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環保負離子LED節能臺燈,屬于LED燈領域。
背景技術:
節能臺燈,又稱為省電燈泡、電子燈泡、緊湊型熒光燈及一體式熒光燈,是指將熒光燈與鎮流器(安定器)組合成一個整體的照明設備。2008年國家啟動“綠色照明”工程,城鄉居民和企業使用中標企業節能燈享受一定比例的補助。節能燈的推廣意義重大,然而,廢舊節能燈對環境的危害也引起了關注。到2012年10月底,節能推廣工程有上億節能燈報廢,每只可污染180噸水及五六畝土壤,廢舊節能燈的處理和回收問題引起關注。盡管如此,人們對于節能燈的需求仍然在不斷增長。現有節能臺燈不具備凈化空氣的作用,因此我們提出一種環保負離子LED節能臺燈在方便照明使用的過程中散發負離子,凈化空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環保負離子LED節能臺燈,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凈化空氣功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方便使用,提供照明的同時可以凈化空氣,環保節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環保負離子LED節能臺燈,包括臺燈底座、感應開關、防滑支撐腳、支撐桿、燈頭和LED燈泡,所述臺燈底座的內部設置有鋰電池,所述臺燈底座的前方設置有USB接口,所述感應開關安裝在臺燈底座上,所述感應開關上設置有紅外感應器,所述防滑支撐腳安裝在臺燈底座的下方,所述支撐桿安裝在臺燈底座的上方,所述支撐桿上設置有活動關節扣,所述支撐桿與燈頭通過燈頭固定架固定連接,所述燈頭上設置有散熱裝置,所述燈頭的內部設置有負離子發生器,所述LED燈泡安裝在燈頭的下方,所述紅外感應器、散熱裝置、負離子發生器和LED燈泡均與鋰電池電性連接,所述感應開關與紅外感應器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臺燈底座為圓柱形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防滑支撐腳共設置有四個,且四個防滑支撐腳均勻分布在臺燈底座的底部的四個拐角處。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桿共設置有三個。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關節扣共設置有兩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設計合理,采用USB接口充電方式,通用接口,方便使用,內置鋰電池,超長續航,節能省電,充電方便,設置有負離子發生器,散發負離子,凈化空氣中煙霧、有害氣體、有機異味,飄塵、花粉,可以阻止這些可吸入顆粒物聚集,有效清潔空氣,有利人類健康,設置散熱裝置,延長臺燈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環保負離子LED節能臺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環保負離子LED節能臺燈的燈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活動關節扣、2-支撐桿、3-臺燈底座、4-USB接口、5-鋰電池、6-感應開關、7-防滑支撐腳、8-紅外感應器、9-燈頭固定架、10-散熱裝置、11-燈頭、12-負離子發生器、13-LED燈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環保負離子LED節能臺燈技術方案:一種環保負離子LED節能臺燈,包括臺燈底座3、感應開關6、防滑支撐腳7、支撐桿2、燈頭11和LED燈泡13,臺燈底座3的內部設置有鋰電池5,臺燈底座3的前方設置有USB接口4,感應開關6安裝在臺燈底座3上,感應開關6上設置有紅外感應器8,防滑支撐腳7安裝在臺燈底座3的下方,支撐桿2安裝在臺燈底座3的上方,支撐桿2上設置有活動關節扣1,支撐桿2與燈頭11通過燈頭固定架9固定連接,燈頭11上設置有散熱裝置10,燈頭11的內部設置有負離子發生器12,LED燈泡13安裝在燈頭11的下方,紅外感應器8、散熱裝置10、負離子發生器12和LED燈泡13均與鋰電池5電性連接,感應開關6與紅外感應器8電性連接。
臺燈底座3為圓柱形結構。防滑支撐腳7共設置有四個,且四個防滑支撐腳7均勻分布在臺燈底座3的底部的四個拐角處。起到防滑固定臺燈底座的作用。支撐桿2共設置有三個。活動關節扣1共設置有兩個,支撐桿2通過活動關節扣1連接,可調節高度和角度。
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按正常程序安裝好過后,通過USB接口4向鋰電池5充電,打開感應開關6,使LED燈泡13工作,散熱裝置10進行散熱工作,負離子發生器12散發負離子,在空氣中結合微粒進行無毒反應并分解后落下來,從而達到凈化空氣的理想效果,完成整個工作過程。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