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液晶電視的不斷發展,為了適應人眼的觀看效果,將最好的顯示畫面和觀看體驗帶給用戶,曲面液晶電視應運而生。曲面液晶電視是利用液晶顯示面板自身的彈性,實現曲面顯示。但是,在液晶顯示面板彎曲后光學特性會發生變化,導致在不同位置產生不同的位相差。
而在tn模式的液晶顯示面板中為了提高視角會在偏光片與液晶顯示面板之間增加補償層,補償層對液晶顯示面板的視角采用相位補償原理,以實現寬視角顯示。具體地,如圖1a所示,在液晶層01與下偏光片02之間增加的下補償層04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02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相互平行,在液晶層01與上偏光片03之間增加的上補償層05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03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相互平行,下(上)補償層04(05)會對通過的偏振光進行一定角度的偏轉,以抵消液晶層01中液晶分子由于制作(摩擦)工藝導致的無法避免的向上微小傾斜帶來的相位差。而在液晶顯示面板曲面狀態下,曲面產生的位相差會對補償層的相位補償過程造成干涉,引起液晶顯示面板各區域之間的顏色偏差,即引起顯示色偏不良。
具體地,在液晶顯示面板彎曲后,如圖1b所示,導致在左上角和右下角處,藍光(b)較少,而綠光(g)和紅光(b)較多,從而顯現粉紅色(圖1b中右下圖示出了顯示面板的右下角處的彩色等值線圖),即在暗態大視角下存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偏紅;在右上角和左下角處,藍光(b)較多,而綠光(g)和紅光(b)較少,從而顯現藍色(圖1b中左下圖示出了顯示面板的左下角處的彩色等值線圖),即在暗態大視角下存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偏藍;從而引起顯示面板的各區域之間的顏色偏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用以解決現有tn模式的液晶顯示面板在應用于曲面顯示時的色偏問題。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陣列基板和對向基板,設置于所述陣列基板與所述對向基板之間的液晶層,設置于所述陣列基板背離所述對向基板一側的下偏光片,設置于所述對向基板背離所述陣列基板一側的上偏光片,設置于所述下偏光片和所述陣列基板之間的下補償層,以及設置于所述上偏光片和所述對向基板之間的上補償層;其中,
所述上補償層和所述下補償層具有盤狀液晶分子;
所述上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所述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具有非零夾角;
所述下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具有非零夾角。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上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所述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的夾角為90度;
所述下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的夾角為90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液晶層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所述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或,
所述液晶層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液晶層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所述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或,
所述液晶層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所述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上補償層和所述下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相位延遲量在15nm-65nm之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盤狀液晶分子的雙折射率在0.001-0.008之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盤狀液晶分子的厚度在0.586μm-1.686μm之間。
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
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對設置于下偏光片和陣列基板之間的下補償層,以及設置于上偏光片和對向基板之間的上補償層的補償方式進行了變更,將現有的上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變更為兩者之間具有非零夾角;同樣,將現有的下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變更為兩者之間具有非零夾角。以對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不同區域的亞像素出光亮進行調節,使各個區域的亞像素的出光比例趨于一致,從而使最終呈現的顏色一致,以改善曲面顯示色偏不良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a為現有技術中平面液晶顯示面板的爆炸圖;
圖1b為現有技術中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色偏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上(下)補償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3a和圖3b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實現常白模式的爆炸圖;
圖4a和圖4b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實現常黑模式的爆炸圖;
圖5a和圖5b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色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
附圖中各膜層的厚度和形狀不反映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真實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說明本發明內容。
具體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如圖2a所示,包括:相對設置的陣列基板100和對向基板200,設置于陣列基板100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設置于陣列基板100背離對向基板200一側的下偏光片400,設置于對向基板200背離陣列基板100一側的上偏光片500,設置于下偏光片400和陣列基板100之間的下補償層600,以及設置于上偏光片500和對向基板200之間的上補償層700;其中,
上補償層700和下補償層600具有盤狀液晶分子,如圖2b所示;
上補償層7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具有非零的第一夾角;
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具有非零的第二夾角。
具體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通過對下補償層600和上補償層700的補償方式進行了變更,將現有的上補償層7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變更為兩者之間具有非零夾角;同樣,將現有的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變更為兩者之間具有非零夾角。以對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不同區域的亞像素(r/g/b)出光量進行調節,使各個區域的亞像素(r/g/b)的出光比例趨于一致,從而使最終呈現的顏色一致,以改善曲面顯示色偏不良的問題。
具體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上補償層7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的第一夾角一般可以選取大于0度且不大于90度的任意數值,同樣,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的第二夾角一般可以選取大于0度且不大于90度的任意數值。并且,根據模擬計算數據可知,隨著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增加,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色偏改善效果越明顯。
基于此,較佳地,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上補償層7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的第一夾角為90度為佳,即上補償層7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相互垂直;對應地,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的第二夾角為90度為佳,即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之間相互垂直。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色偏問題,具體改善效果如圖5a所示。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既可以采用常黑模式結構,也可以采用常白模式結構,在此不做限定。
具體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如圖3a和圖3b所示,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垂直。這樣,在未加電場的常態下,光線通過下偏光片400后變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經過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調制后經過液晶層300偏振方向旋轉90度,變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經過上補償層700的中盤狀液晶分子的調制后,通過上偏光片500出射,以實現常白模式顯示。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如圖3a所示,液晶層300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即液晶層300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垂直,以實現白模式顯示;或者,如圖3b所示,液晶層300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即液晶層300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垂直,以實現常白模式顯示。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如圖4a和圖4b所示,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這樣,在未加電場的常態下,光線通過下偏光片400后變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經過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調制后經過液晶層300偏振方向旋轉90度,變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經過上補償層7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調制后,被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全部吸收,以實現常黑模式顯示。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如圖4a所示,液晶層300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即液晶層300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也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以實現常黑模式顯示;或者,如圖4b所示,液晶層300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5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垂直,即液晶層300具有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也與下偏光片400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垂直,以實現常黑模式顯示。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為進一步地改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色偏問題,可以通過對下補償層600和上補償層700的補償量進行了變更,具體可以降低下補償層600和上補償層700的補償量,例如控制上補償層700和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相位延遲量在15nm-65nm之間,可有效解決曲面暗態下的色偏,使不同視角下顏色趨于一致,具體改善效果如圖5b所示。并且,上補償層700和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相位延遲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上補償層700和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相位延遲量由δnd構成,其中,δn為盤狀液晶分子的雙折射率,d為盤狀液晶分子的厚度,因此,可以通過控制兩者的數值以調節相位延遲量。
具體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可以控制盤狀液晶分子的雙折射率δn在0.001-0.008之間為佳。并且,上補償層700和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雙折射率δn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具體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中,盤狀液晶分子的厚度d在0.586μm-1.686μm之間為佳。并且,上補償層700和下補償層600中盤狀液晶分子的厚度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該顯示裝置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該顯示裝置的實施可以參見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實施例,重復之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對設置于下偏光片和陣列基板之間的下補償層,以及設置于上偏光片和對向基板之間的上補償層的補償方式進行了變更,將現有的上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上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變更為兩者之間具有非零夾角;同樣,將現有的下補償層中盤狀液晶分子的預傾角方向與下偏光片的光吸收軸方向相互平行變更為兩者之間具有非零夾角。以對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不同區域的亞像素出光亮進行調節,使各個區域的亞像素的出光比例趨于一致,從而使最終呈現的顏色一致,以改善曲面顯示色偏不良的問題。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