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棒矯直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鋁棒矯直機涉及矯直機領域。主要是為解決現有的鋁棒矯直機上、下矯直輥的角度不能調節等問題而設計的。它包括機架、上矯直輥控制電機、第一減速分配箱、下矯直輥控制電機、第二減速分配箱、萬向聯軸器、上矯直輥、下矯直輥,上、下矯直輥均通過輥軸裝在結構相同的上、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上,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包括上矯直輥輥架,機架上有蝸輪蝸桿箱,蝸桿端部有手輪,絲桿與蝸輪固定,絲母固定在上矯直輥輥架上;機架有螺紋套,螺紋套內有頂桿,頂桿后端頂在上矯直輥輥架上,頂桿前端與調節絲桿接觸。優點是上、下矯直輥的角度可以調整。
【專利說明】
f呂棒矯直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矯直機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給工件鋁棒矯直時使用的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給工件鋁棒矯直時使用的矯直機包括機架,若干個上矯直輥裝在上矯直輥輥架上,各上矯直輥輥架通過升降機構安裝在機架上,上矯直輥下方對應的設有下矯直輥,下矯直輥裝在下矯直輥輥架上,下矯直輥輥架固定在機架上;其不足之處在于上矯直輥采用懸掛式結構,可進行升降調整,下矯直輥無法進行升降調節,另外上矯直輥和下矯直輥的角度都不能調節,當矯直輥有輕微磨損時需更換,既耽誤生產又增加生產成本。另外現有上矯直輥調整麻煩,其升降機構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制作工藝繁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下矯直輥都可以進行升降調整和角度調整,當矯直輥有輕微磨損不用進行更換的鋁棒矯直機。
[0004]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機架,機架的右側設有上矯直輥控制電機,上矯直輥控制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分配箱的輸入端連接,第一減速分配箱的若干個輸出端分別與若干個萬向聯軸器連接,還包括與所述萬向聯軸器數量相同的上矯直輥,每個萬向聯軸器的另一端都分別與和其相對應的上矯直輥的輥軸相連,每個上矯直輥都通過輥軸裝在各自的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上,所述的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包括上矯直輥輥架,每個上矯直輥輥架上方的機架上都設有一個蝸輪蝸桿箱,蝸桿的端部裝有手輪,絲桿通過鍵與蝸輪固定,絲桿上部通過軸承與機架連接,與絲桿配合的絲母固定在上矯直輥輥架上,擰動手輪帶動蝸桿和蝸輪轉動,從而帶動絲桿轉動使上矯直輥輥架進行升降運動;
[0005]每個上矯直輥輥架前方的機架上都固定有兩個螺紋套,每個螺紋套內都設有一個頂桿,所述頂桿的后端從螺紋套中伸出后頂在上矯直輥輥架上,頂桿前端與調節絲桿的后端接觸,調節絲桿的前端從螺紋套中伸出,擰動調節絲桿,可使頂桿前后移動,擰動兩個調節絲桿,一個擰松,另一個擰緊,就可以調整上矯直輥的角度了;
[0006]機架的左側設有下矯直輥控制電機,下矯直輥控制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二減速分配箱的輸入端連接,第二減速分配箱的若干個輸出端分別與若干個萬向聯軸器連接,還包括與所述萬向聯軸器數量相同的下矯直輥,所述的下矯直輥位于上矯直輥的下方,每個萬向聯軸器的另一端都分別與和其相對應的下矯直輥的輥軸相連,每個下矯直輥都通過輥軸裝在各自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上,所述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與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的結構相同;即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包括下矯直輥輥架,每個下矯直輥輥架下方的機架上都設有一個蝸輪蝸桿箱,蝸桿的端部裝有手輪,絲桿通過鍵與蝸輪固定,絲桿下部通過軸承與機架連接,與絲桿配合的絲母固定在下矯直輥輥架上,擰動手輪帶動蝸桿和蝸輪轉動,從而帶動絲桿轉動使下矯直輥輥架進行升降運動;
[0007]每個下矯直輥輥架前方的機架上也都固定有兩個螺紋套,每個螺紋套內都設有一個頂桿,所述頂桿的后端從螺紋套中伸出后頂在下矯直輥輥架上,頂桿前端與調節絲桿的后端接觸,調節絲桿的前端從螺紋套中伸出,擰動調節絲桿,可使頂桿前后移動,擰動兩個調節絲桿,一個擰松,另一個擰緊,就可以調整上矯直輥的角度了;
[0008]還可在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和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的絲母上方設蝶簧,蝶簧通過內六角螺釘與上矯直輥輥架連接,在蝶簧上方設上絲母,上絲母通過緊定螺釘固定在上矯直輥輥架上。
[0009]還包括導位架,導位架固定在機架的一端,導位架上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與上矯直輥和下矯直輥之間的空間相對。
[0010]還包括從動下矯直輥,從動下矯直輥通過輥軸裝在自己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上。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工作時,根據工件的規格調整上、下矯直輥之間的距離,上矯直輥控制電機和下矯直輥控制電機工作,帶動各上矯直輥和下矯直輥轉動。由于上矯直輥和下矯直輥的角度可以調整,當矯直輥有輕微磨損時,調節其角度即可,不用更換,可保證生產順利進行,降低生產成本。另外由于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為蝸輪蝸桿結構,其結構緊湊,體積小,占用空間少,調整容易。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3]圖2是圖1的A—A視圖;
[0014]圖3是放大的本實用新型中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放大的本實用新型中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的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照圖1一4,它包括機架I,機架的右側設有上矯直輥控制電機2,上矯直輥控制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分配箱3的輸入端連接,第一減速分配箱的若干個輸出端分別與若干個萬向聯軸器4連接,還包括與所述萬向聯軸器數量相同的上矯直輥5,每個萬向聯軸器的另一端都分別與和其相對應的上矯直輥的輥軸相連,每個上矯直輥都通過輥軸裝在各自的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6上,所述的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包括上矯直輥輥架6—I,每個上矯直輥輥架上方的機架上都設有一個蝸輪蝸桿箱6—2,蝸桿的端部裝有手輪6—3,絲桿6—4通過鍵與蝸輪固定,絲桿上部通過軸承與機架連接,與絲桿配合的絲母6—5固定在上矯直輥輥架上,擰動手輪帶動蝸桿和蝸輪轉動,從而帶動絲桿轉動使上矯直輥輥架進行升降運動;
[0017]每個上矯直輥輥架前方的機架上都固定有兩個螺紋套6—6,每個螺紋套內都設有一個頂桿6—7,所述頂桿的后端從螺紋套中伸出后頂在上矯直輥輥架上,頂桿前端與調節絲桿6—8的后端接觸,調節絲桿的前端從螺紋套中伸出,擰動調節絲桿,可使頂桿前后移動,擰動兩個調節絲桿,一個擰松,另一個擰緊,就可以調整上矯直輥的角度了 ;
[0018]機架的左側設有下矯直輥控制電機7,下矯直輥控制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二減速分配箱8的輸入端連接,第二減速分配箱的若干個輸出端分別與若干個萬向聯軸器連接,還包括與所述萬向聯軸器數量相同的下矯直輥9,所述的下矯直輥位于上矯直輥的下方,每個萬向聯軸器的另一端都分別與和其相對應的下矯直輥的輥軸相連,每個下矯直輥都通過輥軸裝在各自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上,所述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與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的結構相同;即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包括下矯直輥輥架,每個下矯直輥輥架下方的機架上都設有一個蝸輪蝸桿箱,蝸桿的端部裝有手輪,絲桿通過鍵與蝸輪固定,絲桿下部通過軸承與機架連接,與絲桿配合的絲母固定在下矯直輥輥架上,擰動手輪帶動蝸桿和蝸輪轉動,從而帶動絲桿轉動使下矯直輥輥架進行升降運動;
[0019]每個下矯直輥輥架前方的機架上也都固定有兩個螺紋套,每個螺紋套內都設有一個頂桿,所述頂桿的后端從螺紋套中伸出后頂在下矯直輥輥架上,頂桿前端與調節絲桿的后端接觸,調節絲桿的前端從螺紋套中伸出,擰動調節絲桿,可使頂桿前后移動,擰動兩個調節絲桿,一個擰松,另一個擰緊,就可以調整上矯直輥的角度了;
[0020]還可在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和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的絲母上方設蝶簧6—9,蝶簧通過內六角螺釘與上矯直輥輥架連接,在蝶簧上方設上絲母6—10,上絲母通過緊定螺釘固定在上矯直輥輥架上。
[0021]還包括導位架10,導位架固定在機架的一端,導位架上有進料口11,所述進料口與上矯直輥和下矯直輥之間的空間相對。
[0022]還包括從動下矯直輥12,從動下矯直輥通過輥軸裝在自己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上。
【主權項】
1.鋁棒矯直機,包括機架(I),機架的右側設有上矯直輥控制電機(2),上矯直輥控制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分配箱(3)的輸入端連接,第一減速分配箱的若干個輸出端分別與若干個萬向聯軸器(4)連接,還包括與所述萬向聯軸器數量相同的上矯直輥(5),每個萬向聯軸器的另一端都分別與和其相對應的上矯直輥的輥軸相連,每個上矯直輥都通過輥軸裝在各自的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6)上,其特征是:所述的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包括上矯直輥輥架(6—I),每個上矯直輥輥架上方的機架上都設有一個蝸輪蝸桿箱(6—2),蝸桿的端部裝有手輪(6—3),絲桿(6—4)通過鍵與蝸輪固定,絲桿上部通過軸承與機架連接,與絲桿配合的絲母(6—5)固定在上矯直輥輥架上; 每個上矯直輥輥架前方的機架上都固定有兩個螺紋套(6—6),每個螺紋套內都設有一個頂桿(6—7),所述頂桿的后端從螺紋套中伸出后頂在上矯直輥輥架上,頂桿前端與調節絲桿(6—8)的后端接觸,調節絲桿的前端從螺紋套中伸出; 機架的左側設有下矯直輥控制電機(7),下矯直輥控制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二減速分配箱(8 )的輸入端連接,第二減速分配箱的若干個輸出端分別與若干個萬向聯軸器連接,還包括與所述萬向聯軸器數量相同的下矯直輥(9),所述的下矯直輥位于上矯直輥的下方,每個萬向聯軸器的另一端都分別與和其相對應的下矯直輥的輥軸相連,每個下矯直輥都通過輥軸裝在各自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上,所述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與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的結構相同;即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包括下矯直輥輥架,每個下矯直輥輥架下方的機架上都設有一個蝸輪蝸桿箱,蝸桿的端部裝有手輪,絲桿通過鍵與蝸輪固定,絲桿下部通過軸承與機架連接,與絲桿配合的絲母固定在下矯直輥輥架上; 每個下矯直輥輥架前方的機架上也都固定有兩個螺紋套,每個螺紋套內都設有一個頂桿,所述頂桿的后端從螺紋套中伸出后頂在下矯直輥輥架上,頂桿前端與調節絲桿的后端接觸,調節絲桿的前端從螺紋套中伸出。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棒矯直機,其特征是:在上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和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的絲母上方設蝶簧(6—9),蝶簧通過內六角螺釘與上矯直輥輥架連接,在蝶簧上方設上絲母(6—10),上絲母通過緊定螺釘固定在上矯直輥輥架上。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鋁棒矯直機,其特征是:還包括導位架(10),導位架固定在機架的一端,導位架上有進料口( 11),所述進料口與上矯直輥和下矯直輥之間的空間相對。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鋁棒矯直機,其特征是:還包括從動下矯直輥(12),從動下矯直輥通過輥軸裝在自己的下矯直輥升降調節機構上。
【文檔編號】B21D3/02GK205701933SQ20162064231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竇云峰
【申請人】遼陽市威格液壓系統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