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安放在旋轉導輪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包括:一個測量座、一個測量表、第一后測量支腳及第二后測量支腳和一個前測量支腳,所述測量表、測量支腳安裝在所述測量座上,三個測量支腳以相互間隔間距布置成可安裝在螺旋導輪上及調整成等高度并鎖定,所述測量表通過表頭在平板上調整成零位。測量時測量表的表頭、前測量支腳、第一后測量支腳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并平行于螺旋導輪的中心線。本實用新型解決在加工螺旋導輪過程中螺旋導輪設計角度難實現的問題,使螺旋導輪加工角度進行量化和更直觀控制螺旋導輪的加工狀態,便于在出現問題時正確判斷并及時準確的解決問題。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 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圓錐滾子的加工一般都采用螺旋導輪的慣穿法,因而螺旋導輪是整個加工的重要 環節。而螺旋導輪角度的測量是目前困惑的問題,往往螺旋導輪加工好以后,螺旋導輪角 度能否達到設計的要求都心中無數,現大多數企業只能被動地憑老師傅的生產經驗進行加 工,并且在工裝調試中,用砂輪進行手工修整角度。因不規范的修復,造成螺旋導輪工作表 面的缺陷,往往角度修好了,其他的新問題如圓度,光潔度等問題又產生了,不得不再次修 磨,浪費了時間與精力。另外,原先只能憑經驗先大致磨出后,在設備調試上試角度,在確定 方向后修整,由于不能確定修整值,要靠經驗摸索,這樣往往需要幾天的調試時間,從而影 響生產的節奏。
[0003] 目前設計的螺旋導輪的數據,因在加工過程中實際測量時無法實現,使設計數據 只能作為參考。由于沒有確切的測量數據,這給生產帶來很多的不便,使設計的角度參數不 能有效的在加工中得以兌現。
[0004] 為使設計數據在加工過程中得以實際測量,就需要提供適用于圓錐滾子的螺旋導 輪及超精導輥的角度測量裝置。
【發明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可使設 計數據在加工過程中實現對螺旋導輪的角度進行有效簡便的實際測量。
[0006]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安放在旋轉導輪 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包括:一個測量座、一個測量表、第一后測 量支腳及第二后測量支腳和一個前測量支腳,所述測量表、測量支腳安裝在所述測量座上, 三個測量支腳以相互間隔間距布置成可安裝在螺旋導輪上及調整成等高度并鎖定,所述測 量表通過表頭在平板上調整成零位。
[0007] 所述測量時測量表的表頭、前測量支腳、第一后測量支腳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并 平行于螺旋導輪的中心線。
[0008] 所述前測量支腳與所述第一后測量支腳的間距設計成是螺旋導輪的導程倍數。 [0009] 所述的導程倍數為2到4倍。
[0010] 所述表頭與所述前測量支腳間的距離E = tg (q) *D ;其中tg (q) = (p/ (6. 283*RG)),q為螺旋升角,D是第一和第二后測量支腳在與旋轉導輪中心線垂直方向的 間距(mm),P為導程。
[0011] 當 D = 50 時,E = tg (q) *50 = ρΛ6· 283*RG) *50。
[0012] 測量座的總長C = A+E+B+m,其中,A是前測量支腳與第一后測量支腳的距離,B是 前測量支腳與表頭間的距離,E是兩個后測量支腳沿平行旋轉導輪中心線方向的間距,m是 根據實際情況放出的余量。
[0013] 螺旋導輪設計數h與測量的實際讀數h'的關系為:h = cos(F)*h',h = tg(K)*B ; 測量表的表值即測量的實際讀數h' =tg(K)*B/c〇s(F);其中:K為螺旋導輪設計的角度,B =螺旋導輪有效工作面的最大值(mm),F為偏轉角度:F = arcsine (25/RG),RG為螺旋導輪 的半徑(mm)。
[0014] 本實用新型螺旋導輪測量裝置有效解決了在加工螺旋導輪過程中螺旋導輪設計 角度難實現的問題,使螺旋導輪加工角度進行量化,更直觀的能控制螺旋導輪在加工過程 中的狀態,便于出現問題時的正確判斷,及時準確的解決問題。本螺旋導輪測量裝置實用新 型的優點,是結構小巧,只要有平臺,就能隨時對零位,能在加工過程及工作時,只要旋轉導 輪(或超精導輥)在靜止狀態下都能測量,不受場地等因素的限制,而且通過量表直讀使數 據反饋及時,使用簡單,能正確反映檢驗的角度并能復制數據,便于跟蹤角度的變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la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處于 輪測量狀態的平面示意圖;
[0016] 圖lb是圖la的仰視圖,其中僅顯示半個旋轉導輪;
[0017] 圖2a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的主 視圖;
[0018] 圖2b是沿圖2a中A-A線剖切的俯視圖;
[0019]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螺旋 導輪測量裝置處于測量狀態時的主視示意圖,其中旋轉導輪作了局部剖切。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 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下述具體實施 方式,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從下述實施方式所體現的精神來理解本實用新型,各技術術 語可以基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來作最寬泛的理解。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構件采用相同的 附圖標記表示。
[0021]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1, 安放在旋轉導輪2上,并包括:一個測量座le、一個測量表la、二個后測量支腳即第一后測 量支腳lc、第二后測量支腳Id和一個前測量支腳lb,測量表la、三個測量支腳lb、lc、Id安 裝在測量座le上,三個測量支腳以相互間隔間距布置成可安裝在螺旋導輪2上及調整成等 高度,即如圖lb所示表頭la'的頂尖G觸及旋轉導輪并鎖定,測量表通過表頭在平板(未 圖示)上調整成零位,如圖la、圖lb所示。
[0022] 以下具體說明上述各部分的具體細節、作用和特點。
[0023] 測量座le,如圖2a、圖2b所示,測量表la包括測量體la"、表頭la',測量體la" 貼設在測量座le上,表頭la'穿過測量體la"并伸出測量座le。在沿旋轉導輪2的中心線 方向上,表頭la'與前測量支腳lb的距離為B,前測量支腳lb與第一后測量支腳lc的距離 為A,以及第一后測量支腳lc與第二后測量支腳Id的距離為E ;而在與旋轉導輪2的中心 線相垂直的方向上,第一后測量支腳lc與第二后測量支腳Id的距離為D。其中前測量支腳 lb與第一后測量支腳lc的間距A設計成螺旋導輪2的導程倍數,一般為2到4倍,視實際 情況定。
[0024] 測量時測量表la的表頭la'、前測量支腳lb、第一后測量支腳lc三點在同一條直 線上,并平行于螺旋導輪2的中心線。
[0025] 其中,E = tg(q)*D,tg(q) = (p/(6. 283*RG)) ;q 為螺旋升角,D 是二個后測量支 腳在與旋轉導輪中心線垂直方向的間距(mm),在本實施例中D = 50mm,P為導程;測量座的 總長設計成C = B+A+E+m,其中m是根據實際情況放出的余量;當D = 50時E = tg(q)*50 =ρΛ6· 283*RG)*50。
[0026] 螺旋導輪設計數h(圖3)與測量的實際讀數h'的關系為:h = cos (F)*h',h = tg(K)*B,即得:測量表的表值即測量的實際讀數h' = tg(K)*B/c〇s(F);其中:K為螺旋 導輪設計的角度,Β =螺旋導輪有效工作面的最大值,即表頭la'與前測量支腳lb的距離 (mm),F為偏轉角度:F = arcsine (25/RG),RG為螺旋導輪的半徑(mm)。
[0027] 以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螺旋導輪測量裝置的使用方法。
[0028] 按圖3,根據螺旋導輪設計的角度(設為K度)及設計螺旋導輪測量裝置的"B"值, 就能算出h = tg(K)*B,而測量時因螺旋導輪測量裝置有一偏轉角F(圖lc),所以表值應為 tg (K) *B/cos (F),此值作為加工的基本數據,可按調試螺旋導輪后的實際情況,對計算數據 進行調整并記錄,便于今后的調整。
[0029] 所以在測量時可換算到設計的h數值上,用此種方法在加工過程中就能實時測 量,而且是數據直觀化,便于控制加工的狀態并及時跟蹤調整。在加工螺旋導輪的過程中十 分實用,更便于長期的數據控制。
[0030]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螺旋導輪測量裝置有效解決了在加工螺旋導輪過程中螺旋 導輪設計角度難實現的問題,使螺旋導輪加工角度進行量化,更直觀的能控制螺旋導輪在 加工過程中的狀態,便于出現問題時的正確判斷,及時準確的解決問題。本螺旋導輪測量裝 置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小巧,只要有平臺,就能隨時對零位,能在加工過程及工作時,只 要旋轉導輪(或超精導輥)在靜止狀態下都能測量,不受場地等因素的限制,而且通過量表 直讀使數據反饋及時,使用簡單,能正確反映檢驗的角度并能復制數據,便于跟蹤角度的變 化。
[0031] 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講授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 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安放在旋轉導輪上,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包括:一個測量座、一個測量表、第一后測量支腳及第二后測 量支腳和一個前測量支腳,所述測量表、測量支腳安裝在所述測量座上,三個測量支腳以相 互間隔間距布置成可安裝在螺旋導輪上及調整成等高度并鎖定,所述測量表通過表頭在平 板上調整成零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測量時測量表的表頭、前測量支腳、第一后測量支腳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并平行于螺旋 導輪的中心線。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測量支腳與所述第一后測量支腳的間距設計成是螺旋導輪的導程倍數。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導程倍數為2到4倍。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頭與所述前測量支腳間的距離E = tg(q)*D ;其中tg(q) = (p/(6. 283*RG)),q為螺 旋升角,D是第一和第二后測量支腳在與旋轉導輪中心線垂直方向的間距(mm),P為導程, RG為螺旋導輪的半徑(mm)。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當D =50 時,E = tg(q)*50 = ρΛ6. 283*RG)*50, RG 為螺旋導輪的半徑(mm)。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測 量座的總長C = A+E+B+m,其中,A是前測量支腳與第一后測量支腳的距離,B是前測量支腳 與表頭間的距離,E是兩個后測量支腳沿平行旋轉導輪中心線方向的間距,m是根據實際情 況放出的余量。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滾子加工的螺旋導輪的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螺 旋導輪設計數h與測量的實際讀數h'的關系為:h = cos(F)*h',h = tg(K)*B ;測量表的 表值即測量的實際讀數h'= tg(K)*B/c〇s(F);其中:K為螺旋導輪設計的角度,B =螺旋導 輪有效工作面的最大值(mm),F為偏轉角度:F = arcsine(25/RG),RG為螺旋導輪的半徑 (mm) 〇
【文檔編號】B23Q17/20GK203901013SQ201420031323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7日
【發明者】周立民, 李蜀紅, 沈文亮 申請人:上海通用軸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