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智能家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噪音處理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具有清潔功能的家電設備,如掃地機器人走入平常百姓家,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產品也會由現在的初級智能向著更高程度的智能化程度發展,逐步地取代人工清潔。家用掃地機器人機身為無線設備,以圓盤型為主。一般能設定時間預約打掃,自行充電。前方有設置感應器,可偵測障礙物,如碰到墻壁或其他障礙物,會自行轉彎,并依每間不同廠商設定,走不同的路線,有規劃地進行清掃。
家用掃地機器人在工作時會發出一定的噪音,目前大多數家用掃地機器人工作噪音在60分貝以上。如果家庭成員在家時,掃地機器人恰好在工作,那么噪音問題會對用戶構成一定的影響。
分貝是聲壓級單位,記為dB。用于表示聲音的大小。1分貝大約是人剛剛能感覺到的聲音。適宜的生活環境不應超過45分貝,不應低于15分貝。下面是按普通人的聽覺,不同分貝范圍對應的人的感受:
0-20分貝 很靜、幾乎感覺不到;
20-40分貝 安靜、猶如輕聲語;
40-60分貝 一般普通室內談話;
60-70分貝 吵鬧、有損神經;
70-90分貝 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90-100分貝 吵鬧加劇、聽力受損;
100-120分貝 難以忍受、呆一分鐘即暫時致聾。
目前大多數家電生產廠家都是通過改進家電設備的機械原理來降低設備的噪音,這種降噪方式研發成本高,降噪的效果也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家電設備噪音大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噪音處理方法和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噪音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知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
如果所述用戶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則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是否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
如果所述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則確定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將所述聲音源所在的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設置為能夠阻隔噪音的狀態。
其中,所述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是否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包括:
確定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
獲知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中的第一聲音集合的第一聲音特征集合和所述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各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其中所述第一聲音集合不包括所述用戶發出的聲音;
判斷所述第一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一閾值的聲音,如果存在,則確定所述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
其中,所述確定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包括:
獲知除所述用戶所在房間之外的其它房間的第二聲音集合的第二聲音特征集合和所述第二聲音特征集合中各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
判斷在第二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聲音特征與所述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且音量大于所述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的聲音,
如果存在,則在聲音特征與所述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且音量大于所述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音量的聲音中選擇最大音量的聲音,將該最大音量的聲音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如果不存在,則將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其中,所述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是否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包括:
獲知處于工作狀態的至少一個設備中每個設備發出的聲音的音量;
判斷所述至少一個設備中是否存在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二閾值的設備,如果存在,則確定所述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
其中,所述確定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包括:
確定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
判斷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所述第二閾值的設備所在的房間是否是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
如果不是,則將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所述第二閾值的設備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如果是,則將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用戶不再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時,則將所述噪音阻隔設備恢復為實施阻隔前的狀態。
其中,獲知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包括:
向網關發送請求獲知所述用戶的狀態的消息;
從所述網關接收所述用戶的狀態,根據所述用戶的狀態判斷所述用戶是否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其中所述用戶的狀態是所述網關通過所述網關選定的設備采集到的;或者,
向網關發送請求查詢所述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的狀態,從所述網關接收所述用戶是否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的消息,其中所述網關是根據所述網關選定的設備采集到的所述用戶的狀態判斷所述用戶是否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的。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噪音處理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獲知模塊,用于獲知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
第一確定模塊,用于當所述用戶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時,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是否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
第二確定模塊,用于當所述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時,確定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執行模塊,用于將所述聲音源所在的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設置為能夠阻隔噪音的狀態。
其中,所述第一確定模塊還用于:
確定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
獲知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中的第一聲音集合的第一聲音特征集合和所述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各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其中所述第一聲音集合不包括所述用戶發出的聲音;
判斷所述第一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一閾值的聲音,如果存在,則確定所述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
其中,所述第二確定模塊還用于:
獲知除所述用戶所在房間之外的其它房間的第二聲音集合的第二聲音特征集合和所述第二聲音特征集合中各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
判斷在第二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聲音特征與所述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且音量大于所述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的聲音,
如果存在,則在聲音特征與所述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且音量大于所述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音量的聲音中選擇最大音量的聲音,將該最大音量的聲音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如果不存在,則將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其中,所述第一確定模塊還用于:
獲知處于工作狀態的至少一個設備中每個設備發出的聲音的音量;
判斷所述至少一個設備中是否存在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二閾值的設備,如果存在,則確定所述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
其中,所述第二確定模塊還用于:
確定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
判斷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所述第二閾值的設備所在的房間是否是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
如果不是,則將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所述第二閾值的設備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如果是,則將所述用戶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所述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其中,所述執行模塊還用于:
當所述用戶不再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時,則將所述噪音阻隔設備恢復為實施阻隔前的狀態。
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發送模塊,用于向網關發送請求獲知所述用戶的狀態的消息;
接收模塊,用于從所述網關接收所述用戶的狀態;
判斷模塊,根據所述用戶的狀態判斷所述用戶是否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其中所述用戶的狀態是通過所述網關選定的設備采集到的。
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發送模塊,用于向網關發送請求查詢所述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的狀態;
接收模塊,用于所述網關接收所述用戶是否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的消息,其中所述網關是根據所述網關選定的設備采集到的所述用戶的狀態判斷所述用戶是否處于所述免打擾狀態的。
本發明中的噪音處理方法和裝置,利用家庭中的智能設備,如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家電設備判定正在運行的家電設備的噪音是否對用戶造成影響,如果造成影響則閉合相應噪音阻隔設備,從而避免了家電設備的噪音對家庭成員的影響,使家電設備更加智能并提高了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噪音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噪音處理方法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噪音處理方法的另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噪音處理裝置的模塊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噪音處理方法。參照圖1所示,該噪音處理方法包括: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實施例,執行下述操作的可以是產生噪音的設備,也可以是用戶周邊的設備。
步驟101,獲知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
該步驟中,向網關發送請求獲知用戶的狀態的消息;從網關接收用戶的狀態,根據用戶的狀態判斷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其中用戶的狀態是網關通過網關選定的設備采集到的;
或者,
向網關發送請求查詢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的狀態,從網關接收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的消息,其中網關是根據網關選定的設備采集到的用戶的狀態判斷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的。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不但可以向網關請求,還可以向移動終端進行請求。
具體地,可以由房間中的任意一個或多個家電設備采集用戶的狀態與位置,這些家電設備帶有一個或多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攝像頭、紅外傳感器、聲波傳感器、觸摸傳感器、光線傳感器、wifi波傳感器等,來監控用戶狀態。另外,也可以由用戶的可穿戴設備,例如心跳、聲音、運動傳感器等,來監控用戶狀態。用戶的狀態可以包括動作狀態、生理狀態、情感狀態。其中動作狀態包括用戶是否處于靜止、步行狀態、用戶的手勢、姿勢、運動軌跡、運動速度等;生理狀態包括用戶運動狀況、體征數據等;情感狀態包括人臉情感狀態、語言聲調情感狀態、語言文字情感狀態等。通過用戶的狀態來識別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免打擾狀態識別程序可以安裝在用戶的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或任意家電設備上,也可以安裝在智能網關或云平臺上,在收到家庭成員狀態數據后對狀態數據進行分析。免打擾狀態的類型可以由用戶設定或由識別程序設定,例如休息、與其他人面對面聊天、語音/視頻聊天、做家務、讀書、寫字等等,凡是用戶不希望被噪音打擾的狀態都可以設定為免打擾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該步驟中獲知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的操作是按照一定的頻率、周期性地獲知的。獲知的頻率可以根據具體需要設定。這樣可以在用戶從免打擾狀態轉換到非免打擾狀態,以及從非免打擾狀態轉換到免打擾狀態時,使設備及時地進行相應的工作模式的切換。
步驟102,如果用戶處于免打擾狀態,則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是否對用戶產生影響;
步驟103,如果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用戶產生影響,則確定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步驟104,將聲音源所在的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設置為能夠阻隔噪音的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該噪音處理方法所包括的步驟可以由產生噪音的設備執行,也可以由用戶周邊的設備執行。
并且,當存在多個用戶時,需要獲知每個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在執行上述步驟時,就需要針對每個處于免打擾狀態的用戶判斷聲音源發出的聲音是否影響該用戶。如果影響,則針對每個處于免打擾狀態的用戶確定對該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并將對應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設置為能夠阻隔噪音的狀態。
具體地,步驟102包括:確定用戶所在的房間;獲知用戶所在的房間中的第一聲音集合的第一聲音特征集合和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各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其中第一聲音集合不包括用戶發出的聲音;判斷第一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一閾值的聲音,如果存在,則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用戶產生影響。其中第一閾值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例如40分貝。當然,也可以用其他表示聲音音量的單位設定第一閾值。該第一閾值可以由用戶預先設定或由智能程序預先設定。智能程序可以安裝在智能路由器或云平臺上,或者其他可以處理聲音傳感器數據的設備上。
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識別聲音特征。聲音特征包括但不限于:音調、音頻、音色、節奏等。音色反映的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跟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同時聲音在傳播疊加過程中,互不干擾,即聲波疊加時能保持各自的狀態而互不干擾。所以各種聲音混合時也可以通過語音技術分辨出不同聲源的聲音。
在該步驟中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識別出用戶的聲音,從而在第一聲音集合中排除用戶的聲音。這樣,第一聲音集合可能包括不同聲音源產生的聲音,第一聲音特征集合可能包括不同聲音的聲音特征。
在確定用戶所在的房間時,可以通過家電設備、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等利用室內定位技術獲得用戶的位置,從而確定用戶所在的房間。采用的室內無線定位技術如Wi-Fi、藍牙、紅外線、超寬帶、RFID、ZigBee和超聲波技術等。
相應地,步驟103包括:獲知除用戶所在房間之外的其它房間的第二聲音集合的第二聲音特征集合和第二聲音特征集合中各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判斷在第二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聲音特征與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且音量大于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的聲音,如果存在,則在將聲音特征與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且音量大于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音量的聲音中選擇最大音量的聲音,將該最大音量的聲音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如果不存在,則將用戶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該步驟中,第二聲音集合包括了除用戶所在房間之外所有其它房間的聲音。
該步驟中,可以通過其它房間中的聲音傳感器感測聲音并提取聲音特征。在通過聲音傳感器感測聲音時,可以只感測音量大于一定閾值的聲音,以及只提取音量大于一定閾值的聲音的聲音特征。這是因為,如果聲音音量較小,則不會對用戶產生影響。這里的閾值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
另外,將第二聲音特征集合中的每個聲音特征與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包括的聲音特征進行匹配對比。這里的匹配是指在聲音特征中選出某些特定特征,然后將兩個聲音的特定特征進行對比,如果進行對比的特征的特征值相近或完全相同即可判斷特征匹配。具體的匹配規則也可以由廠商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該步驟是要找出產生最大聲音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或者,步驟102包括:獲知處于工作狀態的至少一個設備中每個設備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判斷至少一個設備中是否存在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二閾值的設備,如果存在,則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用戶產生影響。其中第二閾值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例如40分貝。當然,也可以用其他表示聲音音量的單位設定第二閾值。該第二閾值可以由用戶預先設定或由智能程序預先設定。智能程序可以安裝在智能路由器或云平臺上,或者其他可以處理聲音傳感器數據的設備上。
該步驟中,可以通過家電設備自身的聲音傳感器感測自身產生的聲音的音量和聲音特征,也可以通過每個房間中設置的聲音傳感器感測房間內的家電設備產生的聲音的音量和聲音特征。
相應地,步驟103包括:確定用戶所在的房間;判斷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二閾值的設備所在的房間是否是用戶所在的房間,如果不是,則將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二閾值的設備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如果是,則將用戶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步驟104中,噪音阻隔設備是指智能門窗等可以阻隔噪音的設備。閉合噪音阻隔設備可以是完全閉合也可以是不完全閉合噪音阻隔設備,如虛掩一下門窗使噪音通過的縫隙變小,從而降低噪音。
此外,該噪音處理方法在步驟104后還包括:當用戶不再處于免打擾狀態時,則將噪音阻隔設備恢復為實施阻隔前的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該方法中獲知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的操作是按照一定的頻率、周期性地獲知的。獲知的頻率可以根據具體需要設定。這樣可以在用戶從免打擾狀態轉換到非免打擾狀態,以及從非免打擾狀態轉換到免打擾狀態時,使及時地閉合噪音阻隔設備或者將噪音阻隔設備恢復為實施阻隔前的狀態。
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給出本發明噪音處理方法的具體操作流程。
實施例一
圖2示出了本發明的噪音處理的方法一個具體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用戶處于免打擾狀態時,監測用戶所在房間的聲音,聲音超過閾值則檢測聲音是否來源于其他房間,如果聲音來源于其他房間,則閉合該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如智能門窗等。
步驟201,監測用戶的狀態;
步驟202,判斷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如果用戶處于免打擾狀態,則執行步驟203,否則不做任何處理。
步驟203,確定用戶所在的房間;
步驟204,啟動用戶房間內的聲音傳感器感測當前聲音即第一聲音集合及第一聲音集合中各聲音的聲音特征和音量;
該步驟中,通過語音識別技術排除用戶聲音,提取聲音的聲音特征。聲音可能來自多個聲音源,所以第一聲音特征可能包含多個聲音的特征。
步驟205,判斷第一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音量超過第一閾值的聲音,如果存在在執行步驟206;
閾值可以由用戶預先設定或由智能程序預先設定。智能程序可以安裝在智能路由器或云平臺上,或者其他可以處理聲音傳感器數據的設備上。
步驟206,啟動其它房間內聲音傳感器,感測除用戶所在房間之外其它房間的第二聲音集合中各聲音的聲音特征和音量;
步驟207,將第二聲音特征集合中的每個聲音特征與第一聲音特征集合進行對比,找出與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并且音量最大,且大于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音量的聲音;
第一聲音特征集合可能包含多個聲音的特征,這時就需要將每個聲音特征與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每個聲音特征進行對比。在一個或多個匹配的聲音中找出音量最大且大于第一聲音集合中對應的音量的聲音。其目的是找到噪音真正的來源,噪音源所在的房間是該噪音最大的房間。
因為一個聲音可能會傳播到多個房。例如洗衣機工作的聲音在客廳、大臥室、小臥室以及洗衣機所在房間(假定為衛生間)都能聽到。如果用戶在大臥室,則客廳、小臥室、衛生間都有各自的聲音集合,或者將客廳、小臥室、衛生間的所有聲音統一劃在一個集合下。
步驟208,判斷上述聲音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繼續執行步驟209,如果不存在,則執行步驟210;
步驟209,閉合上述聲音對應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并執行步驟211;
步驟210,閉合用戶所在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并執行步驟211;
噪音阻隔設備是指智能門窗等可以阻隔噪音的設備;閉合可以是完全閉合也可以是不完全閉合噪音阻隔設備,如虛掩一下門窗使噪音通過的縫隙變小。
步驟211,判斷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如果用戶不再處于免打擾狀態,則執行步驟212;
在閉合噪音阻隔設備后,需要急需監測用戶狀態。如果用戶不在處于免打擾狀態,則執行步驟212,否則周期性的執行本步驟。
步驟212,恢復上述噪音阻隔設備的實施阻隔前的狀態。
實施例二
圖3示出了本發明的噪音處理的方法一個具體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用戶處于免打擾狀態時,監測所有正在工作的家電設備發出的聲音,聲音超過一定閾值則閉合該家電設備所在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
步驟301,監測用戶的狀態;
步驟302,判斷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如果用戶處于免打擾狀態,則執行步驟303,否則不做任何處理。;
步驟303,監測所有正在工作的家電設備所發出的聲音;
步驟304,確定發出的聲音大于第二閾值的家電設備;
如果家電設備的聲音大于一定閾值,則確定需要減小該設備的聲音對用戶的影響。發出的聲音大于第二閾值的家電設備可能包含多個家電設備。
步驟305,確定發出的聲音大于第二閾值的家電設備所在的房間;
步驟306,判斷發出的聲音大于第二閾值的家電設備所在的房間是否為用戶所在房間,如果否,則執行步驟307,如果是,則執行步驟308;
步驟307,將發出的聲音大于第二閾值的家電設備所在的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閉合,并執行步驟309;
步驟308,閉合用戶所在的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并執行步驟309;
步驟309,判斷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如果用戶不再處于免打擾狀態,則執行步驟310;
步驟310,恢復噪音阻隔設備的實施阻隔前的狀態。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噪音處理裝置,參照圖4所示,該裝置包括:
獲知模塊401,用于獲知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
第一確定模塊402,用于當用戶處于免打擾狀態時,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是否對用戶產生影響;
第二確定模塊403,用于當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用戶產生影響時,確定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執行模塊404,用于將聲音源所在的房間的噪音阻隔設備設置為能夠阻隔噪音的狀態。
第一確定模塊402還用于:
確定用戶所在的房間;
獲知用戶所在的房間中的第一聲音集合的第一聲音特征集合和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各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其中第一聲音集合不包括用戶發出的聲音;
判斷第一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一閾值的聲音,如果存在,則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用戶產生影響。
第二確定模塊403還用于:
獲知除用戶所在房間之外的其它房間的第二聲音集合的第二聲音特征集合和第二聲音特征集合中各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
判斷在第二聲音集合中,是否存在聲音特征與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且音量大于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聲音的音量的聲音,
如果存在,則在聲音特征與第一聲音特征集合中的聲音特征匹配且音量大于第一聲音集合中該聲音特征對應的音量的聲音中選擇最大音量的聲音,將該最大音量的聲音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如果不存在,則將用戶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此外,第一確定模塊402還用于:
獲知處于工作狀態的至少一個設備中每個設備發出的聲音的音量;
判斷至少一個設備中是否存在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二閾值的設備,如果存在,則確定聲音源發出的聲音對用戶產生影響。
第二確定模塊403還用于:
確定用戶所在的房間;
判斷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二閾值的設備所在的房間是否是用戶所在的房間,
如果不是,則將發出的聲音的音量大于第二閾值的設備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如果是,則將用戶所在的房間確定為對用戶產生影響的聲音源所在的房間。
執行模塊404還用于:當用戶不再處于免打擾狀態時,則將噪音阻隔設備恢復為實施阻隔前的狀態。
此外,該裝置還包括:
發送模塊,用于向網關發送請求獲知用戶的狀態的消息;
接收模塊,用于從網關接收用戶的狀態;
判斷模塊,根據用戶的狀態判斷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其中用戶的狀態是通過網關選定的設備采集到的。
或者,該裝置還包括:
發送模塊,用于向網關發送請求查詢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的狀態;
接收模塊,用于網關接收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的消息,其中網關是根據網關選定的設備采集到的用戶的狀態判斷用戶是否處于免打擾狀態的。
本發明中的噪音處理方法和裝置,利用家庭中的智能設備,如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家電設備判定正在運行的家電設備的噪音是否對用戶造成影響,如果造成影響則閉合相應噪音阻隔設備,從而避免了家電設備的噪音對家庭成員的影響,使家電設備更加智能并提高了用戶體驗。
上面描述的內容可以單獨地或者以各種方式組合起來實施,而這些變型方式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僅僅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