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涉及一種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配置的方法,包括設備的配置、上卷(2)及卸卷位(3)的配置和冷軋工序,冷軋跨(8)與冷卻跨(9)緊密相鄰并且平行配置,冷軋跨與冷卻跨之間由跨間柱列線(11)隔開,冷軋機本體(1)和冷軋機主電機(6)配置在冷軋跨內,冷軋機上帶有的上卷位(2)和卸卷位(3)垂直延伸配置于冷卻跨內,在冷卻跨區(qū)域的上方配置有天車(7);本發(fā)明減少了冷軋卷在冷軋跨吊上或吊下再往返過跨運輸?shù)拇螖?shù),節(jié)省了冷軋跨吊運冷軋卷過跨運輸?shù)奶燔嚰斑^跨平板車,冷軋卷交替進行冷軋,提高了冷軋效率;冷軋機主電機和軋輥的檢修可利用冷軋跨內的大噸位天車。
【專利說明】一種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
[0001]【【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配置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冷軋車間內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
[0002]【【背景技術】】
冷軋車間是生產鋁板帶產品的場所,在鋁板帶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從冷軋卷坯料一冷軋一精整一退火一成品,其生產設備和物料的堆放等都集中在冷軋車間內;其中,冷軋工序是在不可逆冷軋機上經(jīng)過上卷一開卷一軋制一卷取一卸卷完成的;從冷軋卷坯料厚度開始軋制直至成品厚度,需要數(shù)道次的軋制過程,每軋制一個道次,帶材在軋制過程中由于減薄變形產生的熱量而溫度升高,為了確保鋁板帶材的產品質量,需要將升溫后的鋁板帶冷卻到室溫后,再進行下一道次的軋制,如此反復進行:軋制一冷卻一軋制,直至鋁板帶成品厚度。
[0003]由于冷軋需要數(shù)道次完成,因此冷軋道次間的冷軋卷冷卻需要一定的堆放場地;按照國內鋁加工廠的常規(guī)設計,冷軋機采用分跨布置,其中軋機主電機放置一跨,冷軋機本體和上卷、卸卷放置在另一跨,冷軋道次間的冷軋卷堆放在冷軋機相鄰的冷軋卷冷卻跨內,軋制時,采用天車及過跨平板車往返運輸?shù)踹\冷軋卷;隨著冷軋機生產能力的提高和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天車吊運冷軋卷往返運輸距離過長或頻繁起吊過跨運輸,吊運卷材時間過長,遠遠滿足不了冷軋機快節(jié)奏生產的需求,影響冷軋機生產能力的發(fā)揮;因此冷軋卷快速運輸成了制約冷軋生產的瓶頸;另外,冷軋機的主電機與本體軋輥分兩跨布置,使得主電機與軋輥的檢修需要使用兩臺大噸位天車。
[0004]【
【發(fā)明內容】
】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本發(fā)明減少了冷軋卷在冷軋跨吊上或吊下再往返過跨運輸?shù)拇螖?shù),節(jié)省了冷軋跨吊運冷軋卷過跨運輸?shù)奶燔嚰斑^跨平板車,冷軋卷交替進行冷軋,提高了冷軋效率;冷軋機主電機和軋輥的檢修可利用冷軋跨內的大噸位天車。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包括設備的配置、上卷位及卸卷位的配置和冷軋工序;
設備的配置、上卷位及卸卷位的配置:冷軋跨與冷卻跨緊密相鄰并且平行配置,冷軋跨與冷卻跨之間由跨間柱列線隔開,冷軋機本體和冷軋機主電機配置在冷軋跨內,冷軋機本體上帶有的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延伸配置于冷卻跨內,在冷卻跨區(qū)域的上方配置有天車;
冷軋工序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一、由天車把堆放在冷卻區(qū)待軋制的其中一個冷軋卷從冷卻區(qū)吊運到冷軋機本體的上卷位上,然后由卷材運輸系統(tǒng)將冷軋卷運送到冷軋機本體上進行軋制,“由于卷材運輸系統(tǒng)為冷軋機設備自帶的內容,為現(xiàn)有技術,所以本發(fā)明卷材運輸系統(tǒng)不再詳述”,軋制完成后的冷軋卷由卷材運輸系統(tǒng)送到冷軋機本體的卸卷位上,然后天車從卸卷位把卸卷位的冷軋卷吊運到冷卻區(qū)進行冷卻,至此完成了一個冷軋卷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二、由天車把堆放在冷卻區(qū)待軋制的另一個冷軋卷從冷卻區(qū)吊運到冷軋機本體的上卷位上,依照上述步驟進行軋制,完成這一個冷軋卷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三、此時,步驟一的冷軋卷已經(jīng)冷卻,重新按照步驟一進行此冷軋卷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四、此時,步驟二的冷軋卷已經(jīng)冷卻,重新按照步驟一進行此冷軋卷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五、按照步驟一-四進行冷軋卷的反復數(shù)道次軋制一冷卻一軋制,直至冷軋卷軋到成
品厚度。
[0006]所述的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在冷軋跨區(qū)域的上方配置有天車。
[0007]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所述的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利用冷軋機本體自帶的卷材運輸系統(tǒng)將冷軋卷運輸過跨,減少了冷軋卷在冷軋跨吊上或吊下再往返過跨運輸?shù)拇螖?shù),節(jié)省了冷軋跨吊運冷軋卷過跨運輸?shù)奶燔嚰斑^跨平板車,冷軋機主電機配置在冷軋跨內,冷軋機主電機和軋輥的檢修可利用冷軋跨內的大噸位天車,節(jié)省一臺冷軋機主電機檢修用的大天車,冷軋卷交替進行冷軋,提高了冷軋效率。
[0008]【【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平面布局 示意圖;
在圖中:1、冷乳機本體;2、上卷位;3、卸卷位;4、冷乳卷;5、卷材運輸系統(tǒng);6、冷乳機主電機;7、天車;8、冷軋跨;9、冷卻跨;10、冷卻區(qū);11、跨間柱列線;12、天車。
[0009]【【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詳細的解釋本發(fā)明,公開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保護本發(fā)明范圍內的一切變化和改進,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結合附圖1所述的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包括設備的配置、上卷位2及卸卷位3的配置和冷軋工序;
設備的配置、上卷位2及卸卷位3的配置:冷軋跨8與冷卻跨9緊密相鄰并且平行配置,冷軋跨8與冷卻跨9之間由跨間柱列線11隔開,冷軋機本體I和冷軋機主電機6配置在冷軋跨8內,冷軋機本體I上帶有的上卷位2和卸卷位3垂直延伸配置于冷卻跨9內,在冷卻跨9區(qū)域的上方配置有天車7,在冷軋跨8區(qū)域的上方配置有天車12 ;
冷軋工序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一、由天車7把堆放在冷卻區(qū)10待軋制的其中一個冷軋卷4從冷卻區(qū)10吊運到冷軋機本體I的上卷位2上,然后由卷材運輸系統(tǒng)5將冷軋卷4運送到冷軋機本體I上進行軋制,“由于卷材運輸系統(tǒng)5為冷軋機設備自帶的內容,為現(xiàn)有技術,所以本發(fā)明卷材運輸系統(tǒng)5不再詳述”軋制完成后的冷軋卷4由卷材運輸系統(tǒng)5送到冷軋機本體I的卸卷位3上,然后天車7從卸卷位3把卸卷位3的冷軋卷4吊運到冷卻區(qū)10進行冷卻,至此完成了一個冷軋卷4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二、由天車7把堆放在冷卻區(qū)10待軋制的另一個冷軋卷4從冷卻區(qū)10吊運到冷軋機本體I的上卷位2上,依照上述步驟進行軋制,完成這一個冷軋卷4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三、此時,步驟一的冷軋卷4已經(jīng)冷卻,重新按照步驟一進行此冷軋卷4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四、此時,步驟二的冷軋卷4已經(jīng)冷卻,重新按照步驟一進行此冷軋卷4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五、按照步驟一?四進行冷軋卷4的反復數(shù)道次軋制一冷卻一軋制,直至冷軋卷4軋到成品厚度。
[0010]實施本發(fā)明所述的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利用冷軋機本體I自帶的卷材運輸系統(tǒng)5將冷軋卷4運輸過跨,減少了冷軋卷4在冷軋跨8吊上或吊下再往返過跨運輸?shù)拇螖?shù),避免了吊運過跨中冷軋卷4的表面檫劃傷,提高產品質量和成品率;本發(fā)明節(jié)省了冷軋跨8吊運冷軋卷4過跨運輸?shù)奶燔嚰斑^跨平板車,減少設備投資和操作人員,使冷軋卷4從軋制到冷卻吊運變得簡捷,縮短了冷軋卷4的運輸時間,提高冷軋機的效率;冷軋機主電機6配置在冷軋跨8內,冷軋機主電機6和軋輥的檢修可利用冷軋跨8內的大噸位天車12,節(jié)省一臺冷軋機主電機6檢修用的大天車,降低了設備投資和土建投資;冷軋卷4交替進行冷軋,避免了因冷軋卷4冷卻需要時間而引起的冷軋機利用率降低的問題。
[0011]本發(fā)明未詳述部分為現(xiàn)有技術。
[0012]為了公開本發(fā)明的目的而在本文中選用的實施例,當前認為是適宜的,但是應了解的是,本發(fā)明旨在包括一切屬于本構思和本發(fā)明范圍內的實施例的所有變化和改進。
【權利要求】
1.一種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包括設備的配置、上卷(2)及卸卷位(3)的配置和冷軋工序,其特征是:設備的配置、上卷位(2)及卸卷位(3)的配置:冷軋跨(8)與冷卻跨(9)緊密相鄰并且平行配置,冷軋跨(8)與冷卻跨(9)之間由跨間柱列線(11)隔開,冷軋機本體(I)和冷軋機主電機(6 )配置在冷軋跨(8 )內,冷軋機本體(I)上帶有的上卷位(2)和卸卷位(3)垂直延伸配置于冷卻跨(9)內,在冷卻跨(9)區(qū)域的上方配置有天車(7); 冷軋工序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由天車(7)把堆放在冷卻區(qū)(10)待軋制的其中一個冷軋卷(4)從冷卻區(qū)(10)吊運到冷軋機本體(I)的上卷位(2 )上,然后由卷材運輸系統(tǒng)(5 )將冷軋卷(4 )運送到冷軋機本體(I)上進行軋制,“由于卷材運輸系統(tǒng)(5)為冷軋機設備自帶的內容,為現(xiàn)有技術,所以本發(fā)明卷材運輸系統(tǒng)(5)不再詳述”,軋制完成后的冷軋卷(4)由卷材運輸系統(tǒng)(5)送到冷軋機本體(I)的卸卷位(3)上,然后天車(7)從卸卷位(3)把卸卷位(3)的冷軋卷(4)吊運到冷卻區(qū)(10)進行冷卻,至此完成了一個冷軋卷(4)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由天車(7)把堆放在冷卻區(qū)(10)待軋制的另一個冷軋卷(4)從冷卻區(qū)(10)吊運到冷軋機本體(I)的上卷位(2)上,依照上述步驟進行軋制,完成這一個冷軋卷(4)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此時,步驟一的冷軋卷(4)已經(jīng)冷卻,重新按照步驟一進行此冷軋卷(4)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此時,步驟二的冷軋卷(4)已經(jīng)冷卻,重新按照步驟一進行此冷軋卷(4)的一個道次的冷軋生產周期; 五、按照步驟一?四進行冷軋卷(4)的反復數(shù)道次軋制一冷卻一軋制,直至冷軋卷(4)軋到成品厚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機上卷位和卸卷位垂直過跨配置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冷軋跨(8)區(qū)域的上方配置有天車(12)。
【文檔編號】B21B1/30GK103447297SQ201310321790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29日
【發(fā)明者】顧洪文, 陳策, 蘇小新, 張建輝, 王世鑫, 陳宏才, 王繼 申請人: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