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照明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直下式面板燈。
背景技術:
LED燈具因其具有節能、環保及壽命長等優點已逐漸普及。現有技術下的 LED 面板燈主要有兩種:其一為側發光式的,通過導光板外加擴散板得以實現,其特點是燈具比較薄但是整燈比較重且成本比較高、光效低而且UGR會大于19;第二種為直下式的。
傳統的直下式LED面板燈采用低功率LED密排的方式來使得燈具表面無顆粒感,此方式要想使得整燈厚度做低將會使LED顆粒數增加很多從而使得成本大幅增加,而且此種方式形成的面板燈的UGR(Unified Glare Rating,統一眩光值)不具備防眩光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直下式面板燈,包括:
底框,包括一底板及側壁,所述側壁環繞所述底板的邊緣構成一喇叭形開口;
PCB板,固定設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PCB板上分布有LED陣列;
擴散板,通過一頂框覆蓋所述喇叭形開口的開口端部,且所述LED陣列發射的光線透過所述擴散板射出所述面板燈;
所述頂框,卡接于所述側壁的頂端,以將所述擴散板固定于底框之上;
其中,所述LED陣列發出的光線透過的所述擴散板的表面上設置有錐形的凹陷結構。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其中,還包括:
一反射膜,設置于所述LED陣列背離所述擴散板的一側表面上。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其中,所述凹陷結構的形狀為圓錐或正三棱錐或正四棱錐。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側壁表面涂布有反射膜層或噴涂有反射油漆。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其中,所述擴散板設置有所述凹陷結構的一面背離所述LED陣列。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所述LED陣列包括多個LED燈珠,其中,所述PCB板包括:
多個燈條PCB,平行且等間距地排列于所述底板上;
每個所述燈條PCB上等間距地設置有多個LED燈珠;
每個所述LED燈珠上分別裝設有一LED透鏡;
一PCB連接條,與每個所述燈條PCB連接。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其中,所述燈條PCB上的所述LED的間距與所述LED到所述擴散板的底面的距離的比值范圍是2.5~3。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其中,還包括:
一驅動器,與所述PCB連接條連接。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所述驅動器設置于所述底框的側部;其中,還包括:
一驅動器蓋板,設置于所述底框的側部以將所述驅動器覆蓋。
上述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其中,所述側壁上設置有階梯結構,所述LED陣列射向所述側壁的光線經所述階梯結構反射至所述擴散板的中間區域透射出所述面板燈。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直下式面板燈厚度薄,可以降低包裝及運輸成本,同時能夠防眩光,UGR能夠達到小于19。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直下式面板燈的爆炸圖;
圖2: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直下式面板燈的爆炸圖;
圖3: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擴散板的頂部斜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擴散板的頂部斜視圖;
圖5: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擴散板的頂部斜視圖;
圖6:圖4中的擴散板的側視圖;
圖7: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直下式面板燈的側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提出了一種直下式面板燈,可以包括:
底框10,可以包括一底板11及側壁12,側壁12環繞底板11的邊緣構成一喇叭形開口;
PCB板20,可以固定設置于底板10上;PCB板20上可以分布有LED陣列 25;
擴散板30,可以通過一頂框40覆蓋喇叭形開口的開口端部,且LED陣列25發射的光線可以透過擴散板30射出面板燈;
頂框40,卡接于側壁12的頂端,以將擴散板30固定于底框10之上;
其中,LED陣列25發出的光線透過的擴散板30的表面上設置有錐形結構。
其中,擴散板30的基材可以是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S (Poly Styrene,聚苯乙烯)等,且擴散板30表面上可以設置有微結構,例如可以是錐形結構,以用于調整出光均勻度并具有防眩光的作用;該擴散板30可以視為一種防炫光擴散板,稱作擴散板僅描述了其作用,其結構特征以及放置的方向決定其在LED 25發出的光的傳導過程中起擴散還是聚攏的作用(本實施例中優選地起聚攏作用);凹陷結構的形成工藝可以是通過滾壓印制等;每個LED 25外可以套設有如圖7所示的透鏡,以將前方的出光折射到透鏡側面進而降低前方出光;底板11的形狀可以是矩形的或其他形狀,如果底板11是矩形的,則處于底板11邊緣上方的側壁12(可以與底板11一體成型)也可以是圍成一矩形的形狀,以將LED發出的光最大程度地聚集。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該直下式面板燈還可以包括:
一反射膜250,可以設置于LED陣列25背離擴散板230的一側表面上。
其中,反射膜250的形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例如圖2所示的形狀,該形狀與底框的形狀相契合;優選地,反射膜250上可以設置有為LED陣列預留的孔徑,使得反射膜250可以恰好固定于底板11上;也可以是在底板11上設置放置PCB板和LED陣列的凹槽,使得反射膜250不需要預留孔徑即可安裝于底板11上;以上兩種均為優選的情況,不應視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其他安裝布局方式也應視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中。
在幾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凹槽結構的形狀可以為如圖3所示的圓錐或如圖4所示的正三棱錐或如圖5所示的正四棱錐,以對大角度射到擴散板上的光進行聚攏進而起到收光作用。
其中,圖6為圖4所示的凹陷結構為正三棱錐的擴散板的側面剖視圖;但這只是一種優選的情況,其他具有集光或散光作用的擴散板的形成方法也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中,例如在平整的擴散板表面設置多個凸起結構,多個鄰近的凸起結構圍成一凹陷結構。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底板和側壁表面可以涂布有反射膜層或噴涂反射油漆。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擴散板設置有凹陷結構的一面可以背離LED陣列。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LED陣列可以包括多個LED燈珠,如圖2所示,PCB板可以包括:
多個燈條PCB 221,可以平行且等間距地排列于底板211上;
每個燈條PCB 221上可以等間距地設置有多個LED燈珠(附圖2中未標注);
一PCB連接條222,與每個燈條PCB 221連接。
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2所示,燈條PCB 221上的LED的間距與LED到擴散板230的底面的距離的比值范圍是2.5~3。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布局和涉及能夠使得LED的數量降低,因此上述2.5~3的比值要遠大于現有的其他面板燈。
上述的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2所示,該直下式面板燈還可以包括:
一驅動器260,可以與PCB連接條222連接。
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2所示,驅動器260可以設置于底框的側部;該直下式面板燈還可以包括:
一驅動器蓋板270,設置于底框的側部以將驅動器260覆蓋。但這僅為一種優選的情況,不應視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側壁712上可以設置有階梯結構713,LED陣列射向側壁712的光線經階梯結構713反射至擴散板的中間區域透射出面板燈,以避免光線在外圈過度集中導致的外圈亮條紋的產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直下式面板燈,至少包括底框、PCB板、LED陣列、擴散板和頂框,底框包括一底板及側壁,側壁環繞底板的邊緣構成一喇叭形開口,PCB板固定設置于底板上,且PCB板上分布有LED陣列,擴散板通過一頂框覆蓋喇叭形開口的開口端部,且LED陣列發射的光線透過擴散板射出面板燈,頂框卡接于側壁的頂端,以將擴散板固定于底框之上,LED陣列發出的光線透過的擴散板的表面上設置有錐形的凹陷結構,所形成的面板燈厚度低,能夠降低包裝及運輸成本,同時能夠防眩光,UGR能夠達到小于19。
通過說明和附圖,給出了具體實施方式的典型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精神,還可作其他的轉換。盡管上述實用新型提供了一個實施例,然而,這些內容并不作為局限。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閱讀上述說明后,各種變化和修正無疑將顯而易見。因此,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應看作是涵蓋本實用新型的真實意圖和范圍的全部變化和修正。在權利要求書范圍內任何和所有等價的范圍與內容,都應認為仍屬本實用新型的意圖和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