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不銹鋼管繞管機。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不銹鋼管繞管生產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動的方式進行生產,由工人將不銹鋼管手動塞入繞管機中,然后啟動繞管機將不銹鋼管進行繞管操作,生成彈簧螺旋形狀的成品。這種手工生產方式的生產效率較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大,而且受工人操作熟練程度的影響,繞管后的成品質量很難保持均一水平。而且,手工操作時,還存在著一定的生產安全風險。這幾方面的問題均導致不銹鋼管的繞管生產成本較高。另外,在繞管過程中,由于不銹鋼管剛性強度較大,繞管過程中還容易出現脫離,繞管繞彎等情況。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不銹鋼管繞管機,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人工繞管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以及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自動不銹鋼管繞管機,其中,包括:裝載空心不銹鋼管的料盒;
設置在料盒底部的頂料機構,所述頂料機構從料盒底部穿出,頂起裝載在料盒內的空心不銹鋼管;
設置在料盒上方的抓料機構,所述抓料機構抓取由頂料機構頂起的空心不 銹鋼管送入推料機構中;
所述推料機構將空心不銹鋼管推入滾輪機構中;所述滾輪機構包括:設置于空心不銹鋼管兩側的主動滾輪、被動滾輪、氣缸以及電機;
所述氣缸設置在被動滾輪的一側,驅動被動滾輪擠壓空心不銹鋼管,所述電機與主動滾輪連接,驅動主動滾輪旋轉以帶動空心不銹鋼管移動;
與所述滾輪機構輸出端連接的成型輪機構,所述成型輪機構包括:成型輪裝置、擠壓不銹鋼管的壓輪以及調整螺距的角度調整裝置;
所述成型輪裝置包括:固定機架,設置在固定機架一端的成型輪以及滾針軸承柱,所述成型輪通過滾針軸承柱與固定機架連接;
壓輪設置在成型輪一側,保持不銹鋼管與成型輪緊密接觸,在角度調整裝置的引導下,隨成型輪的旋轉將不銹鋼管彎曲成具有預定螺距的螺旋彈簧形狀;
所述角度調整裝置包括:一半圓狀引導板;所述半圓狀引導板與成型輪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容納所述不銹鋼管的引導凹槽;
一伸縮調節桿,所述伸縮調節桿與半圓狀引導板的一端連接,通過調整伸縮調節桿的高度以改變所述半圓狀引導版與所述成型輪所在平面的夾角;
所述成型輪機構的一側設置有壓緊輪裝置;所述壓緊輪裝置將所述空心不銹鋼管壓向所述成型輪機構。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全自動不銹鋼管繞管機,電氣一體化,整個動作程序通過PLC控制,利用氣電磁閥轉換帶動氣缸動作,電磁開關輔助來完成整個動作循環等,自動的完成上料、送料、繞管以等操作,有效的提高了繞管生產效率,大約是原有手工生產的10倍以上,每小時能夠生產1200個,而且能夠維持穩定均一的質量。設置特定的成型輪機構和壓緊輪裝置,保障了不銹鋼管繞管過程中的穩定運行,能夠向不銹鋼管施加足夠的壓力,確保良好的繞管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全自動不銹鋼管繞管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滾輪機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成型輪機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卸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自動不銹鋼管繞管機。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全自動不銹鋼管繞管機。其包括:裝載空心不銹鋼管的料盒100,設置在料盒底部的頂料機構200,設置在料盒上方的抓料機構300,滾輪機構400,與所述滾輪機構輸出端連接的成型輪機構500。
所述頂料機構200從料盒100底部穿出,頂起裝載在料盒內的空心不銹鋼管。所述抓料機構300抓取由頂料機構頂起的空心不銹鋼管送入推料機構600中。所述推料機構600將空心不銹鋼管推入滾輪機構400中,通過滾輪機構400向不銹鋼管施加足夠的推力,推入成型輪機構中。
如圖2所示,所述滾輪機構400包括:設置于空心不銹鋼管兩側的主動滾輪410、被動滾輪420、氣缸430以及電機440。
所述氣缸430設置在被動滾輪420的一側,驅動被動滾輪420擠壓空心不銹鋼管。所述電機440與主動滾輪410連接,驅動主動滾輪旋轉以帶動空心不銹鋼管移動。
如圖3所示,所述成型輪機構500包括:成型輪裝置510、擠壓不銹鋼管的壓輪520以及調整螺距的角度調整裝置530。
所述成型輪裝置510包括:固定機架511,設置在固定機架一端的成型輪512以及滾針軸承柱513。所述成型輪通過滾針軸承柱與固定機架連接,在較小的空間內實現較大的徑向負荷能力。
壓輪520設置在成型輪512一側,保持不銹鋼管與成型輪緊密接觸。在角度調整裝置530的引導下,隨成型輪的旋轉將不銹鋼管彎曲成具有預定螺距的螺旋彈簧形狀。
所述角度調整裝置530包括:一半圓狀引導板531,一伸縮調節桿533,所述半圓狀引導板與成型輪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容納所述不銹鋼管的引導凹槽532。
所述伸縮調節桿533與半圓狀引導板531的一端連接,通過調整伸縮調節桿的高度以改變所述半圓狀引導版與所述成型輪所在平面的夾角。通過夾角的改變,可以調整成型不銹鋼管螺旋彈簧形狀的螺距。所述伸縮調節桿532具體可以采用如圖3中所示的結構,提供較高的支承力以滿足繞管的強度要求。
所述成型輪機構的一側設置有壓緊輪裝置700。所述壓緊輪裝置700將所述空心不銹鋼管壓向所述成型輪機構,在繞管過程中,對于已經繞圈彎折的不銹鋼管繼續施壓,發揮過度作用,保障不銹鋼管繞管的質量。
較佳的是,如圖1所示,所述全自動不銹鋼管繞管機還包括一卸料機構10及傳送皮帶20。成型輪機構輸出的不銹鋼管成品通過卸料機構轉運到傳送皮帶上,通過傳送皮帶輸出。
如圖4所示,所述卸料機構10包括:抓取輸出的不銹鋼管成品的抓料夾臂11,與所述抓料夾臂連接的垂直導向桿13及垂直氣缸14,橫向導軌15。
所述抓料夾臂11由抓料氣缸12驅動,夾緊或者松開。
所述垂直氣缸14設置在一滑塊16上,在垂直導向桿的限制下,通過所述垂直氣缸驅動抓料夾臂沿垂直方向往復移動。
所述滑塊16與橫向導軌15相配合,在一橫移氣缸17的驅動下,沿橫向 導軌往復移動。所述橫向導軌的一端為成型輪機構的輸出端,另一端與傳送皮帶相對。當然,如圖1所示,所述傳送皮帶可以在兩側設置擋板,并形成落料口。落料口可以與收納盒或者后續的包裝工段連接,實現繞管成品的自動下料。
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本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