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具,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CNC機床的氣動夾具。
背景技術:
目前CNC機床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各個涉及制造、加工的領域中。CNC機床工作時,其內部需要配套夾具以固定待加工的產品。目前使用的一些夾具無法配合CNC機床內的機器手進行自動上下料,而是需要人工上下料,但是夾具位于半封閉的CNC機床內部,人工操作較為費事費力,同時也限制了CNC機床的工作效率。其他一些能夠配合機器手進行自動上下料的夾具在結構上又比較復雜,導致維護成本高。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能夠實現自動上下料的夾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種結構簡單,且能夠實現自動上下料的夾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CNC氣動夾具,包括承載板、兩支撐塊、兩壓板及若干氣缸,兩所述支撐塊分別固定在所述承載板兩端的底面,兩所述壓板間隔地設置在所述承載板頂面的兩側,若干所述氣缸分布在所述承載板底面的兩側并位于兩所述支撐塊之間,所述氣缸的輸出軸穿過所述承載板并與所述壓板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所述CNC氣動夾具在所述承載板上設置有所述壓板,并且所述壓板由所述氣缸驅動因此可以在所述承載板上上下移動。CNC機床內的機器手上料后兩所述壓板可以下壓以將待加工產品夾緊在夾具上,而下料前所述壓板上升放開產品,使機器手可以將產品取下。可見,本CNC氣動夾具可與CNC機床內的機器手配合以實現上下料的自動化,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并且結構簡單,維護成本低。
較佳地,所述承載板的頂面位于兩所述壓板之間的部分呈凹凸不平狀。通過將所述承載面的頂面設置成凹凸不平狀,可以增加承載板與產品之間的摩擦力,減小產品意外移位的幾率。
具體地,所述承載板的頂面具有多個位于兩所述壓板之間并向下凹陷的溝槽。
較佳地,所述氣缸的數量為六個,所述承載板底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三個所述氣缸,同側的三個所述氣缸的輸出軸與一所述壓板固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CNC氣動夾具的立體圖。
圖2是CNC氣動夾具的側視圖。
圖3是CNC氣動夾具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給出的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作出描述。
結合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CNC氣動夾具1,用于在CNC機床中定位待加工的產品。CNC氣動夾具1包括承載板11、兩支撐塊12、兩壓板13及六個氣缸14。
兩支撐塊12分別固定在承載板11兩端的底面,兩支撐塊12之間具有間隔。六個氣缸14設置在承載板11的底面并位于兩支撐塊12之間。六個氣缸14分布在承載板11的兩側,承載板11的每一側設有三個氣缸14,三個氣缸14沿承載板11的長度方向排布。
兩個壓板13分別設置在承載板11頂面的兩側,壓板13的延伸方向與承載板11的長度方向一致。并排的三個氣缸14的輸出軸(活塞桿)向上穿過承載板11后與同一側的壓板13固定,這三個氣缸14可以驅使同側的壓板13在承載板11上上升或下降。同樣的,另一側的另外三個氣缸14驅使另一壓板13上下移動。
為了增加承載板11與產品之間的摩擦力,將承載板11的頂面位于兩壓板13之間的部分設置為凹凸不平狀。具有的,承載板11的頂面具有多個位于兩壓板13之間并向下凹陷的溝槽,這些溝槽中包括沿承載板1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一個長槽111以及與長槽111垂直的多個短槽112,長槽111位于承載板11的中間位置,多個短槽112相互間隔設置并全部與長槽111交錯。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的CNC氣動夾具1在承載板11上設置有壓板13,并且壓板13由氣缸14驅動因此可以在承載板11上上下移動。CNC機床內的機器手上料后兩壓板13可以下壓以將待加工產品夾緊在夾具上,而下料前壓板13上升放開產品,使機器手可以將產品取下。可見,本CNC氣動夾具1可與CNC機床內的機器手配合以實現上下料的自動化,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并且結構簡單,維護成本低。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并據以實施,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