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內胎加工設備領域,具體設計一種氣門咀零件自動裝配機。
背景技術:
內胎氣門咀需裝配的零件包括圓螺母、氣芯、壓氣帽。原先采用手工作業,操作員先將圓螺母套在氣門咀上,然后用氣動扳手將其鎖至氣門咀中下部位置,之后再將氣芯和壓氣帽放在氣門咀里面,最后將其放到氣動扳手上的套筒里面進行鎖緊。
但這種作業方式存在效率低、作業繁瑣以及作業強度大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強度的氣門咀零件自動裝配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時:
一種氣門咀零件自動裝配機,其結構特點是,包括旋轉工作臺,旋轉工作臺包括構架和設置在構架上的電機、分割器以及轉盤,電機通過分割器控制轉盤,轉盤周緣設有固定內胎的夾具;在旋轉工作臺外周沿著轉盤轉動方向依次設有檢測機構、圓螺母裝配機構、氣芯裝配機構、壓氣帽裝配機構和內胎充氣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圓螺母裝配機構包括頂螺母氣缸、送螺母氣缸、鎖螺母氣缸、電動扳手以及由震動圓盤和直震軌道構成的直線震動機構,直震軌道一端連接震動圓盤,另一端連接頂螺母氣缸,送螺母氣缸下端連接鎖螺母氣缸,朝向旋轉工作臺一側連接電動扳手,該電動扳手下端設有鎖螺母套筒。
進一步地,所述氣芯裝配機構包括擋芯氣缸、掉芯氣缸以及由震動圓盤和直震軌道構成的直線震動機構,直震軌道一端連接震動圓盤,另一端連接擋芯氣缸,擋芯氣缸還連接掉芯氣缸,掉芯氣缸下端設有掉芯接頭。
進一步地,所述壓氣帽裝配機構包括擋帽氣缸、掉帽氣缸、鎖帽氣缸、電動扳手以及由震動圓盤和直震軌道構成的直線震動機構,直震軌道一端連接震動圓盤,另一端連接擋帽氣缸,擋芯氣缸還連接掉帽氣缸,掉帽氣缸下端設有掉帽接頭,鎖帽氣缸連接電動扳手,電動扳手下端設有鎖帽套筒。
進一步地,所述檢測機構包括感應開關和氣動夾子。
進一步地,所述內胎充氣機構包括充氣氣缸以及與充氣氣缸連接的充氣頭。
采用本實用新型方案后,本實用新型通過圓螺母裝配機構將圓螺母鎖至氣門區中下部位置,通過氣芯裝配機構將氣芯放在氣門咀上,通過壓氣帽裝配機構將壓氣帽放在氣門咀上并進行鎖緊,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作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盡本實用新型之技術內容、結構特征、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將例舉實施例并配合說明書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氣門咀零件自動裝配機包括旋轉工作臺1、檢測機構2、圓螺母裝配機構3、氣芯裝配機構4、壓氣帽裝配機構5和內胎充氣機構6。
旋轉工作臺1包括構架11、電機12、分割器13、轉盤14和夾具15組成,電機12、分割器13和轉盤14設置在構架11上,電機12通過分割器13控制轉盤14,轉盤14周緣設有多個固定內胎的夾具15,順沿轉盤14轉動方向依次設置檢測機構2、圓螺母裝配機構3、氣芯裝配機構4、壓氣帽裝配機構5和內胎充氣機構6。
檢測機構2包括感應開關和氣動夾子,檢測開關檢測到氣門咀,氣動夾子就會夾緊氣門咀。
圓螺母裝配機構3包括頂螺母氣缸31、鎖螺母氣缸33、電動扳手34、送螺母氣缸32、設置在電動扳手34下端的鎖螺母套筒341以及由震動圓盤71和直震軌道72構成的直線震動機構7。直震軌道72一端連接震動圓盤71,另一端連接頂螺母氣缸31,送螺母氣缸32下端連接鎖螺母氣缸33,朝向旋轉工作臺1一側連接電動扳手34。直線震動機構7與頂螺母氣缸31配合將圓螺母送至電動扳手34下端的鎖螺母套筒341上,送螺母氣缸32和鎖螺母氣缸33配合將鎖螺母套筒341對準內胎的氣門咀,電動扳手34轉動則可將鎖螺母套筒341上的圓螺母鎖至氣門咀上。
氣芯裝配機構4包括擋芯氣缸41、掉芯氣缸42、設置在掉芯氣缸42下端的掉芯接頭421以及由轉動圓盤71和直震軌道72構成的直線震動機構7。直震軌道72一端連接震動圓盤71,另一端連接擋芯氣缸41,擋芯氣缸41連接掉芯氣缸42。直線震動機構7將擋芯氣缸41打開,掉芯氣缸42下降,氣芯通過掉芯接頭421掉至氣門咀上。
壓氣帽裝配機構5包括擋帽氣缸51、鎖帽氣缸53、電動扳手54、掉帽氣缸52、設置在掉帽氣缸52下端的掉帽接頭521以及由轉動圓盤71和直震軌道72構成的直線震動機構7。直震軌道72一端連接震動圓盤71,另一端連接擋帽氣缸51,擋帽氣缸51連接掉帽氣缸52;鎖帽氣缸53連接電動扳手54,電動扳手54下端設有鎖帽套筒541。直線震動機構7將擋帽氣缸51打開,掉帽氣缸52下降,壓氣帽通過掉帽接頭521掉至氣門咀,鎖帽氣缸53下降將電動扳手54對準壓氣帽,然后轉動電動扳手54將壓氣帽鎖緊在氣門咀上。
內胎充氣機構6包括充氣氣缸61和設置在充氣氣缸61下端的充氣頭62。充氣氣缸61下降將充氣頭62對準并壓緊氣門咀,然后給內胎充氣。
操作員將內胎放入轉盤14內,并用夾具15進行固定。檢測機構2檢測到氣門咀,氣動夾子夾緊氣門咀,然后轉盤14轉動;由震動圓盤71和直震軌道72構成的直線震動機構7將圓螺母送至電動扳手34所連接的鎖螺母套筒341下端,頂螺母氣缸31將圓螺母頂出送至電動扳手34所連接的鎖螺母套筒341上,送螺母氣缸32水平伸出到位后,鎖螺母氣33下降,同時電動扳手34轉動,當鎖螺母套筒341與氣門咀接觸時,圓螺母鎖至氣門咀上,鎖螺母氣缸33上升到位后,送螺母氣32回位,轉盤14轉動;直線震動機構7將擋芯氣缸41打開,掉芯氣缸42下降,氣芯順著掉芯接頭421掉至氣門咀上;直線震動機構7將擋帽氣缸51打開,掉帽氣缸52下降,壓氣帽通過掉帽接頭521掉至氣門咀上;鎖帽氣缸53下降同時電動扳手54旋轉,壓氣帽鎖緊;充氣氣缸61下降,充氣頭62壓緊氣門咀給內胎充飽氣;轉盤14轉動后,氣動夾子松開氣門咀,操作員取出內胎。進行下一個內胎氣門咀零件裝配時,重復上述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