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內孔錐螺紋修復方法,屬于螺紋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在加工工件內孔錐螺紋的過程中,會發生螺紋一次加工不合格的情況,需要對螺紋進行修理。修理螺紋的主要難點在于很難確定螺紋的起點位置。起點位置如果不準確,就會造成亂扣,導致產品報廢。傳統螺紋修復工藝,尋找工件的螺紋起點位置只能通過人工操作經驗保證,加工尺寸精度不穩定,加工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傳統螺紋修復工藝無法準確確定螺紋的起點位置,存在加工尺寸精度不穩定,加工效率低等問題,而提供一種內孔錐螺紋修復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內孔錐螺紋修復方法,具體修復步驟如下:
1)將加工螺紋前的產品毛坯通過夾具固定后,通過數控刀具加工內孔錐螺紋產品的標準件,在不卸下標準件的前提下,通過在標準件的內孔旋入錐螺紋檢測量規檢測標準件是否符合產品設計要求;
2)當標準件的內孔錐螺紋符合錐螺紋檢測量規的旋入深度要求時,在錐螺紋檢測量規的后端面固定一條從標準件外側向標準件一側軸向延伸的定位桿,定位桿的前端與夾緊標準件的夾具前端面接觸,并在定位桿與夾具前端面接觸處刻線標記,記錄錐螺紋檢測量規與夾具的圓周相對位置;
3)從夾具上依次卸下錐螺紋檢測量規和標準件;采用錐螺紋檢測量規與標準件檢測旋合時相同的扭轉力矩,將錐螺紋檢測量規旋入待修復產品的內孔,再將待修復產品通過夾具固定;待修復產品在夾具上固定的軸向位置,保證與錐螺紋檢測量規固定的定位桿的前端與夾具的前端面接觸;待修復產品在夾具上固定的圓周位置,保證與錐螺紋檢測量規固定的定位桿前端指向夾具前端面刻線標記處;
4)計算待修復產品的后端面距錐螺紋檢測量規上標準深度刻線的長度L,根據螺紋錐度角θ,計算數控刀具的徑向補給量D,其中,D=L×tanθ;
5)從待修復產品上卸下錐螺紋檢測量規,控制數控刀具采用與加工標準件時相同的旋轉速度、徑向退刀速度和軸向給進速度,調整數控刀具的初始位置與加工標準件時數控刀具的初始位置徑向向外補給D長度,數控刀具空轉軸向長度L距離后完成對待修復產品的內孔錐螺紋修復加工。
有益效果
本發明螺紋修復方法操作簡單,提高了螺紋修復的加工效率,能夠準確確定螺紋的起點位置,加工精度高,螺紋修復后的產品滿足設計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本發明螺紋修復方法加工標準件的裝夾示意圖;
圖2為采用本發明螺紋修復方法加工待修復產品的裝夾示意圖;
圖中,1-夾具;2-標準件;3-錐螺紋檢測量規;4-定位桿;5-待修復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內容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本發明的一種內孔錐螺紋修復方法,具體修復步驟如下:
1)將加工螺紋前的產品毛坯通過夾具1固定后,通過數控刀具加工內孔錐螺紋產品的標準件2,在不卸下標準件2的前提下,通過在標準件2的內孔旋入錐螺紋檢測量規3檢測標準件2是否符合產品設計要求;
2)當標準件2的內孔錐螺紋符合錐螺紋檢測量規3的旋入深度要求時,在錐螺紋檢測量規3的后端面固定一條從標準件2外側向標準件2一側軸向延伸的定位桿4,定位桿4的前端與夾緊標準件2的夾具前端面接觸,并在定位桿與夾具前端面接觸處刻線標記,記錄錐螺紋檢測量規3與夾具的圓周相對位置,如圖1所示;
3)從夾具1上依次卸下錐螺紋檢測量規3和標準件2,采用錐螺紋檢測量規3與標準件2檢測旋合時相同的扭轉力矩,將錐螺紋檢測量規3旋入待修復產品5的內孔,再將待修復產品5通過夾具1固定;待修復產品5在夾具1上固定的軸向位置,保證與錐螺紋檢測量規3固定的定位桿4的前端與夾具的前端面接觸;待修復產品5在夾具1上固定的圓周位置,保證與錐螺紋檢測量規3固定的定位桿4前端指向夾具前端面刻線標記處,如圖2所示;
4)計算待修復產品5的后端面距錐螺紋檢測量規3上標準深度刻線的長度L,根據螺紋錐度角θ,計算數控刀具的徑向補給量D,其中,D=L×tanθ;
5)從待修復產品5上卸下錐螺紋檢測量規3,控制數控刀具采用與加工標準件2時相同的旋轉速度、徑向退刀速度和軸向給進速度,調整數控刀具的初始位置與加工標準件2時數控刀具的初始位置徑向向外補給D長度,數控刀具空轉軸向長度L距離后完成對待修復產品5的內孔錐螺紋修復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