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滾齒機,特別涉及一種滾齒機的工作臺。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滾齒機工作臺的回轉運動一般都是通過蝸輪蝸桿傳動機構驅動,即將工作臺體固定在蝸輪上,通過動力機構驅動蝸桿轉動,實現工作臺體的分度轉動。
但是,由于蝸輪蝸桿傳動副存在配合間隙,因此會造成工作臺分度轉動誤差,進而降低滾齒機的加工精度。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其能消除蝸輪蝸桿傳動副誤差,提高工作臺的分度轉動精度,進而提高加工精度,以解決現有蝸輪蝸桿傳動機構存在的缺陷。
本發明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包括蝸輪、與蝸輪配合用于控制蝸輪轉動角度的分度蝸桿和與蝸輪配合用于消除分度蝸桿傳動間隙的阻尼蝸桿。
進一步,所述蝸輪為雙聯蝸輪,所述分度蝸桿與雙聯蝸輪的第一聯配合,所述阻尼蝸桿與雙聯蝸輪的第二聯配合;進一步,還包括蝸桿支撐座,所述阻尼蝸桿的兩端分別設置在蝸桿支撐座上,且阻尼蝸桿的兩端和蝸桿支撐座的配合面間設置有靜壓油腔,所述蝸桿支撐座上設置有與靜壓油腔連通的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進一步,所述阻尼蝸桿的一端設置有與其在周向上轉動配合、并在軸向上固定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與蝸桿支撐座配合形成驅動阻尼蝸桿沿其軸向移動的油缸結構;進一步,所述油缸結構為雙作用油缸結構,所述活塞外圓面上設置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兩端面和蝸桿支撐座之間形成雙作用油缸結構的兩個油腔,所述蝸桿支撐座上設置有與油腔連通的油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I、本發明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在分度蝸桿驅動蝸輪轉動的過程中,其阻尼蝸桿的傳動面給蝸輪一個與蝸輪轉動方向相反的推力,使蝸輪傳動面和分度蝸桿傳動面始終保持接觸,從而消除了蝸輪蝸桿傳動副的傳動間隙,提高了固定在蝸輪上工作臺的分度轉動精度,有利于提高齒輪加工精度。
2、本發明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其通過靜壓軸承結構支撐阻尼蝸桿, 靜壓軸承結構剛性好、承載大、不易損壞,在蝸輪蝸桿傳動副承受大載荷時也能保證傳動精度,可使消隙機構長期免維護。
圖I為發明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組裝在工作臺上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阻尼蝸桿部的軸向剖視圖;圖3為圖2中B部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包括蝸輪I、與蝸輪I配合用于控制蝸輪I轉動角度的分度蝸桿2和與蝸輪I配合用于消除分度蝸桿2傳動間隙的阻尼蝸桿3。
在具體實施中,滾齒機工作臺4固定在蝸輪I上,通過分度蝸桿2驅動蝸輪I做分度轉動,實現齒輪加工的圓周進給運動。
在分度蝸桿2驅動蝸輪I轉動的過程中,通過阻尼蝸桿3給蝸輪I 一個與蝸輪轉動方向相反的推力,可使蝸輪傳動面和分度蝸桿傳動面始終保持接觸,以消除蝸輪蝸桿傳動副的傳動間隙。本消隙機構提高了工作臺4的分度轉動精度,有利于提高齒輪的加工精度。
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蝸輪I為雙聯蝸輪,所述分度蝸桿2與雙聯蝸輪的第一聯配合,所述阻尼蝸桿3與雙聯蝸輪的第二聯配合,采用雙聯蝸輪,可簡化滾齒機工作臺的整體結構,使消隙機構與工作臺的組裝結構簡化,便于制造。當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采用單聯蝸輪,分度蝸桿2和阻尼蝸桿3布置在單聯蝸輪的不同圓周部上,也能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本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還包括蝸桿支撐座5, 所述阻尼蝸桿3的兩端分別設置在蝸桿支撐座5上,且阻尼蝸桿3的兩端和蝸桿支撐座5 的配合面間設置有靜壓油腔6,所述蝸桿支撐座5上設置有與靜壓油腔6連通的進油通道 7和出油通道8。通過靜壓軸承結構支撐阻尼蝸桿3,靜壓軸承結構剛性好、承載大、不易損壞,在蝸輪蝸桿傳動副承受大載荷時也能保證傳動精度,可使消隙機構長期免維護。
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阻尼蝸桿3的一端設置有與其在周向上轉動配合、 并在軸向上固定配合的活塞9,所述活塞9與蝸桿支撐座配5合形成驅動阻尼蝸桿3沿其軸向移動的油缸結構。通過油缸結構控制阻尼蝸桿3的軸向距離,實現調節阻尼蝸桿3對蝸輪施加的阻力,從而可靠消除蝸輪蝸桿傳動間隙。當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也可采用控制阻尼蝸桿3與蝸輪異步轉動時間差來控制阻尼蝸桿3對蝸輪施加的阻力,同樣能起到消除蝸輪蝸桿傳動間隙的目的。
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油缸結構為雙作用油缸結構,所述活塞9外圓面上設置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兩端面和蝸桿支撐座3之間形成雙作用油缸結構的兩個油腔 10,所述蝸桿支撐座5上設置有與油腔10連通的油道11 ;將油缸結構集成到蝸桿支承座5上, 可使滾齒機工作臺結構簡潔緊湊,同時雙作用油缸結構能精確控制阻尼蝸桿3在軸向上往復移動的距離,能保證在消除蝸輪蝸桿傳動間隙的同時不會對蝸輪蝸桿傳動造成影響。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蝸輪、與蝸輪配合用于控制蝸輪轉動角度的分度蝸桿和與蝸輪配合用于消除分度蝸桿傳動間隙的阻尼蝸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為雙聯蝸輪,所述分度蝸桿與雙聯蝸輪的第一聯配合,所述阻尼蝸桿與雙聯蝸輪的第二聯配入口 ο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蝸桿支撐座,所述阻尼蝸桿的兩端分別設置在蝸桿支撐座上,且阻尼蝸桿的兩端和蝸桿支撐座的配合面間設置有靜壓油腔,所述蝸桿支撐座上設置有與靜壓油腔連通的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蝸桿的一端設置有與其在周向上轉動配合、并在軸向上固定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與蝸桿支撐座配合形成驅動阻尼蝸桿沿其軸向移動的油缸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結構為雙作用油缸結構,所述活塞外圓面上設置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兩端面和蝸桿支撐座之間形成雙作用油缸結構的兩個油腔,所述蝸桿支撐座上設置有與油腔連通的油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包括蝸輪、與蝸輪配合用于控制蝸輪轉動角度的分度蝸桿和與蝸輪配合用于消除分度蝸桿傳動間隙的阻尼蝸桿。本發明滾齒機工作臺旋轉運動消隙機構,在分度蝸桿驅動蝸輪轉動的過程中,其阻尼蝸桿的傳動面給蝸輪一個與蝸輪轉動方向相反的推力,使蝸輪傳動面和分度蝸桿傳動面始終保持接觸,從而消除了蝸輪蝸桿傳動副的傳動間隙,提高了固定在蝸輪上工作臺的分度轉動精度,有利于提高齒輪加工精度;且本發明通過靜壓軸承結構支撐阻尼蝸桿,靜壓軸承結構剛性好、承載大、不易損壞,在蝸輪蝸桿傳動副承受大載荷時也能保證傳動精度,可使消隙機構長期免維護。
文檔編號B23F23/10GK102974900SQ20121058237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李先廣, 楊燦輝, 廖承渝, 張自凱 申請人:重慶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