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杯狀工件初拉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圓筒形工件沖壓模具。具體說,是用來加工直角閥閥頭的杯狀工件初步拉伸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在機械加工行業,用來加工杯狀工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鑄造方法,即利用杯 狀下模和柱狀上模,在將金屬熔液倒入杯狀下模的同時,使柱狀上模進入杯狀下模內,從而將金屬熔液壓鑄成杯狀工件毛坯。然后,再對金屬毛坯進行切削加工,制成所需的杯狀工件。由于采用鑄造方法需要配備熔爐來對金屬進行熔煉,耗能較多,生產成本高。又由于采用鑄造方法要求金屬熔液的雜質含量要特別低,否則,鑄造出的工件內容易出現氣泡。因此,采用鑄造方法生產出的杯狀工件質量較差,廢品率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杯狀工件初拉模具。這種杯狀工件初拉模具,耗能少,生產成本低。采用這種初拉模具生產的杯狀工件,質量好,廢品率低。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杯狀工件初拉模具特點是包括模板、壓板和沖頭,模板和壓板上均有圓孔且二者上的圓孔對應,模板上的圓孔上端為喇叭形。壓板的下表面上有用于放置板材的淺平底坑,淺平底坑的深度與板材的厚度相等。所述沖頭直徑與壓板上的圓孔直徑相等,沖頭的直徑+ 二倍的板材厚度=模板上的圓孔直徑。其中,所述壓板上的圓孔、模板上的圓孔和沖頭均與淺平底坑同心。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發明杯的狀工件初拉模具包括模板、壓板和沖頭,模板和壓板上均有圓孔且二者上的圓孔對應,模板上的圓孔上端為喇叭形。壓板的下表面上有用于放置板材的淺平底坑,淺平底坑的深度與板材的厚度相等。所述沖頭直徑與壓板上的圓孔直徑相等,沖頭的直徑+ 二倍的板材厚度=模板上的圓孔直徑。采用模板、壓板、沖頭和壓機,即可將金屬板材沖壓成杯狀工件,與傳統鑄造方法相比,不需熔爐,耗能少,可降低生產成本。又由于采用模板、壓板、沖頭和壓機將金屬板材沖壓成杯狀工件,金屬板材的質量好壞決定了工件的質量,只要選用較好板材如不銹鋼板材,就能確保工件的質量。因此,與背景技術相比,可避免工件中氣泡的發生,確保工件的質量,大大降低工件的廢品率。
圖I是本發明的杯狀工件初拉模具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明的杯狀工件初拉模具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和圖2所示,本發明的杯狀工件初拉模具包括模板4、壓板2和沖頭1,模板4和壓板2上均加工有圓孔且二者上的圓孔相對應,其中,模板4上的圓孔上端為喇叭形。壓板2的下表面上加工有用于放置板材的淺平底坑3,所述淺平底坑3為圓形,以便于放置圓形板材。所述淺平底坑3的深度與板材的厚度相等。所述壓板2上的圓孔、模板4上的圓孔和沖頭I均與淺平底坑3同心。所述沖頭I直徑與壓板2上的圓孔直徑相等,沖頭I的直徑+ 二倍的板材厚度=模板4上的圓孔直徑。工作時,先用夾具將模板4固定在壓機底座上,再將被沖壓的金屬板放入壓板2下 面的淺平底坑3內,然后,利用夾具使帶有金屬板的壓板2下面緊壓在模板4上表面上,使金屬板被夾持在模板4與壓板2中間,最后,利用壓機使沖頭I依次快速進入壓板2上圓孔和模板4上的圓孔內,將金屬板沖壓成杯狀工件。
權利要求
1.杯狀工件初拉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4)、壓板(2)和沖頭(1),模板(4)和壓板(2)上均有圓孔且二者上的圓孔對應,模板(4)上的圓孔上端為喇叭形;壓板(2)的下表面上有用于放置板材的淺平底坑(3),淺平底坑(3)的深度與板材的厚度相等;所述沖頭(I)直徑與壓板(2)上的圓孔直徑相等,沖頭(I)的直徑+ 二倍的板材厚度=模板(4)上的圓孔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杯狀工件初拉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2)上的圓孔、模板(4)上的圓孔和沖頭(I)均與淺平底坑(3)同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杯狀工件初拉模具。具體說,是用來加工直角閥閥頭的杯狀工件初步拉伸模具。其特點是包括模板、壓板和沖頭,模板和壓板上均有圓孔且二者上的圓孔對應,模板上的圓孔上端為喇叭形。壓板的下表面上有用于放置板材的淺平底坑,淺平底坑的深度與板材的厚度相等。所述沖頭直徑與壓板上的圓孔直徑相等,沖頭的直徑+二倍的板材厚度=模板上的圓孔直徑。這種杯狀工件初拉模具,耗能少,生產成本低。采用這種初拉模具生產的杯狀工件,質量好,廢品率低。
文檔編號B21D37/10GK102615185SQ201210095789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4日
發明者王惠紅 申請人:無錫歐易博閥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