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液晶顯示,尤其涉及一種顯示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采用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轉換)技術的顯示模組在組裝后,由于面板受重力、應力及鈑金局部不平整等問題,會出現黑畫面壓迫性漏光。現有技術中,為解決上述問題,顯示模組常使用泡棉膠做緩沖基材,圖1是現有技術提供的顯示模組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前框1與面板組件2之間、以及面板組件2與中框3之間均設置有一定厚度的泡棉膠4,通常,泡棉膠4設置有0.5mm。但是針對窄前框的顯示模組,在使用泡棉膠4后,導致面板組件2和膜層5之間的間隙變大,進而使得顯示模組的前框線不良,顯示模組的四邊品味變差。
2、所以,亟需一種新型的顯示模組,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模組和顯示裝置,有利于提高其四邊顯示品味,進而提高使用體驗感。
2、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顯示模組,包括:
4、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板和立設于所述背板底板上的背板側板;
5、膜層組件,設置于所述背板內部;
6、中框,抵設于所述背板側板頂部,且所述中框與所述背板側板之間夾設有緩沖件;
7、面板組件,設置于所述中框頂部,所述面板組件和所述中框之間夾設有第一減震件,所述面板組件與所述膜層組件之間設置有間隙層。
8、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中框包括中框底板和相對于所述中框底板向下彎折設置的中框側板,所述緩沖件設置于所述背板側板和所述中框側板之間,所述第一減震件設置于所述中框底板和所述面板組件之間。
9、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背板側板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定位凹槽,所述中框側板上對應設置有多個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能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內,并與所述緩沖件過盈配合。
10、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定位凹槽設置為四邊形,所述定位凸起設置為楔形且靠近所述定位凹槽槽底的寬度小于遠離所述定位凹槽槽底的寬度。
11、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緩沖件包括減震部和支撐部,所述減震部夾設于所述背板側板和所述中框側板之間,所述支撐部位于所述背板側板和所述中框側板內側且支撐于所述背板底板和所述中框底板之間。
12、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膜層組件之間的導光板,所述導光板設置有朝向所述中框彎折的支撐翻邊,所述支撐翻邊與所述中框底板之間設置有預設間隙;所述預設間隙設置為0.2mm-0.3mm。
13、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背板底板設置有卡接凹槽;所述中框還包括位于所述中框側板內側的卡接翻邊;所述卡接翻邊能置于所述卡接凹槽內。
14、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卡接翻邊遠離所述中框底板的一端與所述卡接凹槽的槽底之間設置有緩沖間隙;所述緩沖間隙設置為0.2mm-0.3mm。
15、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前框,所述前框與所述面板組件之間夾設有第二減震件。
16、作為顯示模組的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粘接件,所述粘接件包裹于所述面板組件和所述背板的外側。
17、顯示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顯示模組。
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9、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中框和背板之間夾設緩沖件,同時在面板組件和中框之間夾設第一減震件,通過緩沖件和第一減震件,保證對面板組件足夠的減震性,避免面板組件受重力、應力及鈑金局部不平整等問題,出現的黑畫面壓迫性漏光問題。同時,通過在中框和背板之間增設緩沖件配合第一減震件進行減震,使得第一減震件的厚度可以小于現有技術中泡棉膠的厚度,進而減少面板組件和膜層組件之間間隙層的厚度,對提高顯示模組和顯示裝置的四邊顯示品味,進而提高使用體驗感。
1.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300)包括中框底板(310)和相對于所述中框底板(310)向下彎折設置的中框側板(320),所述緩沖件(410)設置于所述背板側板(120)和所述中框側板(320)之間,所述第一減震件(420)設置于所述中框底板(310)和所述面板組件(500)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側板(120)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定位凹槽(121),所述中框側板(320)上對應設置有多個定位凸起(321),所述定位凸起(321)能置于所述定位凹槽(121)內,并與所述緩沖件(410)過盈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件(410)包括減震部(411)和支撐部(412),所述減震部(411)夾設于所述背板側板(120)和所述中框側板(320)之間,所述支撐部(412)位于所述背板側板(120)和所述中框側板(320)內側且支撐于所述背板底板(110)和所述中框底板(310)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背板(100)和所述膜層組件(200)之間的導光板(210),所述導光板(210)設置有朝向所述中框(300)彎折的支撐翻邊(211),所述支撐翻邊(211)與所述中框底板(310)之間設置有預設間隙;所述預設間隙設置為0.2mm-0.3mm。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底板(110)設置有卡接凹槽(111);所述中框(300)還包括位于所述中框側板(320)內側的卡接翻邊(330);所述卡接翻邊(330)能置于所述卡接凹槽(111)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翻邊(330)遠離所述中框底板(310)的一端與所述卡接凹槽(111)的槽底之間設置有緩沖間隙;所述緩沖間隙設置為0.2mm-0.3mm。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框(600),所述前框(600)與所述面板組件(500)之間夾設有第二減震件(430)。
9.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粘接件(700),所述粘接件(700)包裹于所述面板組件(500)和所述背板(100)的外側。
10.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顯示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