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姜深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姜粉原料灌裝機。
背景技術:
生姜不僅可以作為調味料使用,也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生姜通過深加工可以提取出生姜原汁液、也可以加工成姜茶、姜粉等保健食品。生姜在制成姜粉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生姜原料進行殺菌清洗操作,利用清洗設備對生姜原料的外表面進行清洗以及殺死生姜外表面的寄生蟲,然后通過顆粒機,將生姜原料研磨破碎成細小的顆粒狀結構,顆粒機將生姜原料破碎后,需要將破碎后的漿料收集起來,然后通過壓榨方式將漿料內的生姜原汁液擠出,剩下的生姜料渣加入蔗糖進行攪拌,然后將攪拌的的混合物料烘干,即可制成姜茶、姜粉等保健食品,現有的破碎后的生姜漿料一般通過壓榨設備進行壓榨,生姜原汁液與生姜料渣分離不夠徹底,不僅需要多次壓榨分離還需要進行進行收集,因此造成整個姜粉生產效率極為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姜粉原料灌裝機,在確保生姜原汁液與生姜料渣分離的同時,提高整個姜粉生產系統的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姜粉原料灌裝機,包括臥式設置在機架上的料筒,所述料筒的一端筒口為出料口,料筒的出料口呈收口狀布置,料筒的出料口的外壁與機架鉸接且鉸接軸水平,料筒另一端筒口為入料口,所述料筒入料口所在的外壁上設置有卡接板,卡接板上設置有卡槽,卡槽的槽長方向水平且與料筒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卡接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掛桿,掛桿的長度方向與卡接板的卡槽長度方向平行,掛桿設置在伸縮桿上,伸縮桿的長度水平且 與掛桿長度方向垂直,伸縮桿設置在支座上且一端伸出支座的板面構成拉手,伸縮桿上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的一端與掛桿抵靠、另一端與支座抵靠,料筒的入料口設置有擠壓板與動力機構連接,動力機構驅動擠壓板沿著料筒的筒長方向往復移動。
本實用新型還存在以下技術特征:
所述料筒的出料口位置處延伸設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與料筒的筒口構成螺紋連接。
所述卡接板的下端板面靠近卡槽的一側設置成斜面,所述斜面與掛桿桿身抵靠。
所述支座上設置有用于容納卡接板的凹槽,凹槽的槽底處設置有升降桿,所述升降桿豎直布置,升降桿的上端設置成T型端,升降桿的下端設置在凹槽槽底開設的通孔內,升降桿的桿身設置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的上端與升降桿的上端抵靠,第二彈簧的下端與凹槽的槽底抵靠,升降桿的上端與卡接板的下端構成抵靠或分離配合。
所述擠壓板的一側板面與頂桿固連,頂桿上設置有齒條,所述機架上設置支座,所述支座上設置有齒輪與齒條構成嚙合,電機驅動齒輪轉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備的技術效果為:在顆粒機打碎后的漿料由料筒的入料口處投入,在動力機構驅動擠壓板移動的過程中,從而將料筒內的漿料沿著料筒移動,從而將漿料內的生姜原汁液從出料口排出,絕大部分的生姜料渣等物料停留在料筒內,然后轉動料筒繞鉸接軸轉動,從而將生姜料渣從出料口處排出,該種灌裝機不僅分離效率高,而且生姜料渣與生姜原汁液分離效果好,為方便實施對料筒的固定及拆卸翻轉,通過拉伸伸縮桿桿端的把手,從而使得掛桿與卡結板上的卡槽形成避讓,當料筒翻轉至最低位置處時,松掉伸縮桿,從而使得掛桿與卡結板上的卡槽形成卡接配合,進而實現料筒的固定。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上述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的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和圖2是灌裝機兩種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料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灌裝機料筒翻轉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灌裝機料筒處在合閉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4中的I放大圖;
圖7是圖5中的II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地詳細的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機實施例中的特征也可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結合圖1至圖7,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一種姜粉原料灌裝機,包括臥式設置在機架10上的料筒20,所述料筒20的一端筒口為出料口,料筒20的出料口呈收口狀布置,料筒20的出料口的外壁與機架10鉸接且鉸接軸水平,料筒20另一端筒口為入料口,所述料筒20入料口所在的外壁上設置有卡接板21,卡接板21上設置有卡槽,卡槽的槽長方向水平且與料筒20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卡接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10上的掛桿11,掛桿11的長度方向與卡接板21的卡槽長度方向平行,掛桿11設置在伸縮桿12上,伸縮桿12的長度水平且與掛桿11長度方向垂直,伸縮桿12設置在支座13上且一端伸出支座13的板面構成拉手,伸縮桿12上設置有第一彈簧14,第一彈簧14的一端與掛桿11抵靠、另一端與支座13抵靠,料筒20的入料口 設置有擠壓板30與動力機構連接,動力機構驅動擠壓板30沿著料筒20的筒長方向往復移動。
在顆粒機打碎后的漿料由料筒20的入料口處投入,在動力機構驅動擠壓板30移動的過程中,從而將料筒20內的漿料沿著料筒20移動,從而將漿料內的生姜原汁液從出料口排出,絕大部分的生姜料渣等物料停留在料筒20內,然后轉動料筒20繞鉸接軸轉動,從而將生姜料渣從出料口處排出,該種灌裝機不僅分離效率高,而且生姜料渣與生姜原汁液分離效果好。為方便實施對料筒20的固定及拆卸翻轉,通過拉伸伸縮桿12桿端的把手,從而使得掛桿11與卡結板21上的卡槽形成避讓,當料筒20翻轉至最低位置處時,松掉伸縮桿12,從而使得掛桿11與卡結板21上的卡槽形成卡接配合,進而實現料筒20的固定。
為進一步減少料渣從料筒20擠出,所述料筒20的出料口位置處延伸設置有排液管40,所述排液管40與料筒20的筒口構成螺紋連接。利用延伸設置的排液管40可以將料將中的絕大部分的生姜原汁液從排液管40排出。
為實現料筒20的卡接板21與掛桿11自動固定,所述卡接板21的下端板面靠近卡槽的一側設置成斜面211,所述斜面211與掛桿11桿身抵靠。斜面211形成滑動導向,從而實現卡接板21與掛桿11的自動固定。
為實現料筒20的自動翻轉彈開,所述支座13上設置有用于容納卡接板21的凹槽131,凹槽131的槽底處設置有升降桿15,所述升降桿15豎直布置,升降桿15的上端設置成T型端,升降桿15的下端設置在凹槽131槽底開設的通孔內,升降桿15的桿身設置有第二彈簧17,第二彈簧17的上端與升降桿15的上端抵靠,第二彈簧17的下端與凹槽131的槽底抵靠,升降桿15的上端與卡接板21的下端構成抵靠或分離配合。當掛桿11與卡接板21的卡槽分離后,第二彈簧17的彈力驅動料筒20繞鉸接軸彈開。
最后,所述擠壓板30的一側板面與頂桿31固連,頂桿31上設置有齒條311,所述機架10上設置支座18,所述支座18上設置有齒輪181與齒條311構成嚙合,電機驅動齒輪181轉動。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