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焊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鉛再流焊裝置。
背景技術:
SMT(表面組裝技術)已經成為現代電子組裝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SMT元件、設備和工藝是促進SMT發展的主導因素。SMT生產工序多,增加了產生故障的機會。據調查,一般功能故障只占整體故障一個很小的比例,主要故障是焊接不良,約占整體故障的85%。再流焊接設備是廣泛應用在SMT中的焊接設備。為滿足生產需要,本單位在%PP%年率先研制出國產紅外再流焊機,之后相繼推出幾種改進機型,迄今已經有幾十家單位采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鉛再流焊裝置,采用紅外輻射板加熱,增加熱對流風扇,改進再流焊機烘道的保溫層設計,提高溫度的均勻性,合理安排輻射器位置,配合多點控溫,使之可靈活設置焊接溫度曲線,保證焊接工藝要求,可以有效解決技術背景中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無鉛再流焊裝置,包括控制臺和再流焊臺,所述再流焊臺內設有若干熱對流風扇、若干紅外輻射板和冷卻風扇,所述再流焊臺下方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入口、第一預熱板、第二預熱板、第三預熱板、第四預熱板、焊接裝置、緩慢冷卻區、自然冷卻區和強制冷卻區和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預熱板、第二預熱板、第三預熱板、第四預熱板采用鋁板材質進一步地,所述藥物揮發板上等間距的設置有藥物揮發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紅外輻射板加熱,增加熱對流風扇,改進再流焊機烘道的保溫層設計,提高溫度的均勻性,合理安排輻射器位置,配合多點控溫,使之可靈活設置焊接溫度曲線,保證焊接工藝要求,重視冷卻區的設計,使焊接后的SMB有一個較緩慢的冷卻過程,對減小內應力、防止開裂是有利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為:1-控制臺,2-再流焊臺,3-熱對流風扇,4-紅外輻射板,5-冷卻風扇,6-入口,7-第一預熱板,8-第二預熱板,9-第三預熱板,10-第四預熱板;11-焊接裝置;12-緩慢冷卻區;13-自然冷卻區;14-強制冷卻區;15-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無鉛再流焊裝置,包括控制臺1和再流焊臺2,所述再流焊臺2內設有若干熱對流風扇3、若干紅外輻射板4和冷卻風扇5,所述再流焊臺2下方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入口6、第一預熱板7、第二預熱板8、第三預熱板9、第四預熱板10、焊接裝置11、緩慢冷卻區12、自然冷卻區13和強制冷卻區14和出口15。
在上述實施例上優選,所述第一預熱板7、第二預熱板8、第三預熱板9、第四預熱板10采用鋁板材質。
具體的,本實用新型紅外輻射板溫度分布較均勻,對于較大面積和較復雜的工件都能很好處理。其背部還有保溫層,可以減小熱損耗,有利于烘道保溫層設計。在每一控溫區設置熱風對流裝置,提高溫度均勻性,并把焊接中揮發的氣體導出。
本實用新型根據焊接工藝要求把預熱區、焊接區和冷卻區進一步細分,以實現多點控溫。在預熱區,為防止過大的熱沖擊,有利于焊膏中的助焊劑發揮助焊作用,防止產生氣孔和焊珠飛濺,要以較慢的速度加熱,至少劃分成3個以上的子區域才便于控制。為避免對元件的損害,焊接區一般很短。在此區形成一個高溫峰區,快速完成焊接。所以焊接區不再細分。冷卻區可劃分成3個子區域:緩慢冷卻區、自然冷卻區和強制冷卻區。根據區域劃分安置板式輻射器,按烘道尺寸確定輻射器個數,按一般焊接溫度曲線確定輻射器的功率。預熱區的輻射器安置在傳輸網下方;焊接區的輻射器在傳輸網的上下方都安置;冷卻區不安置輻射器,只是冷卻區的結構設計與圖)的相比多了一個緩慢冷卻區。另外,在烘道入口上方加一組輻射板是因為入口處散熱大,SMB溫度由室溫開始上升的最初速度可選擇。這樣,就能解決當室溫較低時的困擾。
基于上述,本實用新型采用紅外輻射板加熱,增加熱對流風扇,改進再流焊機烘道的保溫層設計,提高溫度的均勻性,合理安排輻射器位置,配合多點控溫,使之可靈活設置焊接溫度曲線,保證焊接工藝要求,重視冷卻區的設計,使焊接后的SMB有一個較緩慢的冷卻過程,對減小內應力、防止開裂是有利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