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汽車零部件生產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自動變速器中的離合器輪轂車削夾具。
背景技術:
汽車工業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汽車行業的進步能夠帶動許多相關行業的發展。汽車自動變速器中的離合器輪轂屬于薄壁零件,此類薄壁零件具有用材少、質量輕、結構緊湊等優點。但薄壁零件同時也存在剛度弱、硬度小等弊端,在切削力作用下,薄壁零件容易產生震動,導致其加工精度不合格,此外,在夾緊力的作用下,薄壁零件還易于變形。
目前,傳統的離合器輪轂車削夾具有以下不足之處:1、彈簧夾頭的夾緊力不易控制;2夾具體的定位精度不高;3、夾具體的使用壽命較短,耐磨性較差;4、裝夾與卸載零件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裝夾可靠、耐磨性好、使用壽命長的汽車自動變速器中的離合器輪轂車削夾具。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汽車自動變速器中的離合器輪轂車削夾具,該夾具包括夾具支撐體、設置在夾具支撐體一端的定位體以及設置在定位體外部的彈性夾緊機構,該彈性夾緊機構包括設置在定位體外部的彈簧夾頭以及套設在彈簧夾頭外部且與彈簧夾頭相適配的殼體,所述的彈簧夾頭與夾具支撐體之間設有第一彈性組件,所述的殼體與夾具支撐體之間設有第二彈性組件,將離合器輪轂置于彈簧夾頭內側,定位體對離合器輪轂軸向定位,殼體向內壓住彈簧夾頭,將離合器輪轂固定在夾具上。
所述的定位體抵在離合器輪轂的內側面上,定位體與離合器輪轂的接觸面為環形面,所述的定位體限制了離合器輪轂沿環形面所在平面的旋轉趨勢,以及沿軸向的移動趨勢,進一步提高了離合器輪轂的定位精度及加工穩定性。
所述的夾具支撐體包括拉桿、底座及夾具體,所述的拉桿的一端設有拉桿凸緣,所述的底座及夾具體分別設置在拉桿凸緣的兩端,所述的定位體及彈性夾緊機構均設置在夾具體的一端。所述的定位體通過定位體螺栓與夾具體固定連接,所述的夾具體通過夾具體螺栓與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的夾具體與底座將拉桿凸緣緊緊夾住,從而固定在拉桿上。所述的夾具通過拉桿與機床的液壓卡盤相連,所述的底座起到支撐作用。
所述的第一彈性組件包括設置在夾具體內部的襯套以及設置在彈簧夾頭與定位體之間的彈簧套,該彈簧套內部設有彈簧,該彈簧的一端與襯套相連,另一端與彈簧套相連。所述的襯套通過襯套螺栓與拉桿凸緣固定連接。所述的彈簧套能夠在彈簧夾頭與定位體之間沿軸向滑動。
所述的襯套與彈簧相連的一端突出于夾具體表面,使彈簧套與夾具體之間形成彈簧套間隙。該彈簧套間隙的寬度為1-3mm,能夠為彈簧套提供軸向運動的空間。
所述的彈簧套上沿徑向設有彈簧套凸起,所述的彈簧夾頭的一端抵在彈簧套凸起的側面。當彈簧夾頭向底座方向運動時,通過壓迫彈簧套凸起,使彈簧套同步向底座方向運動,同時彈簧套壓縮內部的彈簧,使彈簧產生形變。
所述的彈簧夾頭的另一端呈空心圓臺形,所述的殼體的一端與彈簧夾頭的空心圓臺形部分相適配。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空心圓臺形的錐角為40-60度。
所述的彈簧夾頭呈空心圓臺形的一端沿軸向開設有長條形通孔。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彈簧夾頭的材質為彈性較好的滲碳彈簧鋼,有利于提高夾具的壽命。所述的長條形通孔共設有6條,且沿圓周方向均勻布設在彈簧夾頭的一端,以保證彈簧夾頭能迅速脹開和收縮,使形變量均勻,防止離合器輪轂變形破壞。
所述的彈簧夾頭的另一端設有彈簧夾頭凸起,所述的離合器輪轂設置在彈簧夾頭凸起的內側。
所述的第二彈性組件包括貫穿夾具體且與殼體相連的殼體螺栓以及設置在夾具體與殼體之間的壓縮彈簧,該壓縮彈簧套設在殼體螺栓外部。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殼體螺栓及壓縮彈簧分別設有6個,且沿夾具體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的殼體螺栓的頭部設置在夾具體的一端,殼體螺栓位于夾具體內的部分為光桿,使殼體螺栓能夠與夾具體相對滑動,所述的殼體螺栓位于殼體內的部分為螺桿,以便與殼體固定連接。所述的壓縮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所述的殼體螺栓的一端與底座之間設有殼體螺栓間隙。該殼體螺栓間隙的寬度為1-3mm。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裝夾離合器輪轂時,先將離合器輪轂夾在彈簧夾頭凸起的內側,并抵在彈簧夾頭的端面上,之后推動彈簧夾頭凸起及離合器輪轂,向底座方向運動,彈簧夾頭不斷壓迫彈簧套凸起,使彈簧套同步向底座方向運動,并壓縮內部的彈簧,使彈簧的形變逐漸增大。同時,由于彈簧夾頭與殼體之間的摩擦及斜向壓力作用,帶動殼體一起向底座方向運動,殼體與夾具體之間的壓縮彈簧形變量不斷增大,對殼體施加的反作用力逐漸加大,當反作用力超過殼體與彈簧夾頭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后,殼體在壓縮彈簧的反作用力推動下,與彈簧夾頭產生相對運動,使殼體與彈簧夾頭的空心圓臺形部分相適配的一端逐漸擠壓彈簧夾頭的空心圓臺形部分,使彈簧夾頭的空心圓臺形部分產生沿徑向向內的均勻的彈性變形,形成自鎖,將離合器輪轂緊緊固定在夾具上,同時,定位體抵在離合器輪轂的內側面上,對離合器輪轂進行軸向定位。
在拆卸離合器輪轂時,將離合器輪轂向遠離底座的方向移動,帶動彈簧夾頭同步向遠離底座的方向運動,同時彈簧套內的彈簧也推動彈簧套和彈簧夾頭向遠離底座的方向運動,彈簧夾頭的空心圓臺形部分受殼體擠壓的程度逐漸減小,彈性變形逐漸減弱直至恢復至初始狀態,此時便可輕松將離合器輪轂取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
1)本發明利用了壓縮彈簧的彈性,通過彈簧夾頭的自鎖效應及定位體的軸向定位,將離合器輪轂牢牢地固定在夾具上,定位精度高,裝夾及拆卸方便、省力,大大提高了離合器輪轂的裝夾效率;
2)結構緊湊,耐磨性好,使用壽命長,且各部件可單獨更換,降低了維護的成本;
3)夾緊力均勻,使離合器輪轂不易變形破壞,提高了夾具的夾緊質量,保證了加工穩定性,適用于薄壁圓柱狀零件的車削加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彈簧夾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離合器輪轂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在裝夾離合器輪轂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
1—拉桿、2—底座、3—夾具體、4—壓縮彈簧、5—殼體、6—彈簧夾頭、7—定位體、8—彈簧套、9—襯套、10—夾具體螺栓、11—殼體螺栓、12—襯套螺栓、13—定位體螺栓、14—離合器輪轂、15—彈簧夾頭凸起、16—拉桿凸緣、17—彈簧套凸起、18—彈簧套間隙、19—殼體螺栓間隙、20—長條形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一種汽車自動變速器中的離合器輪轂車削夾具,包括夾具支撐體、設置在夾具支撐體一端的定位體7以及設置在定位體7外部的彈性夾緊機構,該彈性夾緊機構包括設置在定位體7外部的彈簧夾頭6以及套設在彈簧夾頭6外部且與彈簧夾頭6相適配的殼體5,彈簧夾頭6與夾具支撐體之間設有第一彈性組件,殼體5與夾具支撐體之間設有第二彈性組件,將離合器輪轂14置于彈簧夾頭6內側,定位體7對離合器輪轂14軸向定位,殼體5向內壓住彈簧夾頭6,將離合器輪轂14固定在夾具上。
其中,夾具支撐體包括拉桿1、底座2及夾具體3,拉桿1的一端設有拉桿凸緣16,底座2及夾具體3分別設置在拉桿凸緣16的兩端,定位體7及彈性夾緊機構均設置在夾具體3的一端。定位體7通過定位體螺栓13與夾具體3固定連接,夾具體3通過夾具體螺栓10與底座2固定連接。
第一彈性組件包括設置在夾具體3內部的襯套9以及設置在彈簧夾頭6與定位體7之間的彈簧套8,該彈簧套8內部設有彈簧,該彈簧的一端與襯套9相連,另一端與彈簧套8相連。襯套9通過襯套螺栓12與拉桿凸緣16固定連接。襯套9與彈簧相連的一端突出于夾具體3表面,使彈簧套8與夾具體3之間形成彈簧套間隙18。彈簧套8上沿徑向設有彈簧套凸起17,彈簧夾頭6的一端抵在彈簧套凸起17的側面。彈簧夾頭6的另一端呈空心圓臺形,如圖2所示,殼體5的一端與彈簧夾頭6的空心圓臺形部分相適配。如圖3所示,彈簧夾頭6呈空心圓臺形的一端沿軸向開設有長條形通孔20。彈簧夾頭6的另一端設有彈簧夾頭凸起15,離合器輪轂14設置在彈簧夾頭凸起15的內側。
第二彈性組件包括貫穿夾具體3且與殼體5相連的殼體螺栓11以及設置在夾具體3與殼體5之間的壓縮彈簧4,該壓縮彈簧4套設在殼體螺栓11外部。殼體螺栓11的頭部設置在夾具體3的一端,殼體螺栓11位于夾具體3內的部分為光桿,使殼體螺栓11能夠與夾具體3相對滑動,殼體螺栓11位于殼體5內的部分為螺桿,以便與殼體5固定連接。壓縮彈簧4處于壓縮狀態。殼體螺栓11的一端與底座2之間設有殼體螺栓間隙19。
如圖4-5所示,在裝夾離合器輪轂14時,先將離合器輪轂14夾在彈簧夾頭凸起15的內側,并抵在彈簧夾頭6的端面上,之后推動彈簧夾頭凸起15及離合器輪轂14,向底座2方向運動,彈簧夾頭6不斷壓迫彈簧套凸起17,使彈簧套8同步向底座2方向運動,并壓縮內部的彈簧,使彈簧的形變逐漸增大。同時,由于彈簧夾頭6與殼體5之間的摩擦及斜向壓力作用,帶動殼體5一起向底座2方向運動,殼體5與夾具體3之間的壓縮彈簧4形變量不斷增大,對殼體5施加的反作用力逐漸加大,當反作用力超過殼體5與彈簧夾頭6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后,殼體5在壓縮彈簧4的反作用力推動下,與彈簧夾頭6產生相對運動,使殼體5與彈簧夾頭6的空心圓臺形部分相適配的一端逐漸擠壓彈簧夾頭6的空心圓臺形部分,使彈簧夾頭6的空心圓臺形部分產生沿徑向向內的均勻的彈性變形,形成自鎖,將離合器輪轂14緊緊固定在夾具上,同時,定位體7抵在離合器輪轂14的內側面上,對離合器輪轂14進行軸向定位。
在拆卸離合器輪轂14時,將離合器輪轂14向遠離底座2的方向移動,帶動彈簧夾頭6同步向遠離底座2的方向運動,同時彈簧套8內的彈簧也推動彈簧套8和彈簧夾頭6向遠離底座2的方向運動,彈簧夾頭6的空心圓臺形部分受殼體5擠壓的程度逐漸減小,彈性變形逐漸減弱直至恢復至初始狀態,此時便可輕松將離合器輪轂14取下。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使用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