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片材傳送裝置和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15495閱讀:288來源:國知局
片材傳送裝置和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傳送片材的片材傳送裝置和配有片材傳送裝置的成像設備。



背景技術:

在成像設備內出現片材卡住或者其它異常的情況中,希望的是操作者(例如使用者或者維護工程師)能夠有便捷的方案來接近設備的內部構件以便恢復操作。日本專利公開2770321公開了一種成像設備,其具有:第一溜槽部件,其可隨蓋部件的開閉而擺動;和第二溜槽部件,在第一溜槽部件和第二溜槽部件之間形成了片材傳送路徑,并且第二溜槽部件能相對于本體框架擺動。根據該成像設備,當操作者打開蓋部件時,位于第一溜槽部件內側的第二溜槽部件通過自重而朝向設備本體外側樞轉。這樣,位于第二溜槽部件內側的部件露出,并且實現了操作者可執行恢復操作的狀態。

當設有向設備本體外側樞轉的引導部件(例如根據上述專利文獻的第二溜槽部件)時,該引導部件會在以大樞轉角度樞轉時干涉其它部件。為了解決此問題,可以設置管制部件,通過管制部件抵接引導部件的引導表面(即,相對于設備本體而言的外側表面)來管制引導部件的樞轉范圍。然而,如果設置這樣的管制部件,由管制部件在引導表面上形成的劃痕及其它損傷會導致片材損傷部卡住的傳送異常,并且片材的傳送性能變劣。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一種片材傳送裝置,包括:設備本體;蓋部件,其包括構造成引導片材的第一引導表面,蓋部件構造成在相對于設備本體的關閉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切換;引導部件,其支承在設備本體上且能夠向設備本體外側樞轉,引導部件包括與第一引導表面對向的第二引導表面和構造成從第二引導表面凹入的抵接部;傳送單元,其構造成通過第一引導表面和第二引導表面之間的路徑傳送片材;和支承在設備本體上的管制部,管制部形成為在蓋部件從關閉狀態切換至打開狀態的狀態下抵接抵接部,以便管制引導部件的樞轉角度不超過預定角度。

從以下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說明中將明白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并入在說明書中并構成說明書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與說明書一起用來闡明發明原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施例的片材進給裝置的前視圖。

圖3是可開閉蓋打開情況下片材進給裝置的前視圖。

圖4是從豎直路徑側面看時雙面引導件的側視圖。

圖5是雙面引導件和管制部的透視圖。

圖6是示出雙面引導件、管制部和可開閉蓋的透視圖。

圖7A是可開閉蓋處于關閉狀態下圖4中所示雙面引導件和可開閉蓋的剖視圖。

圖7B是放大了圖7A中虛線所示區域的放大圖。

圖7C是在可開閉蓋處于打開狀態下雙面引導件的剖視圖。

圖8是根據本實施例的變例的雙面引導件的透視圖。

圖9A是根據本實施例的變例的雙面引導件的剖視圖。

圖9B是放大了圖9A中所示區域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以下的說明中,采用從前側(即,圖1的視角)看成像設備的狀態為基準來描述豎直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關系。

成像設備

根據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201是全色激光束打印機,圖1中示出了總體布置。在設備本體(打印機本體)201A(即成像設備本體)內部,成像設備201包括有在片材P上形成圖像的成像單元201B、在片材P上定影圖像的定影單元220等。讀取文稿圖像數據的圖像讀取裝置202設置在設備本體201A的上部,文稿的支撐面大致水平地放置。片材排出托盤230設置在圖像讀取裝置202和設備本體201A之間供片材P排出的排出空間中。此外,用于將片材P進給至成像單元201B的片材進給單元201E設置在設備本體201A中。片材進給單元201E包括豎直地布置在設備本體201A下部的片材進給裝置100A、100B、100C與100D以及布置在設備本體201A右側部的手動片材進給裝置100M。

成像單元201B是所謂的四鼓式全色成像單元,其具有激光掃描器210、四個處理盒211、和中間轉印單元201C。處理盒形成黃色(Y)、品紅色(M)、青色(C)和黑色(K)各色的調色劑圖像。每個處理盒211包括由光電導體構成的感光鼓212(即,圖像承載部件)、充電器213(即,充電單元)、顯影器214(即,圖像顯影單元)和未示出的清潔器(即,清潔單元)。儲存各色調色劑的調色劑盒215在成像單元201B的上部處可拆卸地安裝到設備本體201A上。

中間轉印單元201C包括卷繞在驅動輥216a和張緊輥216b上的中間轉印帶216(即,中間轉印體),并且布置在四個處理盒211上方。中間轉印帶216布置成接觸各處理盒211的感光鼓212,并且由驅動單元(未示出)所驅動的驅動輥216a帶動而沿逆時針方向(即,箭頭Q方向)轉動。中間轉印單元201C具有初次轉印輥219,初次轉印輥在與各感光鼓212對向的位置處接觸中間轉印帶216的內周面,并且初次轉印部T1形成為中間轉印帶216和感光鼓212之間的夾持部。此外,成像單元201B包括二次轉印輥217,二次轉印輥在與驅動輥216a對向的位置處接觸中間轉印帶216的外周面。二次轉印部T2形成為二次轉印輥217和中間轉印帶216之間的夾持部,在該二次轉印部T2,承載在中間轉印帶216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片材P上。

在如上所述布置的各處理盒211中,通過激光掃描器210在感光鼓212的表面上繪出靜電潛像,并且從顯影器214供給調色劑來形成帶負極性電荷的各色調色劑圖像。通過給初次轉印輥219施加正極性的轉印偏壓,在各初次轉印部T1處將調色劑圖像多層地順序轉印(即,初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216上。

與上述調色劑成像處理同時地,把從片材進給單元201E進給的片材P朝向對準輥對240傳送,在對準輥對240處,通過對準輥對240校正片材P的偏斜。在與全色調色劑圖像形成于中間轉印帶216上的轉印時刻匹配的時刻,對準輥對240將片材P傳送至二次轉印部T2。通過給二次轉印輥217施加正極性的轉印偏壓,在二次轉印部T2處把承載于中間轉印帶216上的調色劑圖像二次轉印到片材P上。

已經轉印有調色劑圖像的片材P被定影單元220加熱和加壓,并且彩色圖像定影到片材P上。定影有圖像的片材P被排出輥對225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盤230并且支承在該托盤上。當要在片材P的兩面形成圖像時,通過設置在反向傳送單元201D中的能夠正向/反向轉動的反向傳送輥對222來以轉回運動方式移動已經穿過定影單元220的片材P。之后,片材P經由重新傳送路徑R再次傳送至成像單元201B,以在片材P的背面上形成圖像。

片材進給裝置

接下來,將參照從頂部起第三個片材進給裝置100C描述片材進給裝置的結構。從頂部起的第一、第二和第四片材進給裝置100A、100B和100D包括與片材進給裝置100C類似的部件,因而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示具有類似結構和操作方式的部件,并且將省去詳細說明。注:盡管根據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201包括四個片材進給裝置100A、100B、100C和100D,但是,可另外在例如片材進給裝置100D下面設置類似結構的片材進給裝置。

如圖2中所示,片材進給裝置100C包括盒103、進給單元101和片材傳送單元104,并且經由在設備本體201A內沿豎直方向延伸的豎直路徑126(參見圖1)進給片材P。盒103(即儲存部)或者支承片材P的支承單元包括盒殼106、托盤105、托盤升降板109、尾端管制板120等。盒殼106通過從成像設備201的前側沿前后方向(即,圖1紙面的垂直方向)移動而能夠可移除地安裝到設備本體201A上。托盤105支承片材P并且可升降,并且用于升降托盤105的托盤升降板109存儲在盒殼106中。尾端管制板120設置成接觸支承在托盤105上的片材P在片材進給方向上的尾端部,通過尾端管制板120抵接片材P的尾端部且片材的前端部抵接盒殼106的內壁來確定片材P的位置。

托盤105的下部由托盤升降板109支承,并且設置成可繞設置在片材進給方向上比尾端管制板120更靠上游側(即,圖2中的左側)的樞軸105a在豎直方向上樞轉。托盤升降板109經由傳動部連接至升降電機(未示出),托盤升降板通過由升降電機驅動并圍繞樞軸109a沿豎直方向樞轉來升降托盤105。

進給單元101把支承在盒103上的片材P一張一張地分開進給,進給單元101包括拾取輥102、進給輥107、分離輥108等。這些輥(102、107和108)布置成使得它們的軸向沿垂直于片材進給方向的方向(也就是說,圖2紙面的垂直方向)設置。進給輥107安裝到可樞轉地支承在片材進給框架125上的片材進給驅動軸107A上。片材進給驅動軸107A經由傳動部連接到片材進給電機(未示出)上,并且使進給輥107沿著片材進給方向轉動。分離輥108安裝到分離輥軸108A上,分離輥軸108A相對于片材進給驅動軸107A的相對位置固定,并且,與進給輥107轉動方向相反方向上的轉動經由轉矩限制器(未示出)輸入到分離輥108。

向片材進給方向上游延伸的升降板111支承在片材進給驅動軸107A上并且可沿豎直方向樞轉。拾取輥102安裝到拾取輥軸102A上,拾取輥軸102A可樞轉地支承在升降板111的前端部上,并且拾取輥102經由被升降板111支承的惰輪114而連接到片材進給驅動軸107A。靠近升降板111設置有能檢測升降板111高度位置的透過式(對射式)高度檢測傳感器110。當拾取輥102處于預定高度位置時高度檢測傳感器110通過檢測到設置在升降板111上的檢測標記(未示出)而產生ON信號,所述預定高度位置(以下簡稱片材進給位置)設定成使得拾取輥102接觸到支承在托盤105上的片材。

片材傳送單元104包括傳送輥對(豎直路徑輥)121(即,傳送單元)、雙面引導件122(即,引導部件)、可開閉蓋124(即,蓋部件)和止動部123(即,管制部)。片材傳送單元104是經由形成于可開閉蓋124和雙面引導件122之間的豎直路徑126傳送片材P的片材傳送裝置。

傳送輥對121是經由片材進給框架125而被設備本體支承的可轉動第一傳送輥121a和由可開閉蓋124支承的可轉動第二傳送輥121b組成的。傳送輥對121沿片材進給方向設置在進給輥107的下游。傳送輥對121的第一傳送輥121a和第二傳送輥121b中的至少一個經由傳動部連接至傳送電機(未示出),并且第一傳送輥和第二傳送輥把從進給輥107接收的片材P朝向上方向傳送。

雙面引導件122設置在盒103和可開閉蓋124之間,并且在可開閉蓋124側的表面和在盒103側的表面都形成了引導表面。在雙面引導件122中,在與可開閉蓋124對向的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即,第二引導表面)和可開閉蓋124的引導表面124a(即,第一引導表面)之間構成了沿豎直方向延伸的豎直路徑126的一部分。與設置在片材進給框架125上的引導表面125a對向的進給路徑引導表面122a(即,第三引導表面)設置在與雙面引導件122的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相反的一側,形成了進給路徑128。進給路徑引導表面122a從右上方(即,進給輥107的進給方向)至向上方向(即,傳送輥對121的傳送方向)以平滑彎曲方式形成,并且把從進給輥107送出的片材P朝向傳送輥對121引導。雙面引導件122的上端部位于傳送輥對121下面,并且進給路徑128和豎直路徑126在傳送輥對121的夾持部下面的位置處匯合。換句話說,當從垂直于片材傳送方向的片材寬度方向看時,以彎曲方式形成的進給路徑引導表面122a在下游端連接至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的下游端。

如圖2和圖3中所示,可開閉蓋124可樞轉地支承在設置在下部的蓋樞軸124b上。可開閉蓋124是以可在蓋住設備本體201A右側表面一部分的關閉狀態(即,圖2中所示的狀態)和從關閉狀態向右樞轉的打開狀態(即,圖3中所示的狀態)之間切換的方式設置的開閉部件。片材進給裝置100C的雙面引導件122和片材進給裝置100D的雙面引導件122彼此上下設置,并且可開閉蓋124的引導表面124a與這些雙面引導件122各自的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對向。此外,可開閉蓋124支承片材進給裝置100D的可轉動的第二傳送輥121b。因此,當操作可開閉蓋124打開時,片材進給裝置100C和100D的部件同時地暴露于設備外部。

雙面引導件122是圍繞引導軸122c可沿左右方向樞轉地(擺動地)設置的樞轉引導件(即,擺動引導件),引導軸122c設置在位于雙面引導件122下部(即,在傳送方向上的上游部)的樞轉軸線上。固定部122e設置在雙面引導件122上部沿寬度方向(即,圖2紙面的垂直方向)的兩個端部上,并且固定部122e朝向可開閉蓋124和片材進給框架125突出。當可開閉蓋124處于關閉狀態時,固定部122e的蓋側接觸表面122g接觸可開閉蓋124,而固定部122e的本體側接觸表面122f接觸片材進給框架125。也就是說,通過使固定部122e夾在可開閉蓋124和片材進給框架125之間固定了雙面引導件122的位置,從而限定了豎直路徑126和進給路徑128。如稍后描述,當操作可開閉蓋124打開時,雙面引導件122通過其自重樞轉,并且通過管制機構130來防止進一步樞轉超過預定量。

片材進給操作

接下來,將描述如上所述地構造的片材進給裝置100C的片材進給操作。當接收到從設備本體201A中的控制單元發送至片材進給裝置100C的片材進給指令時,片材進給電機和傳送電機(兩者都未示出)啟動,并且開始片材進給操作。通過由托盤升降板109升起的托盤105把支承在盒103上的最上面片材P保持在預定高度處。

當片材進給電機的轉動輸入到片材進給驅動軸107A時,進給輥107、分離輥108和拾取輥102分別開始轉動,而升降板111降低到使拾取輥102到達片材進給位置的位置。當拾取輥102到達片材進給位置并且接觸最上面片材P時,最上面片材P被拾取并被朝向進給輥107傳送,并且片材P被進給輥107經由進給路徑128朝向傳送輥對121進一步傳送。此時,輸入到分離輥108的反向轉動防止多張片材P進入進給輥107和分離輥108之間,也就是說,防止雙張進給。

當從進給輥107送出的片材P到達傳送輥對121時,片材P被傳送輥對121向上傳送通過豎直路徑126。片材P經由第一片材進給裝置100A和第二片材進給裝置100B的傳送輥對121進一步傳送,到達對準輥對240,并且供應給成像單元201B。此外,當從設置在下面的片材進給裝置進給片材P時,片材進給裝置100C的片材傳送單元104也運轉。也就是說,片材進給裝置100C的片材傳送單元104把經由片材進給裝置100D的傳送輥對121送出的片材P向上方傳送。因此,雙面引導件122分別把沿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即,第二引導表面)從片材進給裝置100D傳送的片材P以及沿進給路徑引導表面122a從片材進給裝置100C傳送的片材P引導至成像部。片材進給裝置100C的盒103是位于成像部下部的第一片材儲存部的一例,并且片材進給裝置100D的盒103是位于第一片材儲存部下面的第二片材儲存部的一例。

管制機構的詳細構造

接下來,將詳細描述用于管制雙面引導件122樞轉的管制機構130。如圖2中所示,管制機構130包括由雙面引導件122的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中的凹部所形成的抵接部122d和固定到設備本體201A上的止動部123。注:雖然在圖2中示出止動部123在可開閉蓋124內,但是止動部123實際上支承在成像設備201的本體201A上。當可開閉蓋124打開時止動部123接觸抵接部122d,并且防止雙面引導件122樞轉至超過預定角度的角度(參見圖3)。這里,預定角度是指設定成使得當片材P卡在雙面引導件122的進給路徑引導表面122a和片材進給框架125之間或者卡在進給路徑128中時能容易地移除片材P的角度。

如圖4中所示,抵接部122d是用于止動部123的抵接表面,設置在雙面引導件122的沿片材P寬度方向的兩側,并且設置在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的傳送區域范圍內。抵接部122d和122d是沿引導部件寬度方向設置在一側和另一側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例子。此外,分別與抵接部122d和122d接觸的止動部123和123是第一管制部和第二管制部的例子。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的傳送區域是指與片材P接觸并且構造成起引導作用的區域。傳送區域在片材P寬度方向上的范圍是指要由傳送輥對121傳送的片材P的最大寬度的內側,也就是,由本實施例中的虛線A-A和虛線B-B所限定的范圍。

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形成為使得引導肋122h(即,沿著片材進給方向(圖4的豎直方向)延伸的肋)以突出方式設置在與可開閉蓋124的引導表面124a對向的光滑平表面122p上。引導肋122h設置在片材P寬度方向上的多個位置處,并且抵接部122d形成為在在寬度方向上不與引導肋122h重疊的位置處從平表面122p凹入。注:抵接部122d設置在與虛線D-D所示出的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的片材進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相比更靠近引導軸122c(即雙面引導件122的樞轉軸線)的位置處。

如圖5和圖6中所示,止動部123(即,管制部)固定到本體框架203(即,設備本體201A的框架本體)上,并且設置在能與抵接部122d抵接的位置處。換句話說,當可開閉蓋124處于關閉狀態時,止動部123位于可開閉蓋124的引導表面124a的傳送區域內在片材P寬度方向上的兩側部分處。此外,止動部123設置在側面引導部124c(即引導表面124a的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部分)的下部。在本實施例中,止動部123與覆蓋設備本體201A右側表面后側部分的外蓋127形成為一體。

將參照圖7A到圖7C來描述抵接部122d和止動部123的橫截面形狀,圖7A到圖7C是在圖4的虛線VII-VII處截取的橫截面圖。圖7A示出了可開閉蓋124處于關閉狀態下的雙面引導件122和管制機構130,圖7B示出了圖7A中由點劃線包圍的區域的放大圖。圖7C示出了可開閉蓋124處于打開狀態下的雙面引導件122和管制機構130。

如圖7A和圖7B中所示,抵接部122d包括在片材進給方向(即,箭頭Fd的方向)的上游側處呈臺階形地從平表面122p凹進的臺階部d1和在下游側處平滑且連續地傾斜連接至平表面122p的傾斜表面d2。因此,抵接部122d的整體形狀是沿遠離可開閉蓋124的方向從平表面122p的位置(即,虛線的位置)凹入。

止動部123包括與抵接部122d對向的接觸表面123a,并且接觸表面123a成形成以與傾斜表面d2匹配的角度傾斜以便與抵接部122d的傾斜表面d2面接觸(參見圖7C)。此外,當可開閉蓋124處于關閉狀態時,接觸表面123a處于與引導表面124a的側面引導部124c的最靠近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定位的最靠近部c1相比更遠離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的位置處。

可開閉蓋的開閉操作

接下來,將描述在打開狀態和關閉狀態之間切換可開閉蓋124期間如上所述地形成的雙面引導件122的操作。如上所述,當可開閉蓋124處于關閉狀態(圖2和圖7A)時,雙面引導件122通過在固定部122e處夾在可開閉蓋124和片材進給框架125之間而固定。此時,管制機構130的抵接部122d和止動部123分離。

在該狀態下,當可開閉蓋124朝向右方(就是說,沿圖3的箭頭A1的方向)打開并且切換到打開狀態時,固定部122e被釋放,并且雙面引導件122通過其自重開始朝向右方(就是說,沿箭頭A2的方向)樞轉。當雙面引導件122的樞轉角度達到預定角度時,抵接部122d抵接止動部123的接觸表面123a,并且雙面引導件122的樞轉停止(參見圖3、圖5和圖7C)。這樣,當可開閉蓋124處于打開狀態時,雙面引導件122被管制使得樞轉角度不超過預定角度。

當執行將可開閉蓋124從打開狀態切換為關閉狀態的關閉操作(即,向左方向的樞轉操作)時,雙面引導件122在固定部122e處與可開閉蓋124接觸,并且隨同可開閉蓋124的樞轉一起向左樞轉。此時,管制機構130的抵接部122d與止動部123的接觸表面123a分離。當可開閉蓋124到達關閉狀態下的位置時,固定部122e再次夾在可開閉蓋124和片材進給框架125之間,從而固定了雙面引導件122,并且片材傳送單元104將處于能傳送片材P的狀態。

根據本實施例,片材傳送單元104的雙面引導件122隨同可開閉蓋124的打開操作而朝向設備本體201A的外側樞轉。因此,設置在雙面引導件122內側的部件露出并且可以通過打開可開閉蓋124而容易地接近。在本實施例中,當可開閉蓋124打開時雙面引導件122和片材進給框架125分離,以便例如可以容易地移除卡在進給路徑128中的片材P等。此外,通過管制機構130來防止雙面引導件122樞轉超過預定角度,以使得雙面引導件122不會與其它部件發生干涉。

在如上所述地構造的片材傳送單元104中,根據本實施例的管制機構130的抵接部122d以從雙面引導件122的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凹入的方式形成。因此,可以防止通過豎直路徑126傳送的片材P與抵接部122d接觸。即使在可開閉蓋124的開閉操作期間當抵接部122d抵接止動部123并且在抵接部122d上形成損傷(例如劃痕)時,上述構造也能減少片材P卡在一部分傳送路徑中的傳送故障機率。

這里,可以設想的是采用另一種構造作為關于本實施例的第一對比例,其中,抵接部設置在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的傳送區域外側。也就是說,該對比例包括雙面引導件122,其具有抵接部,抵接部形成為在圖4的虛線A-A或虛線B-B的寬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固定到設備本體201A上的止動部抵接該突出部。期待該構造防止片材P被形成于抵接部上的劃痕卡住。

然而,根據該對比構造,與本實施例相比,抵接部突出至雙面引導件122的傳送區域外側,使得雙面引導件122占據的空間在寬度方向上變大了。結果,設備的尺寸會變大。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例的雙面引導件122,抵接部122d設置在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的傳送區域內,并且止動部123類似地設置在可開閉蓋124的引導表面124a的傳送區域內。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管制機構130設置成利用了片材P所穿過的豎直路徑126的部分,以便即使當設置管制機構130時也將設備尺寸的增大減到最小。

此外,考慮將管制部設置在雙面引導件122的樞軸附近的例子作為關于本實施例的第二對比例。也就是說,該對比例采用這樣一種構造,其中,凸輪部件安裝到引導軸122c上,并且管制部件設置成當雙面引導件122到達預定角度時通過管制部件與凸輪部件接合來管制引導軸的樞轉運動。根據該構造,可抑制雙面引導件的占據空間增大,同時可防止片材被形成于抵接部上的劃痕等卡住。

然而,根據該構造,例如,當使用者在移除片材P時接觸雙面引導件122時,將在靠近樞軸的區域處接收施加于雙面引導件122的力矩。于是,較大的力施加于凸輪部件和管制部件上,從而必須采取措施(例如設置多個凸輪部件和管制部件)以防止設備損壞。在該情況中,設備的構造會變復雜并且設備的尺寸會增大,從而導致相關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例的止動部123構造成在設置于雙面引導件122下部的引導軸122c和雙面引導件122的上端部之間的位置處抵接抵接部122d。因此,與第二對比例相比,抵接部122d和止動部123所需的強度將變小,并且與第二對比例相比,采用了更簡單的構造,同時在不增大雙面引導件所占據的空間的情況下防止了片材P卡住。

根據本實施例的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包括平表面122p、以突出方式形成于平表面122p上的引導肋122h、和以凹入方式形成于平表面122p上的抵接部122d。換句話說,抵接部122d從平表面122p進一步地凹入,相對于引導肋122h的頂端部處于更低(即,凹入)位置處。這樣,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片材P與抵接部122d接觸。

此外,根據本實施例的抵接部122d與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在豎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相比設置在下側。因此,與雙面引導件122的樞轉角度管制方式相同但抵接部122d與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在豎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相比設置在上側的情況相比,在關閉狀態下止動部123可以設置在更靠近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位置的位置處。因而,可以減小在雙面引導件122樞轉方向(即,圖2的左右方向)上的設備尺寸。

變例

接下來,將參照圖8和圖9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片材進給裝置100C的變例。根據本變例的雙面引導件122具有用于提升片材P的提升斜坡122s(即,傾斜部),其在片材進給方向上設置在抵接部122d的上游。其它構造類似于前面描述的片材進給裝置100C,因此共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并且省略說明。

如圖8中所示,提升斜坡122s在片材進給方向上設置在抵接部122d的上游(即,下側),并且在寬度上與抵接部122d重疊。如圖9A和圖9B中所示,提升斜坡122s包括:傾斜部s1,其形成在上游側并且從平表面122p平滑地傾斜并連續地升高;和臺階部s2,其形成在下游側并且呈臺階形從傾斜部s1降至平表面122p的高度。傾斜部s1和臺階部s2鄰接的區域相對于平表面122p具有最大的高度,并且該高度設定成等于或者小于最靠近提升斜坡122s的引導肋122h的高度。這種布置能夠防止提升斜坡122s干涉片材P的傳送。

在根據該變例的片材進給裝置100C中,當通過豎直路徑126向上傳送的片材P經過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在寬度方向上的端部時,片材P在經過對應于抵接部122d的位置之前經過提升斜坡122s。在本例中,抵接部122d和設置在抵接部上游側的豎直路徑引導表面122b之間的高度差與上述實施例相比設定成要大出相應于臺階部s2高度的一高度,以便能更可靠地防止片材P與抵接部122d接觸。因此,除了上述實施例的效果以外,即使片材P沿寬度方向或者片材進給方向卷曲,本變例還能夠防止片材P與抵接部122d接觸并且確保片材P的傳送性能更可靠。

其它實施例

在所示實施例中,片材傳送單元104構造成作為片材進給裝置100C的一部分,但是也可設置作為片材傳送裝置獨立地從片材進給裝置傳送片材P的傳送單元(例如,反向傳送單元201D)。在此情況中,引導部件不是必須構造成兩側都設定為引導表面(例如,雙面引導件122的情況),引導部件僅需至少在蓋部件的對向側上具有引導表面即可。

此外,可開閉蓋124設置成可圍繞設置于蓋下部上的蓋樞軸124b在左右方向上樞轉,但是蓋的樞轉軸也可設置在上部或者側部處。作為另一例,可設置滑動式蓋部件來代替樞轉式可開閉蓋124,或者蓋可以是可從設備本體201A上拆下的蓋部件。總之,可以采用任何蓋部件,只要可以在覆蓋設備本體201A一部分的關閉狀態和露出雙面引導件122(即,引導部件)的打開狀態之間切換即可。

雙面引導件122(即,引導部件)不限于沿左右方向樞轉的部件,而是可以采用例如沿上下方向樞轉地支承引導部件的構造。根據本實施例的引導部件(即,雙面引導件122)采用了隨可開閉蓋124的打開操作而朝設備本體201A的外部方向樞轉的構造,但是引導部件也可以采用在蓋部件從關閉狀態切換為打開狀態之后引導部件樞轉的構造。此外,實施例不限于引導部件通過自重而樞轉的構造,引導部件也可以采用通過從偏壓部件(例如螺旋彈簧)接收偏壓力而樞轉的構造。

此外,止動部123(即,管制部)不限于與外蓋127一體設置的構造,而是可以是固定到設備本體201A上的獨立部件。只要至少當蓋部件處于打開狀態時在管制部支承在設備本體201A上的狀態下管制部通過與抵接部件接觸能夠管制引導部件的樞轉,那么管制部的一部分或者整個管制部可以設計成能相對于設備本體移動。

雖然已經參照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理解本發明不限于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以下權利要求的范圍應給予最寬泛的解釋,以便涵蓋所有的變型以及等同結構和功能。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茶陵县| 中方县| 额尔古纳市| 葵青区| 姜堰市| 长白| 乌拉特后旗| 正定县| 长治市| 依安县| 松阳县| 兴仁县| 札达县| 体育| 航空| 长阳| 文昌市| 荥经县| 丰镇市| 深水埗区| 博白县| 亚东县| 铁力市| 郧西县| 孟连| 大化| 和政县| 南宁市| 罗平县| 旬阳县| 泽州县| 类乌齐县| 马关县| 勃利县| 大渡口区| 泸州市| 葫芦岛市| 大方县| 博爱县| 塘沽区|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