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的焊接應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
背景技術:
現行焊接的車架后叉在加工過程中,主要是工人將加工好的零件憑靠經驗先進行點焊固定后再加焊,此焊接方法對工人的技術和經驗要求高,工作效率低、焊接品質無法保證,因而,需要設計一種專用焊接夾具,用于車架后叉各部件之間的焊接,從而提高焊接效率,保證焊接后尺寸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檢索,中國專利號為:2014106000132,申請日為:2014年10月31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座椅移動座框的焊接夾具,該申請案涉及機械加工的焊接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座椅移動座框的焊接夾具,包括用于放置座椅移動座框各部件的底板,在座椅移動座框下框橫向梁下方設有定位塊,下框兩側縱向梁下方均勻設有等高墊鐵,下框兩側縱向梁的內側面均勻設有推緊裝置,在座椅移動座框上框兩側縱向梁下方設有均勻設有定位立柱和等高立柱,對應等高立柱配合設置有壓緊裝置。該發明座椅移動座框的焊接夾具結構合理,能夠實現快速裝夾定位,并且一次性全部焊接完成產品外形,而且加工出的產品誤差小、質量穩定,同時也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生產成本低,適于推廣實施,但此焊接夾具并不適合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焊接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車架后叉在焊接加工過程中工作效率低、焊接品質無法保證等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使得車架后叉在焊接過程中定位精確,保證了焊接后車架后叉尺寸的精度,提高了焊接效率。
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一種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包括工裝底板和設置在工裝底板上的各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包括前支撐、減震座管支撐和后支撐,所述各支撐與越野摩托車架后叉各部件對應。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工裝底板中部且沿其長度方向的中軸線的兩側從前向后均依次設有前支撐、減震座管支撐和后支撐,且兩側的前支撐、減震座管支撐和后支撐均沿上述工裝底板的寬度方向上對稱設置。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工裝底板沿其長度方向上的兩端設有前墊板和后墊板,且前墊板位于前支撐的前側,所述前墊板沿工裝底板的寬度方向且與后墊板相互平行設置,所述前墊板沿其長度方向上設有兩個快速夾頭Ⅰ和兩個后叉軸定位支撐,所述兩個快速夾頭Ⅰ和兩個后叉軸定位支撐均對稱設置在前墊板的兩端,且每端的快速夾頭Ⅰ頂部的后叉軸定位銷均向內側水平穿過其同一端的后叉軸定位支撐,所述后墊板沿其長度方向上設有兩個快速夾頭Ⅱ和兩個后叉定位支撐,所述兩個快速夾頭Ⅱ和兩個后叉定位支撐均對稱設置在后墊板的兩端,且每端的快速夾頭Ⅱ均可通過快夾連接板將后叉定位銷向內側卡合在其同一端的后叉定位支撐上的后叉定位孔內。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工裝底板的中心處設有中心固定體,所述中心固定體與吊耳定位支撐通過螺栓固連,所述吊耳定位支撐上設有減震座定位隔套,所述減震座定位隔套為沿工裝底板寬度方向穿過吊耳定位支撐的圓柱體結構,且該圓柱體結構的兩端均伸出于吊耳定位支撐。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減震座管支撐的頂部設有半圓弧凹槽。
有益效果
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顯著效果:
(1)本發明的一種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其中,推動快速夾頭Ⅰ將后叉軸固定在兩個快速夾頭Ⅰ的之間,并通過兩側的后叉軸定位銷穿過后叉軸定位支撐后卡進后叉軸的內孔中,本發明通過將后叉軸定位銷穿過后叉軸定位支撐后卡進后叉軸的內孔中,可有效地保證后叉軸的中軸線與兩個后叉軸定位銷的中軸線重合,從而提高了后叉軸的精確定位;推動快速夾頭Ⅱ使得后叉定位銷將后輪固定片抵在后叉定位支撐上,并且后叉定位銷穿過后輪固定片上的固定槽后卡合在叉定位支撐上的后叉定位孔內,通過此種設置保證了后叉左管和后叉右管的精確定位,本發明通過快速夾頭Ⅰ、快速夾頭Ⅱ、后叉軸定位支撐、后叉定位支撐、后叉軸定位銷和后叉定位銷的設置有效地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在焊接過程中的精確位置,從而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焊接質量,進而有效的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焊接效率。
(2)本發明的一種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其中,吊耳定位支撐上設有減震座定位隔套,減震座定位隔套為沿工裝底板寬度方向穿過吊耳定位支撐的圓柱體結構,且該圓柱體結構的兩端均伸出于吊耳定位支撐,本發明通過調節吊耳定位支撐的位置將減震座吊耳通過吊耳圓孔將其與減震座定位隔套相卡合,通過此種設置提高了減震座管與減震座吊耳相對位置的精確定位,進而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在焊接過程中的精確位置,從而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焊接質量。
(3)本發明的一種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其中,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后叉左管和后叉右管分別與焊接夾具工裝底板上的前支撐,后支撐相對應,減震座管與焊接夾具工裝底板上的減震座管支撐相對應,其中,減震座管支撐的頂部設有半圓弧凹槽,使得減震座管的側面能夠良好的與半圓弧凹槽相吻合,一方面保證了減震座管的精確位置,另一方面圓弧的凹槽減少了減震座管在定位過程以及車架后叉在焊接過程中其表面的擦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的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與車架后叉的配合狀態圖。
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
1、前墊板;2、后叉軸定位支撐;3、快速夾頭Ⅰ;31、后叉軸定位銷;4、前支撐;5、減震座管支撐;6、中心固定體;7、吊耳定位支撐;71、減震座定位隔套;8、后支撐;9、快速夾頭Ⅱ;10、快夾連接板;101、后叉定位銷;11、后墊板;12、后叉定位支撐;121、后叉定位孔;
01、后叉軸;02、后叉左管;03、后叉右管;04、減震座吊耳;05、減震座管;06、后輪固定片;061、固定槽;07、吊耳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焊接夾具,包括工裝底板和設置在工裝底板上的各支撐,支撐包括前支撐4、減震座管支撐5和后支撐8,工裝底板中部且沿其長度方向的中軸線的兩側從前向后均依次設有前支撐4、減震座管支撐5和后支撐8,且兩側的前支撐4、減震座管支撐5和后支撐8均沿上述工裝底板的寬度方向上對稱設置,各支撐與越野摩托車架后叉各部件對應,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后叉軸01兩端的側面分別設置有后叉左管02和后叉右管03,后叉左管02和后叉右管0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后叉軸01的中軸線,后叉軸01為中空的圓管結構,后叉左管02和后叉右管03遠離后叉軸01的一端均設有后輪固定片06,后輪固定片06上設有固定槽061,后叉左管02和后叉右管03之間設有與后叉軸01平行的減震座管05,減震座管05的中部設有減震座吊耳04,減震座吊耳04上設有吊耳圓孔07。
如圖3所示,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后叉左管02和后叉右管03分別與焊接夾具工裝底板上的前支撐4,后支撐8相對應,減震座管05與焊接夾具工裝底板上的減震座管支撐5相對應,其中,減震座管支撐5的頂部設有半圓弧凹槽,使得減震座管05的側面能夠良好的與半圓弧凹槽相吻合,一方面保證了減震座管05的精確位置,另一方面圓弧的凹槽減少了減震座管05在定位過程以及車架后叉在焊接過程中其表面的擦傷。
工裝底板沿其長度方向上的兩端設有前墊板1和后墊板11,且前墊板1位于前支撐4的前側,前墊板1沿工裝底板的寬度方向且與后墊板11相互平行設置,前墊板1沿其長度方向上設有兩個快速夾頭Ⅰ3和兩個后叉軸定位支撐2,兩個快速夾頭Ⅰ3和兩個后叉軸定位支撐2均對稱設置在前墊板1的兩端,且每端的快速夾頭Ⅰ3頂部的后叉軸定位銷31均向內側水平穿過其同一端的后叉軸定位支撐2,后墊板11沿其長度方向上設有兩個快速夾頭Ⅱ9和兩個后叉定位支撐12,兩個快速夾頭Ⅱ9和兩個后叉定位支撐12均對稱設置在后墊板11的兩端,且每端的快速夾頭Ⅱ9均可通過快夾連接板10將后叉定位銷101向內側卡合在其同一端的后叉定位支撐12上的后叉定位孔121內,本實施例中將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后叉左管02和后叉右管03分別與焊接夾具工裝底板上的前支撐4,后支撐8相對應,減震座管05與焊接夾具工裝底板上的減震座管支撐5相對應,然后推動快速夾頭Ⅰ3將后叉軸01固定在兩個快速夾頭Ⅰ3的之間(如圖3所示),并通過兩側的后叉軸定位銷31穿過后叉軸定位支撐2后卡進后叉軸01的內孔中,本實施例通過將后叉軸定位銷31穿過后叉軸定位支撐2后卡進后叉軸01的內孔中,可有效地保證后叉軸01的中軸線與兩個后叉軸定位銷31的中軸線重合,從而提高了后叉軸01的精確定位;推動快速夾頭Ⅱ9使得后叉定位銷101將后輪固定片06抵在后叉定位支撐12上,并且后叉定位銷101穿過后輪固定片06上的固定槽061后卡合在叉定位支撐12上的后叉定位孔121內,通過此種設置保證了后叉左管02和后叉右管03的精確定位,本實施例通過快速夾頭Ⅰ3、快速夾頭Ⅱ9、后叉軸定位支撐2、后叉定位支撐12、后叉軸定位銷31和后叉定位銷101的設置有效地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在焊接過程中的精確位置,從而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焊接質量,進而有效的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焊接效率。
工裝底板的中心處設有中心固定體6,中心固定體6與吊耳定位支撐7通過螺栓固連,吊耳定位支撐7上設有減震座定位隔套71,減震座定位隔套71為沿工裝底板寬度方向穿過吊耳定位支撐7的圓柱體結構,且該圓柱體結構的兩端均伸出于吊耳定位支撐7,本實施例中通過調節吊耳定位支撐7的位置將減震座吊耳04通過吊耳圓孔07將其與減震座定位隔套71相卡合(如圖3所示),通過此種設置提高了減震座管05與減震座吊耳04相對位置的精確定位,進而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在焊接過程中的精確位置,從而提高了越野摩托車架后叉的焊接質量。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發明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