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用于在變形操作中補償壓力機的兩梁之間的偏差的方法。這樣一種方法是已知的。術語“梁”在這里理解為意指壓力機中施加力的構件的所有可能的形式,因此不僅是壓彎機(press brake)的豎直可移動的梁,而且也例如是折彎機(fold-bending machine)的可樞轉的卡爪。
當工件經受在壓力機(例如壓彎機)的下梁和上梁之間的變形操作時,可在此產生在工件的期望的最終形狀和實際的最終形狀之間的偏差。這些偏差可具有不同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例如液壓缸或伺服機械驅動器靠近其外端部朝著彼此推動的壓力機的上梁和下梁將通常由于用于使工件變形所施加的力而凹陷到某種程度。對于上梁和下梁都是這種情況,其通常都是懸臂的。沿壓力機的長度獲得的變形的程度由于凹陷而變化。另外,用于使工件變形的工具可出現磨損,由此它們在每處地方都沒有帶來所期望的變形程度。最后,在用于彎曲的材料中可存在不連續部,例如材料缺陷、相對于彎曲模型的變化,也有切掉的部分以及類似的不連續部。
申請人的用于補償這些偏差的目的的較早的美國專利5,009,098中已經提出一種裝置,利用該裝置,壓力機的下梁上的工具架可以預定的方式彎曲以便跟隨上梁的凹陷。該預定的彎曲也稱為“拱起(crowning)”。以前的補償機構或拱起機構由兩根板帶形成,該兩根板帶的相互面對的表面具有楔形的突起部。這些板帶布置在下梁和下工具架之間,并且在下梁的縱向方向上相對于彼此可移位。在縱向方向上移位該板帶導致楔形的突起部在彼此上方滑動使得板帶之間的距離以及由此的拱起機構的高度發生變化。由于楔形突起部在板帶中心具有比靠近外端部的傾斜角更大的傾斜角,在中心的相對位移也將大于在端部的相對位移,使得工具架被彎曲。靠近下梁的端部中的一個布置驅動器以用于移位該板帶的目的。突起部也能采取在橫向方向上的楔形形式,其提供了用于補償局部誤差的又另一種選擇。
已知的拱起機構具有其不能在變形操作期間被調整的顯著缺陷,而是僅在變形操作之前可調整。即將發生的偏差因此不能立即校正,并且在發現最佳的設定之前,將不得不首先制成具有偏差的多個產品。此外,由于傾斜角的變化,拱起裝置主要適用于校正工件放置在壓力機中心的操作中的偏差。在壓力機的每點的校正程度另外由楔部的形狀確定且在不調換具有楔部的整根板帶則不能被調整。
已經提出了適用于在變形操作期間校正偏差的拱起設備。它們通常是液壓的解決辦法。拱起設備從而是已知的,其中在上梁和/或下梁中的多個液壓缸補償這些梁的凹陷。具有在上梁和/或下梁中產生的油床(oil bed)的設備也是已知的,從而沿這些梁的整個長度獲得均勻的壓力。
用于在折彎處理期間可補償偏差的折彎機中使用的拱起系統從WO2004/033125A1已知。該已知的拱起系統包括兩排楔部,該楔部的一排放置在另一排上且裝配在下梁之下的壓力機的框架中。楔部的上排在下梁的縱向方向上相對于下排是可滑動的且被連接以用于兩個液壓驅動器在下梁的每一側上的目的。下梁的凹陷通過在下排之上滑動楔部的上排能得到補償。
這些已知的解決辦法的最顯著的缺陷是液壓系統是昂貴的且額外的缸需要相對大量的空間。此外有泄漏和玷污的風險。
因此,本發明針對其目標提供了所陳述的缺陷沒有發生或至少在較小程度上發生的以上所描述的類型的方法。根據本發明,這以一種方法實現,該方法包括的步驟有:在壓力機中的合適地選擇的位置布置至少一個補償元件,檢測偏差以及在變形操作期間通過(電)機械裝置相對于梁移動至少一個補償元件,使得檢測到的偏差至少大體上被補償。
通過使用可移動的補償元件可補償沿梁的偏差。在變形操作期間已經補償了偏差確保每個產品在操作之后達到標準,這避免或至少減少了浪費。避免了液壓件的使用且通過補償元件的(電)機械控制實現緊湊、干凈且相對廉價的解決辦法。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第一變體中,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在變形操作之前移動到過補償位置(over-compensating position)并且在操作期間由梁上的載荷按壓離開其過補償位置,其中補償元件對壓力機的周圍部分施加可調節的阻力。可通過首先比必要的更多地移位補償元件用相對簡單的裝置實現所期望的補償,并且然后如補償元件與梁的凹陷“共同移位”,其中該凹陷通過調節阻力被影響。壓力終究僅需要被吸收而不是被克服。
當通過連接到補償元件的致動器,特別是壓電致動器來施加阻力時,這能以簡單的方式實現。
在該方法的另一個變體中,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在變形操作期間被分步地按壓到補償檢測到的偏差的位置。從而仍可能以簡單的機構可滿足的一系列較小的步程然而補償相當大的偏差。
然后這里重要的是,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在每個步程之后暫時地固定使得逐步實現所期望的補償。
在該變體中,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由致動器,特別是壓電致動器按壓到補償位置也是有利的。
當至少一個補償元件沿梁中的至少一個布置或在梁中的至少一個中布置且接合在其上,并且補償元件在變形操作期間朝著或遠離至少一個梁移動時,偏差可部分地被補償。這使得到快速且精確的校正。
在另一方面,也可能設想至少一個局部削弱的部分形成在壓力機的框架中且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布置在削弱的框架部分的位置,并且補償元件在變形操作期間被移動使得削弱的框架部分的剛度和/或變形的程度因此被調節。從而可調節整個框架的剛度,并且從而也可調節由此的壓力機的梁的凹陷。因為相對大量的空間在框架中可得到,因此補償元件和其驅動件可被給予穩固的形式。
本發明也涉及一種設備,用該設備可執行以上描述的補償方法。為了該目的,本發明提供了用于在變形操作中補償壓力機的兩梁之間的偏差的設備,其包括:布置在壓力機中合適地選擇的位置的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用于在變形操作期間檢測偏差的裝置、用于在變形操作期間相對于梁移動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的(電)機械裝置以及連接到檢測裝置以用于控制移動裝置的裝置。使用該設備,可在變形操作期間自動地補償偏差。
在根據本發明的補償設備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補償元件適于在不受載的狀態下移動到過補償位置且由梁上的載荷按壓離開其過補償位置,并且移動裝置適于對壓力機的周圍部分施加可調節的阻力。從而壓力機本身提供補償元件的移動,并且該移動僅由移動裝置控制和減速。
為了該目的建議移動裝置包括連接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且施加阻力的致動器。
在補償設備的可選擇的實施方式中,移動裝置適于在變形操作期間將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分布地按壓到補償檢測到的偏差的位置。將補償元件的期望的移動分成幾步使設備仍然能夠采取相對緊湊的形式,盡管在操作期間需要大的力來執行移動。
移動裝置因此優選地包括用于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的往復可移動的致動器。致動器的每一次往復移動于是可形成補償元件的移動中的一個步程。
為了能夠滿足較小且較廉價的致動器,移動裝置優選地包括放置在補償元件和致動器之間的傳動件。
當傳動件與補償元件界定相對于載荷方向成角度放置的接觸表面且致動器實質上橫向于載荷方向作用在傳動件上時,獲得結構簡單且穩固的設備。簡單的楔形件因而可用作傳動件。
當接觸表面相對于載荷方向的角因而實質上相當于其摩擦角的余角時,傳動件實際上是自制動的。摩擦角在此橫向于載荷方向界定。由于致動器因而需要產生很小的力,因此滿足小的致動器是可能的,為了該目的,例如可選擇電致動器,特別是壓電致動器。這是緊湊且有效的,但仍足夠大功率的。
移動裝置優選地適于在每個步程之后暫時固定至少一個補償元件使得保證分步的連續的移動。用于該目的的移動裝置可包括在每個步程之后接合在補償元件上的阻擋構件。
阻擋構件優選地與補償元件界定相對于其移動的方向成一角度放置的接觸表面使得阻擋構件是自制動的。從而無需阻擋構件的單獨鎖定是可能的。
當阻擋構件實質上橫向于補償元件的移動方向可移動且偏移到接合在補償元件上的位置時,阻擋構件在每個步程之后自動地置于補償元件下方。
移動裝置優選地適于在每個步程之后朝著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移位致動器。從而可利用緊湊的致動器,該致動器僅執行有限的往復移動但其通過間隔的位移保持與補償元件連續的接合。
為了該目的,移動裝置可有利地包括在每個步程之后在朝補償元件的方向上執行沖程的移位構件。
當移位構件是楔形的且沿具有傾斜角的傾斜表面是可移位的使得移位構件是自制動的時,實現了結構上簡單且緊湊的實施方式。
移位構件優選地偏移到相對遠離補償元件的停止位置。從而補償元件在停止位置上是不受載的。
在設備的第一變體中,至少一個補償元件沿梁中的至少一個布置或在梁中的至少一個中布置且接合在其上,而移動裝置適于朝著或遠離至少一個梁移動補償元件。該變體適用于偏差的局部校正。
在設備的可選擇的變體中,至少一個局部削弱部分形成在壓力機的框架中且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布置在削弱的框架部分的位置,而移動裝置適于移動補償元件以便調節削弱的框架部分的剛度和/或變形的程度。
當設備設置有多個補償元件和對應的多個致動器時,能補償沿梁的所有類型的偏差。從而也可能校正在階段彎曲期間產生的偏差,在壓力機上的同一產品中產生鄰近彼此的多個彎曲。
為了最佳的操作,因此設備具有多個阻擋構件和/或與多個補償元件對應的移位構件。
本發明還涉及以下項目:
(1)一種用于在變形操作中補償壓力機的兩梁之間的偏差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壓力機中的合適地選擇的位置處布置至少一個補償元件,
-檢測所述偏差,以及
-在所述變形操作期間通過(電)機械裝置相對于所述梁移動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使得至少大體上補償所檢測到的偏差。
(2)如項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在所述變形操作之前移動到過補償位置,且在所述操作期間由所述梁上的載荷按壓離開其過補償位置,其中所述補償元件對所述壓力機的周圍部分施加可調節的阻力。
(3)如項目(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通過連接到所述補償元件的致動器來施加,所述致動器特別是壓電致動器。
(4)如項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在所述變形操作期間被分步地按壓到補償所檢測到的偏差的位置。
(5)如項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在每個步程之后暫時地固定。
(6)如項目(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由致動器按壓到所述補償位置,所述致動器特別是壓電致動器。
(7)如上文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沿所述梁中的至少一個布置或在所述梁中的至少一個中布置且接合在其上,并且所述補償元件在所述變形操作期間朝著或遠離所述至少一個梁移動。
(8)如項目(1)-(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局部削弱部分形成在所述壓力機的框架中且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布置在削弱的框架部分的位置,并且所述補償元件在所述變形操作期間被移動使得從而調整所述削弱的框架部分的剛度和/或變形的程度。
(9)一種用于在變形操作中補償壓力機的兩梁之間的偏差的設備,包括:布置在所述壓力機中合適地選擇的位置處的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用于在所述變形操作期間檢測所述偏差的裝置、用于在所述變形操作期間相對于所述梁移動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的(電)機械裝置,以及連接到所述檢測裝置以用于控制所述移動裝置的裝置。
(10)如項目(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適于在處于不受載的狀態下移動到過補償位置且由所述梁上的載荷按壓離開其過補償位置,并且所述移動裝置適于對所述壓力機的周圍部分施加可調節的阻力。
(11)如項目(10)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包括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且施加所述阻力的致動器。
(12)如項目(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適于在所述變形操作期間將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分步地按壓到補償所檢測到的偏差的位置。
(13)如項目(12)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的往復地可移動的致動器。
(14)如項目(11)或(1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包括放置在所述補償元件和所述致動器之間的傳動件。
(15)如項目(14)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件與所述補償元件界定接觸表面,所述接觸表面相對于載荷方向成一角度放置并且所述致動器大體上橫向于載荷方向作用在所述傳動件上。
(16)如項目(15)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表面相對于所述載荷方向的角度大體上相當于其摩擦角的余角。
(17)如項目(11)到(16)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動器是電致動器,特別是壓電致動器。
(18)如項目(12)或(1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適于在每個步程之后暫時地固定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
(19)如項目(18)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包括在每個步程之后接合在所述補償元件上的阻擋構件。
(20)如項目(1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構件與所述補償元件界定接觸表面,所述接觸表面相對于其移動方向成一角度放置使得所述阻擋構件是自制動的。
(21)如項目(19)或(20)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構件大體橫向于所述補償元件的移動方向可移動且偏移到接合在所述補償元件上的位置。
(22)如項目(12)或(1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適于在每個步程之后朝著所述補償元件移位所述致動器。
(23)如項目(22)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包括在每個步程之后在朝所述補償元件的方向上執行沖程的移位構件。
(24)如項目(2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構件是楔形的且沿傾斜表面可移位,所述傾斜表面具有傾斜角使得所述移位構件是自制動的。
(25)如項目(23)或(24)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構件偏移到相對遠離所述補償元件的停止位置。
(26)如項目(9)到(25)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沿所述梁中的至少一個布置或在所述梁中的至少一個中布置且接合在其上,并且所述移動裝置適于朝著或遠離所述至少一個梁移動所述補償元件。
(27)如項目(9)到(25)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局部削弱部分形成在所述壓力機的框架中且所述至少一個補償元件布置在削弱的框架部分的位置,并且所述移動裝置適于移動所述補償元件以便調節所述削弱的框架部分的剛度和/或變形的程度。
(28)如項目(9)到(27)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多個補償元件以及對應的多個致動器。
(29)如項目(19)或(23)結合項目(28)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多個阻擋構件和/或對應于所述多個補償元件的移位構件。
現在將基于多個實施方式解釋本發明,其中參考了附圖,在附圖中以相同參考數字表示對應的部件,且在附圖中:
圖1是具有上梁和下梁的壓彎機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2是圖1的壓彎機的示意性前視圖,
圖3是在圖1和圖2的壓彎機中被彎曲且具有偏差的工件的透視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補償設備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最重要的部件的示意性視圖,
圖5是該設備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最重要的部件的示意性視圖,
圖6是更大比例的與圖2相對應的壓彎機的視圖,示出了待變形的工件和補償設備,
圖7示出了補償設備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與圖5相對應的視圖,其中致動器和補償元件整體地形成,
圖8示出了沿圖7中的線VIII-VIII的橫截面,
圖9和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補償設備的第四種實施方式和第五種實施方式的與圖8相對應的橫截面視圖,
圖11示出了其中補償設備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穿過壓彎機的局部削弱的下梁的橫截面,以及
圖12是根據圖10和圖11的具有局部削弱的下梁和補償設備的另一種壓彎機的前視圖。
用于對工件11執行變形操作且特別是彎曲的壓力機1包括具有下梁4和上梁3的框架2(圖1、圖2)。下梁4支承下板帶(strip)或下工具架5,界定V形凹部14的下模6安裝在該下板帶或下工具架5上。上梁3支承上板帶或上工具架7,上模或上彎曲工具8安裝在上板帶或上工具架7中。上梁3通過靠近壓力機1的兩外端部的兩個液壓活塞/液壓缸組合件9朝著下梁4可移動。這里上梁3沿導向件10可移動。上部工具8的尖端13適于在上梁3朝著下梁4移動時按壓到下模6的凹部14中,據此工件11隨彎曲線12彎曲(圖3)。
由于包括上梁3和(在較小程度上)下梁4的凹陷的各種效應,工件11的變形或彎曲不會總是完全均勻的。上梁3和下梁4在實踐中將在中心分別向上和向下彎曲到一定程度(圖2中以虛線VB和VO示意性地表示),據此上部工具8的尖端13將在那里沒那么遠地戳入下模6的凹部14中。這具有的結果是工件11的中心將比其外端彎曲得沒那么遠,結果在那里的彎曲角α2將比在端部處的彎曲角α1和α3大(圖3)。
為了校正該偏差,壓力機1設置有補償設備15。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設備15如此緊湊以致其被接納在下工具架5中,然而補償設備15也能布置在下梁4中或下梁4和下工具架5之間。這樣一種補償設備15也能布置在壓力機1中的工件11上方,例如在上梁3中、在上工具架7中或在上梁3和其工具架7之間。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補償設備15包括在下梁4的縱向方向上彼此相鄰地放置的一排補償元件16(圖6)。此外,補償設備15包括(電)機械移動裝置,據此補償元件16朝著或遠離下梁4的必須校正其凹陷的部分移動。
在設備15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中,當壓力機1還未使用且下梁4因此還未受載時,補償元件16通過移動裝置壓靠下梁4中的工具架5的下側。這里補償元件16被按壓得超過它們提供最佳補償的位置,因此被按壓到過補償位置。當壓力機1啟動且上梁3朝著下梁4移動時,補償元件16以受控的方式屈曲,其中它們每一個對工具架5施加其自己的阻力。由上梁3和待變形的工件11施加的壓力F壓力和由補償元件16施加的阻力的總和使得下梁4跟隨上梁3的凹陷。這確保了上部工具8在下模6中的戳入深度—且因此也是工件11的變形—沿壓力機1的整個長度是恒定的。
在該實施方式中,移動裝置包括用于每個補償元件16的致動器17和傳動件18(圖4)。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傳動件18由橫向于壓力機1的載荷方向可移動的楔形件形成。該楔形件由橫向于載荷方向作用的致動器17保持在位置上。楔形件18具有與補償元件16的同樣地傾斜的下表面21共同作用的傾斜的上表面20。接觸表面20、21和載荷F壓力方向之間的角β被選擇使得其余角γ—上表面20的傾斜角—僅稍大于兩表面20、21的摩擦角。從而楔形傳動件18幾乎是自制動的,并且致動器17僅需要施加小的力F作用力以便制動補償元件16且保持其在位置上。緊湊且低功率的致動器17(例如電致動器或機電致動器)從而足以補償由高壓力F壓力導致的凹陷。在該實施方式中,楔形件18另外支撐元件19上方移動,支撐元件19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同樣是楔形的。楔形件18和支撐元件19具有傾斜的接觸表面22、23。只要接觸表面20、21是傾斜的,這些表面22、23也能水平地運動。另一方面,只要接觸表面22、23如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是傾斜的,這些表面20、21能是水平的。
在設備15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當壓力機1在操作中且全部載荷F壓力按壓在補償元件16上時,補償元件16相反地朝下梁4的方向被按壓。在全載荷下的該按壓以小步程發生,其中補償元件16在每個步程之后暫時地固定。該步程通過可往復移動的致動器17來執行,致動器17通過移位構件26與補償元件16保持接合(圖5)。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致動器17是壓電致動器,其能以較低的功率消耗在較短的沖程長度上產生相當大的力。為了在壓電致動器17的每個沖程之后暫時地固定補償元件16,兩個阻擋構件24布置在致動器17的每一側上。每個阻擋構件24具有與補償元件16的傾斜的下表面32共同作用的傾斜的上表面31。裝置(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示意性地示為壓力彈簧25)的存在是用于將阻擋構件24偏移到它們支撐補償元件16且使致動器17脫開的操作位置的目的。傾斜的表面31、32在實踐中將也與載荷方向形成角度使得阻擋構件24是自制動的。
該(很小的)角在圖7中可見,圖7示出了變體,其中補償元件16與致動器17整體地形成,其直接地接合在下工具架5的下側。在這種情況下,該下側具有仿形形式(profiled form),該仿形形式具有兩個阻擋構件24接合其上的兩個傾斜表面24,并且與致動器17接合的水平的中心部分充當補償元件。
如所述,壓電致動器17通過短沖程長度往復地(事實上向上和向下)移動,并且—在圖5的實施方式中—每次在朝上梁3的方向上按壓補償元件16短的距離。在圖7和圖8的實施方式中,致動器17在每個沖程壓靠下工具架5的下側且將下工具架5向上移動到某種程度。為了確保致動器17的每次移動轉換成補償元件16的位移或下工具架5的位移,重要的是在所有情況下致動器17與補償元件16或工具架5保持接觸。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為了該目的提供了移位構件26,其由上部分27和下部分28組成。兩個部分27、28都設置有共同作用的、傾斜的表面29、30使得下部分28的水平移動—如在附圖的平面中所見—導致了上部分27和致動器17的豎直位移(圖8)。當致動器17與補償元件16共同作用時(圖5),從而補償元件16向上移動(其中“向上”理解為表示朝壓力機1中相對的梁的方向上的移動)。表面29、30的角度也被選擇使得移位構件26是自制動的且因此在每種情況下保持致動器17在確定的位置上。移位構件26的下部分28可另外被偏移到其中立位置或停止位置,其中致動器17處于其最低位置且沒有對補償元件16施加力。
移位構件26的兩個部分27、28通過驅動件33相對于彼此移動。該驅動件33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由活塞35形成,該活塞35在缸34中可往復地移動且以其活塞桿附接到下部分28。可作為氣動缸或液壓缸實施的缸34在活塞35的任一側具有連接部36、37以用于供給或排出壓縮空氣或液壓液體。
為了使充當補償元件的致動器16、17以確定的選擇的力壓靠下工具架5的下側,在該實施方式中,移位構件26的下部分28因此首先每次移動如此遠以至于上部分27接合在致動器17的下側上。由此致動器17接合在工具架5的下側上。然后啟動致動器17,由此其執行短的沖程且在朝壓力機1中的相對的梁3的方向上局部地向上按壓工具架5。在該沖程期間,在偏移的影響下阻擋構件24向內移動且因此支撐工具架5,工具架5從而暫時地固定在其向上移動的位置上。然后停止致動器17的啟動,由此致動器17向回下降到其停止位置,從工具架5釋放。然后活塞35通過經由連接部37將流體(在該實施方式中是壓縮空氣)引入到缸34中而移動到右邊,且也將移位構件26的下部分28壓到右邊。從而致動器17向上移動抵靠工具架5的下表面,在這之后致動器17可再次啟動以用于接下來的沖程。所有這些移動在從檢測系統接收輸入信號的控制系統的影響下發生。該檢測系統測量偏差(例如在彎曲的工件中的偏差),且將對應的信號傳送到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控制致動器17以用于校正按壓期間的這些偏差的目的。
補償元件16和/或致動器17的數量及其沖程被選擇使得可補償最普遍出現的偏差。用于該目的的每個補償元件16或每個致動器17的長度需要不大于200mm,且優選地更小。偏差可以靈活的方式且以50mm的長度非常精確地補償。致動器17和/或補償元件16的沖程在按壓期間(即,在載荷作用下)必須為十分之幾毫米。已經發現0.3mm的值在實踐中是非常有效的。補償設備5的整個沖程可為大約2mm。位移的精度必須盡可能地大。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追求的精度是0.005mm。
在補償設備15的又另一個實施方式中,致動器17和補償元件16再次采取分離的形式,且傳動元件18如在第一種實施方式中那樣布置在致動器17和補償元件16之間(圖9)。然而在該實施方式中,致動器17適于在變形操作期間(因此存在壓力時)以分步的方式按壓補償元件16抵靠下工具架5。這里致動器17在水平方向上是往復地可移動的,且在每個沖程傳動元件18被輕輕地按壓到右邊,由此補償元件16由于傾斜的接觸表面20、21的共同作用而被向上推動到一定程度抵靠工具架5的下側。
在該實施方式中,移位構件26由兩個楔形件27形成,兩個楔形件27在豎直方向上不可移動且中心楔形件28在該兩個楔形件27之間可向上和向下移動。在中心楔形件28的豎直移動的影響下,右邊的楔形件27在水平方向上可移動,且從而保持致動器17與傳動元件18接合。向上和向下移動中心楔形28的驅動件33再次由(氣動)活塞/缸組合件34、35形成,其在這種情況下也豎直地定向。
在該實施方式中,在致動器17的每個沖程的最后通過接觸表面20、21設置了阻擋,所選擇的接觸表面20、21的傾斜角如此小以至于它們是自制動的。在該實施方式中還存在第二活塞/缸組合件,其能再次采取氣動或液壓的形式。在缸38中可滑動的該組合件的活塞39以其活塞桿40附接到傳動元件18。在致動器17的每個沖程處,活塞39與傳動件元件18共同移位,其中流體(空氣)受壓離開缸38。在沖程的最后,壓縮空氣經由連接件(未示出)供給到缸38,由此活塞39和從而傳動元件18返回到其停止位置(到在圖中的左邊)。
補償設備15的第五種實施方式再次意在將處于不受載狀態的補償元件16移動到工具架5的期望的變形被過補償的位置,且然后在變形操作期間在載荷的影響下以受控的方式使補償元件16降低。這里致動器17提供了必需的阻力,使得精確地確定的結束位置可被到達。這里傳動元件18也再次確保致動器17僅需要產生較小的阻力。再次利用補償元件16和傳動元件18之間的接觸表面20、21是自制動的事實用于間隔的阻擋。補償元件16在壓彎機還未操作時到過補償位置的移動由氣動的或液壓的活塞/缸組合件38、39提供,該組合件38、39將傳動元件18按壓到左邊且由此補償元件16向上。當壓彎機操作且工具架5受載時,致動器17的啟動在補償元件16壓力減輕的方向上移位傳動元件18通過短的距離,因此這里傳動元件18被移到右邊。然后在壓彎機上的載荷的影響下補償元件16輕微地向下移動且由于表面20、21之間的自制動接觸再次停止。然后停止致動器17的啟動,由此致動器17返回到其開始位置。從這里致動器17再次由移位構件26按壓抵靠傳動元件18。
如所述,在第四種實施方式和第五種實施方式中,在一方面補償元件16和傳動元件18之間的接觸表面20、21的角度并且在另一方面移位構件26的楔形部分27、28的角度被選擇使得補償設備15大體上或甚至完全自制動。從而僅較小的載荷將作用在補償設備15的不同的部件上,其因此可采取相對緊湊的形式。
由于緊湊的構造和致動器所需的低的功率,根據本發明的補償設備非常適用于此后引入到現存的壓力機(改型)中。如所述,設備15可布置到下工具架5中或直接布置在其下面。
然而也可能設想多個補償設備15布置在壓彎機1的框架中。圖11示出了壓彎機1的下梁4是如何由于凹部41形成在其中而局部地削弱的。補償設備15布置在這些局部削弱部分的位置,補償設備15每一個可操作地連接在凹部41的兩個相對邊緣之間。在凹部41的位置的下梁4的剛度可根據需要通過操作補償設備15調節,由此可調整下梁4的變形,且因此也可調整工具架5和由工具架5支撐的下模6的變形。從而可補償偏差而不需要用于該目的所必需的補償設備15和工具架5之間的直接接觸。由于在下梁4中足夠的空間可利用,因此補償設備15在該實施方式中可采取更大和更牢固的形式。補償設備15還可如根據箭頭S1、S2、S3一樣可滑動地布置在凹部41中。這還增加了用于補償所檢測到的偏差的選擇的數量,因為每個補償設備15在按壓操作之前或在按壓操作期間可移動到所期望的位置以用于那里調整框架的剛度或變形的程度的目的。
在另一種壓彎機1中,凹部41形成在下梁4的兩側中,從而下梁4的柔韌度在靠近其端部處大于在中心處(圖12)。補償設備15布置在這些凹部41中的每一個中的其邊緣42、43之間。這些補償設備15此外也可在框架中滑動,這次如根據箭頭S4和S5一樣地滑動。另外也可能設想所有這些實施方式被結合以形成具有在側邊緣及中心部分中的凹部41的下梁4。
雖然以上參考一個實施方式解釋了本發明,但其不受限于此。補償元件的尺寸和形式因此可以多種方式變化。也可能應用不同于這里示出和描述的那些的致動器和傳動件、阻擋構件和/或移位構件。不同的楔形元件的直的表面可例如由曲面替代。也可能設想以補償元件的旋轉移動(例如螺旋移動)代替補償元件的線性移動。那么螺紋可采取自制動的形式以取代阻擋構件。補償設備的放置也可被調整。除了下梁中的補償設備之外或代替下梁中的補償設備,相似的設備也能布置在上梁中。例如補償設備在下梁或上梁中的放置可例如與壓力機的種類相關,其可具有固定的下梁和可移動的上梁(下行沖程件),或相反地,具有固定的上梁和可移動的下梁(上行沖程件)。
因此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唯一地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