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自動化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將手機殼螺母鉚壓于手機殼內的螺母自動鉚壓機。
背景技術:
螺母是一種能夠將機械設備緊密連接起來的零件,它通常與螺栓配合使用達到緊固零部件的目的,即通過將螺栓穿入被連接零部件上設有的通孔,在螺栓的另一端連接螺母來對零部件進行緊固。手機殼與其他部件的連接也要用到螺母,為了增加手機殼與其他零件連接的穩固性,通常將螺母鉚接于手機殼內。如圖1所示,為現有的手機殼螺母和手機殼待鉚壓的示意圖。目前一般都是手工用鑷子夾取細小的手機殼螺母110放到需裝配的手機殼120合適位置,再使用手動壓頭治具預壓,然后拿到鉚壓機治具上鉚壓到位,但是此方式會因為手機殼螺母110太小費時費力,故研發出一種能實現將手機殼螺母自動鉚壓于手機內的機器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通過人工的方式將手機殼螺母鉚壓于手機殼內,比較費時費力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將手機殼螺母自動鉚壓于手機殼內的螺母自動鉚壓機。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螺母自動鉚壓機,用于將手機殼螺母鉚壓于手機殼內,該螺母自動鉚壓機包括罩體和至少一設于所述罩體內的螺母自動鉚壓裝置,所述自動鉚接裝置包括:
送料機構;
螺母定位機構,連接所述送料機構,用于對送料機構輸送而來的手機殼螺母進行定位,所述螺母定位機構上設有定位孔;
手機殼定位機構,位于所述螺母定位機構遠離所述送料機構的一側,用于定位手機殼;
鉚壓機構,位于所述手機殼定位機構的上方,用于對放置于手機殼內的手機殼螺母進行鉚壓;及
螺母搬運機構,位于所述螺母定位機構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送料機構和鉚壓機構之間,用于將手機殼螺母從所述螺母定位機構搬運至手機殼定位機構,并將手機殼螺母放置于所述手機殼定位機構定位的手機殼內;所述螺母搬運機構包括絲桿驅動組件及連接所述絲桿驅動組件的螺母吸取組件,所述螺母吸取組件對應所述定位孔設有定位桿,所述吸頭從螺母定位機構吸取手機殼螺母時,所述定位桿插入所述定位孔內。
上述的螺母自動鉚壓機構實現了將手機殼螺母自動鉚壓于手機殼內,提高了手機殼螺母的鉚壓效率,減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成本,而且通過在螺母定位機構上設置定位孔,及在螺母搬運機構的螺母吸取組件上對應定位孔設置定位桿,在螺母吸取組件吸附手機殼螺母時,定位桿插入定位孔內,使得螺母吸取組件能從螺母定位機構上正確地吸附到手機殼螺母。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螺母吸取組件包括連接所述絲桿驅動組件的滑動架、連接所述滑動架的升降氣缸、位于所述升降氣缸下方的吸附件及連接所述升降氣缸的輸出軸和吸附件的連接架,所述升降氣缸連接所述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吸頭固定架及安裝于所述吸頭固定件上的吸頭;所述吸頭固定件上設有所述定位桿。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吸頭固定架包括具有空腔的底板、二連接所述底板的擋板、分別設于所述空腔內的浮動板和吸頭導桿、及套設于所述吸頭導桿上的彈簧;所述底板包括連接所述定位桿的底壁部及二連接所述底壁部的側壁部,所述二底板分別連接所述二側壁部,所述側壁部均連接所述連接架,所述擋板自所述側壁部朝著遠離所述空腔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浮動板上安裝有穿過所述底壁部的所述吸頭;所述吸頭導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底壁部,另一端滑接所述浮動板;所述彈簧設于所述浮動板和底壁部之間;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浮動板和底壁部。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桿包括相連接的導向部和定位部,所述導向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定位部的尺寸,所述導向部滑接所述浮動板,所述定位部穿過所述底壁部后伸至所述底板外。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滑動架上對應所述連接架設有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分別位于所述連接架的上方和下方。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螺母定位機構包括連接所述送料機構的第一定位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塊遠離所述送料機構的一側的拉塊氣缸、連接所述拉塊氣缸的輸出軸的第二定位塊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塊周邊的推螺母組件;所述第一定位塊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塊靠近所述拉塊氣缸的一側設有與所述手機殼螺母相匹配的槽,所述槽貫穿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塊靠近所述送料機構的側面上設有連通所述槽的螺母進口,所述第一定位塊的頂面上設有連通所述槽的螺母出口;所述第二定位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塊和拉塊氣缸之間,且設有所述定位孔;所述推螺母組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遠離所述第二端的一側,所述推螺母組件插接于所述槽內。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推螺母組件包括插接于所述槽內的推板及連接所述推板的推板氣缸。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螺母自動鉚壓機還包括位于所述手機殼定位機構上方的壓殼機構,所述壓殼機構位于所述鉚壓機構遠離所述送料機構的一側。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壓殼機構包括壓殼氣缸及位于所述壓殼氣缸的下方的壓殼塊,所述壓殼氣缸的輸出軸連接所述壓殼塊。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壓殼塊靠近所述手機殼定位機構的側面呈球面狀。
附圖說明
圖1為手機殼螺母待鉚壓于手機殼上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螺母自動鉚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螺母自動鉚壓機的二螺母自動鉚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的螺母自動鉚壓裝置的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所述的螺母自動鉚壓裝置的螺母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的螺母定位機構的另一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箭頭A的放大圖;
圖8為圖3所示的螺母自動鉚壓裝置的螺母搬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所示的螺母搬運機構的吸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3所示的螺母自動鉚壓裝置的支撐架、鉚壓機構和壓殼機構的裝配圖。
圖中:
110、手機殼螺母;120、手機殼;130、罩體;
10、螺母自動鉚壓裝置;20、送料機構;21、振動盤;22、送料導軌;
30、螺母定位機構;31、第一定位塊;311、第一端;312、第二端;32、槽;33、螺母進口;34、螺母出口;35、第二定位塊;351、定位孔;36、拉塊氣缸;37、推螺母組件;38、推板;39、推板氣缸;
40、螺母搬運機構;41、絲桿驅動組件;42、螺母吸取組件;43、滑動架;44、升降氣缸;45、連接架;46、上限位件;47、下限位件;50、吸附件;51、吸頭固定架;52、底板;521、底壁部;522、側壁部;53、擋板;54、浮動板;55、導桿;56、彈簧;57、吸頭;58、定位桿;581、導向部;582、定位部;
60、鉚壓機構;61、鉚壓氣缸;62、鉚壓塊;63、連接板;64、鉚壓導向桿;70、支撐架;71、安裝板;72、安裝孔;80、壓殼機構;81、壓殼氣缸;82、壓殼塊;90、手機殼定位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為敘述方便,下文中所稱的“左”“右”“上”“下”與附圖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對本發明的結構起限定作用。
如圖2至圖10所示,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螺母自動鉚壓機,用于將手機殼螺母鉚壓于手機殼內,該螺母自動鉚壓機包括罩體130及設于罩體130內的至少一螺母自動鉚壓裝置10。
在本實施例中,螺母自動鉚壓裝置10的數量為二個,且平行并列設置。
如圖3及圖4所示,螺母自動鉚壓裝置10包括送料機構20、連接送料機構20的螺母定位機構30、位于螺母定位機構30遠離送料機構20的一側的手機殼定位機構90、位于手機殼定位機構90的上方的鉚壓機構60、及位于送料機構20和鉚壓機構60之間的螺母搬運機構40,螺母搬運機構40位于螺母定位機構30的上方。工作時,送料機構20將手機殼螺母送至螺母定位機構30,螺母定位機構30對手機殼螺母進行定位,定位好后,螺母搬運機構40從螺母定位機構30上取手機殼螺母,并將手機殼螺母搬運至手機殼定位機構90上定位好的手機殼內;當手機殼內放置好手機殼螺母后,鉚壓機構60將手機殼螺母鉚壓于手機殼內。
如圖5至圖7所示,螺母定位機構30包括連接送料機構20的第一定位塊31、位于第一定位塊31遠離送料機構20的一側的拉塊氣缸36、連接拉塊氣缸36的輸出軸的第二定位塊35及位于第一定位塊31周邊的推螺母組件37;第一定位塊31具有相對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第一定位塊31靠近拉塊氣缸36的一側設有與手機殼螺母相匹配的槽32,槽32貫穿第二端;第一定位塊31靠近送料機構20的側面上設有連通槽32的螺母進口33,第一定位塊31的頂面上設有連通槽32的螺母出口34;第二定位塊35位于第一定位塊31和拉塊氣缸36之間,且設有定位孔351;推螺母組件37位于第一端311遠離第二端312的一側,推螺母組件37插接于槽32內用以將手機殼螺母推至螺母出口34。
上述的螺母定位機構30的工作原理為:在螺母未到達螺母定位機構30時,拉塊氣缸36驅動第二定位塊35壓向第一定位塊31,以封住槽32的敞口;當手機殼螺母到達螺母定位機構30,并通過螺母進口33進入槽32內時,推螺母組件37將手機殼螺母推向螺母出口34所在的位置;當螺母搬運機構40從螺母定位機構30上取手機殼螺母時,拉塊氣缸36驅動第二定位塊35遠離第一定位塊31,以使螺母搬運機構40能輕易地將手機殼螺母從螺母出口34內取出;當手機殼螺母從螺母出口34取走后,拉塊氣缸36驅動第二定位塊35重新壓向第一定位塊31,以封住槽32的敞口,而推螺母組件37則復位。
進一步地,推螺母組件37包括插接于槽32內的推板38及連接推板38的推板氣缸39。
如圖8及圖9所示,螺母搬運機構40包括絲桿驅動組件41及連接絲桿驅動組件41的螺母吸取組件42,螺母吸取組件42對應定位孔351設有定位桿58,吸頭57從螺母定位機構30吸取手機殼螺母時,定位桿58插入定位孔351內,以使吸頭57能從螺母定位機構30上正確地吸取手機殼螺母。絲桿驅動組件41用于驅動螺母吸取組件42在螺母定位機構30和手機殼定位機構90之間來回移動,以實現手機殼螺母的搬運。
螺母吸取組件42包括連接絲桿驅動組件41的滑動架43、連接滑動架43的升降氣缸44、位于升降氣缸44下方的吸附件50及連接升降氣缸44的輸出軸和吸附件50的連接架5045,升降氣缸44連接吸附件50,用于驅動在吸附件50上下運動,以實現從螺母定位機構30取手機殼螺母和將手機殼螺母放置于手機殼內的目的;如圖9所示,吸附件50包括吸頭固定架51及安裝于吸頭57固定件上的吸頭57;吸頭57固定件上設有定位桿58。
吸頭固定架51包括具有空腔的底板52、二連接底板52的擋板53、分別設于空腔內的浮動板54和吸頭導桿55、及套設于吸頭導桿55上的彈簧56;底板52包括連接定位桿58的底壁部521及二連接底壁部521的側壁部522,二底板52分別連接二側壁部522,側壁部522均連接連接架5045,擋板53自側壁部522朝著遠離空腔的中心方向延伸,用以將浮動板54阻擋在空腔內;浮動板54上安裝有穿過底壁部521的吸頭57;吸頭導桿55的一端連接底壁部521,另一端滑接浮動板54;彈簧56設于浮動板54和底壁部521之間;彈簧56的兩端分別連接浮動板54和底壁部521。當吸頭57壓于手機殼螺母上后,吸頭57驅動浮動板54拉動彈簧56向上運動;當吸頭57吸好手機殼螺母,并帶動手機殼螺母向上運動時,彈簧56通過浮動板54驅動吸頭57相對于底板52向下運動。通過設置吸頭57連接浮動板54,且在浮動板54和底壁部521之間設置彈簧56,當升降氣缸44驅動吸頭57壓于手機殼螺母上時,彈簧56可以緩沖吸頭57與手機殼螺母之間的撞擊力,避免吸頭57壓壞手機殼螺母。
定位桿58包括相連接的導向部581和定位部582,導向部581的尺寸大于定位部582的尺寸,導向部581滑接浮動板54,定位部582穿過底壁部521后伸至底板52外。通過設置定位桿58由導向部581和定位部582組成,使得定位桿58具有雙重功能,既實現了對浮動板54的導向作用,又實現了在吸頭57吸附手機殼螺母時對吸頭固定架51的定位作用,以使吸頭57能正確吸附到手機殼螺母。
滑動架43上對應連接架45設有上限位件46和下限位件47,上限位件46和下限位件47分別位于連接架45的上方和下方,用以限定吸附件50的的上下運動行程。
如圖10所示,鉚壓機構60包括鉚壓氣缸61、位于鉚壓氣缸61下方的鉚壓塊62、連接鉚壓氣缸61的輸出軸和鉚壓塊62的連接板63,連接板63的兩端分別設有鉚壓導向桿64,鉚壓導向桿64滑接支撐架70。
如圖10所示,螺母自動鉚壓機還包括位于手機殼定位機構90上方的壓殼機構80,壓殼機構80位于鉚壓機構60遠離送料機構20的一側,用于在鉚壓機構60將手機殼螺母鉚壓于手機殼內時壓住手機殼,以使手機殼不會翹起,提高了鉚壓質量。
壓殼機構80包括壓殼氣缸81及位于壓殼氣缸81的下方的壓殼塊82,壓殼氣缸81的輸出軸連接壓殼塊82,用以驅動壓殼塊82壓向手機殼。
壓殼塊82靠近手機殼定位機構90的側面呈球面狀,用以避免壓殼塊82刮傷手機殼。
支撐架70具有固定壓殼機構80的安裝板71,安裝板71上設有若干安裝孔72,用以調節壓殼機構80的安裝位置。
上述的螺母自動鉚壓機構60實現了將手機殼螺母自動鉚壓于手機殼內,提高了手機殼螺母的鉚壓效率,減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成本,而且通過在螺母定位機構30上設置定位孔351,及在螺母搬運機構40的螺母吸取組件42上對應定位孔351設置定位桿58,在螺母吸取組件42吸附手機殼螺母時,定位桿58插入定位孔351內,使得螺母吸取組件42能從螺母定位機構30上正確地吸附到手機殼螺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