有容納支撐桿6的容置槽,并且所述活動軸設置于容置槽的上端;
上述支撐桿6上端與活動軸活動連接,下端設置有L型凹口,并且設置有殼體1同側的兩個支架上的支撐桿6的L型凹口吻合,如圖4所示。
該帶支架的相機,使得相機與支架7本身融為一體,不會再出現相機與支架7分開,在需要使用支架7的時候,因為找不到支架7而影響拍攝的現象,支架7在不用的時候完全收入在相機內,不會影響相機的原有形象,需要使用的時候,只需要簡單操作,就可以將支架7打開,支撐相機,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支撐7架上設置有支撐耳2,不僅可以在支架7打開時更好的支撐相機,而且在不使用支架7的時候能夠用來連接掛帶,這樣相機可以放方便的佩戴在胸前,方便相機的攜帶。
實施例2:
為了使相機攜帶方便,上述支架7的置于凹槽4外的側面的頂端設置有支撐耳2,所述支撐耳2是空心的,用于連接相機的掛帶,這樣可以在不使用支架7的時候,將掛帶通過支撐耳與相機連接,使得相機攜帶方便。
為了使相機在使用支架7支撐相機更加穩定,上述支架7向相機前后側偏轉的角度20°~45°,其中最穩定的偏轉角度為30°,這樣前后兩側面各偏轉30°,兩者合起來偏轉角度就是60°,這樣就形成了最穩定的三角支撐點。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