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床附件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能識別圓錐類零件大小端的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加工圓錐類零件的自動車床中,經常因圓錐的大小端問題,在自動化生產過程中,頻繁地出現大小端位置錯位現象。由于現有機床結構無自動識別功能,當出現上述大小端錯位的現象時,產品流轉到下一工序便不能加工,從而無法實現自動化生產,極大地影響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靠的識別裝置,其能識別圓錐類零件的大小端,達到控制準確的要求。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識別裝置,包括底板,底板之上安裝連桿,連桿的兩端分別安裝支板、固定板,支板上安裝氣缸,氣缸的活塞桿固定一連接板;固定板活動式地穿過一導向桿,導向桿的第一端安裝識別塊,識別塊呈圓臺狀,識別塊的上底面朝外側;導向桿的第二端穿過固定板后固定于連接板。
所述的識別裝置,支板、固定板都垂直于連桿,支板與固定板相平行。
所述的識別裝置,連接板垂直于氣缸的活塞桿。
所述的識別裝置,固定板上安裝直線軸承,直線軸承活動式地穿過所述的導向桿。
所述的識別裝置,導向桿與固定板相垂直。
所述的識別裝置,導向桿外套一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頂于識別塊、直線軸承。
所述的識別裝置,連接板上安裝有感應開關;固定板安裝有感應件,感應件正對感應開關。
所述的識別裝置,底板的豎向截面呈鈍角狀,底板的一邊呈水平狀,該水平邊固定連接所述的連桿。
所述的識別裝置,連桿有兩根,兩連桿相平行且與底板的水平邊相平行。
所述的識別裝置,底板的斜邊底部形成兩長孔,兩長孔處于同一直線上。
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能自動識別圓錐類零件的大小端,實現了圓錐類零件的自動化生產,提高了圓錐類零件的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例的左視圖。
圖示中,1-識別塊、2-彈簧、3-直線軸承、4-導向桿、5-連接板、6-連桿、7-支板、8-氣缸、9-感應開關、10-感應件、11-固定板、12-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作詳細描述。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識別裝置包括底板12,底板12的豎向截面呈鈍角狀,其一邊呈水平狀,該水平邊固定連接兩根連桿6,兩連桿6相平行且與底板12的水平邊相平行。底板12的斜邊底部形成兩長孔,兩長孔處于同一直線上。
連桿6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支板7、固定板11,支板7、固定板11都垂直于連桿6,支板7與固定板11相平行。支板7上安裝氣缸8,氣缸8的活塞桿端部固定連接板5,連接板5垂直于氣缸8的活塞桿。連接板5的上端安裝有感應開關9。
固定板11上安裝直線軸承3,直線軸承3活動式地穿過導向桿4,導向桿4與固定板11相垂直。通過安裝直線軸承,既能使導向桿的活動更加靈活,也能 延長導向桿的使用壽命。
導向桿4的一端安裝有識別塊1,識別塊1呈圓臺狀,其上底面朝外側。導向桿4的另一端穿過直線軸承后固定于連接板5。
導向桿4(朝識別塊1的)一端外套有彈簧2,彈簧2的兩端分別頂于識別塊1、直線軸承3,其輔助導向桿復位,進而帶動識別塊復位。
固定板11的上部垂直安裝有感應件10,感應件10正對感應開關9。當感應開關9向感應件10方向運動到位后,通過感知而停止運動。
使用時,經感應開關9感應,氣缸8的活塞桿伸長,帶動導向桿4及識別塊1向前伸長,如工件與識別塊1同方向,工件就被識別塊1套住,反之(工件未套于識別塊),工件流轉到下一工序。通過此步驟,即能識別工件的大小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