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數控車床的工件換向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數控車床對長棒料工件進行加工時,通常是由機械手直接將工件插入于主軸處,再由刀具對長棒料暴露在外的部分進行加工處理,此方式只能對長棒料的的一端進行加工處理,而若對長棒料另一端進行加工處理的話,只能換臺設備或采用人工方式將長棒料換個方向重新插設于主軸處,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實用方便的用于數控車床的工件換向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數控車床的工件換向機構,設置于機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氣缸及旋轉臺,所述旋轉臺設于旋轉氣缸上且能周向轉動,在旋轉臺上穿設有一導向桿,在導向桿上設有兩置料座,兩置料座分設于旋轉臺兩側且均能沿導向桿軸向移動。
在上述的用于數控車床的工件換向機構中,在置料座的上端面上開設有V型槽。
在上述的用于數控車床的工件換向機構中,在置料座的外側壁上安裝有擋料板,擋料板的寬度與置料座的寬度相同且擋料板的上端面與置料座的上端面齊平。
在上述的用于數控車床的工件換向機構中,在導向桿上開設有條形槽,置料座具有卡塊且卡塊位于條形槽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機架上安裝旋轉氣缸及旋轉臺,并在旋轉穿設有一導向桿,導向桿與安裝在機架上的主軸處于同一軸心線上,當工件一端加工完成后,由機械手將工件取出并放置在導向桿上的置料座上,接著旋轉氣缸工作并帶動旋轉臺軸向轉動,當旋轉臺周向轉動180度后,機械手抓取工件并將工件重新放置在主軸上,此時工件已加工完畢的一端插設于主軸內,而未被加工的一端暴露在外,從而使得工件兩端均能被加工處理,實用方便、效率高。
同時,根據工件的長度不同,可調整置料座在導向桿的位置,由置料座在導向桿上直線滑動,從而使兩置料座之間的間距可變,從而滿足不同長度的工件均能擱置在置料座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設置在機架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主軸;3、旋轉氣缸;4、旋轉臺;5、導向桿;51、條形槽;6、置料座;61、V型槽;62、卡塊;7、擋料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用于數控車床的工件換向機構設置于機架1上,包括旋轉氣缸3及旋轉臺4,所述旋轉臺4設于旋轉氣缸3上且能周向轉動,在旋轉臺4上穿設有一導向桿5,在導向桿5上設有兩置料座6,兩置料座6分設于旋轉臺4兩側且均能沿導向桿5軸向移動。
通過在機架1上安裝旋轉氣缸3及旋轉臺4,并在旋轉穿設有一導向桿5,導向桿5與安裝在機架1上的主軸2處于同一軸心線上,當工件一端加工完成后,由機械手將工件取出并放置在導向桿5上的置料座6上,接著旋轉氣缸3工作并帶動旋轉臺4軸向轉動,當旋轉臺4周向轉動180度后,機械手抓取工件并將工件重新放置在主軸2上,此時工件已加工完畢的一端插設于主軸2內,而未被加工的一端暴露在外,從而使得工件兩端均能被加工處理,實用方便、效率高。
同時,根據工件的長度不同,可調整置料座6在導向桿5的位置,由置料座6在導向桿5上直線滑動,從而使兩置料座6之間的間距可變,從而滿足不同長度的工件均能擱置在置料座6上。
進一步的,在置料座6的上端面上開設有V型槽61,該結構設計使得當工件兩端擱置在置料座6上時,工件的兩端限制于V型槽61內,從而使得旋轉臺4在旋轉過程中,工件不會由于旋轉臺4的轉動慣性而從置料座6上甩出去,保證了工件保證在置料座6上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在置料座6的外側壁上安裝有擋料板7,擋料板7的寬度與置料座6的寬度相同且擋料板7的上端面與置料座6的上端面齊平,通過擋料板7將V型槽61的外側部遮擋住,從而使得工件放置在置料座6上時,工件不會從V型槽61內穿出而掉落出去。
進一步的,在導向桿5上開設有條形槽51,置料座6具有卡塊62且卡塊62位于條形槽51內,通過卡塊62在條形槽51內滑動,從而使得置料座6能在導向桿5上軸向移動,同時通過卡塊62卡在條形槽51內,使得置料座6只能沿導向桿5軸向移動,而不會產生周向轉動,保證了工件擱置在置料座6上時的穩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