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分體式支承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車床領域,尤其與一種用于圓盤類自動上料機構有關。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圓盤類自動切削車床的上料機構,自動上料時支承座僅適用于圓柱類工件,長時間工作時支承座表面磨損嚴重,當遇到有凸臺的圓盤類工件時會造成工件在支承上停料歪扭,上料不正,自動上料難以實現,在上料中易造成零件表面磕碰傷,機床工裝夾具損傷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上述難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效果好,經濟實用,安全可靠的機構,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包括主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承座上通過固定有副支承座,安裝時主支承座工件支承表面高于副支承座工件支承表面。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征:所述的主支承座上具有一個開口向上的凹形槽,一般為V型。所述的主支承座上具有一組供調節副支承座的腰型孔。所述的副支承座上具有一個開口向上的凹形槽,一般為V型。
所述的主支承座工件支承表面鑲嵌有耐磨損的硬質合金片。所述的副支承座工件支承表面鑲嵌有耐磨損的硬質合金片。所述的主支承座和副支承座其各自寬度根據產品凸臺分界高度制作。所述的主支承座和副支承座兩側各有一個倒角,特別是主支承座和副支承座貼合面處,主支承座根據產品形狀有一個較大的倒角,以更好的支承工件及防止劃傷工件表面。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因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簡單,調節方便,更換維護方便容易,減少了產品的不合格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圖1所示A-A方向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圖1所示A-A方向的剖視圖上支承工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主支承座I和副支承座2,主支承座I和副支承座2根據產品凸臺高度比例制作,主支承座I和副支承座2上開有開口向上的V型凹槽,導向工件軸線與主軸軸線在豎直平面內平行,副支承座2通過內六角螺釘4和平墊3固定于主支承座I上,副支承座2支承工件的V型面應低于主支承座I的V型面,主支承座I上有一組腰型通孔,為主支承座I和副支承座2的連接孔,可以使副支承座2根據產品凸臺大小調整工件軸線與主軸軸線在水平平面內的平行,如圖3為圖1在A-A的剖視圖,圖4為A-A的剖視圖上支承有帶凸臺的圓盤類零件,它由主支承座I和副支承座2的V型斜邊支撐,支撐點處鑲嵌有耐磨損的硬質合金片,分體式支承座通過主支承座I上的連接孔固定于自動上料機構的連接板上,通過與連接板的可調連接調整工件軸線與主軸軸線的同軸度,調整好后由自動上料機構上的打入器由左至右將工件打入到主軸夾緊機構中完成自動化上料 。
權利要求1.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包括主支承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承座(I)上固定有副支承座(2),安裝時主支承座工件支承表面高于副支承座工件支承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承座(I)上具有一個開口向上的凹形槽,優選為V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承座(I)上具有一組供調節副支承座(2)的腰型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支承座(2)上具有一個開口向上的凹形槽,優選為V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承座(I)工件支承表面鑲嵌有耐磨損的硬質合金片。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支承座(2)工件支承表面鑲嵌有耐磨損的硬質合金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承座(I)和副支承座(2)其各自寬度根據產品凸臺分界高度制作。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承座(I)和副支承座(2)兩側各有一個倒角,且主支承座和副支承座貼合面處,主支承座根據產品形狀有一個較大的倒角, 以更好的支承工件及防止劃傷工件表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車床領域,現有的圓盤類自動切削車床的上料機構自動上料時支承座僅適用于圓柱類工件,長時間工作時支承座表面磨損嚴重,當遇到有凸臺的圓盤類工件時會造成工件在支承上停料歪扭,上料不正,自動上料難以實現,在上料中易造成零件表面磕碰傷,機床工裝夾具損傷等問題。一種分體式支承座,它由主支承座和副支承座組成,副支承座安裝于主支承座上,并可以根據產品形狀大小調節。因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安全可靠,更換維護方便,有效地減少了產品的不合格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3B15/00GK203109245SQ20132005264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明者潘梨帥, 陳文廣 申請人:浙江陀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