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自動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的線圈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的加工工序包括底蓋上料和放置線圈,點膠,UV固化,以及超聲波焊接。現有技術中,用于加工組裝機的每個工序都是通過人工手動操作。然而,人工手動操作會導致人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 出來的組裝機良品率低,人工取上取下,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勞動強度大,一般限于小型企業,不適用于大規模生產。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以及與之相配合的線圈上料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的線圈上料機構,能夠適用于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提高耳標組裝的效率和質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的線圈上料機構,所述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包括主轉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上料機構包括備料轉盤和備料盤,所述備料轉盤和主轉盤之間設置有線圈夾取機構,所述備料盤與備料轉盤之間設置有備料轉盤上料機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備料盤上設置有若干個備料槽,所述若干個備料槽呈矩形分布,所述備料盤底部設置有滑軌,所述備料盤與能夠驅動備料盤水平移動的備料盤水平驅動機構相連,實現水平位置多位置等分均勻間隔移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備料轉盤上料機構包括第一水平直線模組,所述第一水平直線模組延伸至備料盤上方,第一水平直線模組上設置有第一垂直模組,所述第一垂直模組上設置有料筒夾爪,所述第一水平直線模組設置有水平驅動步進電機,用于驅動位于第一水平直線模組上的第一垂直模組沿Y軸移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料筒夾爪通過連接固定板與第一垂直模組相連接固定,第一垂直模組垂直固定在第一水平直線模組側面,所述第一垂直模組可沿第一水平直線模組水平移動,所述第一垂直模組設置有垂直驅動電機,用于驅動料筒夾爪沿第一垂直模組上下移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線圈夾取機構包括設置在備料轉盤和主轉盤之間的第二水平直線模組,所述第二水平直線模組上設置有第二垂直模組,第二垂直模組上安裝有線圈夾爪,第二垂直模組上還安裝有料筒固定圈以及設置于料筒固定圈的線圈檢測裝置,所述備料轉盤上設置有料筒頂桿。所述料筒頂桿將料筒內的彈簧頂出料筒上方,設置于料筒固定圈的線圈檢測裝置檢測到線圈頂出料筒上方時,線圈夾爪動作將線圈夾取后送到主轉盤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中,依次設置底蓋上料,放置線圈,點膠,UV固化,旋轉換盤,超聲波焊接,成品卸料等機構工序,步驟 簡單,組裝效率高。其中,在第一工位,底蓋夾取機構夾取底蓋放置在主轉盤上,在第二工位,所述用于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的線圈上料機構將備料區的線圈夾取至主轉盤的底蓋上。備料盤與能夠驅動備料盤水平移動的備料盤水平驅動機構相連接,實現水平位置X方向的多位置等分均勻間隔移動,即形成沿Y方向的整列備料,備料料筒夾取機構與能夠驅動備料料筒夾取機構沿Y方向水平移動的水平驅動步進電機相連接,即可以對該列備料逐個夾取后放至備料轉盤上,最終由線圈夾取機構將備料轉盤上的線圈送到主轉盤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取代純手工耳標組裝作業,極大地提高了耳標組裝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了作業員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線圈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轉盤,2、點膠機構,3、固化機構,4、上蓋定位平臺,5、上蓋夾取機構,6、上蓋直震軌道,7、上蓋振動盤,8、旋轉換盤機構,9、超聲波焊接機,10、超聲波夾具,11、超聲波小轉盤,12、成品卸料夾取機構,13、第一基板,14、第二基板,16、底蓋振動盤,17、底蓋直震軌道,18、底蓋定位平臺,19、底蓋夾取機構,20、線圈夾取結構,21、備料轉盤,22、水平驅動機構伺服電機,23、水平驅動步進電機,24、備料料筒夾取機構,25、備料盤,40、固定板,41、第一水平直線模組,42、第一垂直模組,45、聯軸器,46、料筒夾爪,47、第二水平直線模組,48、第二垂直模組,49、線圈夾爪。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圓形耳標自動組裝機,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置有主轉盤1和超聲波小轉盤11,所述主轉盤1設置有六個工位,主轉盤1外圍沿圓周方向依次設置有與所述六個工位相配合的底蓋上料機構、線圈上料機構、點膠機構、固化機構、上蓋上料機構和旋轉換盤機構,所述旋轉換盤機構設置在主轉盤1和超聲波小轉盤11之間,所述超聲波小轉盤11外圍設置有超聲波焊接機構和成品卸料夾取機構12。
所述線圈上料機構包括備料轉盤21和備料盤25,所述備料轉盤21和主轉盤1之間設置有線圈夾取機構,所述備料盤25與備料轉盤21之間設置有備料轉盤上料機構。
所述備料盤25上設置有若干個備料槽,所述若干個備料槽呈矩形分布,所述備料盤底部設置有滑軌,備料盤25與能夠驅動備料盤水平移動的備料盤水平驅動機構相連接,實現水平位置多位置等分均勻間隔移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所述備料槽呈8行8列的矩形排列。備料料筒夾取機構24與能夠驅動備料料筒夾取機構24水平移動的水平驅動步進電機23機構相連接,通過步進電機驅動水平位置多位置等分均勻間隔移動,從而實現備料區XY軸整列備料。工作時,首先通過備料盤水平驅動機構調節備料盤25的位置,由水平驅動步進電機23驅動備料料筒夾取機構24到備料盤25的合適位置夾取線圈,并將線圈放置備料轉盤21的進料工位,備料轉盤21旋轉至卸料工位,線圈夾取機構20夾取線圈,由水平驅動機構伺服電機22驅動線圈夾取機構20做水平移動,將夾取的線圈放置在主轉盤的線圈上料工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備料轉盤上料機構包括第一水平直線模組41,所述第一水平直線模組41延伸至備料盤25上方,第一水平直線模組41上設置有第一垂直模組42,所述第一垂直模組42上設置有料筒夾爪46,所述第一水平直線模組41設置有水平驅動步進電機23,用于驅動第一垂直模組42沿Y軸移動。料筒夾爪46通過連接固定板40與第一垂直模組42相連接固定,第一垂直模組42垂直固定在第一水平直線模組41側面,所述第一垂直模組42可沿第一水平直線模組41水平移動,所述第一垂直模組42設置有垂直驅動電機,用于驅動料筒夾爪46沿第一垂直模組上下移動。
所述線圈夾取機構包括設置在備料轉盤21和主轉盤1之間的第二水平直線模組47,所述第二水平直線模組47上設置有第二垂直模組48,第二垂直模組48上安裝有線圈夾爪49,第二垂直模組48上還安裝有料筒固定圈以及設置于料筒固定圈的線圈檢測裝置,所述備料轉盤上設置有料筒頂桿。
使用時,料筒內一般有若干個彈簧,備料轉盤上設置有與料筒配合設置的料筒頂桿,所述料筒頂桿將料筒內的彈簧頂出料筒上方,設置于料筒固定圈的線圈檢測裝置檢測到線圈頂出料筒上方時,線圈夾爪動作將線圈夾取后送到主轉盤上。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只局限于上述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