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括兩個起支撐作用的A柱的多軌跡的機動車,其中在每個A柱處在外側布置有至少一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以及該行駛方向指示裝置構造成用于構造行駛方向指示光分布并且包括至少一個面發光的(fl?chenstrahlend)照明器具(Leuchtmiitel,有時稱為燈具)。
背景技術:
在機動車結構中在車輛車頂和前面的隔壁(Spritzwand,有時稱為圍板)之間的連接支架稱作A柱,其中一般也稱作擋風玻璃的前玻璃(Verglasung)布置在兩個A柱之間。朝向尾部緊接著所謂的B柱是在車輛底部和車輛車頂之間的近似在乘客艙中部的這樣的連接支架。有些跑車和敞篷汽車沒有B柱,因此敞篷汽車通常具有特別地加強的A柱。在車輛尾部處在車輛車頂和后面的擋泥板之間的連接件稱作C柱。這些柱或者連接支架在帶有機動車的翻滾的事故中面臨重大的任務,即穩定乘客艙抵抗垂直的變形。還更重要的是在側面碰撞的情況下吸收力,以便車輛乘客保持不受傷害。
從現有技術中此外充分地已知,對于多軌跡的機動車不僅在前部區域中而且在尾部區域中分別在兩側處規定了所謂的行駛方向指示器。這樣的行駛方向指示器在道路交通中服務于其他的交通參與者以用于關于改變行駛方向的信息或者預先通知這樣的信息并且是車輛照明的一部分。一般來說行駛方向指示器作為閃光信號燈實現,因此其口語上也稱作閃光燈。
然而現代的車輛設計的某些實施方式越來越需要這樣的前探照燈(Frontscheinwerfer,有時稱為前大燈)或者主探照燈,即在其中各發光模塊利用所謂的后掠(Pfeilung)布置在主探照燈中。后掠的概念理解成,一般來說探照燈的位于外面的一個發光模塊或分別位于外面的多個發光模塊與分別布置在更內部的發光模塊相比與車輛的行駛方向相反地向后偏移。在通過主探照燈的兩個發光模塊伸延的垂直面和正交于行駛方向的垂直面之間的角度在此稱作后掠角(Pfeilungswinkel)。對于目前的車輛已經實現了帶有發光模塊的相對彼此大約45°的后掠角的主探照燈。但是對于如此強烈地后掠的(pfeilen)主探照燈而言不利的是,其他的交通參與者常常僅僅可較不充足地察覺行駛方向指示器,由此尤其在城市內的道路交通中能夠一再發生在車輛拐彎情況下的事故。此外也可有問題的是,利用現代設計的、強烈地后掠的主探照燈滿足對于探照燈的所有的法律規定。
此外目前由于在連續的駕駛運行期間在主探照燈中大部分時候高的運行溫度而對于在主探照燈中不同的照明任務僅僅能夠使用帶有適用于高的運行溫度或者經受住大的溫度波動的照明器具的發光模塊。
此外不利的是,為了滿足在不同的準則和交通規則中所需要的光值,目前由于在主探照燈中受限的可用空間而僅僅能夠使用帶有高的亮度的照明器具作為行駛方向指示器。
技術實現要素:
對于如下的實用新型因此提出了任務:對于開頭提及的類型的機動車避免從現有技術已知的缺點,并且為此創造這樣的行駛方向指示器,即其對于另外的交通參與者可特別良好地被看見并且其也能夠利用帶有更低的亮度的照明器具或者利用更加溫度敏感的照明器具來運行。
根據本實用新型該任務對于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這種類型的機動車通過在權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提及的特征得到解決。本實用新型的尤其優選的實施方式和改進方案是從屬權利要求的對象。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包括兩個起支撐作用的A柱的多軌跡的機動車中,在每個A柱處在外側布置有至少一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其中行駛方向指示裝置構造成用于構造行駛方向指示光分布并且包括至少一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其中該至少一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在縱向方向上沿A柱布置并且覆蓋A柱的整個外側。
有利地根據本實用新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分別在外側布置在機動車的A柱處,其中相比于尤其在后掠的主探照燈中的情況,A柱的外面為行駛方向指示裝置提供了更大的所需面積。因此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多軌跡的機動車中相對于在前探照燈的區域中的本身已知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補充地或者若有可能代替該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現在在A柱的區域中創造了大面積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所述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由于其定位在車輛的前玻璃的高位上對于另外的交通參與者可特別明顯地識別出。由于在每個A柱處供使用的更大的面積在這些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中因此也能夠使用帶有更低的亮度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以為了盡管如此仍滿足在相應的法律框架中對于行駛方向指示器所需要的光值或者亮度。
通過對于每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使用至少一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而使得行駛方向指示裝置能夠設計成特別地扁平,以為了盡可能地外形美觀地以低的結構高度固定在每個A柱的外側處。為了使用溫度敏感的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將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定位在A柱處提供了另一優點。不同于在主探照燈中的高的運行溫度(所述高的運行溫度對于前置發動機一方面通過發動機余熱,另一方面通過在主探照燈內部的各發光模塊的余熱引起),能夠在A柱處在外側在相對更低的運行溫度的情況下還使用溫度敏感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
在該實施方案中充分利用每個A柱的供使用的整個外側,以為了能夠分別將盡可能地大面積的且可良好地識別出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固定在A柱處。
附加地固定在A柱處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提供了新穎的設計可能性,以為了也允許在機動車的側邊發射光線。因此在每個A柱的外側處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也能夠滿足所謂的示寬燈(Seitenmarkierungsleuchte)的功能。
適宜地對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而言所述至少一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能夠是有機的發光二極管。
有機的發光二極管(英文縮寫OLED)是由有機的半導體材料制成的發光的薄層結構元件,其電流密度以及亮度目前相比于在無機的發光二極管(英文縮寫LED)的情況下更低。有機的發光二極管有利地由多個層構建而成并且能夠布置在可彎曲的基底材料上,例如布置在可彎曲的塑料薄膜上。此外有機的發光二極管由于其均質的無眩光的發光圖像(Leuchtbild)、其低的結構高度以及幾乎不受限制的任意的造型而提供了很多其它的優點。在使用有機的發光二極管作為在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中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的情況下其能夠因此特別柔性地、扁平地并且外形美觀地與在車輛的A柱的外側處的相應實際情況相匹配。由于與在主探照燈中的條件相比在A柱處更低的溫度而使得本身溫度敏感的有機的發光二極管在布置在A柱處的情況下也獲得所需要的壽命。
特別地適宜地對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所述至少一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能夠是無機的發光二極管聯合了改變照明器具的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
對于使用有機的發光二極管備選地也可使用無機的發光二極管(LED)聯合改變照明器具的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作為在在A柱處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中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改變照明器具的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用于使無機的發光二極管的發射的光線均勻化并且創造均質的、無眩光的發光圖像。此外這樣的光學元件能夠用于使無機的發光二極管的發射方向均勻化并且將發射的光線轉向到某一方向上。
有利地對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而言改變照明器具的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能夠包括體散射的(volumenstreuend)半透明的塑料(Kunststoff,有時稱為合成材料)和/或半透明的漫射體薄膜,尤其由塑料制成的半透明的漫射體薄膜。
體散射的概念表示了在半透明的物體中光線的散射,該物體是部分地可透射的并且擊中的光線不是僅僅直接地在其表面處反射,而是在光線穿入物體內部后才部分地反射。通過使用一個或者多個由體散射的半透明的塑料制成的光學元件由無機的發光二極管所發射的光線被均勻化并且因此創造了均質的、無眩光的發光圖像。
此外對此備選地或者補充地也能夠使用半透明的漫射體薄膜以用于將由無機的發光二極管所發射的光線均質化。這樣的漫射體薄膜能夠例如在以下情況下是必要的,即當布置在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的殼體中的照明器具產生大量否則產生帶有陰影投射(Schattenwürfen)和/或帶有起目眩作用的反射的不均勻的發光圖像的光錐(Lichtkegel)時。當這應該被避免時,則這樣半透明的漫射體層是必要的,即其通過折射使單獨的發射錐體漫射并且因此阻止了各陰影投射。附加地這樣的漫射體層(其尤其由塑料制造而成)此外能夠引起單獨的照明器具的發射錐體的造型,由此其例如偏轉了某一發射角度。
若有可能對于這樣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而言設置有由可透射的覆蓋材料制成的覆蓋層,其在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的正側處作為殼體正側保護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的內部空間。覆蓋層因此布置成在離開的光線的發射方向上緊接著光學元件,例如體散射的半透明的塑料和/或半透明的漫射體薄膜。
特別適宜地對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而言所述至少一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能夠由可彎曲的材料制造而成并且與A柱的至少一個長度區段的外輪廓相匹配。
如之前已經提到的那樣不僅帶有有機的發光二極管(其分別布置在可彎曲的基底材料上)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而且帶有無機的發光二極管(其分別布置在可彎曲的基底材料上)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提供了優點:其能夠特別柔性地與A柱的相應的外輪廓處相匹配。因此創造了這樣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即其尤其外形美觀地并且扁平地遵循A柱的外輪廓并且因此不與相應的機動車的車身形狀的設計要求對立。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有利的改進方案中對于機動車而言所述至少一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能夠集成到A柱中。
在該實施方案中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由于其有利的低的結構高度直接地集成到相應的機動車的A柱中。例如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的覆蓋層與A柱的外輪廓齊平地結束或者無縫地嵌入到外輪廓中,該覆蓋層用作為殼體的前面的部分并且向外封閉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的內部空間。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有利的實施方案中對于機動車而言所述至少一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能夠粘附在A柱處。
由于低的結構高度或者結構空間深度以及低的重量而使得裝備有一個或者多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能夠特別簡單地并且成本合適地粘附在A柱處。為此有利地不需要昂貴的安裝裝置。
可為有利的是,對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而言多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在縱向方向上沿A柱并排布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該實施方案中適宜地多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能夠有選擇地設置在唯一的連續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中要不然分別設置在專有的并排布置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中。因此例如帶有更低的亮度的有機的發光二極管也能夠作為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被使用,其中通過沿A柱并排布置多個照明器具總體上獲得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的足夠的亮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有利的改進方案中對于機動車而言多個并排布置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能夠在時間上依次接通和/或能夠在時間上依次切斷。
因此在本實用新型的該實施方案中使得多個并排布置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能夠連續地或者在時間上分級地依次接通和/或依次切斷成為可能。因此通過在時間上偏移地使面發光的照明器具激活和/或解除激活可利用這樣地裝備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實現特別有效的飛奔效果(Wischeffekte,有時稱為掃掠效果)。對于探照燈結構領域的技術人員本身而言已知為了獲得這樣的飛奔效果或者例如帶有從內向外連續的光學效果的飛奔閃光燈(Wischblinker,有時稱為掃掠閃光燈)而進行的相應的電子控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有利的改進方案中對于機動車而言在布置在A柱處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中能夠此外集成有至少一個示寬燈。
示寬燈是這樣的車輛燈,即其用于在黑暗中更好地呈現出車輛的輪廓。示寬燈通常聯結到駐車燈處。不僅對于車輛的前面的部分而且對于車輛的后面的部分存在示寬燈。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中設置成,至少一個示寬燈也集成在設置在A柱處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對于機動車而言布置在A柱處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發射單色的光線。
對于行駛方向指示裝置而言通常使用單色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橘黃色的或者琥珀色的光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備選的實施方案中對于機動車而言布置在A柱處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能夠發射多色的光線。
在該實施方案變體中除了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的本來的功能之外除了在行駛方向變化的情況下發射閃光信號之外還能夠獲得其它的光效果。例如能夠由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在車門打開或者關閉時實現飛奔的(wischend,有時稱為掃掠的)、閃爍的和/或顏色變換的光效果。同樣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中可設想的是,這樣的光效果由機動車的司機和/或副駕駛員特殊地編程。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的細節、特征以及優點從下文對在圖紙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實施例所進行的解釋中得出。在圖紙中:
圖1在俯視圖中顯示了從現有中已知的雙軌跡的機動車;
圖2在前視圖中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在其中在每個A柱處布置有帶有面發光的照明器具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
圖3以從斜前方觀察的方式在詳細視圖中顯示了帶有有機的發光二極管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
圖4以從側面觀察的方式在部分地切割的詳細視圖中顯示了帶有無機的發光二極管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該無機的發光二極管的常規的發射方向通過使用改變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來均勻化。
參考符號列表
1 機動車
2 A柱
3 A柱的外側
4 A柱的縱向方向
5 長度區段
6 外輪廓
10 行駛方向指示裝置
11 面發光的照明器具
12 行駛方向指示裝置的光分布(箭頭)
20 有機的發光二極管(OLED)
21 陰極
22 電子傳導層(Elektronenleitungsschicht,有時稱為電子導電層)
23 發射層(Emissionsschicht,有時稱為發光層)
24 空穴傳導層(Lochleitungsschicht,有時稱為空穴導電層)
25 陽極
29 覆蓋材料,覆蓋層
30 無機的發光二極管(LED)
31 基底材料
32 常規的發射方向(虛線箭頭)
35 改變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
36 體散射的半透明的塑料
37 半透明的漫射體薄膜
40 示寬燈。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從現有中已知的雙軌跡的機動車,其包括兩個A柱2,這兩個A柱形成了在車輛前部和車輛車頂之間的連接支架并且側向上框住布置在其之間的前玻璃。A柱2的外側3通常以車輛顏色涂漆。A柱2在其縱向方向4上在大部分情況下沿其整個長度區段5連續地設計輪廓(konturieren)6,其中A柱的外輪廓6相應于設計規定、氣體動力學的規定或者關于乘客艙的剛度的安全規定來形成。
圖2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1,在其中在每個A柱2處分別布置有帶有面發光的照明器具11的行駛方向指示裝置10。在此顯示的兩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10分別在縱向方向4上沿每個A柱2的整個長度區段5延伸,因此利用行駛方向指示裝置10覆蓋每個A柱2的整個外側3。每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10包括多個面發光的照明器具11,其在縱向方向4上并排布置并且其產生了均勻的、無眩光的、均質的光分布12,該光分布12在圖2中通過箭頭12表示。作為面發光的照明器具11在此示范性地使用有機的發光二極管20,如其詳細地在圖3中所示出的那樣。可選地每個行駛方向指示裝置在此分別包括示寬燈40。為了更好的總覽附加的為了行駛方向指示裝置10的安裝或者運行若有可能必要的部件例如殼體構件、支撐件或者電接口沒有進一步標明。然而這些部件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本身而言是已知的。
同樣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中能夠使用帶有無機的發光二極管30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11,該無機的發光二極管的常規的發射方向通過使用改變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35均勻化。這樣的照明器具11能夠在例如后面的圖4的詳細視圖中得知。
回到圖3在此詳細地顯示了有機的發光二極管20的示范性的結構,如其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中能夠作為面發光的照明器具11所使用的那樣。在此顯示的有機的發光二極管20由多個有機層構建而成。在此由金屬或者合金制成的陰極21通常在高真空中蒸鍍(aufdampfen,有時稱為汽化滲鍍)到可選的電子傳導層22上,要不然直接地施加到發射層23上。該發射層23通常包括染料,其被激發用于發光并且其重新施加在空穴傳導層24上。空穴傳導層24位于陽極25上,該陽極在大多數情況下由銦錫氧化物制成。
在運行中電子作為負的載流子由陰極21注入,而陽極25提供了正的載流子。負的和正的載流子現在朝向彼此漂移并且理想地在發射層23中彼此相遇,因此發射層23也被叫做再結合層。通過載流子的再結合在發射層23中包含的染料例如三(8-羥基喹啉)鋁被激發或者置于能量較充裕的狀態中。在進一步的結果中染料在光子射出的情況下被激發以用于發光,其中染料重新呈現其能量較缺乏的基態。射出的光線的顏色在此通常依賴于在激發態和基態之間的能隙(Energieabstand,有時稱為能帶寬度)并且能夠通過染料分子的變化而改變。
為了進行保護免于環境影響利用可透射的覆蓋材料29或者利用覆蓋層29覆蓋有機的發光二極管20的內部空間。有利地利用有機的發光二極管20使行駛方向指示裝置10的尤其均質的光分布12成為可能。
圖4以從側面觀察的方式在部分的截面圖中顯示了帶有無機的發光二極管30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11,所述發光二極管布置在柔性的基底材料31上。無機的發光二極管30通常是發射體,其相對大面積地施覆在柔性的基底材料31上。無機的發光二極管30的常規的發射方向32(其在此通過虛線的箭頭32表明)通過使用改變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35而均勻化。
作為改變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35在此示出了體散射的半透明的塑料36的層以及由塑料制成的半透明的漫射體薄膜37。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中同樣設置成,使用這樣的帶有無機的發光二極管30的面發光的照明器具11,即在其中有選擇地或者將體散射的半透明的塑料36的層或者將半透明的漫射體薄膜37設置成作為改變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35。有利地無機的發光二極管30的光分布通過使用至少一個改變發射特性的光學元件35這樣均勻化,即使得利用在圖4中顯示的結構也確保了帶有面發光的照明器具11的均質的、無眩光的發光圖像的光分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