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輪拆裝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車輪螺絲拆裝工具。
背景技術:
當車每行駛一定行程時,為保證人車安全行駛,需要選擇去4S店掉換左右輪胎,以保證輪胎的同步磨損,通過資料研究了解到:適當次數的輪胎調位,不僅可使輪胎均勻磨損而且還可以保持操控平衡性。每行駛5,000到8,000公里左右輪胎需要調位一次,即使無任何偏磨的跡象。
在4S店專用工具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機械工具可以滿足不同工作的要求,這也是汽車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效果,因為現代汽車行業中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對車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也就會對車的修理維護具有更高要求,同時4S店在汽車維修保養的過程中也需要跟得上時代需求。
現有的車輪拆裝工具,僅能每次拆裝一個螺絲,作業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輪螺絲拆裝工具,能夠實現同時拆裝車輪上的多個螺絲,拆裝作業效率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輪螺絲拆裝工具,包括底板和固設在底板上端面上的支架,所述底板上端面上還設有拆裝機構、拉力機構、車輪夾緊機構和動力裝置;
所述拆裝機構設于支架上,拆裝機構包括前端蓋和與其可拆卸固定連接的后端蓋,前端蓋和后端蓋之間圍設有空腔,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上對應貫穿開設有一中心孔,中心孔內穿設有主動軸,主動軸上套設有大齒輪,在前端蓋和后端蓋上繞中心孔周向對應開設有多個連接孔,每個連接孔內均穿設有被動軸,被動軸上套設有用于與大齒輪嚙合的小齒輪,小齒輪與大齒輪均位于所述空腔內,被動軸伸出的一端上可拆卸固設有套筒扳手;
所述拉力機構包括拉力杠桿和一端固設在拉力杠桿上的鎖緊齒條,拉力杠桿下端鉸接在底板上,鎖緊齒條的下方設有鎖緊組件,鎖緊組件包括下端呈開口狀且固設在底板上的殼體、設于殼體內部且其頭部伸出殼體頂端的浮動塊,以及一端連接浮動塊底部、另一端連接底板的壓縮彈簧,其中浮動塊的頭部卡設在鎖緊齒條的兩個齒間,并隨鎖緊齒條的轉動做上下往復運動;
所述車輪夾緊機構包括第一夾緊機構、第二夾緊機構和固定連接在底板一側的夾緊板,第一夾緊機構的下端鉸接在夾緊板上,第二夾緊機構固設在夾緊板上,第一夾緊機構與所述拉力杠桿之間通過一連接件固定連接,通過順時針扳動拉力杠桿,使第一夾緊機構順時針轉動,以夾緊車輪;
所述動力裝置的輸出軸與所述主動軸之間通過聯軸器連接。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第一夾緊機構包括兩個下端鉸接在底板上的彎曲板和一個固設在所述兩彎曲板上端的橫板。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底板上固設有一固定塊,拉力杠桿鉸接設置在固定塊上。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在底板上靠近動力裝置一端固設有扶手架和穩固架,穩固架的一端與扶手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底板固定連接。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動力裝置為氣動馬達。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連接件為鋼絲繩。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底板下方設有四個鎖止滑輪。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套筒扳手的數量為五個。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支架的數量為兩個,前端蓋和后端蓋可拆卸固定設置在兩個支架中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的拆裝機構上設有主動軸,主動軸上套設有主動齒輪,還包括與主動齒輪嚙合的多個從動齒輪,從動齒輪上設有被動軸,被動軸伸出的一端上固設有套筒扳手,動力裝置驅動主動軸轉動,從而同時帶動多個被動軸同時轉動,以帶動多個套筒扳手同時轉動,進而同時完成多個螺絲的拆裝工作,拆裝作業效率高;
2、本實用新型包括車輪夾緊機構和與其連接的拉力機構,通過扳動拉力杠桿,使車輪夾緊機構將車輪夾緊固定,同時,設于拉力杠桿一側的鎖緊齒條和鎖緊組件將拉力杠桿鎖死,然后進行螺絲的拆裝工作;
3、與現有的車輪拆裝工具相比,本實用新型可以更快速安全的完成輪胎的更換,減少勞動量,提高維修效率和維修質量;
4、使用本拆裝工具更換輪胎時可以更快的完成作業,減少勞動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4為圖3的A-A向的旋轉剖視圖。
圖5為鎖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第一夾緊機構的側視圖。
圖中標記:1、第一夾緊機構,2、鎖緊齒條,3、鎖緊組件,301、殼體,302、浮動塊,303、壓縮彈簧,4、底板,5、鎖止滑輪,6、穩固架,7、扶手架,8、氣動馬達,9、拉力杠桿,10、聯軸器,11、后端蓋,12、前端蓋,13、支架,14、套筒扳手,15、第二夾緊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車輪螺絲拆裝工具,包括底板4和固設在底板4上端面上的支架13,底板4下方設有四個鎖止滑輪5,鎖止滑輪5上設有制動機構,可以將鎖止滑輪5鎖死。
底板4上端面上還設有拆裝機構、拉力機構、車輪夾緊機構和動力裝置。
拆裝機構設于支架13上,拆裝機構包括前端蓋12和與其可拆卸固定連接的后端蓋11,前端蓋12和后端蓋11之間圍設有空腔,支架13的數量為兩個,前端蓋12和后端蓋11可拆卸固定設置在兩個支架13中間。所述前端蓋12和后端蓋11上對應貫穿開設有一中心孔,并繞中心孔沿周向對應開設有多個連接孔,連接孔的數量可以為4個、5個、6個,或更多個,其中,本實用新型最佳的選擇是設置5個。中心孔內穿設有主動軸,主動軸上套設有大齒輪,每個連接孔內均穿設有被動軸,被動軸上套設有用于與大齒輪嚙合的小齒輪,小齒輪與大齒輪均位于所述空腔內,被動軸伸出的一端上固設有套筒扳手14;所述動力裝置的輸出軸與所述主動軸之間通過聯軸器連接。
所述拉力機構包括拉力杠桿9和一端固設在拉力杠桿9上的鎖緊齒條2,拉力杠桿9下端鉸接在底板4上固設的固定塊上,鎖緊齒條2的下方設有鎖緊組件5,鎖緊組件5包括下端呈開口狀且固設在底板上的殼體、設于殼體內部且其頭部伸出殼體外部的浮動塊,以及一端連接浮動塊底部、另一端連接底板的壓縮彈簧,其中浮動塊的頭部卡設在鎖緊齒條2的兩個齒間,并隨鎖緊齒條2的轉動做上下往復運動;
所述車輪夾緊機構包括第一夾緊機構1、第二夾緊機構15和固定連接在底板4一側的夾緊板,第一夾緊機構1的下端鉸接在夾緊板上,第二夾緊機構15固設在夾緊板上,第一夾緊機構1與所述拉力杠桿9之間通過鋼絲繩固定連接,其中,鋼絲繩也可以更換為剛性連接桿,通過順時針扳動拉力杠桿9,使第一夾緊機構1順時針轉動,以控制車輪夾緊;通過逆時針扳動拉力杠桿9,使第一夾緊機構1逆時針轉動,以控制車輪松開;
第一夾緊機構1包括兩個下端鉸接在底板4上的彎曲板和一個固設在所述兩彎曲板上端的橫板,橫板焊接或通過螺紋連接固定設置在彎曲板上端。
在底板上靠近氣壓馬達一端固設有扶手架7和穩固架6,穩固架的一端與扶手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底板4固定連接。
動力裝置最優選的選用氣動馬達8,此外,還可以選用液壓馬達,或者電機等。
當需要拆裝車輪時,將其放置在第一加緊機構1和第二加緊機構18中間,輪胎下面與底板接觸。當多個套筒扳手14與車輪輪轂上的對應數量的螺絲對準時,第一加緊機構1和第二加緊機構18通過拉力杠桿9的拉力將車輪加緊,夾緊的同時,設在拉力杠桿9一側的鎖緊齒條2和鎖緊齒條2下方的鎖緊組件5將拉力杠桿9鎖死。然后氣壓馬達8提供動力,車輪夾緊機構工作,套筒扳手拆卸螺絲,螺絲松掉后,滑輪底板4就可以實現拆卸搬運車輪。
在安裝車輪時候,推動扶手架7,推動底板4移動,使套筒扳手14對準車輪輪轂上的五個螺絲,然后氣壓馬達提供動力,多個套筒扳手在動力的帶動下同步轉動,螺絲擰緊,然后松開套筒扳手14,通過調節拉力機構使加緊機構松開車輪,車輪安裝完畢。
鎖緊組件也可以替換為別的機構,該機構能實現上下往復運動以卡固鎖緊齒條,比如曲柄滑塊機構,等等。