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異型內壁加工機床,屬于車床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CNC(數控機床)是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Computernumericalcontrol)的簡稱,是一種由程序控制的自動化機床。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通過計算機將其譯碼,從而使機床執行規定好了的動作,通過刀具切削將毛坯料加工成半成品成品零件?,F有的CNC能根據需要對產品外表面進行各種工藝加工,但在需要進行產品內壁加工時,如對空心圓管狀的產品內壁進行異形加工時,現有的CNC機床難以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異型內壁加工機床,能夠對空心工件的內壁進行異型加工。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異型內壁加工機床,包括機床架,所述機床架包括底座和側支架,所述底座上設置有相互垂直的導軌一和導軌二,所述導軌一上安裝有滑臺一,所述滑臺一上設置側向轉臺,所述側向轉臺的右側面為工件固定座,所述工件固定座可在側向轉臺內電機的帶動下以水平方向為軸連續轉動,所述導軌二上安裝有滑臺二,所述滑臺二上靠近工件固定座一側設置有磨削頭,所述側支架上安裝有氣缸,所述氣缸下方通過導桿連接異型沖頭,所述滑臺一、滑臺二分別與驅動裝置一、驅動裝置二相連,所述驅動裝置一、驅動裝置二和氣缸均與控制器相連。
所述滑臺一和滑臺二上設置有彈簧定位銷,所述導軌一和導軌二上設置有若干均勻排列的定位孔。
所述異型沖頭與導桿之間活動連接。
所述側向轉臺包括電機、水平轉軸、工件固定座,所述電機與水平轉軸相連,所述工件固定座安裝在轉軸末端。
所述工件固定座上設置有卡簧。
所述磨削頭為砂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工件固定座可將圓管狀的工件固定在側向轉臺上,并可在內電機的帶動下,繞工件本身的中軸轉動,導軌一、滑臺一和驅動裝置一可實現工件水平位置的調整;氣缸、導桿和異型沖頭實現了從外壁對工件進行沖壓,并造成內壁的凸起等形變,達到所需要的異型;導軌二、滑臺二、驅動裝置二和磨削頭可使磨削頭靠近沖壓后的工件,將沖壓后發生形變的外壁進行切削打磨成光面,最終完成內壁異型、外壁光滑的產品加工工藝。
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異型內壁加工機床,將沖壓和打磨裝置結合,通過外部沖壓然后打磨外壁的方式,完成內壁異型、外壁光滑的產品加工,解決了工件加工中的一大工藝難題,使加工范圍更廣。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的一種異型內壁加工機床,包括機床架,所述機床架包括底座1和側支架2,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相互垂直的導軌一3和導軌二4,所述導軌一3上安裝有滑臺一5,所述滑臺一上設置側向轉臺,所述側向轉臺的右側面為工件固定座,所述工件固定座可在側向轉臺內電機的帶動下以水平方向為軸連續轉動,所述導軌二4上安裝有滑臺二6,所述滑臺二6上靠近工件固定座一側設置有磨削頭,所述側支架2上安裝有氣缸7,所述氣缸7下方通過導桿8連接異型沖頭9,所述滑臺一5、滑臺二6分別與驅動裝置一、驅動裝置二相連,所述驅動裝置一、驅動裝置二和氣缸7均與控制器相連。
所述滑臺一5和滑臺二6上設置有彈簧定位銷,所述導軌一3和導軌二4上設置有若干均勻排列的定位孔,當工件和磨削頭到達所需位置時將彈簧定位銷按下,使其卡在定位孔中,防止滑臺一5和滑臺二6在加工過程中發生移動,造成定位不準確。
所述異型沖頭9與導桿8之間活動連接,可以根據加工形狀的需要更換異型沖頭9。
所述側向轉臺包括電機、水平轉軸、工件固定座,所述電機與水平轉軸相連,所述工件固定座安裝在轉軸末端。
所述工件固定座上設置有卡簧,以更加牢固的固定工件。
所述磨削頭為砂輪。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方法為,將圓管狀的工件固定在工件固定座上,通過控制器控制驅動裝置一,使滑臺帶動工件滑動至異型沖頭9下方,在啟動側向轉臺上的電機使工件繞自身的中軸轉動,直至需沖壓的位置正對異型沖頭9下方,即完成工件的定位,啟動氣缸7,使異型沖頭9沖壓工件外壁,并造成內壁的凸起形變,并可根據加工需要不斷調整工件的方位,進行再次沖壓,內壁異型加工完成后,通過控制器啟動驅動裝置二,使滑臺二6帶動磨削頭至工件處,再啟動側向轉臺的電機使工件旋轉,達到將工件外壁磨削、拋光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工件固定座可將圓管狀的工件固定在側向轉臺上,并可在內電機的帶動下,繞工件本身的中軸轉動,導軌一3、滑臺一5和驅動裝置一可實現工件水平位置的調整;氣缸7、導桿8和異型沖頭9實現了從外壁對工件進行沖壓,并造成內壁的凸起等形變,達到所需要的異型;導軌二4、滑臺二6、驅動裝置二和磨削頭可使磨削頭靠近沖壓后的工件,將沖壓后發生形變的外壁進行切削打磨成光面,最終完成內壁異型、外壁光滑的產品加工工藝。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