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動打刀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同動打刀機構,包括安裝底座,搖臂,打刀氣缸,所述搖臂呈L型,L型搖臂的長臂和短臂的端部各自設置有第一隨動器和第三隨動器,L型搖臂的轉角處通過轉軸與安裝底座相連接;所述打刀氣缸與安裝底座固定連接,打刀氣缸的缸體上設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復位彈簧和行程限位開關;所述復位彈簧通過簧鉤和L型搖臂的長臂連接;所述L型搖臂的長臂上還設置有一凸部,所述凸部設置有第二隨動器,所述第二隨動器位于打刀氣缸推桿的上部,所述行程限位開關的觸點位于第二隨動器側面,本實用新型可實現打刀速度快,結構簡單易裝配,打刀精度高,長期使用精度不易丟失。
【專利說明】同動打刀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數控機床刀庫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同動打刀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圓盤式同動刀庫配同動打刀機構是目前數控機床領域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技術。同動打刀也稱為機械打刀,相比較非同動打刀方式具有換刀速度快,加工效率高的特點。但是同動打刀機構存在結構較為復雜,裝配困難,故障率高,成本較高等問題。
[0003]如圖1所示為現有的傳統的同動打刀機構,不僅組成的零部件較多,結構復雜裝配繁瑣,而且長期運行后打刀量的精準度容易丟失,產生拉刀力不夠從而掉刀,影響了加工效率,可靠性差,整套機構的生產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同動打刀機構,包括安裝底座,搖臂,打刀氣缸,所述搖臂呈L型,L型搖臂的長臂和短臂的端部各自設置有第一隨動器和第三隨動器,L型搖臂的轉角處通過轉軸與安裝底座相連接;所述打刀氣缸與安裝底座固定連接,打刀氣缸的缸體上設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復位彈簧和行程限位開關;所述復位彈簧通過簧鉤和L型搖臂的長臂連接;所述L型搖臂的長臂上還設置有一凸部,所述凸部設置有第二隨動器,所述第二隨動器位于打刀氣缸推桿的上部,所述行程限位開關的觸點位于第二隨動器側面。
[0005]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安裝底座的下端面還設置有打刀量修配片。
[0006]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打刀氣缸推桿的運動方向和數控機床主軸的軸向相一致。
[0007]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L型搖臂是一體式高強度鑄件。
[0008]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L型搖臂短臂端部的第三隨動器位于數控機床主軸上的主軸打刀環上方。
[0009]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同動打刀機構還包括自動打刀驅動裝置,所述自動打刀驅動裝置包括:刀臂電機,刀臂,凸輪盤,鏈條,凸輪箱,所述L型搖臂長臂端部的第一隨動器和凸輪盤滾動接觸。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打刀氣缸采用下置式,推桿向上推動第二隨動器,此技術方案的優勢在于不需要采用現有技術的保壓式的氣缸,普通氣缸即可滿足使用需求,大大節省了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打刀量的調整,通過配磨打刀量修配片的高度值來調整L型搖臂將主軸打刀環往下壓的量,此技術方案的優勢在于打刀量調整完之后,無論機床使用多久,打刀精度永久不變,避免了傳統的打刀機構,長時間使用后打刀精度丟失的情況發生;本實用新型L型搖臂采用一體式高強度鑄件設計,避免了傳統結構分體式設計結構復雜、裝配困難,人為裝配因素對打刀量精度影響很大的情況發生。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打刀速度快,結構簡單易裝配,打刀精度高,長期使用精度不易丟失,制造成本較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現有技術打刀機構不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的整體結構左視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和數控機床主軸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5]圖5是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自動工作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6是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自動工作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7是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自動工作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8是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的打刀量修配片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中:1-搖臂,2-第一隨動器,3-第二隨動器,4-復位彈簧,5-行程限位開關,6-固定支架,7-打刀氣缸,8-安裝底座,9-轉軸,10-第三隨動器,11-刀臂,12-凸輪箱,13-主軸箱,14-主軸,15-圓盤式同動刀庫,16-凸輪盤,17-主軸打刀環,18-鏈條,19-刀臂電機,20-打刀量修配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利于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
[0021]本實用新型同動打刀機構結構如圖2、3所示,所述搖臂I呈L型,L型搖臂I的長臂和短臂的端部各自設置有第一隨動器I和第三隨動器10,L型搖臂I的轉角處通過轉軸9與安裝底座8相連接,可實現以轉軸9為中心的上下幅度內的擺動;固定支架6通過螺絲安裝在打刀氣缸7的缸體上,安裝底座8與打刀氣缸7固定連接;復位彈簧4和行程限位開關5安裝在固定支架6上,復位彈簧4的一端通過簧鉤和L型搖臂I的長臂連接;L型搖臂I的長臂上還設置有一凸部,所述凸部設置有第二隨動器3,第二隨動器3位于打刀氣缸7推桿的上部,行程限位開關5的觸點位于第二隨動器3的側面。
[0022]本實用新型打刀機構的打刀方式可分為兩種,手動打刀和自動打刀。
[0023]具體地,如圖4所示,手動打刀是通過電磁閥來控制打刀氣缸7的推桿的上下往返運動,當推桿往上運動時,推桿上的螺母將推動第二隨動器3向上運動,L型搖臂I會以轉軸9為中心做來回的擺動,同時第三隨動器10將主軸打刀環17往下壓,從而實現了主軸14的手動打刀動作。
[0024]具體地,如圖5、6、7所示,自動打刀的動作原理:刀臂電機19轉動帶動刀臂11轉動,凸輪盤5通過鏈條16與凸輪箱12連接,刀臂11通過凸輪箱12、鏈條16、輪盤5和L型搖臂I的長臂端部的第一隨動器2聯動;當刀臂11轉動至如圖7所示的位置(刀臂11位于主軸14的正下方同心的位置)時,凸輪盤5同步轉動至最大外圓處,L型搖臂I的短臂往下壓,從而使得第三隨動器10將主軸打刀環17往下壓,實現了主軸14的打刀動作。同動打刀即刀臂11轉動換刀的過程中,凸輪箱12同時運轉帶凸輪盤5轉動,L型搖臂I的短臂往下壓主軸打刀環17實現主軸打刀,這個過程是同步進行的,故換刀速度快。
[0025]具體地,打刀量的調整如圖3、圖8所示,打刀量修配片20的作用相當于調整墊片,墊在安裝底座8與主軸箱13之間,通過配磨打刀量修配片20的高度值h來調整L型搖臂I將主軸打刀環17往下壓的量(此量值即為主軸的打刀量)。
[0026]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同動打刀機構,包括安裝底座,搖臂,打刀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呈L型,L型搖臂的長臂和短臂的端部各自設置有第一隨動器和第三隨動器,L型搖臂的轉角處通過轉軸與安裝底座相連接;所述打刀氣缸與安裝底座固定連接,打刀氣缸的缸體上設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復位彈簧和行程限位開關;所述復位彈簧通過簧鉤和L型搖臂的長臂連接;所述L型搖臂的長臂上還設置有一凸部,所述凸部設置有第二隨動器,所述第二隨動器位于打刀氣缸推桿的上部,所述行程限位開關的觸點位于第二隨動器側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動打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底座的下端面還設置有打刀量修配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動打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刀氣缸推桿的運動方向和數控機床主軸的軸向相一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動打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搖臂是一體式高強度鑄件。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動打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搖臂短臂端部的第三隨動器位于數控機床主軸上的主軸打刀環上方。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動打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動打刀機構還包括自動打刀驅動裝置,所述自動打刀驅動裝置包括:刀臂電機,刀臂,凸輪盤,鏈條,凸輪箱,所述L型搖臂長臂端部的第一隨動器和凸輪盤滾動接觸。
【文檔編號】B23Q3/157GK204183309SQ201420656912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5日
【發明者】張峰, 張 榮, 俞建平, 曹希鋒 申請人:上海克邁特精密機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