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成型機。
背景技術:
在某些板料的成型機構中,需要工人操作的耗時比較多,而板料在成型機構中的成型耗時較短。這種板料成型機一般需要配備獨立的工位,工人在獨立的工位上操作,然后將板料固定在一個可移動的平臺上,輸送至成型機構進行成型。由于工人操作的時間比成型機構成型耗時還要長,于是在實際生產中就出現了成型機構等待工人作業完畢的情形,這不僅降低了成型機構的使用效率,而且降低了生產率。特別是對于那些需要加熱的成型機構,導致成型機構的加熱部件在成型機構等待工人作業完成的時間段內在空轉,嚴重浪費能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工人作業耗時比成型機構成型耗時還要長的情形下,提高成型機構的使用效率。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種雙工位成型機,包括傳送臺架、板料托臺、成型機構和料臺平移驅動機構;傳送臺架穿過成型機構在成型機構的兩側形成兩個工位:左工位和右工位;傳送臺架上設有滑動軌道;滑動軌道貫穿成型機構和所述的兩個工位;板料托臺架設在滑動軌道上,并能夠沿滑動軌道滑動,與所述料臺平移驅動機構相連;所述料臺平移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板料托臺在滑動軌道上平移。
進一步,板料托臺有兩個;兩個板料托臺分別對應兩個工位,其中一個料板托臺能夠在左工位和成型機構來回移動,另一個料板托臺能夠在右工位和成型機構來回移動。
進一步,所述料臺平移驅動機構為兩個氣缸:左氣缸和右氣缸;左氣缸設置于左工位,用于驅動料板托臺在左工位和成型機構來回移動;右氣缸設置于右工位,用于驅動料板托臺在右工位和成型機構來回移動。
進一步,板料托臺為四邊形結構,中間設有用于成型加工的缺口,四邊設有用于固定板料的夾持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通過貫穿成型機構的傳送臺架,使得在傳送臺架上形成兩個位于成型機構對側的工位。由此,該成型機構配備了兩個工位,工人可以在兩個工位上同時作業,當一個工位上的板料在工位上作業完成后移動到成型機構上成型,由此提高成型機構的利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去除了成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雙工位成型機,包括傳送臺架1、板料托臺2、成型機構83和料臺平移驅動機構。傳送臺架1穿過成型機構83在成型機構83的兩側形成兩個工位:左工位81和右工位82。傳送臺架1上設有滑動軌道11。滑動軌道11貫穿左工位81、右工位82和成型機構83。板料托臺2有兩個。兩個板料托臺2架設在滑動軌道11上,并能夠沿滑動軌道11滑動。板料托臺2用于放置板料,呈四邊形結構,中間設有用于成型加工的缺口22,四邊設有用于固定板料的夾持機構21。兩個板料托臺2和兩個工位相對應。其中一個料板托臺2能夠在左工位81和成型機構83來回移動,另一個料板托臺2能夠在右工位82和成型機構83來回移動。料板托臺2與料臺平移驅動機構相連。料臺平移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板料托臺2在滑動軌道11上平移。本實施例中,料臺平移驅動機構由兩個氣缸實現的。兩個氣缸分別為:左氣缸31和右氣缸32。兩個氣缸與兩個板料托臺2相對應。具體來說,左氣缸31設置于左工位81,用于驅動左工位81和成型機構83上的料板托臺2移動;右氣缸32設置于右工位82,用于驅動右工位82和成型機構83上的料板托臺2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