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裝機,尤其涉及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
背景技術:
液壓彎通廣泛應用于高壓管路領域中,如圖1所示,通常液壓彎通在使用時都需要配套的螺母和墊片,因此,在液壓彎通生產過程中需要同時安裝螺母和墊片,如圖2所示,由于墊片生產出來是彎曲的,因此,還需要將墊片展平。
在現有的生產流水線上,通常需要二至三人分工進行螺母和墊片安裝,不僅生產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能夠替代現有的手動安裝螺母和墊片的方式,簡化安裝工序,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人力成本。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包括機架和設置于所述機架上的操作臺,所述操作臺上設置有螺母組裝機和墊片展平機,所述螺母組裝機用于在零件上組裝螺母,所述墊片展平機用于展平所述零件上的墊片。
上述的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其中,所述墊片展平機包括設置于所述操作臺上的夾座和設置于所述夾座上方的壓桿,所述壓桿與氣缸連接,所述夾座與所述壓桿相對應。
上述的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其中,還包括一推桿,所述推桿設置于所述夾座內,且與氣缸連接,用以將組裝好的零件推出所述夾座。
上述的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其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操作臺上,且位于所述夾座兩側的支撐板導軌,所述支撐板導軌上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與氣缸連接,并于所述支撐板導軌上運動。
上述的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其中,所述墊片展平機前端設置有前擋板導軌,所述前擋板導軌上設置有前擋板,所述前擋板與氣缸連接,并于所述前擋板導軌上上下運動。
上述的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其中,所述螺母組裝機為一轉輪,所述轉輪與電機連接。
上述的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其中,還包括一人機界面控制盒,所述人機界面控制盒與所述螺母組裝機和所述墊片展平機電連接。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能夠達到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具備螺母組裝機和墊片展平機,能夠替代現有的手動安裝螺母和墊片的方式,簡化安裝工序,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人力成本;
2、本實用新型在墊片展平機前端設置有前擋板,能夠有效保護操作工人,防止操作過程中受到傷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壓彎通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墊片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3和圖4所示,一種螺母墊片組裝機,包括機架1和設置于機架1上的操作臺2,操作臺2上設置有螺母組裝機3和墊片展平機4。
具體的,螺母組裝機3為一轉輪,轉輪與電機(圖中未示出)連接;墊片展平機4包括設置于操作臺2上的夾座41和設置于夾座41上方的壓桿42,壓桿42與氣缸(圖中未示出)連接,夾座41與壓桿42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方式中,將螺母旋在如圖1所示的液壓彎通100的螺紋上,并通過螺母組裝機3的轉輪將螺母旋到液壓彎通100上,然后裝上如圖2所示的墊片101,并將液壓彎通100固定在夾座41上,控制氣缸將壓桿42壓下,即可將彎曲的墊片101展平。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一推桿43,推桿43設置于夾座41內,且與氣缸連接,當墊片101展平后,推桿43在氣缸的作用下,可以將液壓彎通100推出。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設置于操作臺2上,且位于夾座41左右兩側的支撐板導軌44,支撐板導軌44上設置有支撐板45,支撐板45與氣缸連接,并于支撐板導軌44上運動,在墊片101進行展平前,支撐板45在氣缸的作用下運動到墊片101下方支撐住墊片101,然后壓桿42壓下,保證墊片101的平整。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墊片展平機4前端設置有前擋板導軌46,前擋板導軌46上設置有前擋板47,前擋板47與氣缸連接,并于前擋板導軌46上進行上下運動,在操作工人將液壓彎通100固定在夾座41上后,氣缸控制前擋板47落下,之后進行墊片展平工作,可以防止操作工人在墊片展平工作中受到意外傷害。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一人機界面控制盒48,人機界面控制盒48與螺母組裝機3和墊片展平機4電連接,通過人機界面控制盒48實現對整個設備的控制,自動化程度更高,便于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如下:在液壓彎通100上裝上螺母,通過螺母組裝機3的轉輪將螺母旋入并固定在液壓彎通100上,然后裝上墊片101,并將液壓彎通100固定在夾座41上,當操作工人的手離開夾座41后,氣缸控制前擋板47落下,接著支撐板45移動至墊片101下方,然后氣缸控制壓桿42壓下,將墊片101展平,在墊片101展平之后,支撐板45向左右兩側移開,壓桿42繼續壓下,將墊片101壓至螺母處,然后氣缸控制推桿43將液壓彎通100推出夾座41。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