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
背景技術:
柴油機的氣缸蓋在裝配線上裝配時需要移動和轉向,特別是在互為90°的兩臺滾筒輸送機的轉角處,需要移動到相互垂直的方向。而對于大功率的中低速船用柴油機的氣缸蓋,由于其體積龐大,重量笨重,根本無法采用人工對其旋轉改向或移動,必須使用專用的轉向移動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包括橫向滾軸、縱向滾筒、橫向滾軸升降氣缸、升降導柱、底座;
縱向滾筒固定在上層底板上,橫向滾軸設在縱向滾筒之間的間隙中,且縱向滾筒的滾動方向與橫向滾軸的滾動方向相互垂直交叉;橫向滾軸通過支架穿過上層底板與中層底板固定連接,中層底板與橫向滾軸升降氣缸連接,上層底板通過升降導柱與中層底板滑動連接;橫向滾軸升降氣缸固定在下層底板上,且下層底板與底座固定連接;
橫向滾軸通過橫向滾軸升降氣缸作升降運動,橫向滾軸升降氣缸升起時抬升橫向滾軸頂面高于縱向滾筒的頂面,且只有橫向滾軸與工件底面連接使工件沿橫向滾軸的滾動方向移動;橫向滾軸升降氣缸下降時帶動橫向滾軸頂面低于縱向滾筒的頂面,且只有縱向滾筒與工件底面連接使工件沿縱向滾筒的滾動方向移動。
作為優選,還包括整體旋轉機構;整體旋轉機構的轉軸通過軸承與底座連接且整體旋轉機構繞轉軸轉動,下層底板與整體旋轉機構的旋轉平臺固定連接,整體旋轉機構通過下層底板帶動橫向滾軸和縱向滾筒作整體平面轉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橫向滾軸的升降,實現工件分別沿橫向滾軸或縱向滾筒移動或轉向。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中標記,1-橫向滾軸,2-縱向滾筒,3-橫向滾軸支架,4-上層底板,5-中層底板,6-下層底板,7-升降導柱,8-橫向滾軸升降氣缸,9-整體旋轉機構,10-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一種應用在大功率中速柴油機氣缸蓋裝配生產線上的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由橫向滾軸1、縱向滾筒2、橫向滾軸支架3、上層底板4、中層底板5、下層底板6、升降導柱7、橫向滾軸升降氣缸8、整體旋轉機構9、底座10構成。
多只縱向滾筒2通過支架固定在上層底板4上,多只橫向滾軸1通過橫向滾軸支架3穿過上層底板4與中層底板5固定連接,橫向滾軸1設在縱向滾筒2之間的間隙中,并且縱向滾筒2的滾動方向與橫向滾軸1的滾動方向相互為90度交叉(圖2)。
上層底板4的下面裝有升降導柱7,升降導柱與中層底板5為滑動連接,使得上層底板與中層底板可相對上下移動。中層底板5的下面與橫向滾軸升降氣缸8連接,橫向滾軸升降氣缸可帶動中層底板作升降運動,因此可使得所有的橫向滾軸相對所有的縱向滾筒作升降運動。
橫向滾軸升降氣缸8固定在下層底板6上。
整體旋轉機構9設有轉軸和旋轉平臺,且旋轉平臺與轉軸固接,轉軸通過軸承安裝在底座10上。下層底板6與旋轉平臺固定連接,旋轉平臺繞轉軸轉動,則帶動下層底板上面安裝的橫向滾軸和縱向滾筒同時轉動。
在底座10下面裝有撐腳,用于固定整個旋轉移動工作臺。
工作狀態:
橫向滾軸升降氣缸由氣壓驅動作升降運動,同時帶動固定在中層底板上的所有橫向滾軸作升降動作。
當橫向滾軸升降氣缸升起時抬升橫向滾軸頂面高于縱向滾筒的頂面,使得放置在旋轉工作臺上的工件底面只能與升起的橫向滾軸頂面接觸,從而使工件只能沿橫向滾軸的滾動方向移動。
當橫向滾軸升降氣缸下降時帶動橫向滾軸頂面低于縱向滾筒的頂面,使得放置在旋轉工作臺上的工件底面只能與縱向滾筒的頂面接觸,從而是使工件只能沿縱向滾筒的滾動方向移動。
因此通過橫向滾軸的升降,達到了使得工件分別沿橫向滾軸或縱向滾筒移動的目的。橫向滾軸升降氣缸通過壓力氣體驅動其作升降運動。
由于橫向滾軸和縱向滾筒全部固定在整體旋轉機構的旋轉平臺上面,因此整體旋轉機構通過旋轉平臺帶動所有的橫向滾軸和縱向滾筒作整體平面轉動。
整體旋轉機構安裝在底座10上,整體旋轉機構可以通過手動旋轉,也可以通過液壓或電動驅動其旋轉。
底座10上裝有撐腳,以撐腳撐住地面用于固定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避免產生移動。
本實施例有兩種轉向方式:一是通過橫向滾軸的升降,實現工件分別沿橫向滾軸或縱向滾筒移動或轉向;二是通過整體旋轉機構轉動來實現工件轉向。整體機構的轉向可以以手動方式轉動,也可以通過安裝電機來驅動其轉動。
本實施例用于銜接兩臺互為90°或180°滾筒輸送機之間的工件輸送,使得輸送的缸蓋在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上面轉向90°移到另一臺互為90°的滾筒輸送機上面,或直接通過旋轉移動升降工作臺傳送到另一臺1互為180°滾筒輸送機上面。
以上所述的本發明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