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圖像處理設備及電力供給控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49940閱讀:473來源:國知局
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圖像處理設備及電力供給控制方法與流程

本申請是2011年12月8日提交、發明名稱為“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圖像處理設備及電力供給控制方法”、申請號為201110406868.8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圖像處理設備及電力供給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2002-071833中記載有:為了將電力最小化以使電力為最小必要電力,利用時間分割來驅動需要在節能模式下被驅動的人體檢測傳感器,并且當人體檢測傳感器檢測到人體時,例如通過減小用于時間分割的周期來節省利用時間分割所驅動的人體檢測傳感器的平均電力。此外,在正對設備執行操作的同時,停止對人體檢測傳感器的驅動,由此進一步節省能量。注意到,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2002-071833中,未記載在執行作業的同時而實施的節能策略。

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5-045471中,提出了通過在圖像處理設備中放置人體存在傳感器、檢測已接近圖像處理設備的人員并且接通圖像處理設備的電源來實現電力消耗的降低和便捷性。

更具體而言,采用作為人體存在傳感器而被放置在兩點處的距離檢測單元。對人員移動的方向是否指向預定區域進行判斷。基于判斷結果,對圖像形成設備的主體進行控制。存在人員接近圖像處理設備并且人員經過圖像處理設備而沒有執行操作的情形。當人體存在傳感器檢測到人員已接近圖像處理設備時,對于這種情形(對于僅走過的人員)包括這樣的情況:如上所述,圖像處理設備的電源被接通。

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2003-255776中公開了:為了改善在從節電模式返回至正常模式的情況下的可操作性,根據圖像形成設備的使用狀態來變更圖像形成設備的模式從正常模式變換為節電模式之前所花費的預定轉變時間。

此外,已經提出例如如下的技術作為利用人體存在傳感器檢測正在接近裝置的人員的技術:結合使用利用人體存在照明傳感器和振動傳感器來檢測所接收的光量(參見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2004-175099);防止錯誤地檢測到經過者(參見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9-166943);以及提高熱電紅外線傳感器的檢測精度的技術(參見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6-242226)。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圖像處理設備以及電力供給控制方法,在根據與可移動體的檢測相關聯的檢測狀態控制對各處理部分的電力供給的情況下,假定各處理部分各自的狀態在至少供給電力的型式互不相同的多個狀態之中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當各處理部分處于多個單獨狀態時所述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圖像處理設備以及電力供給控制方法可以減少電力浪費。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包括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以及指示部分。所述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使操作對象部分的狀態在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和無電力供給狀態之中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所述操作對象部分是通過從主電源部分接收電力供給而工作的部分。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分別是具有互不相同的各電力消耗中的相應一個的狀態。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是不從所述主電源部分接收電力供給的狀態或從所述主電源部分接收低于預先確定的電力并且對于判斷是否要供給電力的控制所必需的電力供給的狀態。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檢測在預先設定的區域中的可移動體。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分別具有互不相同的各檢測條件中的相應一個。所述可移動體包括意欲使用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用戶。所述指示部分基于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對所述可移動體的檢測結果,在利用所述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使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狀態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的各指令之中,至少提供在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中之一與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之間變換的指令。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的檢測條件可以是可檢測到所述可移動體的檢測區域,并且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之一的檢測區域可包括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另一個的檢測區域。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的檢測條件可以是可檢測到所述可移動體的檢測距離,并且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之一的檢測距離可長于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另一個的檢測距離。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據第二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當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之一檢測到所述可移動體時,所述指示部分可提供從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變換為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中之一的指令,并且,在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另一個正檢測到所述可移動體的同時,所述指示部分可提供維持所述電力供給狀態的指令。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包括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以及指示部分。所述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使操作對象部分的狀態在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和無電力供給狀態之中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所述操作對象部分是通過從主電源部分接收電力供給而工作的部分。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分別是具有與互不相同的各電力消耗中的相應一個的狀態。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是不從所述主電源部分接收電力供給的狀態或從所述主電源部分接收低于預先確定的電力并且對于判斷是否要供給電力的控制所必需的電力供給的狀態。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檢測在預先設定的區域中的可移動體。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分別具有互不相同的各檢測條件中的相應一個。所述可移動體包括意欲使用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用戶。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之一作為用于在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下執行判斷控制的部分而持續接收電力供給。在所述在無電力供給狀態下持續接收電力供給的可移動體檢測部分檢測到可移動體的時刻,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的另一個作為所述用于執行判斷控制的部分而接收電力供給。所述指示部分基于檢測狀態提供利用所述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使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狀態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的指令。所述檢測狀態是在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下持續接收電力供給的可移動體檢測部分檢測到可移動體的時刻接收電力供給的可移動體檢測部分對可移動體的檢測的相關狀態。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包括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指示部分以及狀態維持部分。所述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使操作對象部分的狀態在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和無電力供給狀態之中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所述操作對象部分是通過從主電源部分接收電力供給而工作的部分。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分別是具有與互不相同的各電力消耗中的相應一個的狀態。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是不從所述主電源部分接收電力供給的狀態或從所述主電源部分接收低于預先確定的電力并且對于判斷是否要供給電力的控制所必需的電力供給的狀態。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之一檢測預先設定的相對大的區域中的可移動體并且作為用于在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下執行判斷控制的部分而持續接收電力的供給。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的另一個檢測預先設定的相對小并且靠近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區域中的可移動體,并且在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下持續接收電力供給的可移動體檢測部分檢測到可移動體的時刻,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的另一個作為所述用于判斷控制的部分而接收電力供給。所述可移動體包括意欲使用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用戶。所述指示部分基于轉變條件提供在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與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中之一之間變換的指令。所述轉變條件是包括由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執行的檢測的結果并且預先確定的條件。所述狀態維持部分對于用于從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之一變換為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的指令而維持電力供給狀態,直到在持續接收電力供給的可移動體檢測部分檢測到可移動體的時刻接收電力供給的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不再檢測到可移動體為止。所述用于從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之一變換為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的指令是由于所述轉變條件成立而由所述指示部分提供的指令。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據第六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當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狀態從電力供給狀態變換為無電力供給狀態時成立的轉變條件是這樣的條件:從所述操作對象部分進入可操作狀態的時刻起或從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操作結束的時刻起開始測量時間并且所測量的時間超過預先確定的轉變時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和第九方面中的每一方面,在根據第五和第六方面中相應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的檢測條件可以是可檢測到所述可移動體的檢測區域,并且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之一的檢測區域可包括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另一個的檢測區域。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和第十一方面中的每一方面,在根據第五和第六方面中相應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的檢測條件可以是可檢測到所述可移動體的檢測距離,并且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之一的檢測距離可長于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另一個的檢測距離。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據第二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之一可以是熱電型傳感器,并且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中另一個可以是反射型傳感器。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第十四以及第十五方面中的每一方面,在根據第一、第五以及第六方面中相應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可包括睡眠模式,并且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可包括預熱模式、待機模式以及運行模式。所述睡眠模式是僅對與所述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相關聯的控制系統供給電力的模式。所述預熱模式是在準備從所述睡眠模式啟動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準備階段所提供的模式。所述待機模式是與定常狀態相比對所述操作對象部分供給較低電力的模式。所述運行模式是對所述操作對象部分供給處于定常狀態的電力的模式。將用于從所述睡眠模式變換為所述預熱模式的循環升指令、用于從所述待機模式變換為所述運行模式的按鍵輸入指令、用于在所述運行模式下開始工作的作業執行指令以及用于從所述待機模式變換為所述睡眠模式的循環降指令作為由所述指示部分提供的用于在所述睡眠模式、所述預熱模式、所述待機模式以及所述運行模式之中從一個模式變換為另一模式的指令而被選擇性地提供給電力供給狀態轉變控制部分。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的圖像處理設備包括根據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和圖像讀取部分、圖像形成部分以及傳真通信控制部分中至少之一。所述圖像讀取部分從文檔圖像讀取圖像。所述圖像形成部分基于圖像信息在記錄紙張上形成圖像。所述傳真通信控制部分根據預先相互確定的通信程序將圖像發送到發送目的地。所述圖像讀取部分、所述圖像形成部分以及所述傳真通信控制部分通過相互協作而執行各種圖像處理功能。所述圖像處理功能由用戶指定并且包括圖像讀取功能、圖像形成功能、圖像復印功能、傳真接收功能以及傳真發送功能。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的電力供給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驟:變換步驟,使操作對象部分的狀態在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和無電力供給狀態之中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所述操作對象部分是通過從主電源部分的電力供給而工作的部分,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分別是具有與互不相同的各電力消耗中的相應一個的狀態,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是不從所述主電源部分接收電力供給的狀態或從所述主電源部分接收低于預先確定的電力并且對于判斷是否要供給電力的控制所必需的電力供給的狀態;檢測步驟,根據互不相同的各檢測條件檢測預先設定的區域中的可移動體,所述可移動體包括意欲使用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用戶;以及指令提供步驟,基于在所述檢測步驟中對所述可移動體的檢測結果,在所述變換步驟中使所述操作對象部分的狀態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的各指令之中,至少提供在所述多個電力供給狀態中之一與所述無電力供給狀態之間變換的指令。

在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在根據與可移動體的檢測相關聯的檢測狀態控制對各處理部分的電力供給的情況下,假定各處理部分各自的狀態在至少供給電力的型式互不相同的多個狀態之中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當各處理部分處于多個單獨狀態時可以減少電力浪費。

在根據第二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可以在區域關系互不相同的各檢測區域中檢測到可移動體。

在根據第三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可以在距離關系互不相同的各檢測區域中檢測到可移動體。

在根據第四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可以適當地維持電力供給狀態。

在根據第五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在根據與可移動體的檢測相關聯的檢測狀態控制對各處理部分的電力供給的情況下,假定各處理部分各自的狀態在至少供給電力的型式互不相同的多個狀態之中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當各處理部分處于多個單獨狀態時可以減少電力浪費。

在根據第六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當各處理部分處于多個單獨狀態時可以減少電力浪費,并且可以考慮到便捷性。

在根據第七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可以防止僅由于測量時間而變換為無電力供給狀態。

在根據第八和第九方面中的每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可以在區域關系互不相同的各檢測區域中檢測到可移動體。

在根據第十和第十一方面中的每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可以在距離關系互不相同的各檢測區域中檢測到可移動體。

在根據第十二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可以將適當的類型分別用于多個可移動體檢測部分。

在根據第十三、第十四以及第十五方面中的每一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裝置中,圖像處理設備的操作狀態可以在適當的定時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

在根據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圖像處理設備和根據第十七方面所述的電力供給控制方法中,在根據與可移動體的檢測相關聯的檢測狀態控制對各處理部分的電力供給的情況下,假定各處理部分各自的狀態在至少供給電力的型式互不相同的多個狀態之中從一個狀態變換為另一狀態,當各處理部分處于多個單獨狀態時可以減少電力浪費。

附圖說明

將基于以下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中:

圖1是包括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處理設備的通信網絡連接圖;

圖2是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處理設備的示意圖;

圖3是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處理設備的控制系統的構造的框圖;

圖4是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逐個功能地示出主控制器和電源裝置的控制系統的示意圖;

圖5是示出圖像處理設備的各個模式狀態以及為在各模式狀態之中從一個模式狀態變換為另一模式狀態提供時機的事件的時序圖;

圖6是圖像處理設備及其周邊的平面圖,該圖示出了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實例;

圖7是示出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在變換為睡眠模式的情況下睡眠模式轉變中斷例程的流程圖;

圖8是示出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的流程圖;

圖9示出了圖6中所示的型式a的時序圖,其中利用從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輸出的檢測信號示出時序;

圖10示出了圖6中所示的型式b的時序圖,其中利用從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輸出的檢測信號示出時序;

圖11示出了圖6中所示的型式c的時序圖,其中利用從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輸出的檢測信號示出時序;

圖12是示出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當提供了執行作業的指令時所執行的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流程圖;

圖13是示出當提供了執行作業的指令時所執行的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第一變型例的流程圖;

圖14是示出當提供了執行作業的指令時所執行的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第二變型例的流程圖;

圖15是示出當提供了執行作業的指令時所執行的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第三變型例的流程圖;

圖16是示出執行圖14中所示的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第二變型例的實例的時序圖;

圖17是示出在待機模式下執行的睡眠模式轉變控制例程的流程圖;

圖18a是示出安裝到圖像讀取部分的下側的人體存在傳感器的安裝結構及人體存在傳感器的周邊的透視圖;

圖18b是圖18a的放大透視圖;

圖19a示出了形成有具有不同開口面積的多個開口的遮掩件的正視圖;

圖19b示出了示出對應于各個開口的檢測區域的透視圖;

圖20a示出了形成有多個開口的遮掩件的正視圖,其中多個開口的開口位置向左右兩側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相對偏心;

圖20b示出了示出對應于各個開口的檢測區域的透視圖(在安裝有集成電路(ic)卡閱讀器的情況下);

圖21a示出了形成有多個開口的遮掩件的正視圖,其中多個開口的開口位置在深度方向上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相對偏心;

圖21b示出了示出對應于各個開口的檢測區域的透視圖;

圖22a示出了沒有限制地形成有多個開口的遮掩件的正視圖,其中多個開口具有不同開口位置、不同開口形狀、不同開口面積等等;

圖22b示出了示出對應于各個開口的檢測區域的透視圖(在安裝有可選裝置的情況下);

圖23是示出為了實現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處理設備的節能性能和便捷性,人體存在傳感器的靈敏度和用于變換為節電狀態的計時器的計數值的調節水平的示意圖;

圖24是示出在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僅單獨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的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的流程圖;以及

圖25是示出在圖像處理設備中逐個模式狀態地向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供給或不供給電力的型式的實例的時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處理設備10連接至諸如因特網等網絡通信網絡20。在圖1中,連接有兩個圖像處理設備10。然而,所連接的圖像處理設備10的數量不受限制,可以是一個或者可以是三個或更多個。

此外,用作信息終端設備的多臺個人計算機(pc)21連接至網絡通信網絡20。在圖1中,連接有兩個pc21。然而,所連接的pc21的數量不受限制,可以是一個或者可以是三個或更多個。而且,信息終端設備不限于pc21。另外,網絡通信網絡20不必需使用有線連接。換句話說,網絡通信網絡20可以是利用無線連接來發送和接收信息的通信網絡。

如圖1所示,關于每個圖像處理設備10,存在這樣的情況:例如,利用其中一個pc21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傳送數據和提供執行圖像形成(打印)的指令的遠程操作。選擇性地,存在這樣的情況:即,用戶站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并且用戶通過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各種操作來提供執行諸如復印處理、掃描處理(圖像讀取處理)或傳真發送/接收處理等處理的指令。

圖2示出了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處理設備10。圖像處理設備10包括在記錄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部分240、讀取文檔圖像的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處理設備10包括主控制器200。主控制器200控制圖像形成部分240、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由此暫時存儲與圖像讀取部分238所讀取的文檔圖像相關的圖像數據,或者將所讀取的圖像數據發送到圖像形成部分240或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

諸如因特網等網絡通信網絡20連接至主控制器200。電話網絡22連接至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主控制器200例如經由網絡通信網絡20連接至主機。主控制器200具有接收圖像數據的功能和經由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利用電話網絡22執行傳真接收和傳真發送的功能。

在圖像讀取部分238中,設置有文檔臺板、掃描驅動系統以及光電轉換元件。在文檔臺板上執行文檔的定位。掃描驅動系統對放置在文檔臺板上的文檔上所形成的圖像進行掃描,由此用光照射圖像。諸如ccd等光電轉換元件接收由掃描驅動系統通過掃描圖像所獲得的反射光或透射光,并且將反射光或透射光轉換為電信號。

圖像形成部分240包括感光鼓。在感光鼓周圍設置有充電裝置、掃描曝光單元、圖像顯影單元、轉印單元以及清潔單元。充電裝置對感光鼓均勻充電。掃描曝光單元基于圖像數據利用光束掃描感光鼓。圖像顯影單元對靜電潛像進行顯影,該靜電潛像由掃描曝光單元通過掃描感光鼓以用光束對感光鼓曝光而形成。轉印單元將已在感光鼓上被可視化的圖像轉印到記錄紙張上。清潔單元在轉印單元執行轉印之后清潔感光鼓的表面。此外,沿著傳送記錄紙張的路徑設置有對已轉印到記錄紙張上的圖像進行定影的定影單元。

關于圖像處理設備10,插頭245安裝在輸入電源線路244的端部。插頭245插入主電源242的插頭板243,對插頭板243執行配線到壁面w的安裝,由此圖像處理設備10從主電源242接收電力的供給。

控制系統的硬件構造

圖3是圖像處理設備10的控制系統的硬件構造的示意圖。

網絡通信網絡20連接至主控制器200。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圖像形成部分240以及用戶界面(ui)觸摸面板216分別經由諸如數據總線和控制總線等總線33a至33d連接至主控制器200。換句話說,主控制器200控制圖像處理設備10的各個處理部分。

此外,圖像處理設備10包括電源裝置202,并且電源裝置202經由總線33e連接至主控制器200。電源裝置202從主電源242接收電力的供給。電源裝置202設置有電力供給線路35a至35d,電力供給線路35a至35d相互獨立地使用從而通過每根電力供給線路35a至35d向主控制器200、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圖像形成部分240以及ui觸摸面板216中的相應一個供給電力。相應地,逐個處理部分地對各個處理部分(裝置)供給電力(在作為電力供給狀態的模式狀態下),或者逐個處理部分地中斷對各個處理部分的電力供給(在睡眠模式下),由此通過可以主控制器200實現所謂的部分節電控制。

而且,兩個人體存在傳感器(即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連接至主控制器200,并且監視在圖像處理設備10周邊有無人員。下面將描述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

部分節電的構造的功能框圖

圖4是設置有由主控制器200控制的各處理部分(在某些情況下稱為“裝置”、“模塊”等)、主控制器200以及電源裝置202的向各個裝置供給電力的電源線路等等的構造的示意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在圖像處理設備10中逐個處理部分地實現電力的供給或不供給(部分節電)。

主控制器200

如圖4所示,主控制器200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204、隨機存取存儲器(ram)206、只讀存儲器(rom)208、輸入/輸出(i/o)(輸入/輸出部分)210以及總線212,總線212包括用于將cpu204、ram206、rom208和i/o210彼此連接的數據總線、控制總線等等。用戶界面(ui)觸摸面板216經由ui控制電路214連接至i/o210。此外,硬盤(hdd)218連接至i/o210。cpu204根據記錄在rom208、硬盤218等中的程序運行,由此實現主控制器200的各功能。注意到,可從存儲有程序的記錄介質(致密光盤只讀存儲器(cd-rom)、數字通用光盤只讀存儲器(dvd-rom)等)安裝程序,并且cpu204可根據程序運行,由此可實現各圖像處理功能。

計時器電路220和通信線路接口(i/f)222連接至i/o210。此外,各個裝置(即傳真通信控制電路(調制解調器)23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連接至i/o210。

注意到,計時器電路220測量初始計時器設定時間以便提供用于將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設定為節電狀態(無電力供給狀態)的時機。計時器電路220包括計時器。在下文中,將包括在計時器電路220中的計時器之一稱為“計時器”。

從電源裝置202向主控制器200和各個裝置(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供給電力(參見圖4中所示的虛線)。注意到,盡管在圖4中將一條線路(虛線)示為電源線路,但電源線路實際上包括幾條配線線路。

電源裝置202

如圖4所示,從主電源242引出的輸入電源線路244連接至主開關246。將主開關246接通,由此能夠對第一電源部分248和第二電源部分250供給電力。

第一電源部分248包括控制電力生成單元248a。控制電力生成單元248a連接至主控制器200的電力供給控制電路252。電力供給控制電路252向主控制器200供給電力,并且連接至i/o210。電力供給控制電路252根據主控制器200所執行的控制程序來執行切換控制,該切換控制用于通過向各個裝置(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供給電力的電力供給線路實現導通電/不導通電。

相反,關于待連接至第二電源部分250的電源線路254,第一副電源開關256(在下文中,在某些情況下稱為“sw-1”)被置于電源線路254與第二電源部分250之間。由電力供給控制電路252控制sw-1的接通/斷開。

此外,第二電源部分250包括24v電力生成單元250h(lvps2)和5v電力生成單元250l(lvps1)。24v電力生成單元250h(lvps2)是例如用于電動機的電源。

第二電源部分250的24v電力生成單元250h(lvps2)和5v電力生成單元250l(lvps1)選擇性地連接至用于圖像讀取部分238的電力供給部分258、用于圖像形成部分240的電力供給部分260、用于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的電力供給部分264以及用于ui觸摸面板216的電力供給部分266。

用于圖像讀取部分238的電力供給部分258將24v電力生成單元250h(lvps2)用作輸入源,并且經由第二副電源開關268(在下文中,在某些情況下稱為“sw-2”)連接至圖像讀取部分238。

用于圖像形成部分240的電力供給部分260將24v電力生成單元250h(lvps2)和5v電力生成單元250l(lvps1)用作輸入源,并且經由第三副電源開關270(在下文中,在某些情況下稱為“sw-3”)連接至圖像形成部分240。

用于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的電力供給部分264將24v電力生成單元250h(lvps2)和5v電力生成單元250l(lvps1)用作輸入源,并且經由第五副電源開關274(在下文中,在某些情況下稱為“sw-5”)連接至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

用于ui觸摸面板216的電力供給部分266將5v電力生成單元250l(lvps1)和24v電力生成單元250h(lvps2)用作輸入源,并且經由第六副電源開關276(在下文中,在某些情況下稱為“sw-6”)連接至ui觸摸面板216。

如同第一副電源開關256的情況,根據從主控制器200的電力供給控制電路252供給的電力供給選擇信號來控制第二副電源開關268、第三副電源開關270、第五副電源開關274、第六副電源開關276中的每一個的接通/斷開。盡管未示出,但用于供給來自24v電力生成單元250h和5v電力生成單元250l的電力的開關和配線線路構造為形成兩個通道。此外,第二副電源開關268、第三副電源開關270、第五副電源開關274、第六副電源開關276可設置在待被供給電力的各個裝置中,而不設置在電源裝置202中。

在上述構造中,設置有連接為逐個功能地選擇各個裝置(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的電源,并且不對不是指定功能所必需的裝置供給電力。相應地,僅需要最小必要電力。

監視控制

這里,關于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主控制器200,在某些情況下,部分地停止其功能以便消耗最小必要電力。選擇性地,在某些情況下,停止向包括主控制器200的大多部分在內的元件供給電力。這些情況統稱為“睡眠模式(節電模式)”。

例如,在圖像處理完成的時刻啟動計時器,由此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可以變換為睡眠模式。換句話說,在從啟動計時器起利用計時器測量預定時間后(即,從啟動計時器起經過預定時間后),停止電力的供給。注意到,如果在經過預定時間之前執行了特定操作(利用硬鍵等的操作),則當然要停止為了用于變換為睡眠模式而執行的用計時器對預定時間的測量,并且在下一圖像處理完成的時刻啟動計時器。

相反,將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設置為在睡眠模式期間始終接收電力供給的元件,并且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連接至i/o210。例如可用被稱為“特定用途集成電路(asic)”的集成電路(ic)芯片來構造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在集成電路(ic)芯片中存儲有操作程序,并且集成電路(ic)芯片包括根據操作程序而執行處理的cpu、ram、rom等等。

當執行節電模式期間的監視時,假定例如從通信線路檢測器接收打印請求或從fax線路檢測器接收傳真(fax)接收請求,并且根據該請求,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控制第一副電源開關256、第二副電源開關268、第三副電源開關270、第五副電源開關274以及第六副電源開關276,由此向已被設定為節電模式的裝置供給電力。

此外,節電取消按鈕26連接至主控制器200的i/o210。用戶在節電模式期間對節電取消按鈕26執行操作,由此可以取消節電模式。

這里,為了在睡眠模式中執行監視,除了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之外,還可向節電取消按鈕26和各個檢測器供給最小必要電力。換句話說,即使在作為無電力供給狀態的睡眠模式中,也可接收等于或低于預先確定值(例如,等于或低于0.5w)并且對于判斷是否要供給電力的控制所必需的電力供給。

注意到,在睡眠模式的特定時間段(圖5中所示的喚醒模式(awk))中,供給例如對于包括ui觸摸面板216的輸入系統而言所必需的最小必要電力。

在睡眠模式中,當用戶站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并且然后對節電取消按鈕26執行操作以恢復電力供給時,存在在圖像處理設備10啟動之前需要花費時間的某些情況。

為此,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在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中設置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另外,在睡眠模式中,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在用戶按壓節電取消按鈕26之前檢測用戶,并且提早恢復電力的供給,從而使得用戶可以迅速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注意到,盡管組合使用節電取消按鈕26、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但可僅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來監視每件事情。

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包括檢測部分28a和電路板部分28b,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包括檢測部分30a和電路板部分30b。電路板部分28b和30b分別調節已由檢測部分28a和30a檢測到的信號的靈敏度,并且生成輸出信號。

注意到,關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使用了術語“人體存在”。然而,術語“人體存在傳感器”是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所用的專有名詞。人體存在傳感器至少需要檢測人員。換句話說,人體存在傳感器也可檢測除了人員之外的其它可移動體。相應地,在以下給出的說明中,存在待被人體存在傳感器檢測的對象是“人員”的某些情況。然而,在將來,取代人員執行操作的機器人等可被包括在待由人體存在傳感器檢測的對象的實例之中。注意到,相反,當存在能夠專門檢測人員的特定傳感器時,可應用該特定傳感器。

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具體用途包括檢測在圖像處理設備10周邊的人員的移動。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例如以利用熱電元件(熱電型傳感器)的熱電效應的紅外線傳感器為代表。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將熱電型傳感器應用為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

被應用為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并且利用熱電元件的熱電效應的熱電型傳感器的最顯著特征在于其檢測區域大。此外,由于傳感器檢測人員的移動,因此當人員靜止站立在檢測區域中時,傳感器無法檢測到人員的存在。例如,假設當人員移動時輸出高電平信號,則當人員在檢測區域中變為靜止時,信號從高電平信號變為低電平信號。

相反,關于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具體用途,應用對有無(存在/不存在)人員進行檢測的傳感器。被應用為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傳感器例如以包括光投射單元和光接收單元的反射型傳感器為代表(反射型傳感器)。注意到,可使用光投射單元與光接收單元彼此分離的構造。

被應用為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反射型傳感器的最顯著特征在于:反射型傳感器根據將進入光接收單元的光是否被遮斷來可靠地檢測人員的有無。此外,由于進入光接收單元的光量受到從光投射單元投射的光量等的限制,因此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區域是比較近的區域。

注意到,如果被應用為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傳感器可以各自實現下述功能,則被應用為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每個傳感器不限于熱電型傳感器或反射型傳感器。

需要根據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模式狀態)來設定對具有上述構造的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進行應用的型式。

圖5是示出圖像處理設備10的各個模式狀態以及為在各模式狀態之中從一個模式狀態變換為另一模式狀態提供時機的事件的時序圖。

當未執行處理時,關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圖像處理設備10進入睡眠模式。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僅向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供給電力。

這里,當存在循環升的時機時(當檢測到循環升觸發信號或執行利用操作部分的輸入操作(按鍵輸入)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預熱模式。

注意到,將操作者所執行的節電取消操作、基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所執行的檢測的結果的信號或信息等用作循環升觸發信號。

為了使得圖像處理設備10迅速地進入可以執行處理的狀態,在各個模式下的電力消耗之中,預熱模式下的電力消耗最大。然而,例如,將感應加熱式(ih)加熱器用作定影單元的加熱器,由此與利用使用鹵素燈的加熱器的情況相比,預熱模式時間比較短。

當預熱模式下的預熱操作完成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模式變換為待機模式。

待機模式從字面上來講是“為各情況的準備已完成”的模式。圖像處理設備10處于可以立即執行與圖像處理相關的操作的狀態。

相應地,當將用于執行作業的操作執行為按鍵輸入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運行模式。執行基于指定作業的圖像處理。

當圖像處理完成時(在多個連續作業等待的情況下,當所有連續作業完成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待機模式。如果在待機模式期間提供用于執行作業的指令,則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再次變換為運行模式。當檢測到循環降觸發信號時或者當經過預先確定的時間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睡眠模式。

注意到,將基于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所執行的檢測的結果的信號或信息等用作循環降觸發信號。

注意到,當圖像處理設備10實際操作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在各模式狀態之中從一個模式狀態變換為另一模式狀態不總是按照時序圖中所示出的序列順序執行。例如,可在預熱模式之后在待機模式下停止處理,并且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可變換為睡眠模式。

在上述各個模式狀態下,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具有為以下操作情形提供時機的功能。

(第一操作情形)對在睡眠模式期間由于已檢測到可移動體(用戶)而變換為待機模式的控制

在睡眠模式期間,可始終向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每一個供給電力。然而,首先,僅向監視圖像處理設備10的周圍環境的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供給電力。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到可移動體(用戶)的時刻,可向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供給電力。

(第二操作情形)在運行模式期間對各處理部分執行的部分節電控制

假設根據是否存在連續作業或根據連續作業的內容來執行部分節電,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到用戶暫時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時,可增加作為節電對象的處理部分的數量。

(第三操作情形)對在待機模式期間由于尚未檢測到可移動體(用戶)而變換為睡眠模式的控制

可結合利用計時器所執行的對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進行變換的控制來執行從待機模式變換為睡眠模式的控制。

例如,假設主要使用計時器。在這種情況下,當用戶在某種程度上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時(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不再檢測到用戶時),減少計時器的計時器設定時間。此外,當用戶完全不再存在時(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不再檢測到用戶時),即使在本應由計時器測量的時間剩余的情況下也可執行對將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強行變換為睡眠模式的控制。

接下來,將描述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操作。

如上所述,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在睡眠模式、預熱模式以及運行模式之中從一個模式狀態變換為另一模式狀態。所供給的電量隨每個模式狀態而不同。

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處理設備10中,當滿足預先確定的條件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中,不僅中斷對各個裝置(即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的電力供給,而且還中斷對主控制器200(除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之外)和ui觸摸面板216的電力供給。在這種情況下,也可停止與主控制器200連接的節電取消按鈕26的功能。相應地,當從圖像處理設備10的周圍觀察圖像處理設備10時,圖像處理設備10進入與主電源開關斷開的狀態幾乎等同的狀態。換句話說,圖像處理設備10進入這樣的狀態:通過從圖像處理設備10的周圍觀察,可以確定確實設定了睡眠模式(實現“可視化”)。

這里,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應用了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并且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適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各個模式狀態),由此執行減少整個圖像處理設備10的電力消耗的控制。

對于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作為輸出上述循環升觸發信號和循環降觸發信號的單元的控制以及對于在運行模式下的部分節電,下面將描述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控制。

(“對從睡眠模式變換為預熱模式的控制”的循環升觸發信號)

關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假設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周邊具有比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區域大的區域作為檢測區域(在下文中,稱為“第一區域f”)。例如,盡管取決于圖像處理設備10所布置的地方的環境,但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檢測區域在大約2m至大約3m范圍內(參見圖6中所示的第一區域f(遠))。

相反,假設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具有比上述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檢測區域(第一區域f)小的區域作為檢測區域(在下文中,稱為“第二區域n”)。例如,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區域范圍為使得用戶可以對圖像處理設備10的ui觸摸面板216或硬鍵執行操作,并且在大約0m至大約0.5m的范圍內(參見圖6中所示的第二區域n(近))。

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具體用途包括檢測人員的移動。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例如以利用熱電元件的熱電效應的紅外線傳感器為代表。

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最顯著特征在于其檢測區域大(檢測區域在大約2m至大約3m的范圍內或者可在2m或更小到3m或更大的范圍內)。此外,由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人員的移動,因此當人員靜止站立在檢測區域中時,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無法檢測到人員的存在。例如,假設當人員移動時輸出高電平信號,則當人員在檢測區域中變為靜止時,信號從高電平信號變為低電平信號。

顯然,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術語“靜止”的含義還包括人員完全靜止的狀態,如同由靜物照相機等拍攝到的靜止圖像一樣。然而,例如,術語“靜止”的含義還包括人員正靜止站立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以執行操作的狀態。相應地,術語“靜止”的含義包括人員在預先確定的范圍中輕微地移動(例如,伴隨呼吸的運動)的狀態或人員移動手部、腿部、頸部等的狀態。

注意到,不必需要使用在如上述定義術語“靜止”的含義之后再調節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靈敏度的方案。可比較粗略地并且代表性地調節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靈敏度,并且傳感器28的靈敏度可取決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檢測狀態。換句話說,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輸出二值信號中之一(例如,高電平信號)時,可表示人員正在移動。當人員存在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檢測區域中并且輸出二值信號中的另一信號(例如,低電平信號)時,可表示人員正在靜止站立。

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具體用途包括檢測人員的有無(存在/不存在)。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例如以包括光投射單元和光接收單元的反射型傳感器為代表。注意到,可使用光投射單元與光接收單元彼此分離的構造。

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最顯著特征在于: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根據將進入光接收單元的光是否被遮斷來可靠地檢測人員的有無。此外,由于進入光接收單元的光量受到從光投射單元投射的光量等的限制,因此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區域是比較近的區域(如上所述檢測區域范圍在大約0m至大約0.5m)。

這里,安裝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處理設備10中的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如上所述連接至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將來自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信號輸入到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

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基于從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輸出的檢測信號在以下三種情形之中加以區分。(第一情形)

人員為了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而接近該人員能夠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的位置。

可以通過建立以下流程來進行第一情形與其它情形之間的區分:首先,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出人員已進入第一區域f;之后,由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出在人員正被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持續檢測到的同時該人員已進入第二區域n;然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不到第二區域n中的人員(靜止站立)(參見圖6中所示的箭頭a所表示的移動(型式a))。

(第二情形)

人員不是為了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而接近該人員能夠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的位置。

可以通過建立以下流程來進行第二情形與其它情形之間的區分:首先,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出人員已進入第一區域f;之后,由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出在人員正被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持續檢測到的同時該人員已進入第二區域n;在第二區域n中的人員(的移動)正被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持續檢測到的同時該人員離開第二區域n(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不到人員);此外,人員離開第一區域f(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不到人員)(參見圖6中所示的箭頭b所表示的移動(型式b))。

(第三情形)

盡管人員沒有接近該人員能夠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的位置,但該人員到達一定位置可使情形從第三情形變為第一或第二情形。

可以通過建立以下流程來進行第三情形與其它情形之間的區分:首先,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出人員已進入第一區域f;之后,在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未檢測到人員的同時人員離開第一區域f(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不到人員)(參見圖6中所示的箭頭c所表示的移動(型式c))。

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基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信號來判斷上述三種情形。首先,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基于對三種情形的判斷結果來向包括連接至主控制器200的ui觸摸面板216和硬鍵的輸入系統供給電力,硬鍵包括節電取消按鈕26并且用于提供執行復印處理等的指令。可將該操作狀態定義為睡眠模式的一部分。選擇性地,由于所供給電力的量增加,與僅被供給到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的電力的量相比,可將該操作狀態定義為喚醒模式“awk”(參見圖5的轉換圖中所示的睡眠模式的范圍下方所提供的花括號中的說明)。

之后,對ui觸摸面板216、硬鍵等執行操作以指定功能,由此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向實現利用該操作所指定的功能所必需的裝置供給電力。

注意到,如同對節電取消按鈕26執行操作的情況一樣,可同時對所有裝置供給電力。

這里,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對于如上所述在睡眠模式期間恢復向圖像處理設備10供給電力的時機(循環升觸發信號)而言,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在下文中,在圖8中在某些情況下簡稱為“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監視圖像處理設備10的周圍。對人員是否為了執行操作而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進行區分,并且判斷是否恢復電力供給。

圖6是圖像處理設備10及其周邊的平面圖。將第一區域f設定在與沿著壁面w放置的圖像處理設備10遠離的位置處,并且將第二區域n設定在靠近圖像處理設備10的位置處。

這里,在圖6中,示出型式a至c作為在如上所述布置圖像處理設備10的狀態下人員移動的概況分類的型式。

型式a表示這樣的移動路徑:人員沿著該移動路徑接近該人員可以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的位置,人員沿著該移動路徑變得靜止以便為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而執行操作,并且人員沿著該移動路徑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沿著該移動路徑移動的人員的位置如下依次變更:區域之外(第一階段);第一區域f之內(第二階段);第二區域n之內(第三階段,并且進一步,當人員變得靜止時,判定當前的階段類別為第四階段,從而取消節電模式);第一區域f之內(第二階段);以及區域之外(第一階段)。

型式b表示這樣的移動路徑:人員沿著該移動路徑接近該人員可以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的位置,并且人員沿著該移動路徑經過圖像處理設備10。沿著移動路徑移動的人員的位置如下依次變更:區域之外(第一階段);第一區域f之內(第二階段);第二區域n之內(第三階段(人員繼續移動));第一區域f中(第二階段);以及區域之外(第一階段)。

型式c表示這樣的移動路徑:人員沿著該移動路徑在不接近人員可以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的位置的情況下通過圖像處理設備10的附近。沿著移動路徑移動的人員的位置如下依次變更:區域之外(第一階段);第一區域f之內(第二階段);以及區域之外(第一階段)。

圖7和圖8是示出用于控制睡眠模式的例程的流程圖。

首先,參考圖7,當圖像處理設備10變換為睡眠模式時,執行睡眠模式轉變中斷例程。在步驟100中,將下述的人體存在傳感器監視階段設定為“第一階段”。接下來,處理轉入步驟102,提供用于啟動圖8所示的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的指令,并且變換為節電模式中斷例程結束。

圖8是示出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的流程圖。

在步驟104中,判斷當前的階段類別。

注意到,將四個階段(即第一至第四階段)設定為用于圖8中所示流程圖中的判定的階段類別。

第一階段示出了人員存在于第一區域f(參見圖6)之外或人員正靜止站立在第一區域f中(不包括第二區域n(參見圖6))的狀態。

第二階段示出了人員存在于第一區域f中但尚未到達第二區域n并且人員正在移動的狀態。

第三階段示出了人員正在第二區域n中移動的狀態。

第四階段示出了人員正靜止站在第二區域n中的狀態。

注意到,在啟動圖8中所示的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的時刻,將第一階段登記為階段類別。相應地,在步驟104中判定當前的階段類別是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

當在步驟104中判定當前的階段類別是第一階段時,處理轉入步驟106,并且判斷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是否接通(on)(是否輸出高電平信號)。當步驟106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即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斷開(off)(輸出低電平信號)時,處理轉入步驟108,并且將當前的階段類別設定(更新)為第一階段。處理返回到步驟104。

此外,當步驟106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接通時,處理轉入步驟110,并且將當前的階段類別設定(更新)為第二階段。處理返回到步驟104。

(第二階段)

當在步驟104中判定當前的階段類別是第二階段時,處理轉入步驟112,并且判斷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是否接通。當步驟112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即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斷開時,處理轉入步驟114,并且將當前的階段類別設定(更新)為第一階段。處理返回到步驟104。

此外,當步驟112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接通時,處理轉入步驟116,并且判斷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是否接通。當步驟116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即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斷開時,處理轉入步驟114,并且將當前的階段類別設定(更新)為第一階段。處理返回到步驟104。

另外,當步驟116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接通時,處理轉入步驟118,并且將當前的階段類別設定(更新)為第三階段。處理返回到步驟104。

(第三階段)

當在步驟104中判定當前的階段類別是第三階段時,處理轉入步驟120,并且判斷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是否接通。當步驟120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即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斷開時,處理轉入步驟122,并且將當前的階段類別設定為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表示人員正靜止站立在圖像處理設備10前方的狀態。相應地,換句話說,假定人員靠近圖像處理設備10并且靜止站立以便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處理從步驟122轉入步驟124。主控制器200的cpu204受到指示以從睡眠模式變換為模式狀態(即電力供給狀態)。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結束。

當主控制器200受到指示以變換為模式狀態(即電力供給狀態)時,主控制器200至少啟動ui觸摸面板216的功能(包括背光),并且能夠進行將對包括節電取消按鈕26的硬鍵執行的操作。主控制器200使得圖像處理設備10進入該圖像處理設備10等待用戶執行操作的狀態。

結果,當用戶例如在接收最小必要電力的ui觸摸面板216等上執行復印的操作時,對圖像讀取部分238和圖像形成部分240供給電力。

如圖8所示,當步驟120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接通時,處理轉入步驟126,并且判斷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是否接通。當步驟126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即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斷開時,處理轉入步驟128,并且將當前的階段類別設定(更新)為第二階段。處理返回到步驟104。

此外,當步驟126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接通時,處理轉入步驟130,并且將當前的階段類別設定(更新)為第三階段。處理返回到步驟104。

圖9至圖11示出了在將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用作輸出循環升觸發信號的單元的情況下判斷人員是否為了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而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的具體實例。

(型式a)

圖9示出了型式a的時序圖,其中利用從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輸出的檢測信號示出時序。

首先,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到人員的移動(參見圖9中所示的aa)。在正持續檢測到人員移動的同時,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到人員的存在(參見圖9中所示的ab)。

此刻,人員僅存在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而人員存在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是為了執行操作還是為了經過圖像處理設備10是未知的。

接下來,在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正檢測到人員的存在的同時,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不再檢測到人員的移動(參見圖9中所示的ac)。該狀態表示人員突然靜止站立。判定人員意欲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并且取消睡眠模式。

當人員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時,首先,在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正檢測到人員的存在的同時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到人員的移動(參見圖9中所示的ad)。接下來,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不再檢測到人員的存在(參見圖9中所示的ae)。最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不再檢測到人員的移動(參見圖9中所示的af),由此識別出人員已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已離開至比第一區域f更遠的位置)。

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不必需對人員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的狀態進行判斷。

(型式b)

圖10示出了型式b的時序圖,其中利用從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輸出的檢測信號示出時序。

首先,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到人員的移動(參見圖10中所示的ba)。在正檢測到人員的移動的同時,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到人員的存在(參見圖10中所示的bb)。

在此時刻,人員僅存在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而人員存在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是為了執行操作還是為了經過圖像處理設備10是未知的。

接下來,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正持續檢測到人員的移動的同時,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不再檢測到人員的存在(參見圖10中所示的bc)。最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不再檢測到人員的移動(參見圖10中所示的bd),由此識別出人員已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已離開至比第一區域f更遠的位置)。

(型式c)

圖11示出了型式c的時序圖,其中利用從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輸出的檢測信號示出時序。

首先,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到人員的移動(參見圖11中所示的ca)。在正檢測到人員的移動的同時,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未檢測到人員的存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不再檢測到人員的移動(參見圖11中所示的cb),由此識別出人員已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已離開至比第一區域f更遠的位置)。

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從主電源242供給睡眠模式期間的電力(用于啟動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的電力)。然而,如果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利用從內部電池、太陽能電池或在模式狀態(即電力供給狀態)期間被充電的可充電電池供給的電力而工作,則在睡眠模式下完全中斷從主電源242的電力供給。

在運行模式下應用人體存在傳感器的控制

在正常情況下,將計時器用作輸出循環降觸發信號的單元。在從運行模式經由待機模式變換為睡眠模式的情況下,存在在預先確定的時間段期間完全沒有執行圖像處理的情形。

在由于用計時器測量時間而變換為睡眠模式的情況下,假定所有的處理部分不工作。換句話說,除了在睡眠模式下指定特定處理的情況之外,當在已執行復印處理之后執行圖像讀取處理時,不啟動計時器。相應地,向不需供給電力的圖像形成部分240和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供給電力。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充分利用了部分節電功能。

然而,相反,取決于下一作業,可能存在應當繼續向不工作的處理部分供給電力的情況。

為此,基于與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所執行的檢測相關的檢測信息來判斷是否存在負責當前正被處理的作業的用戶(已提供執行處理的指令并且正在圖像處理設備10前方等待的用戶)。當識別出盡管作業正被處理但用戶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的情形時(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沒有檢測到人員時),暫時中斷對無需處理作業的處理部分的電力供給。

此外,當用戶返回到圖像處理設備10時(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檢測到人員時),恢復對由于電力供給的中斷而未被供給電力的處理部分的電力供給。

在圖像處理設備10中,當滿足預先確定的條件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下,中斷對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主控制器200以及ui觸摸面板216的電力供給,而不中斷對將向其發出從睡眠模式返回的請求的通信線路檢測器、fax線路檢測器、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等等的電力供給。

圖12是示出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當提供了執行作業的指令時所執行的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流程圖。

在步驟1100中,執行開始作業的處理。在步驟1102即下一步驟中,判斷是否正在執行作業。

當步驟1102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28。下面將描述在步驟1128及其以后步驟中所執行的處理。此外,當步驟1102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04,并且獲得與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執行的檢測相關的檢測信息。接下來,流程轉入步驟1106,并且判斷是否已檢測到可移動體(其可為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的用戶)。

當在步驟1106中判定已檢測到人員時,判定已提供處理作業的指令的人員面向圖像處理設備10以便擔任用戶。流程返回至步驟1102。

此外,當在步驟1106中判定未檢測到人員時,判定已提供處理作業的指令的人員已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人員不再存在)。流程轉入步驟1108。

在步驟1108中,對正被執行的作業的類型進行識別。接下來,在步驟1110中,基于已識別的作業類型對正被執行的作業進行分類。

換句話說,當在步驟1110中判定作業的類型是“掃描”或“傳真發送”(圖像讀取作業或傳真發送作業)時,流程轉入步驟1112。將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選定為對于該作業類型而言無需被供給電力的處理部分(組件),并且將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設定為節電對象。流程轉入步驟1118。

此外,當在步驟1110中判定作業的類型是“打印”(圖像記錄作業)時,流程轉入步驟1114。將ui觸摸面板216、圖像讀取部分238和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選定為對于該作業類型而言無需被供給電力的處理部分(組件),并且將ui觸摸面板216、圖像讀取部分238和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設定為節電對象。流程轉入步驟1118。

而且,當在步驟1110中判定作業的類型是“復印”(圖像復印作業)時,流程轉入步驟1116。將ui觸摸面板216和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選定為對于該作業類型而言無需被供給電力的處理部分(組件),并且將ui觸摸面板216和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設定為節電對象。流程轉入步驟1118。

在步驟1118中,對在上述步驟1112、1114、1116之一中被設定為節電對象的處理部分執行節電狀態轉變處理。流程轉入步驟1120。

在步驟1120中,接著上述步驟1104,再次獲得與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執行的檢測相關的檢測信息。接下來,流程轉入步驟1122,并且判斷是否已檢測到可移動體(其可為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的用戶)。

當在步驟1122中判定已檢測到人員時,判定提供處理作業的指令的人員(用戶)已返回到圖像處理設備10。流程轉入步驟1124。對作為步驟1118中所執行的節電狀態轉變處理的對象的處理部分執行返回處理。流程轉入步驟1102。

另外,當在步驟1122中判定未檢測到人員時,判定提供處理作業的指令并且作為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的用戶的人員未返回到圖像處理設備10。流程轉入步驟1126。

在步驟1126中,判斷是否仍在執行作業。當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22。

此外,當步驟1126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即當判定作業已完成時,流程轉入步驟1128。關于步驟1128,同樣當上述步驟1102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28。

在步驟1128中,執行結束作業的處理。接下來,流程轉入步驟1130,并且判斷是否已提供執行下一作業的指令。當步驟1130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返回到步驟1100。從頭開始執行電力供給控制例程。此外,當步驟1130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32,并且判斷是否在預定時間內未執行任何處理。當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返回到步驟1130。直到步驟1130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之前或直到步驟1132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之前,重復執行步驟1130和步驟1132。

當步驟1132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判定對下一作業執行的處理已結束并且經過預定時間,并且處理轉入步驟1134。對所有處理部分執行節電狀態轉變處理,從而將圖像處理設備10設定為處于睡眠模式,并且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結束。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圖像處理設備10的睡眠模式是這樣的狀態:僅對最低限度的必要部件供給電力,所述最低限度的必要部件包括主控制器200的一部分(例如,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節電取消按鈕26、通信線路檢測器以及傳真線路檢測器。例如,當用戶使用“掃描”執行讀取大量文檔的作業時,由于該作業費時,因此用戶可能會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然而,可在正執行作業的同時根據用戶的消失而將圖像形成部分240等等設定為節電狀態。此外,如果在正執行作業的同時用戶返回到圖像處理設備10,則圖像形成部分240等等的各個狀態返回到初始狀態。相應地,在作業結束之后,用戶可以繼續下一作業而無需等到圖像形成部分240等等的各個狀態返回到初始狀態。

第一變型例

圖13是示出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變型例(第一變型例)的流程圖,已參考圖12描述了該電力供給控制例程并且當提供執行作業的指令時執行該電力供給控制例程。

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當負責當前正被處理的作業的用戶不再存在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時(當從用戶不再存在時起已經過基準時間時),對未執行作業的處理部分執行節電狀態轉變處理。

相反,在第一變型例中,除了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用于節電狀態轉變處理的情形(即“人員不存在”的情形)之外,還基于當前正被執行的作業的處理量執行判斷。

注意到,在圖13中,關于執行與在圖12的流程圖中所示步驟中所執行的處理相同的處理的步驟,在相同附圖標記的每個結尾添加“a”,并且省略其說明。

參考圖13,在步驟1106a與1108a之間添加步驟1150。

當在步驟1106a中判定未檢測到人員時,流程轉入步驟1150。在步驟1150中,判斷當前正被執行的作業的處理量是否等于或大于基準值。當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02a。當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08a。

可被用作處理量的基準值的數值所表示的情形的實例包括下述:(1)從開始作業起已經過二十秒或更長時間的情形;(2)正處理頁數為五十或更大的情形;以及(3)通過從正處理頁數轉換而得到的處理時間等于或長于二十秒的情形。然而,基準值不限于表示情形(1)至(3)的數值中的任一個。在作業的處理量小于基準值的情況下,即使當人員不再存在時,也不將處理部分設定為處于節電狀態。相應地,即使當正執行簡短作業的同時用戶例如為了準備下一文檔而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時,也不需要等待從節電狀態返回。可以自動對長久作業實現節能性能并且對于簡短作業實現便捷性。

第二變型例

圖14是示出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變型例(第二變型例)的流程圖,已參考圖12描述了該電力供給控制例程并且當提供執行作業的指令時執行該電力供給控制例程。

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當負責當前正被處理的作業的用戶不再存在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時(當從用戶不再存在時起已經過基準時間時),對未執行作業的處理部分執行節電狀態轉變處理。

相反,在第二變型例中,除了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用于節電狀態轉變處理的情形(即“人員不存在”的情形)之外,還基于從人員不再存在時起人員的消失是否持續為使得表示人員消失的數值超過基準值來執行判斷。

注意到,在圖14中,關于執行與在圖12的流程圖中所示步驟中所執行的處理相同的處理的步驟,在相同附圖標記的每個結尾添加“b”,并且省略其說明。

參考圖14,在步驟1106b與1108b之間添加步驟1152。

當在步驟1106b中判定未檢測到人員時,流程轉入步驟1152。在步驟1152中,判斷表示未檢測到人員的數值(人員不存在的時間)是否等于或大于基準值。當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02b。當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08b。

可被用作人員不存在的時間的基準值的數值所表示的情形的實例包括從不再檢測到人員起已經過十秒或更長時間的情形。然而,基準值不限于表示該情形的數值。

第三變型例

圖15是示出電力供給控制例程的變型例(第三變型例)的流程圖,已參考圖12描述了該電力供給控制例程并且當提供執行作業的指令時執行該電力供給控制例程。

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當負責當前正被處理的作業的用戶不再存在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時(當從用戶不再存在時起已經過基準時間時),對未執行作業的處理部分執行節電狀態轉變處理。

相反,在第三變型例中,除了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用于節電狀態轉變處理的情形(即“人員不存在”的情形)之外,還基于當前正被執行的作業的處理量來執行判斷,并且對節電狀態轉變處理設定步驟(處理1和處理2)。

處理1是針對將從節電狀態提早返回的處理部分的節電狀態轉變處理。例如,將從節電狀態提早返回的處理部分之一是ui觸摸面板216。

處理2是針對將從節電狀態稍晚返回的處理部分的節電狀態轉變處理。例如,將從節電狀態稍晚返回的處理部分是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

注意到,可根據圖像處理設備10的類型而將圖像讀取部分238分類為將從節電狀態提早返回的處理部分。

注意到,在圖15中,關于執行與在圖12的流程圖中所示步驟中所執行的處理相同的處理的步驟,在相同附圖標記的每個結尾添加“c”,并且省略其說明。

參考圖15,在步驟1106c與1118c之間添加執行各處理的步驟。

當在步驟1106c中判定未檢測到人員時,流程轉入步驟1154。在步驟1154中,對正被執行的作業的類型進行識別。接下來,流程轉入步驟1156。把將從節電狀態提早返回的處理部分設定為節電對象(處理1)。流程轉入步驟1158。

在步驟1158中,判斷當前正被執行的作業的處理量是否等于或大于基準值。當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60。當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1162。

可被用作處理量的基準值的數值所表示的情形的實例為下述:(1)從開始作業起已經過二十秒或更長時間的情形;(2)正處理頁數為五十或更大的情形;以及(3)通過從正處理頁數轉換而得到的處理時間等于或長于二十秒的情形。然而,基準值不限于表示情形(1)至(3)的數值中的任一個。

在步驟1160中,獲得與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執行的檢測相關的檢測信息。接下來,流程轉入步驟1164,并且判斷是否已檢測到可移動體(其可為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的用戶)。

當在步驟1164中判定已檢測到人員時,流程轉入步驟1166,并且對處理1執行返回處理。流程轉入步驟1100c。

當在步驟1164中判定未檢測到人員時,流程轉入步驟1158。

相反,在步驟1162中,對正被執行作業的類型進行識別。接下來,在步驟1168中,基于已識別的作業類型對正被處理作業進行分類。

換句話說,當在步驟1168中判定作業的類型是“掃描”或“傳真發送”(圖像讀取作業或傳真發送作業)時,流程轉入步驟1170。將圖像形成部分240選定為對于該作業類型而言無需被供給電力的處理部分(組件),并且將圖像形成部分240設定為節電對象(處理2)。流程轉入步驟1118c。

此外,當在步驟1168中判定作業的類型是“打印”(圖像記錄作業)時,流程轉入步驟1172。將圖像讀取部分238和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選定為對于該作業類型而言無需被供給電力的處理部分(組件),并且將圖像讀取部分238和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設定為節電對象(處理2)。流程轉入步驟1118c。

而且,當在步驟1168中判定作業的類型是“復印”(圖像復印作業)時,流程轉入步驟1174。將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選定為對于該作業類型而言無需被供給電力的處理部分(組件),并且將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設定為節電對象(處理2)。流程轉入步驟1118c。

圖16是示出根據以上給出的圖14(第二變型例)中所示的電力供給控制例程而對處理部分的狀態進行變換的實例的時序圖。注意到,圖16的時序圖中所示的人體存在傳感器可以是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或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或者可以是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兩者的組合。

在圖像處理設備10處于睡眠模式的同時占用圖像處理設備10的用戶(即用戶a至d)一個一個按照用戶a、用戶b、用戶c以及用戶d的順序執行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6所示變換各處理部分的狀態。

用戶a執行“掃描”作業,然后執行“復印”作業以作為作業類型。相應地,關于各處理部分,首先,使得對于“掃描”作業所必要的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讀取部分238工作(維持作為其它處理部分的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各自的節電狀態)。

當用戶a的“掃描”作業結束時,接下來,使得對于“復印”作業所必要的ui觸摸面板216、圖像讀取部分238以及圖像形成部分240工作(維持作為其它處理部分的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的節電狀態)。

接下來,下一用戶b執行“掃描”作業,然后執行“(服務器)打印”作業作為作業類型。“(服務器)打印”作業是這樣的作業:根據用戶b從圖像處理設備10提供的指令讀取預先存儲在服務器中的信息并且執行圖像形成。

這里,由于可通過當前(在對于用戶a而言處理結束的時刻)工作的處理部分來執行“掃描”作業,因此處理部分繼續處理。

在正執行用戶b的“掃描”作業的同時,用戶b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當用戶b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的時間ta長于基準時間時(當關系ta>ts成立時,其中“ts為基準值”),對于正被執行的“掃描”作業而言不必要的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各自的狀態被變換為節電狀態。

此外,當用戶b(預期為用戶b的人員)返回到圖像處理設備10時,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的狀態變換為工作狀態,即當“掃描”作業開始時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所具有的狀態。

當用戶b的“掃描”作業結束時,接下來,使得對于“(服務器)打印”作業所必要的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工作(維持作為其它處理部分的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的節電狀態)。

當對用戶b的作業執行的處理結束時,圖像處理設備10在經過睡眠模式轉變時間(例如,在大約一分鐘到大約十分鐘的范圍內的時間)的時刻進入睡眠模式,由此將所有處理部分各自的狀態變換為節電狀態。

接下來,在睡眠模式下,用戶c執行“(服務器)打印”作業作為作業類型。相應地,關于各處理部分,使得對于“(服務器)打印”作業所必要的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工作(維持作為其它處理部分的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和圖像讀取部分238各自的節電狀態)。

在用戶c的作業結束之后,最后,用戶d執行“掃描”作業,然后執行“(服務器)打印”作業作為作業類型。相應地,關于各處理部分,首先,使得對于“掃描”作業所必要的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讀取部分238工作(維持作為其它處理部分的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的節電狀態)。

假設在正執行用戶d的“掃描”作業的同時,用戶d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當用戶d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的時間tb短于基準時間時(當關系ts>tb成立時,其中“ts為基準值”),不同于用戶b的情況,對于正被執行的“掃描”作業而言不必要的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各自的狀態也不變換為節電狀態。

當用戶d的“掃描”作業結束時,接下來,使得對于“(服務器)打印”作業所必要的ui觸摸面板216和圖像形成部分240工作(維持作為其它處理部分的傳真通信控制電路236的節電狀態)。

相應地,當判定正在處理作業的同時不再檢測到用戶時,根據執行作業所占用的時間,對于該作業而言不必要的各處理部分各自的狀態變換為節電狀態。關于基準值ts,當關系ta>ts成立時,對于該作業而言不必要的處理部分的狀態變換為節電狀態。當關系ts>tb成立時,維持對于該作業而言不必要的處理部分的狀態,從而使處理部分工作。當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從睡眠模式返回時或者當執行從一個作業到另一作業的切換時,通過使用部分節電控制使得所必要的處理部分工作(所必要的處理部分各自的狀態從節電狀態返回)。為了給下一作業做準備,當執行從一個作業到另一作業的切換時,處理部分各自的狀態不變換為節電狀態。當在作業的處理結束之后已經過睡眠模式轉變時間(例如,十分鐘)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睡眠模式。

循環降觸發信號“從待機模式變換為睡眠模式的控制”

基本上,將計時器用作輸出循環降觸發信號的單元。使用計時器的優點在于:即使當經過預先確定的時間時,在完全不使圖像處理設備10工作的情況下,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也可確實地變換為睡眠模式。

相反,使用計時器的缺點在于:盡管指定作業已經完成并且用戶已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但由計時器測量的時間尚未到達計時器的計時器設定時間,從而使得圖像處理設備10保留為未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的狀態。

如圖5所示,在運行模式下執行圖像處理。當執行利用計時器的控制從而經過預先確定的時間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待機模式。此外,當執行利用計時器的控制從而經過預先確定的時間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睡眠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當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已變換為睡眠模式時,下一循環升花費時間。相應地,當為便捷性指定高優先級時,需要將計時器設定時間設定得比較長。當為節能性能指定高優先級時,需要將計時器設定時間設定得比較短。作為折衷方案,實際上,將計時器設定時間設定為平均值。

為此,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將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與計時器一起用作提供用于從待機模式變換為睡眠模式的時機(循環降觸發信號)的單元。

圖17是示出在待機模式下執行的睡眠模式轉變控制例程的流程圖。

在步驟300中,將時間tmax設定為計時器的超時時間(關系tmax>tmin成立)。流程轉入步驟302。

在步驟302中,啟動計時器。接下來,流程轉入步驟304,并且判斷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是否檢測到可移動體(用戶)。換句話說,判斷用戶是否站立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位于圖像處理設備10前方并等同于圖6中所示區域的第二區域n)。

當步驟304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306。變更或維持計時器的超時時間以使超時時間為時間tmax。流程轉入步驟308。注意到,當流程從步驟302轉入步驟304時,“維持”超時時間。當如下所述流程從步驟320轉入步驟304時,“變更”超時時間。

在步驟308中,將標志f復位(從而使標志f的狀態為0),并且流程轉入步驟310。

在步驟310中,判斷由計時器測量的時間是否已達到當前設定的超時時間(已發生超時)。當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312。輸出循環降觸發信號,并且執行向睡眠模式的變換。睡眠模式轉變控制例程結束。

當上述步驟304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314。變更或維持計時器的超時時間以使超時時間為時間tmin。流程轉入步驟316。注意到,當流程從步驟304轉入步驟314時,“變更”超時時間。當如下所述流程從步驟320轉入步驟314時,“維持”超時時間。

在步驟316中,設定標志f(從而使標志f的狀態為1),并且流程轉入步驟318。

同樣當步驟310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318。

在步驟318中,判斷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是否檢測到可移動體(用戶)。換句話說,判斷在比位于圖像處理設備10前方的位置更遠離圖像處理設備10的位置處,即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周邊(位于圖像處理設備10周邊并等同于圖6中所示的第一區域f的區域)是否存在用戶。

當步驟318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320,并且判斷標志f的狀態。當在步驟320中判定等式f=0成立時,流程返回到步驟304。當在步驟320中判定等式f=1成立時,流程返回到步驟314。

此外,當步驟318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312。不管直到計時器中發生超過之前應由計時器測量的剩余時間是多少,均立即輸出循環降觸發信號,并且執行向睡眠模式的變換。睡眠模式轉變控制例程結束。

附加的第一必要條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布置”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由一個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一個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到可移動體(例如,用戶)為了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而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然而,更具體而言,由于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區域小,因此需要考慮例如包括放置圖像處理設備10的場所、用戶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的方向以及用戶站立的位置在內的環境條件。

為此,使用這樣的結構:可以根據圖像處理設備10所放置的狀態來調節包括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方向、檢測區域以及檢測區域的形狀(輪廓)在內的多種要素。通過調節多種要素而相關于最大區域m限制檢測區域。

圖18a和18b示出了用于將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安裝到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面板的下側上的安裝結構。注意到,由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主要為執行檢測以便覆蓋大區域的傳感器(例如,熱電型傳感器),因此無需調節檢測區域。這樣,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固定結構。然而,可對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應用下述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區域調節結構。

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安裝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位置位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面板的下側。然而,可使用這樣的結構:即,將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安裝在用于將圖像讀取部分238置于圖像形成部分240上方的支撐體上。

用于安裝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矩形槽32安裝在操作面板的下側部分31上。在槽32中,容納有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

如圖18b所示,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包括平板狀電路板部分30a和管狀檢測部分30b。檢測部分30b的端部具有檢測面。電路板部分30a與槽32的底面接觸并且被固定。結果,檢測部分30b的檢測面定位于槽32的開口處。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檢測部分30b的檢測面的光軸固定地布置為與電路板部分30a的主平面垂直。然而,例如,檢測部分30b可安裝為使得檢測部分30b可以相對于電路板部分30a擺動,由此可使用檢測面的光軸不受限制地改變的構造。在這種情況下,在不改變下述最大區域m(參見圖19b至22b)的尺寸的情況下改變最大區域m的位置。注意到,不受限制地改變光軸的方案的實例包括多軸結構、球窩接頭結構以及撓性臂結構。方案不特別地限于此。

遮掩件34選擇性地布置在槽32的邊緣上以面向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部分30b的檢測面。在各遮掩件34中,可以形成具有不同開口面積、不同開口位置以及不同開口形狀的開口34a。在圖18b中,將形成有三個開口34a的遮掩件34例示為實例,并且開口34a具有這樣的開口位置:所述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通過安裝遮掩件34(參見圖19b至22b)相對于最大區域m限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區域。

在槽32的周邊,一對引導部件36彼此平行地安裝成使每個引導部件沿著槽32的面向彼此的一對側邊中的相應一個側邊定向。

引導部件36具有條棒形狀。引導部件36的垂直于其軸線的橫截面形成為大致的l形狀。引導部件36安裝成左右對稱。

遮掩件34通過由該對引導部件36引導而沿著縱向從引導部件36的端部滑動。將安裝基準中心(參見圖18b中所示的十字形狀的點劃線)設定在遮掩件34上的三點處。對遮掩件34執行定位從而使安裝基準中心之一與檢測部分30b的檢測面的光軸一致。

注意到,盡管取決于當遮掩件34滑動時遮掩件34與引導部件36之間的摩擦阻力的狀態,但優選的是,在執行上述定位之后,利用公知的可拆卸結構將遮掩件34固定在槽32的周邊。作為公知的可拆卸結構的實例,可將遮掩件34螺紋連接在槽32的周邊、可用夾具將遮掩件34緊固在槽32的周邊,或者可利用彈性力將遮掩件34保持在槽32的周邊。

注意到,通過逐個形狀地對開口34a的基本形狀進行分類來設定下述遮掩件34的型式(參見圖19a至22b)。然而,可準備這樣的遮掩件:即,在所述遮掩件中以復合方式設定開口的各個形狀(例如,設定具有小面積并且具有偏移光軸的開口、開口位置向左偏移并且具有大開口面積的開口等等的型式)。

注意到,例如,可準備不存在開口的遮掩件34。根據圖像處理設備10所放置的場所制成具有設定開口形狀的型式的樣板。基于該樣板,可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放置現場加工遮掩件34。此外,可不受限制地并且可不使用樣板來加工遮掩件34。

此外,可安裝設置有下述程序的控制裝置:對該程序輸入用戶期望檢測的區域并且該程序用于執行算術處理以便計算開口34a的最適當形狀,或者維修人員可攜帶該控制裝置。

通過安裝各個遮掩件34相對于最大區域m限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區域。相應地,根據圖像處理設備10所放置的場所,以使用相對于最大區域m受到限制的檢測區域的判斷精度來判斷用戶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是不是為了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與使用最大區域m來判斷用戶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是不是為了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所使用的判斷精度相比,可以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的判斷精度。

圖19a至22b示出了遮掩件34的設定了各種形狀的開口34a的型式。

圖19a和19b示出了形成有具有不同開口面積的開口34a的遮掩件34的型式。從圖19a的頂部起示出的狀態如下:未安裝遮掩件34的狀態;由開口面積相對中等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由開口面積相對大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以及由開口面積相對小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

如圖19a所示,在遮掩件34中,具有不同開口面積的開口34a形成為一種型式(其中設定下述開口34a:開口面積相對中等的開口34a;開口面積相對大的開口34a;以及開口面積相對小的開口34a)。當使得遮掩件34沿著該對引導部件36滑動時,可以如圖19b中所示的那樣設定檢測區域,該檢測區域的形狀是具有不同半徑的同軸圓。

相應地,在圖像處理設備10所放置的場所是通道的情況下,根據通道的寬度等通過使遮掩件34滑動而在包括最大區域m的四種檢測區域類型之中選擇檢測區域,并且設定檢測區域。

圖20a和20b示出了形成有下述開口34a的遮掩件34的型式,所述開口34a具有限定開口面積并且開口中心不同地定位以向左右兩側偏移。從圖20a的頂部起示出的狀態如下:未安裝遮掩件34的狀態;由開口位置未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不相對偏心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由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向左側相對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以及由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向右側相對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

如圖20a所示,在遮掩件34中,具有限定開口面積并且開口中心不同地定位以向左右兩側偏移的開口34a形成為一種型式(其中設定下述開口34a:開口位置不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不相對偏心的開口34a;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向左側相對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的開口34a;以及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向右側相對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的開口34a)。當使得遮掩件34沿著該對引導部件36滑動時,可以如圖20b中所示的那樣沿著圖像處理設備10的寬度方向設定三個檢測區域。

相應地,例如,假設用于認證處理的ic卡閱讀器38布置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圖像讀取部分238的左側或右側,并且假設將要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的最初操作必須是認證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可根據ic卡閱讀器38所放置的場所(圖像讀取部分238的右側或左側)設定檢測區域。

圖21a和21b示出了形成有下述開口34a的遮掩件34的型式,所述開口34a具有限定開口面積并且開口中心不同地定位以向前后兩側偏移。從圖21a的頂部起示出的狀態如下:未安裝遮掩件34的狀態;由開口位置未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不相對偏心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由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向前側相對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以及由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向后側相對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

如圖21a所示,在遮掩件34中,具有限定開口面積并且開口中心不同地定位以向前后兩側偏移的開口34a形成為一種型式(其中設定下述開口34a:開口位置不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不相對偏心的開口34a;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向前側相對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的開口34a;以及開口位置相對于安裝基準中心向后側相對偏移從而使對應于檢測面的圓與開口34a相對偏心的開口34a)。當使得遮掩件34沿著該對引導部件36滑動時,可以如圖21b中所示的那樣沿著圖像處理設備10的深度方向設定三個檢測區域。

相應地,例如,假設圖像處理設備10沿著立柱布置或布置在凹進場所中,并且假設意欲對圖像處理設備10執行操作的人員從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得遮掩件34沿著人員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的通道的方向滑動,可以在三種檢測區域類型之中選擇檢測區域并且設定檢測區域。

注意到,在圖19a至21b中,開口34a呈圓形形狀。然而,開口34a的形狀不限于此。開口34a的形狀的實例包括矩形形狀、多邊形形狀、橢圓形狀以及星形形狀。此外,可在遮掩件中的一種位置處形成兩個或更多個開口。

圖22a和22b示出了無限制地形成開口34a的遮掩件34的型式。從圖22a的頂部起示出的狀態如下:未安裝遮掩件34的狀態;由呈扁平形狀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由與相對定位在裝置左側的定點(pinpoint)相對應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以及由與相對定位在裝置右側的定點相對應的開口34a遮掩檢測面的狀態。

如圖22a所示,在遮掩件34中,無限制地將開口34a形成為一種型式(其中設定下述開口34a:呈扁平形狀的開口34a;與相對定位在裝置左側的定點相對應的開口34a;以及與相對定位在裝置右側的定點相對應的開口34a)。當使得遮掩件34沿著該對引導部件36滑動時,可以如圖22b中所示的那樣根據圖像處理設備10所布置的場所或可選裝置安裝在圖像處理設備10上的狀態而設定三個檢測區域。

例如,當使用具有扁平形狀的開口34a時,假設在可選裝置(自動分選裝置40或大容量儲紙裝置42)安裝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左側或右側的狀態下將圖像處理設備10布置在狹窄通道中。在這種情況下,將檢測區域沿深度方向的長度設定為在包括可選裝置的圖像處理設備10的整個前方較短。相應地,檢測不到在通道的與圖像處理設備10所布置的一側相對的一側通過的人員,并且檢測到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的人員。注意到,在這種情況下,例如,當人員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以便向用作可選裝置的大容量儲紙裝置42供給紙張時,為了使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到人員,僅需人員到達大容量儲紙裝置42的前方。通過再次被供給電力的主控制器200識別供紙狀態。

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這樣的構造:對于固定的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通過使遮掩件34沿著引導部件36滑動來選擇開口34a。然而,可使用這樣的構造:在圖像處理設備10中預先形成開口34a或與其等同的多個檢測面限制部分,在各檢測面限制部分之中選擇一個或多個檢測面限制部分,并且安裝一個或多個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

此外,遮掩件34的移動不限于直線滑動。顯然,可使用逐個地更換遮掩件34的構造。例如,可使用這樣的所謂轉塔系統:其中在圓盤的邊緣形成多個開口34a,并且通過使遮掩件34旋轉來選擇開口34a。此外,可將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支撐在能夠三維運動的臺架上,并且可增加檢測面的光軸的調節靈活度。

而且,可基于與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所檢測的可移動體的檢測歷史相關的檢測歷史信息來確定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安裝狀態,在該安裝狀態下,確定出為了使用圖像處理設備10而接近圖像處理設備10的用戶的可能性高。此外,在作為電力供給狀態或節電模式的模式狀態下確保足夠電力的情況下,可使用這樣的構造:可以基于檢測歷史信息利用諸如電動機等驅動源來自動調節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檢測方向或遮掩件34為了選擇開口34a所進行的移動。

附加的第二必要條件“傳感器的靈敏度”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分別具有能夠檢測到可移動體的靈敏度。

例如,在圖像處理設備10中,在圖像處理完成的時刻啟動計時器。在經過預定時間之后,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睡眠模式。由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檢測到人員進入位于圖像處理設備10周邊的檢測區域。相應地,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預熱模式等。

關于變換為睡眠模式,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越早地變換為睡眠模式(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節電狀態之前計時器所測量的時間越短),“節能性能”越高。相反,在變換為作為電力供給狀態(諸如預熱模式等)的模式狀態的情況下,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越早地變換為作為電力供給狀態的模式狀態(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越高),“便捷性”越高。在“節能性能”與“便捷性”之間存在權衡。

為此,如圖23所示,為了實現“節能性能”與“便捷性”之間的平衡,建立逐步地設定“節能性能”和“便捷性”的效果程度的指標。

換句話說,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主控制器200(其包括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中,基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使用狀態而根據指標確定等級(在圖23中,設定等級1至5)。執行控制以便同時實現“節能性能”和“便捷性”。

在執行對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等級進行設定和對用于變換為節電狀態的計時器的計數值等級進行設定的控制的情況下,執行控制以便與計時器的計數值等級的變更相關聯地變更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參見圖23中所示的等級1至5的指標)。

例如,隨著計時器的計數值增大,便捷性提高,但節能性能降低。為此,降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由此盡管犧牲便捷性但對節能性能的降低進行補償。

相反,隨著計時器的計數值減小,節能性能提高,但便捷性降低。為此,提高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由此盡管犧牲節能性能但對便捷性的降低進行補償。

此外,相反,在執行對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等級進行設定和對計時器的計數值等級進行設定的控制的情況下,執行控制以便與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的變更相關聯地變更計時器的計數值等級(參見圖23中所示的等級1至5的指標)。例如,隨著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降低,節能性能提高,但便捷性降低。為此,增大計時器的計數值,由此盡管犧牲節能性能但對便捷性的降低進行補償。相反,隨著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各自的靈敏度提高,便捷性提高,但節能性能降低。為此,減小計時器的計數值,由此盡管犧牲便捷性但對節能性能的降低進行補償。

附加的第三必要條件“人體存在傳感器的故障保險”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除了上述基本功能之外,使用多個人體存在傳感器(一個第一(熱電型)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一個第二(反射型)人體存在傳感器30),由此對多個人體存在傳感器提供故障保險功能。換句話說,當由于其中一個人體存在傳感器發生故障而中斷信號的輸出或輸出異常信號時,另一個人體存在傳感器補償該故障。

當然,當具有相同功能(熱電型或反射型)的人體存在傳感器的數量為二個或更多個時,可調節人體存在傳感器的檢測區域。然而,如同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那樣,當存在具有互不相同的功能的人體存在傳感器并且對于每種功能的人體存在傳感器的數量為一個時,需要變更監視控制的方式。

這里,當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熱電型傳感器)不再可用時,僅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反射型傳感器)在整個睡眠模式期間監視可移動體。僅基于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信號通/斷來判斷是否存在可移動體(用戶)。結果,盡管判斷精度降低并且循環升的時機延遲,但如果也設定用于提供異常提示的設定,則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也足以能夠在維修人員等到達之前作為緊急措施應對該情形。

相反,當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反射型傳感器)不再可用時,執行僅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監視。在這種情形下,由于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特性(具體用途),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不能夠應對諸如靜止站在圖像處理設備10前方的行動等用戶行動。相應地,與單獨使用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進行監視的情況中相比,判斷精度進一步降低,相反,不必要的循環升的頻率增加。

為此,建立僅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熱電型傳感器)的監視系統。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盡管將僅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熱電型傳感器)的監視系統提供為故障保險功能,但該監視系統也可應用于這樣的圖像處理設備:圖像處理設備從最初具有執行僅使用熱電型傳感器進行監視的具體用途。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24的流程圖描述在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單獨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注意到,關于對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故障的診斷,由于可使用公知的傳感器故障診斷系統,因此這里省略其詳述。

如圖24所示,在步驟400中,判斷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是否已檢測到可移動體(用戶)。當判斷結果為否定時,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結束。注意到,由于在睡眠模式期間基本不執行其它處理,因此流程立即返回到步驟400。

當步驟400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流程轉入步驟402,并且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從睡眠模式(slp)變換為喚醒模式(awk),如圖5中所示。換句話說,該狀態是這樣的狀態:即,盡管圖像處理設備10基本仍舊處在睡眠模式中,但對ui觸摸面板216供給電力從而啟動ui觸摸面板216。

在作為下一步驟的步驟404中,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監視系統在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中“無效”,并且流程轉入步驟406。對此的原因在于:例如,當用戶靜止站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時,由于不再從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輸出信號,因此有很大可能判定為用戶已離開圖像處理設備10。

在步驟406中,判斷是否提供(執行)使用ui觸摸面板216的按鍵輸入(操作)。當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408,并且判斷是否已經過預先設定的第一預定時間。當步驟408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返回到步驟406,并且重復執行步驟406和408。

在重復執行以上給出的步驟406和408的同時,當步驟406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當判定已提供(執行)按鍵輸入(操作)時,流程轉入步驟416(下面將描述)。

此外,當步驟408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在判定即使已經過第一預定時間也未提供(執行)按鍵輸入(操作)的情況下,流程轉入步驟410。在ui觸摸面板216上顯示消息(例如,顯示“請執行按鍵操作”)。流程轉入步驟412。

相應地,如果用戶存在于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則消息可用作用于即時地執行按鍵操作的時機。注意到,消息的內容不限于以上給出的內容,并且可使用用于提示用戶執行按鍵操作的任何消息。可通過不包括視覺的五官感覺(例如,聽覺或觸覺)來通知用戶。

在作為下一步驟的步驟412中,判斷是否提供(執行)使用ui觸摸面板216的按鍵輸入(操作)。當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轉入步驟414,并且判斷是否已經過預先設定的第二預定時間。當步驟414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定時,流程返回到步驟412,并且重復執行步驟412和414。

注意到,第一預定時間與第二預定時間之間不存在相關性。然而,可根據目的來設定第一預定時間和第二預定時間。例如,關于第一預定時間,由于可移動體(用戶)正在接近的可能性高,因此可將第一預定時間設定得比較長。關于第二預定時間,由于預期用戶將在看到消息之后立即執行操作,因此可將第二預定時間設定得比較短。

在重復執行以上給出的步驟412和414的同時,當步驟414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當判定提供(執行)了按鍵輸入(操作)時,流程轉入步驟416。在步驟416中,輸出循環降觸發信號,并且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結束。相應地,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預熱模式(wup)。當完成預熱時,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變換為待機模式(stb)。

此外,當步驟414中的判斷結果為肯定時,即在判定即使已經過第二預定時間也未提供(執行)按鍵輸入(操作)的情況下,流程轉入步驟418。使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的監視系統在節電中監視控制部分24中“有效”,并且睡眠模式監視控制例程結束。

逐個模式狀態地選擇人體存在傳感器(電力供給的型式)

圖25示出了作為逐個模式狀態地選擇是否向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在圖25中由“(1)”表示)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在圖25中由“(2)”表示)供給電力(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將“接通”還是“斷開”)的型式的實例的型式h至k。

型式h是表示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始終處于接通(電力供給)狀態的型式。型式h用于為便捷性指定最高優先級的情況。

型式i是表示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除了在睡眠模式期間之外處于斷開(無電力供給)狀態的型式。如果識別到用戶站立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則不必執行檢測以覆蓋遠方區域(例如,圖6中所示的第一區域f)。

型式j是表示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兩者均除了在睡眠模式期間之外處于斷開(無電力供給)狀態的型式。在識別到用戶站立在圖像處理設備10的前方之后,可根據是否執行利用ui觸摸面板216等的輸入操作或者可利用計時器來判斷圖像處理設備10的操作狀態隨后將變換為何種模式狀態。

型式k是表示當設定喚醒模式時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在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進入斷開(無電力供給)狀態之前進入斷開(無電力供給)狀態的型式,并且是表示在運行模式之后的待機模式中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在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進入接通(電力供給)狀態之前進入接通(電力供給)狀態的型式。

注意到,關于電力供給的型式,上述型式h至k是各個模式狀態的某些組合。根據對降低電力消耗指定最高優先級還是對便捷性指定最高優先級來考慮各種組合。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各個模式狀態的組合不受限制。換句話說,可以逐個模式狀態地為第一人體存在傳感器28和第二人體存在傳感器30的每一個選擇是否供給電力。

出于示例和說明的目的提供了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說明。其意圖不在于窮舉或將本發明限制為所公開的確切形式。顯然,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許多修改和變型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說明示例性實施例是為了最佳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其它人員能夠理解各種實施例的發明和適合于特定預期應用的各種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內容來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桐梓县| 红河县| 西林县| 水富县| 金山区| 休宁县| 怀集县| 板桥市| 蒙山县| 抚远县| 青川县| 双江| 资阳市| 茶陵县| 法库县| 永州市| 墨江| 叶城县| 灵武市| 龙山县| 兴化市| 富顺县| 兴城市| 图木舒克市| 德令哈市| 罗山县| 平定县| 额济纳旗| 金湖县| 曲阜市| 陆良县| 清河县| 磐石市| 双牌县| 商水县| 建宁县| 太和县| 东至县| 遵化市|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