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29080閱讀:19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裝配工藝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扁平式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扁平式電機的上機殼粘片工藝,通常是通過人工裝配,如圖1所示,一般由人工手動將粘片取下放入夾具中,再將上機殼安裝在另一個夾具中,然后啟動開關將粘片鉚合在上機殼中,完成后取下產品。可以看出,目前的扁平馬達上機殼粘片工藝操作難,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工藝復雜以及由此導致的工藝繁多的問題。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與更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弱,自動化及半自動化工裝的應用已成為一種趨勢,工藝后續的更新將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設計一種自動化裝配上機殼粘片的設備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人工手動操作扁平馬達上機殼粘片工藝操作復雜、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一種全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該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為全自動化設備,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包括上機殼輸送機構,用于輸送上機殼,其包括儲料單元,用于盛裝所述 上機殼;第一傳送單元,用于將所述儲料單元中的所述上機殼傳送至所述上機殼與粘片的待鉚合位置;第一動力單元,用于驅動所述儲料單元中的上機殼在儲料單元中運轉;粘帶輸送機構,包括第二動力單元并在所述第二動力單元驅動下持續性地輸送出粘帶;粘片取料鉚合機構,用于在所述粘帶輸送機構傳送出的粘帶上取出粘片,并將所述粘片與所述上機殼輸送機構傳送出的所述上機殼鉚合在一起;所述粘片取料鉚合機構包括取料單元,用于從所述粘帶上取下粘片;第二傳送單元,用于將所述粘片傳送至所述上機殼與所述粘片的待鉚合位置;沖壓單元,用于將所述粘片鉚合在所述上機殼中;以及成品輸出機構,用于將沖壓完成的上機殼組件傳送至下道工序。所述第一動力單元為振動器,所述儲料單元為連接于所述第一動力單元上方的振動盤,所述第一傳送單元為一端伸入所述儲料單元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機殼與所述粘片的待鉚合位置處的導軌。所述取料單元包括架設于所述粘帶上方的取料刀,所述取料刀的取料側為薄壁圓筒,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取料刀外部的真空發生器,所述真空發生器一端通過氣管與所述取料刀的取料側連通,另一端通過所述氣管與壓力氣泵的輸氣端相連通,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腔受所述真空發生器的控制可產生抽吸力,所述取料刀受取料氣缸的控制上下移動,所述取料刀的取料側向下移動將所述粘帶裁切成粘片,并受所述真空發生器控制產生抽吸力將粘片吸附于所述取料刀的取料側的薄壁圓筒形成的腔內,具有粘片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傳送單元作用下,移動至所述上機殼與所述粘片的待鉚合位置。所述沖壓單元為所述真空發生器,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腔內受所述真空發生器的控制可產生吹壓力,所述吹壓力推動所述粘片使所述粘片與所述取料刀分離后鉚合在所述上機殼上。所述取料單元包括架設于所述粘帶上方的取料刀,所述取料刀的取料側為薄壁圓筒,在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圓筒取料側形成的腔內成型有一個可移動的筒芯,所述取料刀在取料氣缸的作用下上下移動,通過其薄壁圓筒取料側將所述粘帶裁切成粘片并靠所述粘片與所述薄壁圓筒取料側的內壁之間的摩擦力將所述粘片吸附在所述薄壁圓筒內部實現取料,具有粘片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傳送單元作用下,移動至所述上機殼與所述粘片的待鉚合位置。所述沖壓單元包括沖壓氣缸,所述沖壓氣缸控制所述筒芯向下移動,推動所述粘片使所述粘片與所述取料刀分離后鉚合在所述上機殼上。所述成品輸出機構為設置于所述待鉚合位置下側的傳送帶。所述第二動力單元為驅動電機,所述粘帶輸送機構還包括張緊輥。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在本實用新型中,使得粘片鉚合在所述上機殼中的工藝實現了全自動化,上機殼輸送機構用于輸送上機殼,其中其包括的儲料單元用于盛裝批量上機殼,通過所述第一傳送單元將批量的上機殼有序的一一傳送到上機殼與粘片的待鉚合位置,第一動力單元負責驅動所述儲料單元運轉;粘帶輸送機構在其包括的第二動力單元作用下可以持續地輸送出粘帶;粘片取料鉚合機構,用于在所述粘帶輸送機構傳送出的粘帶上取出粘片,并將所述粘片與所述上機殼輸送機構傳送出的所述上機殼鉚合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實現粘片鉚合在所述上機殼中的全自動·化工藝克服了現有技術中人工手動操作將粘片粘結在所述上機殼中存在的工藝操作復雜、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減小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2、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動力單元為振動器,所述儲料單元為連接于所述第一動力單元上方的振動盤,所述第一傳送單元為一端伸入所述儲料單元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機殼與所述粘片的待鉚合位置處的導軌。所述振動器帶動振動盤振動,振動盤上的批量上機殼在振動作用下沿著導軌依次地移動至待鉚合位置,該種設置方式結構簡單并且適于大批量上機殼的輸送。3、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取料單元包括取料側為薄壁圓筒的取料刀以及控制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腔內產生抽吸力的所述真空發生器,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設計可以快速方便地從所述粘帶上裁切出圓形粘片,而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圓筒形取料側的腔內受所述真空發生器控制產生抽吸力將圓形粘片吸附于腔內,該種設置方式不僅在取料過程中保護了粘片的正面和反面的粘性不被破壞,而且使得整個取料過程穩定可靠,提高了取料效率。4、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取料單元包括架設于所述粘帶上方的取料刀,所述取料刀的取料側為薄壁圓筒在薄壁圓筒形端部形成的腔內成型有一個可移動的筒芯,所述取料刀在取料氣缸的作用下上下移動,通過所述薄壁圓筒將所述粘帶裁切成粘片并靠粘片與所述薄壁圓筒取料側的內壁之間的摩擦力將所述粘片吸附在所述薄壁圓筒內部實現取料,該種取料方式使得取料單元結構簡單,降低了取料單元的成本。5、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動力單元為驅動電機,所述粘帶輸送機構還包括張緊輥,在張緊輥作用下,所述粘帶在傳送過程中更加平展,有利于取料刀裁切粘片。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粘片、上機殼以及上機殼組件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一的粘片取料鉚合機構以及成品輸出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二的粘片取料鉚合機構以及成品輸出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上機殼輸送機構、11-儲料單元、12-第一傳送單元、13-第一動力單元、2-粘帶輸送機構、21-第二動力單元、3-粘片取料鉚合機構、31-取料單元、311-取料刀、312-真空發生器、313-氣管、314-壓力氣泵、32-第二傳送單元、33-沖壓氣缸、34-取料氣缸、4-粘片、5-成品輸出機構、6-粘帶、7-上機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包括上機殼輸送機構1,用于輸送上機殼7,其包括儲料單元11,用于盛裝所述上機殼7 ;第一傳送單元12,用于將所述儲料單元11中的所述上機殼7傳送至所述上機殼7與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第一動力單元13,用于驅動所述儲料單元11中的上機殼7在儲料單元11中運轉;粘帶輸送機構2,包括第二動力單元21并在所述第二動力單元21驅動下持續性地輸送出粘帶6 ;粘片取料鉚合機構3,用于在所述粘帶輸送機構2傳送出的粘帶6上取出粘片4,并將所述粘片4與所述上機殼輸送機構I傳送出的所述上機殼7鉚合在一起;所述粘片取料鉚合機構3包括取料單元31,用于從所述粘帶6上取下粘片4 ;第二傳送單元32,用于將所述粘片4傳送至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沖壓單元33,設于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用于將所述粘片4鉚合在所述上機殼7中;以及成品輸出機構5,用于將沖壓完成的上機殼7組件傳送至下道工序。該種設置方式實現粘片4鉚合在所述上機殼7中的全自動化工藝克服了現有技術中人工手動操作將粘片4粘結在所述上機殼7中存在的工藝操作復雜、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減小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動力單元13為振動器,所述儲料單元11為連接于所述第一動力單元13上方的振動盤,所述第一傳送單元12為一端伸入所述儲料單元11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處的導軌。所述振動器帶動振動盤振動,振動盤上的批量上機殼7在振動作用下沿著導軌依次地移動至待鉚合位置,該種設置方式結構簡單并且適于大批量上機殼7的輸送。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優選實施例,如圖3所示,所述取料單元31包括架設于所述粘帶上方的取料刀311,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為薄壁圓筒,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設計可以快速方便地從所述粘帶上裁切出圓形粘片4,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取料刀外部的真空發生器312,所述真空發生器312 —端通過氣管313與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連通,另一端通過所述氣管313與壓力氣泵314的輸氣端相連通,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腔受所述真空發生器312的控制可產生抽吸力,所述取料刀311受取料氣缸33的控制上下移動,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向下移動將所述粘帶裁切成粘片4,并受所述真空發生器312控制產生抽吸力將粘片吸附于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的薄壁圓筒形成的腔內,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311在所述第二傳送單元32作用下,移動至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該種設置方式不僅在取料過程中保護了粘片的正面和反面的粘性不被破壞,而且使得整個取料過程穩定可靠,提高了取料效率。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沖壓單元為所述真空發生器312,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腔內受所述真空發生器312的控制可產生吹壓力,所述吹壓力推動所述粘片4使所述粘片4與所述取料刀311分離后鉚合在所述上機殼7上。在本實施例中, 如圖3所示,所述成品輸出機構5為設置于所述待鉚合位置下側的傳送帶。經所述沖壓單元33沖壓后鉚合在一起的上機殼7組件移動至所述傳送帶上,所述傳送帶在氣缸的驅動下,運送所述上機殼7組件至下道工序進行后續加工。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動力單元21為驅動電機,所述粘帶輸送機構2還包括張緊輥。在張緊輥作用下,所述粘帶6在傳送過程中更加平展,有利于取料刀裁切粘片4。實施例二作為實施例一的可替換方式,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取料單元31為架設于所述粘帶6上方的取料刀,所述取料刀取料側為薄壁圓筒,在薄壁圓筒形端部形成的腔內成型有一個可移動的筒芯;所述取料刀在取料氣缸34的作用下上下移動,通過所述薄壁圓筒將所述粘帶6裁切成粘片4并吸附于所述薄壁圓筒內部實現取料,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傳送單元32作用下,移動至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該種通過薄壁圓筒形端部裁切以及吸附粘片4的設置方式使得在取料時保護了粘片4的正面和反面的粘性不被破壞,而且該種取料方式使得取料單元結構簡單,降低了取料單元的成本。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沖壓單元33包括沖壓氣缸,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傳送單元32傳送至所述待鉚合位置后,所述沖壓氣缸驅動所述筒芯向下移動,推動所述粘片4 一同向下移動并使得所述粘片4與所述取料刀分離后鉚合在所述上機殼7上。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機殼輸送機構(1),用于輸送上機殼(7),其包括儲料單元(11),用于盛裝所述上機殼(7 );第一傳送單元(12 ),用于將所述儲料單元(11)中的所述上機殼(7 )傳送至所述上機殼(7)與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第一動力單元(13),用于驅動所述儲料單元(11)中的上機殼(7)在儲料單元(11)中運轉; 粘帶輸送機構(2),包括第二動力單元(21)并在所述第二動力單元(21)驅動下持續性地輸送出粘帶; 粘片取料鉚合機構(3),用于在所述粘帶輸送機構(2)傳送出的粘帶上取出粘片(4),并將所述粘片(4)與所述上機殼輸送機構(I)傳送出的所述上機殼(7)鉚合在一起;所述粘片取料鉚合機構(3 )包括取料單元(31),用于從所述粘帶上取下粘片(4 );第二傳送單元(32),用于將所述粘片(4)傳送至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沖壓單元(33),用于將所述粘片(4)鉚合在所述上機殼(7)中; 以及成品輸出機構(5),用于將沖壓完成的上機殼(7)組件傳送至下道工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動力單元(13)為振動器,所述儲料單元(11)為連接于所述第一動力單元(13)上方的振動盤,所述第一傳送單元(12)為一端伸入所述儲料單元(11)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處的導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單元(31)包括架設于所述粘帶上方的取料刀(311),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為薄壁圓筒,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取料刀外部的真空發生器(312),所述真空發生器(312)—端通過氣管(313)與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連通,另一端通過所述氣管(313)與壓力氣泵(314)的輸氣端相連通,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腔受所述真空發生器(312)的控制可產生抽吸力,所述取料刀(311)受取料氣缸(33 )的控制上下移動,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向下移動將所述粘帶裁切成粘片(4),并受所述真空發生器(312)控制產生抽吸力將粘片吸附于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的薄壁圓筒形成的腔內,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311)在所述第二傳送單元(32)作用下,移動至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沖壓單元為所述真空發生器(312),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圓筒取料側的腔內受所述真空發生器(312)的控制可產生吹壓力,所述吹壓力推動所述粘片(4)使所述粘片(4)與所述取料刀(311)分離后鉚合在所述上機殼(7)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單元(31)包括架設于所述粘帶上方的取料刀(311),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側為薄壁圓筒,在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圓筒取料側形成的腔內成型有一個可移動的筒芯,所述取料刀(311)在取料氣缸(33)的作用下上下移動,通過其薄壁圓筒取料側將所述粘帶裁切成粘片(4)并靠所述粘片(4)與所述薄壁圓筒取料側的內壁之間的摩擦力將所述粘片(4)吸附在所述薄壁圓筒內部實現取料,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傳送單元(32)作用下,移動至所述上機殼(7)與所述粘片(4)的待鉚合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沖壓單元包括沖壓氣缸(34),所述沖壓氣缸(34)控制所述筒芯向下移動,推動所述粘片(4)使所述粘片(4)與所述取料刀分離后鉚合在所述上機殼(7)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或6所述的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輸出機構(5)為設置于所述待鉚合位置下側的傳送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動力單元(21)為驅 動電機,所述粘帶輸送機構(2)還包括張緊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機粘片自動裝配裝置,包括上機殼輸送機構,其包括儲料單元,用于盛裝上機殼;第一傳送單元,用于將儲料單元中的上機殼傳送至上機殼與粘片的待鉚合位置;第一動力單元;粘帶輸送機構,包括第二動力單元并受其驅動下持續性地輸送出粘帶;粘片取料鉚合機構,用于在粘帶輸送機構傳送出的粘帶上取出粘片,并將粘片與上機殼輸送機構傳送出的上機殼鉚合在一起;粘片取料鉚合機構包括取料單元,用于從粘帶上取下粘片;第二傳送單元,用于將粘片傳送至上機殼與粘片的待鉚合位置;沖壓單元,設于上機殼與粘片的待鉚合位置,用于將粘片鉚合在上機殼中;成品輸出機構,用于將沖壓完成的上機殼組件傳送至下道工序。
文檔編號B23P19/00GK203092086SQ20132014374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6日
發明者金紹平, 方紹斌, 李中平, 邵家聲 申請人:金龍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湖县| 工布江达县| 新邵县| 秭归县| 苏尼特右旗| 昆山市| 巴楚县| 安阳县| 长沙市| 乌拉特后旗| 兴业县| 玛纳斯县| 仙居县| 柳江县| 宁津县| 光山县| 漠河县| 富蕴县| 华安县| 梁平县| 疏附县| 阿拉尔市| 收藏| 常熟市| 防城港市| 酒泉市| 宁海县| 建始县| 曲靖市| 莫力| 阳泉市| 永春县| 衡山县| 林州市| 西华县| 南昌市| 巨野县| 汤阴县| 阳曲县| 杂多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