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蜂窩鋁剪裁設備。
背景技術:
汽車碰撞假人頸部標定需剪裁一定截面的蜂窩鋁型材,此截面的蜂窩鋁型材具有合適的剛度以產生符合法規的碰撞加速度波形。現有技術中,剪裁蜂窩鋁是通過大長度的普通剪刀來剪裁蜂窩鋁型材實現的,這種做法具有以下缺點:
(1)人工使用剪刀剪裁時,鋁型材的截面不平整,尺寸有一定的差別,導致產生的加速度波形一致性比較差;
(2)人工使用剪刀剪裁時,容易誤操作,剪裁出開裂的廢品或者截面不符合要求的廢品;
(3)操作者有被蜂窩鋁割破的風險;
(4)密集的蜂窩鋁反光導致操作者頭昏眼花;
(5)剪裁完畢后需人工修正,形狀不統一,導致產生的加速度波形一致性比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改進的蜂窩鋁剪裁設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蜂窩鋁剪裁設備,包括用于剪裁蜂窩鋁的剪刀,所述剪裁設備還包括用于對蜂窩鋁的剪裁邊界進行定位的定位裝置,當對蜂窩鋁進行剪裁時,所述剪刀與所述定位裝置配合,并沿所述定位裝置的外邊緣對所述蜂窩鋁進行剪裁。
優選地,所述剪刀包括手柄、連接在所述手柄上的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上的刀片,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均沿蜂窩鋁的長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與蜂窩鋁的孔洞相配合,當對蜂窩鋁進行剪裁時,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分別插設在蜂窩鋁的不同的孔洞中。
進一步地,當對蜂窩鋁進行剪裁時,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分別插設在蜂窩鋁的相鄰的兩個孔洞中。
進一步地,所述刀片在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上均位于遠離所述手柄的一端部。
進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手環和端蓋,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分別連接在所述端蓋上,所述端蓋與所述定位裝置相配合。
優選地,所述定位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與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固定連接的導向柱,所述導向柱沿蜂窩鋁的長度方向延伸,當對蜂窩鋁進行剪裁時,蜂窩鋁長度方向上的兩端分別抵設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剪刀與所述第一固定座或所述第二固定座相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兩個部件中與所述剪刀相配合的一個部件的外邊緣為所述的剪裁邊界。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柱與蜂窩鋁的孔洞相配合。
進一步地,當對蜂窩鋁進行剪裁時,在所述剪裁邊界內的蜂窩鋁的每個孔洞中均插設有一個所述導向柱。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結構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柱的截面形狀為正六邊形。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的蜂窩鋁剪裁設備結構簡單,通過定位裝置的設置,操作者不在需要仔細判斷需要剪裁的蜂窩鋁的位置,只需要沿著定位裝置的外邊緣剪裁即可,不易誤操作,不會因鋁反光導致操作者頭昏眼花;且剪裁過程中,操作者不再直接與蜂窩鋁直接接觸,對操作者的保護更好。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蜂窩鋁剪裁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蜂窩鋁剪裁設備的分解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蜂窩鋁剪裁設備的俯視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蜂窩鋁剪裁設備中剪刀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闡述。
參見圖1~圖3所示所示的蜂窩鋁剪裁設備,包括用于剪裁蜂窩鋁100的剪刀1、剪裁蜂窩鋁100時用于對蜂窩鋁100的剪裁邊界進行定位的定位裝置2,剪刀1與定位裝置2相配合,在進行剪裁時,剪刀1只需沿定位裝置2的外邊緣進行剪裁即可,不需人工判斷需要剪裁的蜂窩鋁100的位置。
如圖4所示,剪刀1包括手柄11、固定連接在手柄11上的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分別連接在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上的刀片14,手柄11包括手環111和端蓋112,端蓋112與定位裝置2相配合,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均固定連接在端蓋112上,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均沿蜂窩鋁100的長度方向延伸,且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分別與蜂窩鋁100的孔洞相配合,刀片14分別設置在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上遠離手柄11的一端部。當采用剪刀1對蜂窩鋁100進行剪裁時,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分別插設在蜂窩鋁100的兩個不同的孔洞中,優選地,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分別插設在蜂窩鋁100的相鄰的兩個孔洞中。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3的截面形狀與蜂窩鋁100的孔洞的截面形狀相同,均為正六邊形。
定位裝置2包括第一固定座21、第二固定座22和導向柱23,導向柱23的一端部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座21上,導向柱23沿蜂窩鋁100的長度方向延伸,當對蜂窩鋁100進行剪裁時,蜂窩鋁100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分別抵設在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22上,導向柱23的另一端部從蜂窩鋁100的孔洞中穿過并插入到第二固定座22中。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22兩個部件中的一個部件與剪刀1的端蓋112相配合,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22兩個部件中與端蓋112相配合的一個部件的外邊緣即為對該蜂窩鋁進行剪裁時的剪裁邊界。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12結構相同。導向柱23與蜂窩鋁100的孔洞相配合,使得在進行對蜂窩鋁100進行剪裁時,可同時起到對蜂窩鋁100進行整形的作用,當對蜂窩鋁100進行剪裁時,在剪裁邊界內的蜂窩鋁100的每個孔洞中均插設有一個導向柱23。在本實施例中,導向柱23的截面形狀與蜂窩鋁100的孔洞的截面形狀相同,均為正六邊形。
當采用該剪裁設備對蜂窩鋁100進行剪裁時,將蜂窩鋁100設置在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22之間,導向柱23穿過蜂窩鋁100的孔洞插設在第二固定座22上,然后將剪刀1的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2插設在蜂窩鋁100的相鄰的兩個孔洞中,并使剪刀1的端蓋112抵靠在第一固定座21或第二固定座22上,之后沿著蜂窩鋁100的長度方向插拔剪刀1,即可將蜂窩鋁100沿著其孔洞邊緣剪裁,之后,沿著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22兩個部件中與剪刀1相配合的一個部件的外邊緣將剪刀1的第一刀體12和第二刀體12插設在蜂窩鋁100的另外的相鄰的兩個孔洞中,依次對蜂窩鋁100進行剪裁,直至剪裁完成。這樣的剪裁方式使得剪裁的截面平整,操作者不再需要仔細判斷需要剪裁的蜂窩鋁100的位置,只需要沿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22兩個部件中與剪刀1相配合的一個部件的外邊緣剪裁即可,不易誤操作,不會因鋁反光導致操作者頭昏眼花,而且操作者不再直接與蜂窩鋁直接接觸,對操作者的保護更好,同時在對蜂窩鋁100進行剪裁的過程中還可對蜂窩鋁100進行整形。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