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導光板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拼接的陣列式導光板。
背景技術:
導光板是一種可以將線光源轉變為面光源的產品。其利用光學級亞克力 (PMMA)/ PC為基材,運用背光模組技術,使導光板光線折射成面光源均光狀態制造成型。產品具有超薄、超亮、導光均勻、節能、環保、無暗區、耐用、不易黃化、安裝維修簡單快捷等鮮明特點,而且可以任意裁切成所需要的尺寸,也可以拼接使用,制作工藝簡單方便,同時光轉換率高,因而大量運用于液晶顯示屏、廣告燈箱等產品當中。但是現有產品大多均采用背光照射方式,即從導光板某位置(優選為中部位置)對內照射,再利用導光板的光傳導作用傳到各位置,此方式具有一弊端,就是導光量不夠均勻,而且需要保留一定厚度放置LED燈,其占用了一定的空間;同時,發光顏色或導光板也不便于根據情況隨時更換,且拼接起來結構復雜,難制造,占用空間大,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可拼接的陣列式導光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拼接的陣列式導光板,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拼接的陣列式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呈圓柱形,且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外側等距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內腔設有與之相匹配的限位條,所述限位槽的底端等距設有第二凹槽,所述限位條的底端等距設有與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凸起,所述導光板本體的上下兩端均勻連接有擴散片,所述導光板本體的中部通過連接柱插接于通孔的內腔,所述導光板本體外部左右兩側的中部設有相匹配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外側設有透明標識層。
優選的,所述第二凸起為彈性塊,且所述第二凸起的表面均勻設有散光孔。
優選的,所述透明標識層的表面均勻設有棱鏡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可拼接的陣列式導光板,通過導光板本體外側中部設有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箱配合,再由連接柱穿過通孔連接,保證每個導光板體可以拼接在一起,再由擴散片進行實現散光,同時利用限位槽與限位條配合,保證不會出現松動,且卡接的更加穩定,對比現有的導光板,提高了散光效果,且占用空間小,工作效率高,發光顏色或導光板也方便根據情況隨時更換,且拼接起來結構簡單,易制造,值得以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光板本體、2擴散片、3限位槽、4限位條、5第一凸起、6連接柱、7第二凹槽、8透明標示層、9通孔、10第二凸起、11第二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拼接的陣列式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1,所述導光板本體1呈圓柱形,且所述導光板本體1的外側等距設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的內腔設有與之相匹配的限位條4,所述限位槽3的底端等距設有第二凹槽7,所述限位條4的底端等距設有與第二凹槽7相匹配的第一凸起5,所述導光板本體1的上下兩端均勻連接有擴散片2,所述導光板本體1的中部通過連接柱6插接于通孔9的內腔,所述導光板本體1外部左右兩側的中部設有相匹配的第二凸起10和第二凹槽11,所述導光板本體1的外側設有透明標識層8。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10為彈性塊,且所述第二凸起10的表面均勻設有散光孔,為了增加散光效果,使整體所呈現的效果更好,對于以后的推廣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進一步的,所述透明標識層8的表面均勻設有棱鏡片,為了能更好的折射光線,使光線效果更好。
該可拼接的陣列式導光板,通過導光板本體1外側中部設有的第二凸起10和第二凹槽11,箱配合,再由連接柱6穿過通孔9連接,保證每個導光板體1可以拼接在一起,再由擴散片2進行實現散光,同時利用限位槽3與限位條4配合,保證不會出現松動,且卡接的更加穩定,對比現有的導光板,提高了散光效果,且占用空間小,工作效率高,發光顏色或導光板也方便根據情況隨時更換,且拼接起來結構簡單,易制造,值得以后推廣使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