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數控機床潤滑密封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滾珠絲杠垂直方向支撐軸承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絲桿傳動裝置是自動控制設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電機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并實現精確定位。在垂直布置時,螺母和絲杠潤滑油向下流動,會沖淡尾部支撐軸承的潤滑脂,造成軸承磨損和傳動精度喪失,因此支撐軸承的密封非常重要;且現有密封裝置還存在高速運動時發熱嚴重導致絲杠熱變形,影響定位精度的較大缺陷。
為解決滾珠絲杠垂直方向支撐軸承的密封問題,采用新型的密封方法,實現密封目標的同時避免密封圈的發熱對精度影響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垂直方向上為滾珠絲杠提供密封,避免回轉運動產生的熱變形,提高定位精度的垂直方向支撐軸承密封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技術方案為一種滾珠絲杠垂直方向支撐軸承密封裝置,包括滾珠絲杠、內套、外套、軸承和軸承座;所述內套通過O型密封圈固定密封在滾珠絲杠上,外套通過O型密封圈固定于軸承座上;所述內套與外套之間采用迷宮式結構;所述軸承端面通過螺母限位固定,螺母外設有可拆卸式防護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內套與滾珠絲杠固定,并與滾珠絲杠一同運動,避免密封圈在高速下發熱導致絲杠變形影響定位精度。內套與外套之間采用迷宮式結構,既保證了密封,又避免與外套接觸,內外套雖然有相對運動,但是不會產生摩擦,也不會產生熱。內外套相互不接觸,加工簡單、裝配簡單。滾珠絲杠最外段設置防護盒,防止雜質進入軸承內部。本裝置保證了滾珠絲杠垂直方向支撐軸承的密封,避免了回轉運動產生的熱變形,提高定位精度。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滾珠絲杠1、內套2、外套3、軸承4、軸承座5、螺母6和防護盒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如圖1中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滾珠絲杠垂直方向支撐軸承密封裝置,包括滾珠絲杠1、內套2、外套3、軸承4和軸承座5;所述內套2通過O型密封圈固定密封在滾珠絲杠1上,外套3通過O型密封圈固定于軸承座5上;所述內套2與外套3之間采用迷宮式結構;所述軸承4端面通過螺母6限位固定,螺母6外設有可拆卸式防護盒7。
在軸承4上端設置密封裝置,防止潤滑油對軸承產生干擾,密封裝置由內套2、緊定螺釘、外套3、O型密封圈組成,內套2通過緊定螺釘與滾珠絲杠1固定在一起,隨著滾珠絲杠1一同運動,避免摩擦使其溫度升高產生熱變形,并在內套2與滾珠絲杠1之間設置O型密封圈,確保密封效果。外套3內徑比內套2底端外徑大,將外套3裝配在內套2上,彼此互不干擾,運動時,內套2固定在滾珠絲杠1上,隨其旋轉,外套3固定于軸承座5上,固定不動,內套2與外套3雖然有相對運動,但是并未接觸,因此不會產生相對摩擦,因此不會產生熱變形。內套2向下凹進部分與外套3向上凸出部分配合,形成迷宮密封結構,向下流動的潤滑油就不會進入軸承4內,實現豎直安裝滾珠絲杠的軸承密封功能。
內套2與滾珠絲杠1固定,并與滾珠絲杠1一同運動,避免密封圈在高速下發熱導致絲杠變形影響定位精度。內套2與外套3之間采用迷宮式結構,既保證了密封,又避免與外套接觸,內外套雖然有相對運動,但是不會產生摩擦,也不會產生熱。內外套相互不接觸,加工簡單、裝配簡單。滾珠絲杠最外段設置防護盒,防止雜質進入軸承內部。本裝置保證了滾珠絲杠垂直方向支撐軸承的密封,避免了回轉運動產生的熱變形,提高定位精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