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紅外定位沖模機。
背景技術:
沖模機是用在在冷沖壓加工中,將材料(金屬或非金屬)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種特殊工藝裝備,稱為冷沖壓模具(俗稱冷沖模)。這種加工方式快捷簡便,但是存在沖壓位置容易產生偏差,造成零件加工精度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變下模的傳統結構,用下模板和限位框來替代下模的結構,使得制磚的全過程可采用傳送帶進行傳送,提高了生產效率的紅外定位沖模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上述多項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紅外定位沖模機,包括機架、上模、汽缸、下模基座、滑動橫梁、導向桿、紅外定位器、下模和機座,機架設置在機座上,汽缸設置在機架的頂部,上模設置在汽缸上,下模基座設置在機架的底部,下模設置在下模基座上,上模和下模板相互匹配,兩根導向桿設置在機架的上下橫梁之間,位于上模和下模板的兩側,滑動橫梁設置在導向桿上,上模穿過滑動橫梁,紅外定位器設置在滑動橫梁上。
優選的,所述紅外定位器的激光發射口為四方框形。
優選的,所述機座上設置有減震墊。
優選的,所述上模為凸模結構。
優選的,所機滑動橫梁,包括橫梁體、套孔、螺栓和彈簧,套孔設置在橫梁體的兩端,套孔嵌套在導向桿上,通過螺栓將套孔進行固定,彈簧設置在橫梁體的兩端,彈簧設置在橫梁體與機架上梁之間。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紅外定位沖模機,通過增設的紅外定位裝置,能夠對沖模的位置進行精準定位,防止沖模位置出現偏差,提高了沖模的質量,所述紅外定位器的激光發射口為四方框形,通過該結構能夠發出四方形的紅外激光,可將下模區域進行圈定,實現了定位的功能,所述機座上設置有減震墊,該減震墊能夠有效的減緩裝置對地面的沖擊力,所述上模為凸模結構,凸模能夠更為靈活的進行沖壓加工,同時配合紅外定位和下模的凹模結構,實現產品的精準沖壓,所機滑動橫梁,包括橫梁體、套孔、螺栓和彈簧,套孔設置在橫梁體的兩端,套孔嵌套在導向桿上,通過螺栓將套孔進行固定,彈簧設置在橫梁體的兩端,彈簧設置在橫梁體與機架上梁之間,該滑動橫梁通過該結構能夠實現導向和緩沖的兩項工能,既能夠防止上模在運行過程中位置產生偏移,同時在沖擊力作用下,彈簧能夠減輕上模后坐力對汽缸的沖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滑動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機架;2、上模;3、汽缸;4、下模基座;5、滑動橫梁;6、導向桿;7、紅外定位器;8、下模;9、機座;10、減震墊;11、橫梁體;12、套孔;13、螺栓;14、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
圖1-2出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一種紅外定位沖模機,包括機架1、上模2、汽缸3、下模基座4、滑動橫梁5、導向桿6、紅外定位器7、下模8和機座9,機架1設置在機座9上,汽缸3設置在機架1的頂部,上模2設置在汽缸3上,下模基座4設置在機架1的底部,下模8設置在下模基座4上,上模2和下模8相互匹配,兩根導向桿6設置在機架1的上下橫梁之間,位于上模2和下模8的兩側,滑動橫梁5設置在導向桿6上,上模2穿過滑動橫梁5,紅外定位器7設置在滑動橫梁5上。
結合圖2所示的機滑動橫梁5,包括橫梁體11、套孔12、螺栓13和彈簧14,套孔12設置在橫梁體11的兩端,套孔12嵌套在導向桿6上,通過螺栓13將套孔12進行固定,彈簧14設置在橫梁體11的兩端,彈簧14設置在橫梁體11與機架1上梁之間。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紅外定位沖模機,通過增設的紅外定位裝置,能夠對沖模的位置進行精準定位,防止沖模位置出現偏差,提高了沖模的質量,所述紅外定位器的激光發射口為四方框形,通過該結構能夠發出四方形的紅外激光,可將下模區域進行圈定,實現了定位的功能,所述機座上設置有減震墊,該減震墊能夠有效的減緩裝置對地面的沖擊力,所述上模為凸模結構,凸模能夠更為靈活的進行沖壓加工,同時配合紅外定位和下模的凹模結構,實現產品的精準沖壓,所機滑動橫梁,包括橫梁體、套孔、螺栓和彈簧,套孔設置在橫梁體的兩端,套孔嵌套在導向桿上,通過螺栓將套孔進行固定,彈簧設置在橫梁體的兩端,彈簧設置在橫梁體與機架上梁之間,該滑動橫梁通過該結構能夠實現導向和緩沖的兩項工能,既能夠防止上模在運行過程中位置產生偏移,同時在沖擊力作用下,彈簧能夠減輕上模后坐力對汽缸的沖擊。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