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極絲扶絲器。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技術(shù)的電極絲扶絲器的放電加工的穩(wěn)定性差,加工效率低效,鋼絲繩的連接方法復雜。
鑒于上述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改進的電極絲扶絲器。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電極絲扶絲器,其放電加工的穩(wěn)定性高和加工效率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電極絲扶絲器,其包括:主軸、扶絲配重板、導軌組件、直線導軌、滑輪、滑輪線軸、吊繩、扶絲連接板、扶絲繩連接板、以及氣動旋轉(zhuǎn)頭,其中所述直線導軌沿豎直方向安裝在主軸上,所述導軌組件安裝在直線導軌上,所述扶絲配重板安裝在導軌組件上,所述滑輪安裝在扶絲配重板上,所述滑輪線軸安裝在主軸上,所述吊繩一端與滑輪線軸固定連接,所述吊繩另一端與扶絲繩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扶絲繩連接板與氣動旋轉(zhuǎn)頭連接,所述扶絲連接板固定在扶絲配重板上,所述氣動旋轉(zhuǎn)頭帶動扶絲繩連接板拉動吊繩沿滑輪轉(zhuǎn)動,從而帶動導軌組件沿豎直方向運動,進而帶動扶絲配重板及扶絲連接板沿豎直方向運動。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通過該裝置對放電中的細小電極進行位置限制減小電極在放電過程中的擺動,提高放電加工的穩(wěn)定性和加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如下:
進一步地,所述電極絲扶絲器還包括扶絲座和扶絲嘴,所述扶絲座連接在扶絲連接板末端,所述扶絲座設有沿豎直方向貫穿扶絲座的安裝孔,所述扶絲嘴安裝于安裝孔,且向下延伸超出扶絲座。
進一步地,所述滑輪線軸位于直線導軌和導軌組件的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扶絲連接板自扶絲配重板傾斜向下延伸,所述扶絲繩連接板傾斜向上延伸。
進一步地,所述電極絲扶絲器還包括連接在扶絲繩連接板和氣動旋轉(zhuǎn)頭之間的T形連接板。
進一步地,所述主軸的一側(cè)壁上安裝有扶絲罩,所述扶絲罩將扶絲配重板、導軌組件、直線導軌、滑輪遮罩于其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主軸沿豎直方向延伸,所述電極絲扶絲器設有用以遮罩主軸的主軸不銹鋼罩。
進一步地,所述氣動旋轉(zhuǎn)頭外包設有旋轉(zhuǎn)頭罩。
進一步地,所述主軸的底端連接有主軸連接板以及自主軸連接板傾斜向下延伸的Z形導向器。
進一步地,所述扶絲連接板延伸出扶絲罩,所述扶絲座位于Z形導向器的正上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極絲扶絲器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極絲扶絲器的另一視角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極絲扶絲器省略主軸不銹鋼罩和旋轉(zhuǎn)頭罩后的立體圖。
圖4是如圖3所示省略主軸后的立體圖。
圖5是如圖4所示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為符合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極絲扶絲器100,其包括:主軸11、扶絲配重板12、導軌組件13、直線導軌14、滑輪15、滑輪線軸16、吊繩17、扶絲連接板18、扶絲繩連接板19、以及氣動旋轉(zhuǎn)頭20。
所述直線導軌14沿豎直方向安裝在主軸11上,所述導軌組件13安裝在直線導軌14上。所述扶絲配重板12安裝在導軌組件13上,所述滑輪15安裝在扶絲配重板12上,所述滑輪線軸16安裝在主軸11上。所述吊繩17一端與滑輪線軸16固定連接,所述吊繩17另一端與扶絲繩連接板19固定連接。所述扶絲繩連接板19與氣動旋轉(zhuǎn)頭20連接,所述扶絲連接板18固定在扶絲配重板12上。所述氣動旋轉(zhuǎn)頭20帶動扶絲繩連接板19拉動吊繩17沿滑輪轉(zhuǎn)動,從而帶動導軌組件13沿豎直方向運動,進而帶動扶絲配重板12及扶絲連接板18沿豎直方向運動。
所述電極絲扶絲器100還包括扶絲座21和扶絲嘴22,所述扶絲座21連接在扶絲連接板18末端。所述扶絲座21設有沿豎直方向貫穿扶絲座的安裝孔,所述扶絲嘴22安裝于安裝孔,且向下延伸超出扶絲座21。
所述滑輪線軸16位于直線導軌14和導軌組件13的上方。所述扶絲連接板18自扶絲配重板12傾斜向下延伸,所述扶絲繩連接板18傾斜向上延伸。所述電極絲扶絲器100還包括連接在扶絲繩連接板18和氣動旋轉(zhuǎn)頭20之間的T形連接板23。所述主軸11的一側(cè)壁上安裝有扶絲罩24,所述扶絲罩24將扶絲配重板12、導軌組件13、直線導軌14、滑輪15遮罩于其內(nèi)。
所述主軸11沿豎直方向延伸,所述電極絲扶絲器100設有用以遮罩主軸11的主軸不銹鋼罩25。所述氣動旋轉(zhuǎn)頭20外包設有旋轉(zhuǎn)頭罩26。所述主軸11的底端連接有主軸連接板27以及自主軸連接板27傾斜向下延伸的Z形導向器28。所述扶絲連接板18延伸出扶絲罩24,所述扶絲座21位于Z形導向器28的正上方。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通過該裝置對放電中的細小電極進行位置限制減小電極在放電過程中的擺動,提高放電加工的穩(wěn)定性和加工效率。該裝置巧妙的運用了動滑輪的行程是定滑輪行程的一半的原理。達到了扶絲搖桿的行程始終是Z軸行程移動行程的一半。使得扶絲搖桿始終在電極絲有效長度下三分之一處的理想位置。使用了直線導軌,減小了滑動摩擦力可利用扶絲搖桿自身的重量下滑。簡潔鋼絲繩的連接方法。扶絲搖桿采用通常的萬能表座連桿改制。定位方便、取用扶絲功能簡單實用。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從上述構(gòu)思出發(fā),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