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設備,尤其是一種改進的銑床碎屑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銑床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機床,銑床可以通過銑刀在工件上加工平面、溝槽、分齒零件、螺旋形表面及各種曲面。此外,還可用于對回轉體表面、內孔加工及進行切斷工作等。在加工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切屑,還會產生大量熱量,使銑刀溫度升高,容易造成銑刀的損壞,因此在加工過程中必須使用冷卻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204818935 U公開了一種立式數控銑床廢料收集裝置。這種結構的銑床碎屑清理裝置無法對碎屑和冷卻液進行有效的分離,不能靈活、方便的對機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碎屑進行徹底的清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銑床碎屑清理裝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可以有效的對碎屑和冷卻液進行分離,并優化了碎屑清理機械傳動裝置,靈活、方便的對機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碎屑進行徹底的清理。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改進的銑床碎屑清理裝置,包括機床基座,機床底座,減震墊片,所述機床基座底面與機床底座頂面焊接連接,機床底座底面固定有若干減震墊片,機床基座下部設有集液槽,集液槽底面與機床底座頂面焊接連接,集液槽底部開有第一圓形通孔,第一圓形通孔處設有圓形鋼管,圓形鋼管頂部與集液槽底面焊接連接,圓形鋼管底部焊接有截止閥,集液槽側壁的內側面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一磁性鋼板,機床基座側壁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二磁性鋼板,第一磁性鋼板與第二磁性鋼板交錯放置,第一不銹鋼板和第二不銹鋼板均與集液槽側壁的頂部鉸接連接,第一不銹鋼板底面與伸縮桿的一端鉸接連接,伸縮桿的另一端與集液槽側壁的外側面鉸接連接,第一不銹鋼板與第一金屬桿的一端鉸接連接,第一金屬桿的另一端鉸接有滑塊,滑塊與第二金屬桿套接連接,第二金屬桿的一端與第二不銹鋼板的頂面鉸接連接,第二金屬桿的另一端與機床基座的側壁鉸接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磁性鋼板和第二磁性鋼板的頂面和底面均設有若干梯形凹槽。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不銹鋼板頂面開有若干三角形凹槽。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不銹鋼板開有若干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內部固定有金屬絲網。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中機床基座底面與機床底座頂面焊接連接,機床底座底面固定有若干減震墊片,減震墊片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機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震動。機床基座下部設有集液槽,集液槽底面與機床底座頂面焊接連接,集液槽可以將機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冷卻液有效的回收。集液槽底部開有第一圓形通孔,第一圓形通孔處設有圓形鋼管,圓形鋼管頂部與集液槽底面焊接連接,圓形鋼管底部焊接有截止閥,可以通過截止閥的開啟對回收的冷卻液進行再利用。集液槽側壁的內側面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一磁性鋼板,機床基座側壁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二磁性鋼板,第一磁性鋼板和第二磁性鋼板可以有效的將冷卻液中的細小碎屑進行吸附,使細小碎屑與冷卻液分離。第一磁性鋼板與第二磁性鋼板交錯放置,使冷卻液的流動呈蛇形流動,增加了冷卻液的流程,延長了冷卻液與第一磁性鋼板和第二磁性鋼板的接觸時間。進一步的,第一磁性鋼板和第二磁性鋼板的頂面和底面均設有若干梯形凹槽,梯形凹槽可以有效的增加冷卻液與第一磁性鋼板和第二磁性鋼板的接觸面積,并且能夠儲存一定量的細小碎屑,以免吸附的細小碎屑阻礙冷卻液的流動,配合第一磁性鋼板與第二磁性鋼板的交錯放置。可以更加有效的使碎屑與冷卻液進行分離。第一不銹鋼板和第二不銹鋼板均與集液槽側壁的頂部鉸接連接,第一不銹鋼板底面與伸縮桿的一端鉸接連接,伸縮桿的另一端與集液槽側壁的外側面鉸接連接,通過調節伸縮桿的長度可以有效的改變第一不銹鋼板傾斜的角度,第一不銹鋼板傾斜角度的改變可以帶動第一金屬桿及滑塊運動,通過第一金屬桿及滑塊的運動有效的帶動第二金屬桿。第二金屬桿的一端與第二不銹鋼板的頂面鉸接連接,第二金屬桿的另一端與機床基座的側壁鉸接連接。第二金屬桿的運動可以帶動第二不銹鋼板角度的變化,可以使第一不銹鋼板與第二不銹鋼板形成一個傾斜放置的平面,這樣可以更加方便和徹底的清理碎屑。進一步的,第一不銹鋼板頂面開有若干三角形凹槽,可以使碎屑沿三角形凹槽滑落,便于碎屑的收集。第二不銹鋼板開有若干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內部固定有金屬絲網,金屬絲網可以有效的將體積較大的碎屑進行有效的過濾分離,配合第一磁性鋼板和第二磁性鋼板對細小碎屑的吸附作用,可以將冷卻液中的碎屑徹底的進行分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不銹鋼板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二不銹鋼板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鋼板的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二磁性鋼板的結構圖。
圖中:1、機床基座;2、機床底座;3、減震墊片;4、集液槽;5、第一圓形通孔;6、圓形鋼管;7、第一磁性鋼板;8、第二磁性鋼板;9、第一不銹鋼板;10、第二不銹鋼板;11、滑塊;12、第一金屬桿;13、梯形凹槽;14、三角形凹槽;15、矩形通孔;16、金屬絲網;17、截止閥;18、伸縮桿;19、第二金屬桿;20、第二圓形通孔;21、透明玻璃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標準零件均可以從市場上購買,異形件根據說明書的和附圖的記載均可以進行訂制,各個零件的具體連接方式均采用現有技術中成熟的螺栓、鉚釘、焊接、粘貼等常規手段,在此不再詳述。
參照圖1-5,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包括機床基座1,機床底座2,減震墊片3,所述機床基座1底面與機床底座2頂面焊接連接,機床底座2底面固定有若干減震墊片3,機床基座1下部設有集液槽4,集液槽4底面與機床底座2頂面焊接連接,集液槽4底部開有第一圓形通孔5,第一圓形通孔5處設有圓形鋼管6,圓形鋼管6頂部與集液槽4底面焊接連接,圓形鋼管6底部焊接有截止閥17,集液槽4側壁的內側面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一磁性鋼板7,機床基座1側壁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二磁性鋼板8,第一磁性鋼板7與第二磁性鋼板8交錯放置,第一不銹鋼板9和第二不銹鋼板10均與集液槽4側壁的頂部鉸接連接,第一不銹鋼板9底面與伸縮桿18的一端鉸接連接,伸縮桿18的另一端與集液槽4側壁的外側面鉸接連接,第一不銹鋼板9與第一金屬桿12的一端鉸接連接,第一金屬桿12的另一端鉸接有滑塊11,滑塊11與第二金屬桿19套接連接,第二金屬桿19的一端與第二不銹鋼板10的頂面鉸接連接,第二金屬桿19的另一端與機床基座1的側壁鉸接連接。本實施例中機床基座1底面與機床底座2頂面焊接連接,機床底座2底面固定有若干減震墊片3,減震墊片3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機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震動。機床基座1下部設有集液槽4,集液槽4底面與機床底座2頂面焊接連接,集液槽4可以將機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冷卻液有效的回收。集液槽4底部開有第一圓形通孔5,第一圓形通孔5處設有圓形鋼管6,圓形鋼管6頂部與集液槽4底面焊接連接,圓形鋼管6底部焊接有截止閥17,可以通過截止閥17的開啟對回收的冷卻液進行排出。集液槽4側壁的內側面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一磁性鋼板7,機床基座1側壁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二磁性鋼板8,第一磁性鋼板7和第二磁性鋼板8可以有效的將冷卻液中的細小碎屑進行吸附,使細小碎屑與冷卻液分離。第一磁性鋼板7與第二磁性鋼板8交錯放置,使冷卻液的流動呈蛇形流動,增加了冷卻液的流程,延長了冷卻液與第一磁性鋼板7和第二磁性鋼板8的接觸時間。進一步的,第一磁性鋼板7和第二磁性鋼板8的頂面和底面均設有若干梯形凹槽13,梯形凹槽13可以有效的增加冷卻液與第一磁性鋼板7和第二磁性鋼板8的接觸面積,并且能夠儲存一定量的細小碎屑,以免吸附的細小碎屑阻礙冷卻液的流動,配合第一磁性鋼板7與第二磁性鋼板8的交錯放置,可以更加有效的使碎屑與冷卻液進行分離。第一不銹鋼板9和第二不銹鋼板10均與集液槽4側壁的頂部鉸接連接,第一不銹鋼板9底面與伸縮桿18的一端鉸接連接,伸縮桿18的另一端與集液槽4側壁的外側面鉸接連接,通過調節伸縮桿18的長度可以有效的改變第一不銹鋼板9的傾斜角度,第一不銹鋼板9傾斜角度的改變可以帶動第一金屬桿12及滑塊11運動,通過第一金屬桿12及滑塊11的運動有效的帶動第二金屬桿19。第二金屬桿19的一端與第二不銹鋼板10的頂面鉸接連接,第二金屬桿19的另一端與機床基座1的側壁鉸接連接。第二金屬桿19的運動可以帶動第二不銹鋼板10角度的變化,可以使第一不銹鋼板9與第二不銹鋼板10形成一個傾斜放置的平面,這樣可以更加方便和徹底的清理碎屑。進一步的,第一不銹鋼板9頂面開有若干三角形凹槽14,可以使碎屑沿三角形凹槽14滑落,便于碎屑的收集。第二不銹鋼板10開有若干矩形通孔15,矩形通孔15內部固定有金屬絲網16,金屬絲網16可以有效的將體積較大的碎屑進行有效的過濾分離,配合第一磁性鋼板7和第二磁性鋼板8對細小碎屑的吸附作用,可以將冷卻液中的碎屑徹底的進行分離。
另外,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集液槽4側壁開有若干第二圓形通孔20,第二圓形通孔20內部固定有透明玻璃板21。透過透明玻璃板21不僅可以清晰的觀察冷卻液的液位,以便確定截止閥17的開啟時間,還可以觀察第一磁性鋼板7和第二磁性鋼板8吸附的細小碎屑量,以便及時清理。同時,透過透明玻璃板21還可以清晰的觀察冷卻液與細小碎屑的分離情況。
其中,本實用新型中使用的截止閥、減震墊片和伸縮桿等器件屬于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詳述其具體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