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燈具及其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
背景技術:
透鏡是由透明物質(例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一種光學元件。透鏡是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制成的。
傳統透鏡的出光角度大都是固定的,例如,60°透鏡,指的是出光角度固定為60°,不能改變為其他角度。如果想要其它角度的出光角度,需制作出其它出光角度的透鏡。也就是說,需要不同出光角度,需要制作不同的透鏡來實現,無法做到同一塊透鏡有不同的出光角度。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出光角度可變的燈具及其透鏡。
一種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出光面背向于所述入光面設置,光線從所述入光面射入,并從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出光面向遠離所述入光面的方向突出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凸透部,所述凸透部的橫截面為弓形且弓形的跨度相同,多個所述凸透部的高度不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透部呈圓環形,多個所述凸透部形成間隔分布的同心圓環。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透部的高度沿同心圓環由里到外的方向依次增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透部的高度沿同心圓環由里到外的方向依次減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各個凸透部高低交錯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入光面沿靠近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凸透部相對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邊緣還突出形成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包括傾斜側壁及水平搭接壁,所述傾斜側壁由透鏡的邊緣向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傾斜延伸形成,所述水平搭接壁平行于所述出光面設置。
一種燈具,包括:
散熱罩,具有一收容腔;
光源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內,所述光源組件包括PCB板及LED燈珠,所述LED燈珠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LED燈珠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PCB板上;及
如上述實施例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所述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蓋設于所述散熱罩上,多個所述LED燈珠位于所述入光面內側,多個所述LED燈珠全部與其中一所述凸透部相對應,或者多個所述LED燈珠按照預定比例與多個所述凸透部相對應。
一種燈具,包括:
散熱罩,具有一收容腔;
光源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內,所述光源組件包括PCB板及LED燈珠,所述LED燈珠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LED燈珠設置于所述PCB板上;
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LED燈珠的亮度;及
如上述實施例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所述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蓋設于所述散熱罩上,多個所述LED燈珠位于所述入光面內側,每一凸透部都對應有多個所述LED燈珠。
一種燈具,包括:
散熱罩,具有一收容腔;
光源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內,所述光源組件包括PCB板及LED燈珠,所述LED燈珠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LED燈珠設置于所述PCB板上;
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LED燈珠的亮度;及
如上述實施例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所述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蓋設于所述散熱罩上,多個所述LED燈珠位于所述入光面內側,其中一部分凸透部中的每一凸透部都對應有多個LED燈珠,剩余部分凸透部不對應有LED燈珠。
上述一實施方式的燈具及其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透鏡蓋設于散熱罩上,PCB板及LED燈珠位于透鏡的入光面內側,由于透鏡的出光面向遠離入光面的方向突出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凸透部,凸透部的橫截面為弓形且弓形的跨度相同,多個凸透部的高度不同,因此各個凸透部對應的出光角度各不相同,LED燈珠可拆卸地設置在PCB板上,當多個LED燈珠全部與其中一凸透部相對應,此時出光角度與該凸透部對應的出光角度相同;需要改變出光角度時,將LED燈珠拆卸下來安裝到與另一凸透部相對應的位置即可;也可以多個LED燈珠按照預定比例與多個凸透部相對應,此時出光角度為最小角度與最大角度之間的預定角度。
上述另一實施方式的燈具及其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透鏡蓋設于散熱罩上,PCB板及LED燈珠位于透鏡的入光面內側,由于透鏡的出光面向遠離入光面的方向突出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凸透部,凸透部的橫截面為弓形且弓形的跨度相同,多個凸透部的高度不同,因此各個凸透部對應的出光角度各不相同,每一凸透部都對應有多個LED燈珠,此時可通過控制裝置控制LED燈珠的亮度比率,將出光角度控制在最小角度與最大角度之間的某一預定角度。
上述又一實施方式的燈具及其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透鏡蓋設于散熱罩上,PCB板及LED燈珠位于透鏡的入光面內側,由于透鏡的出光面向遠離入光面的方向突出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凸透部,凸透部的橫截面為弓形且弓形的跨度相同,多個凸透部的高度不同,因此各個凸透部對應的出光角度各不相同,當其中一部分凸透部中的每一凸透部都對應有多個LED燈珠,剩余部分凸透部不對應有LED燈珠時,可通過控制裝置控制LED燈珠的亮度和/或LED燈珠的位置來控制出光角度。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中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燈具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燈具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燈具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圖4中透鏡的正視圖;
圖6為圖5所示透鏡的剖視圖;
圖7為圖6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8為圖6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圖6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0為LED燈珠對應于透鏡的凸透部的示意圖;
圖11為另一實施方式中LED燈珠對應于透鏡的凸透部的示意圖;
圖12為再一實施方式中LED燈珠對應于透鏡的凸透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4,為一實施方式中的燈具10。該燈具10具體可以為工礦燈等。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燈具10包括散熱罩100、光源組件及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300。
散熱罩100具有一收容腔(圖未標),收容腔用于光源組件等零部件。散熱罩100的外側壁上還設置有多個散熱鰭片110,以提高散熱罩100的散熱效率。
散熱罩100的外側還設置有電源盒400及電源(圖未示),電源收容在電源盒400內,電源盒400跨設在散熱罩100上。電源盒400上還設置有安裝環500,通過安裝環500可將燈具10固定于其他物體上。
光源組件收容于收容腔內。光源組件包括PCB板210及LED燈珠220(圖10),LED燈珠220與PCB板210電連接。LED燈珠220的數量為多個,多個LED燈珠220可拆卸地設置于PCB板210上。
請一并參閱圖5至圖9,出光角度可變的透鏡300蓋設于散熱罩100上,LED燈珠220發出的光線通過透鏡300射出。透鏡300與散熱罩100之間還設置有密封膠圈(圖未示),以增大透鏡300與散熱罩100之間的密封性。
透鏡300包括入光面300a及出光面300b,出光面300b背向于入光面300a設置。透鏡300蓋設于散熱罩100上時,入光面300a面向收容腔,出光面300b外露于散熱罩100。多個LED燈珠220位于入光面300a內側,LED燈珠220發出的光線從入光面300a射入透鏡300,并從出光面300b射出透鏡300。
出光面300b向遠離入光面300a的方向突出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凸透部310,相鄰兩個凸透部310之間形成一透鏡槽320。凸透部310的橫截面為弓形且弓形的跨度相同,多個凸透部310的高度不同,因此,多個凸透部310對應的出光角度也不同。例如,圖7所示凸透部310的出光角度為120°。圖8所示的凸透部310的出光角度為90°。圖9所述凸透部310的出光角度為60°。
透鏡300大致呈圓形,凸透部310呈圓環形,多個凸透部310形成間隔分布的同心圓環。例如,凸透部310的高度沿同心圓環由里到外的方向依次增大。當然,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凸透部310的高度沿同心圓環由里到外的方向依次減小。還可以各個凸透部310高低交錯設置。或者凸透部310的高度根據需求任意設置。
當然,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透鏡300的形狀不做具體限定,多個凸透部310還可以沿直線平行設置。
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入光面300a沿靠近出光面300b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330,凹槽330與凸透部310相對應。因此,當LED燈珠220安裝到PCB板210上時,LED燈珠220的端部可伸入凹槽330內,以使LED燈珠220發出的光線大部分沿透鏡300射出。
透鏡300的邊緣還突出形成搭接部340,搭接部340包括傾斜側壁341及水平搭接壁342,傾斜側壁341由透鏡300的邊緣向出光面300b的方向傾斜延伸形成,水平搭接壁342平行于出光面300b設置。當然,搭接部的傾斜側壁還可以為直側壁,直側壁垂直于出光面300b設置。
多個LED燈珠220位于入光面300a的內側。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多個LED燈珠220全部與其中一凸透部310相對應。此時,該透鏡300的出光角度與該凸透部310對應的出光角度相同。例如,如圖10的圖示實施方式中,多個LED燈珠220全部位于出光角度為120°的凸透部310內側,因此,該透鏡300的出光角度即為120°。如需改變透鏡300的出光角度時,可將LED燈珠220拆卸下來,重新安裝至PCB板210上與所需角度的凸透部310相對應的位置即可。
當然,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多個LED燈珠220按照預定比例與多個凸透部310相對應,此時透鏡300的出光角度為最小角度(0°)與最大角度(180°)之間的預定角度。例如,部分或者全部的凸透部310分別對應有多個LED燈珠220,此時多個LED燈珠220發出的光線通過凸透部310時,會發生交匯或者重疊,因此透鏡300的出光角度為各對應有LED燈珠220的凸透部310的出光角度綜合后形成的出光角度。通過控制凸透部310對應的LED燈珠220的數量比例,可以把透鏡300的出光角度控制在最小角度與最大角度之間的任意一種角度。
請參閱圖11,為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的LED燈珠220’對應于透鏡300’的凸透部的示意圖。在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燈具還包括控制裝置(圖未示),控制裝置用于控制LED燈珠220’的亮度。例如,可以通過控制電源的輸出電流,對每個或者每串LED燈珠220’進行不同電流的輸入調節,以達到控制LED燈珠220’的亮度。
在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多個LED燈珠220’設置于PCB板上,例如可通過固定或者可拆卸地方式設置。多個LED燈珠220’位于入光面內側,每一凸透部都對應有多個LED燈珠220’。通過控制LED燈珠220’的亮度比率,將出光角度控制在最小角度與最大角度之間的某一預定角度。
請參閱圖12,為又一實施方式中的LED燈珠220”對應于透鏡300”的凸透部的示意圖。在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燈具還包括控制裝置(圖未示),控制裝置用于控制LED燈珠220”的亮度。例如,可以通過控制電源的輸出電流,對每個或者每串LED燈珠220”進行不同電流的輸入調節,以達到控制LED燈珠220”的亮度。
在圖1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多個LED燈珠220”設置于PCB板上,例如可通過固定或者可拆卸地方式設置。其中一部分凸透部中的每一凸透部都對應有多個LED燈珠220”,剩余部分凸透部不對應有LED燈珠。即,有些凸透部的內側是空缺的,沒有設置LED燈珠。
此時,可通過控制裝置控制LED燈珠220”的亮度和/或LED燈珠220”的位置來控制出光角度。即,可單獨通過控制LED燈珠220”的亮度比率來控制出光角度。也可以單獨通過改變LED燈珠220”的位置來改變出光角度。還可以通過控制LED燈珠220”的亮度比率和改變LED燈珠220”的位置來共同改變出光角度。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