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照明設備領域,具體設計一種LED單芯片電瓶車大燈。
背景技術:
電瓶車大燈一般通過電瓶或者其他外置電源進行供電,能耗較高,為了保證電瓶車大燈的照明強度,需要通過電瓶或者其他外置電源中穩定向其供電,不但提升了整體連接復雜度,而且導致了電瓶車行駛效率的降低以及行駛成本的提升。同時由于電瓶以及外置電源的供電不穩定性,容易導致電瓶車大燈照度的降低,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因此,研制出一種結構簡單、照明效果優秀并且能耗低的電瓶車大燈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急需解決的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LED單芯片電瓶車大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LED單芯片電瓶車大燈,包括光學組件以及光電組件;光學組件包括散熱裝置、反射裝置、透鏡以及LED組件;散熱裝置呈筒狀,表面均勻設有散熱鰭片,并且散熱裝置的內部水平滑動設有安裝板;安裝板的頂部表面設有安裝槽以及安裝孔;LED組件包括線路板與LED芯片;線路板與LED芯片均安裝于安裝槽中,并且LED芯片與線路板相連接;反射裝置為反光杯,通過安裝孔與安裝板相固定;反光杯橫向設置,其底部沿水平設有開口;透鏡轉動連接于散熱裝置的頂部;
光電組件包括殼體、驅動電源以及引線;殼體連接于散熱裝置的尾端;驅動電源固定于殼體內部,通過導線與線路板相連接;引線的一端與驅動電源相連接,另一端穿過殼體的尾端并引出。
作為優選,透鏡為非球面透鏡,包括橢球面部與拋物面部;橢球面部位于透鏡的前端,表面呈橢球面狀,寬度為透鏡寬度的30%;拋物面部連接于橢球面部的尾部,表面呈拋物面,寬度為透鏡寬度的70%。
作為優選,安裝板的底部貼合有散熱層。
作為優選,殼體內部靠近散熱裝置的一端還設置有隔板;隔板的表面開有導通孔;導線穿過導通孔與線路板相連接。
作為優選,LED芯片設置于反射裝置水平截面的中心。
作為優選,驅動電源為DC電源。
作為優選,線路板為柔性線路板。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LED單芯片電瓶車大燈,由光學組件以及光電組件組成。其中光學組件由散熱裝置、反射裝置、透鏡以及LED組件組成,散熱裝置呈筒狀,表面均勻設有散熱鰭片,用于對其內部元件進行散熱,散熱裝置內部水平滑動設有安裝板,安裝板表面設有安裝槽與安裝孔,用于安裝本實用新型中的LED組件,本實用新型中LED組件由線路板以及LED芯片組成,以LED芯片作為光源;本實用新型中的反射裝置為反光杯,通過安裝孔與安裝板固定,反光杯橫向設置,底部水平設有開口;透鏡轉動連接于散熱裝置的頂部;本實用新型中LED芯片產生的光線通過反光杯的一次反射以及透鏡的二次折射,在只使用一個低能耗的LED芯片的情況下,使電瓶車前方的可視照度達到標準,大大降低了電瓶車行駛時的能耗。本實用新型中的光電組件由殼體、驅動電源以及引線組成,殼體連接于散熱裝置的尾部,驅動電源固定于殼體內部,通過導線與線路板相連接,為本實用新型中的LED芯片提供照明能源;引線的一端與驅動電源相連接,另一端穿過殼體的尾端并引出,以解決電源放置問題。
并且為了保證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照質量,透鏡為非球面透鏡,包括橢球面部與拋物面部;橢球面部位于透鏡的前端,表面呈橢球面狀,寬度為透鏡寬度的30%,用于將光線打散;拋物面部連接于橢球面部的尾部,表面呈拋物面,寬度為透鏡寬度的70%,用于將光線匯聚,能夠對由反光杯經過一次反射后的光線再次合理分配,以滿足可視照度要求。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只采用單個LED芯片就能達到電瓶車所要求的可視照度,能耗低,提高了電瓶車的行駛效率,同時解決了現有電瓶車電源放置問題,省去了外置電源。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附圖標記列表:散熱裝置1、反射裝置2、透鏡3、LED組件4、散熱鰭片5、安裝板6、安裝槽7、安裝孔8、殼體9、驅動電源10、引線11、隔板12、導通孔1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本實用新型為一種LED單芯片電瓶車大燈,包括光學組件以及光電組件。
光學組件包括散熱裝置1、反射裝置2、透鏡3以及LED組件4。
散熱裝置1呈筒狀,表面均勻設有散熱鰭片5,并且散熱裝置1的內部水平滑動設有安裝板6;安裝板6的頂部表面設有安裝槽7以及安裝孔8,安裝板6的底部貼合有散熱層。
LED組件4包括線路板與LED芯片;線路板與LED芯片均安裝于安裝槽7中,并且LED芯片與線路板相連接,且LED芯片設置于反射裝置2水平截面的中心。
反射裝置2為反光杯,通過安裝孔8與安裝板6相固定;反光杯橫向設置,其底部沿水平設有開口。
透鏡3轉動連接于散熱裝置1的頂部,透鏡3為非球面透鏡,包括橢球面部與拋物面部;橢球面部位于透鏡的前端,表面呈橢球面狀,寬度為透鏡寬度的30%;拋物面部連接于橢球面部的尾部,表面呈拋物面,寬度為透鏡寬度的70%。
光電組件包括殼體9、驅動電源10以及引線11;殼體9連接于散熱裝置1的尾端;殼體9內部靠近散熱裝置1的一端還設置有隔板12;隔板12的表面開有導通孔13;導線穿過導通孔13與線路板相連接;驅動電源10固定于殼體9內部,通過導線與線路板相連接;引線11的一端與驅動電源10相連接,另一端穿過殼體9的尾端并引出,驅動電源10為DC電源。
以上線路板為柔性線路板。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性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